简单类和无参方法
class Counter {
private var value = 0 // 必须初始化字段
def increment() { value += 1 } // 方法默认公有
def current() = value
}
Scala中的类不声明为public,一个Scala源文件中可以有多个类。
val myCounter = new Counter // 或new Counter()
myCounter.increment()
调用无参方法时,圆括号是可写可不写的。推荐的做法是:如果是会改变对象状态的方法,就带上( );否则,就不带。
如果将方法的声明改为以下形式,那么可以强制不能带( )(下面要提到的getter就是这种风格的,所以调用getter时,必须不带( )):
带getter和setter的属性
在Java中,通常将字段声明为私有的,然后添加公有的getter和setter方法来提供访问字段的接口。像这样拥有一对getter/setter的字段,通常被称为属性(property)。
Scala对每个字段都提供了getter和setter方法。
class Person {
var age = 0
}
在面向JVM的类中,这个简单的Person类有一个私有的age字段和相应的,公有的getter和setter方法。(如果将age声明为private的,getter和setter方法也是私有的。)Scala中,getter和setter分别叫做age和age_=。
println(fred.age) // 调用方法fred.age()
fred.age = 21 // 调用方法fred.age_=(21)
将这个简单的Person编译后,使用javap查看生成的字节码,可以验证这一点。
// -private选项说明显示所有的类和成员
javap -private Person.class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scala.ScalaObject {
private int age;
public int age();
public void age_$eq(int); // =号被翻译成了$eq
public Person();
}
知道了这些默认实现后,就可以使用自己的实现来代替默认实现了。
class Person {
private var privateAge = 0 def age = privateAge
def age_=(newValue: Int) {
if (newValue > privateAge) privateAge = newValue
}
}
Scala中,字段和getter/setter间的关系,还有其他几种情况。
使用val声明的字段,是只有getter,因为val声明的是不可变的啊。Scala中不能实现只有setter的字段。
还有种对象私有字段。Scala中,方法可以访问该类的所有对象的私有字段,这一点与Java一样。如果通过private[this]来字段来修饰,那么这个字段是对象私有的,这种情况下,不会生成getter和setter。对象私有字段,只能由当前对象的方法访问,而该类的其他对象的方法是无法访问的。如果说分不清楚对象和类的区别,这里就又要犯浑了。
接下来是一种与private[this]相似的访问控制。Scala中可以使用private[class-name]来指定可以访问该字段的类,class-name必须是当前定义的类,或者是当前定义的类的外部类。这种情况会生成getter和setter方法。
Bean属性
使用 @BeanProperty注解来为字段生成符合JavaBeans规范的getter/setter方法。使用该注解后,将会生成4个方法:Scala的getter/setter和JavaBeans规范的getter/setter(如果是val声明,就没有setter部分了)。
import scala.reflect.BeanProperty
// 在Scala 2.10.0之后已被废弃
// 使用scala.beans.BeanProperty代替
class Person {
@BeanProperty var name: String = _
}
构造器(Constructor)
在Scala中,有两种构造器,主构造器(primary constructor)和辅助构造器(auxiliary constructor)。
辅助构造器
首先来讨论辅助构造器,因为比主构造器更容易理解。辅助构造器与Java构造器很相似,但有两点不同:
- 名字是this(Java中构造器名称与类名相同)
- 辅助构造器必须以对已经定义的辅助构造器或主构造器的调用开始
class Person {
private var name = ""
private var age = 0 def this(name: String) {
this() // 调用主构造器
this.name = name
} def this(name: String, age: Int) {
this(name) // 调用辅助构造器
this.age = age
}
}
val p1 = new Person // 主构造器
val p2 = new Person("Fred") // 第一个辅助构造器
val p3 = new Person("Fred", 42) // 第二个辅助构造器
主构造器
Scala中每个类都有主构造器,并且是与类定义混合在一起的。
主构造器的参数,是类名后()内的内容。
class Person(val name: String, val age: Int) {
// val name: String, val age: Int 部分就是主构造器的参数
}
主构造器的参数被编译成字段,其值被初始化成构造时传入的参数,可以为这些字段也加*问控制。
主构造器会执行类定义中的所有语句。
class Person {
println(0)
def printNum(num: Int) { println(num) }
println(1)
printNum(2)
}
scala> val fred = new Person
0
1
2
fred: Person = Person@2c332d2a
也就是说,主构造器会将类定义内的,也就是{ }内的,所有语句执行一次。
如果主构造器参数不带val或var,那么会根据是否被方法使用来决定。如果不带val或var的参数被方法使用了,它会变为对象私有字段;如果没有被方法使用,则被当成一个普通的参数,不升级成字段。
主构造器或许不太好理解。Martin Odersky建议如此看主构造器:Scala中的类也接受参数,像方法一样。
可以将主构造器变为私有的,将private关键字放在圆括号前:
class Person private(val id: Int) { ... }
嵌套类
在Scala中,几乎可以在任何的语法结构中内嵌任何语法结构。可以类中定义类,也可以在方法中定义方法。
Scala中每个实例都有自己的内部类。参考下面这段代码:
import scala.collection.mutable.ArrayBuffer class Network {
class Member(val name: String) {
val contacts = new ArrayBuffer[Member]
} private val members = new ArrayBuffer[Member] def join(name: String) = {
val m = new Member(name)
member += m
m
}
} val chatter = new NetWork
val myFace = new NetWork
chatter.Member类和myFace.Member类是不同的两个类。这一点与Java是不同的。
由于这一点特征,使得一些地方可能会碰见错误,这时候或许需要调整一下内部类。可以使用的方法有使用伴生对象或者使用类型投影(这里是将内部类中的Member换成NetWork#Member)。
与Java中一样,如果需要在内部类中使用外部类的引用,使用 外部类名.class的语法即可。不过Scala中有一个为这种情况服务的语法:
class Network(val name: String) { outer =>
class Member(val name: String) {
...
def description = name + " inside " + outer.name
}
}
fRom:http://nerd-is.in/2013-08/scala-learning-cla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