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设计

时间:2024-12-24 23:33:50

评OO设计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InfoQ提供了一本新书《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的PDF迷你版,这本书的介绍吸引了我:

这书是培养帅才的书。如果想成为一方悍将(比如:C++高手,Android高手),那这书是不太适合的;但如果想鸟瞰全局,运筹帷幄,带领团队攻城略地,那这书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我重点看了它的第7章“完美设计和编码之解构”,应该说这是一本好书,但是对我来说总体上没有什么新的收获,作者对软件设计的理解和我两三年前比较类似,而最近两年我对软件设计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书的内容看得出,作者受OO方法影响很大,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所以,今天想通过这篇博文谈谈我对OO方法的看法。

我喜欢从道、术、灵3个角度看技术。道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共同性,修道最简单,一点就通,只需要悟性;术是具体技术和应用,修术比较难,需要长期积累和实践;灵是创造性,并由此产生事物的差异性,修灵最难,无规律可言,但它是道和术到达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这里只讨论道的范畴,即主要探讨设计的本质和共同性。

所谓本质就是“变化中的不变”,所谓抽象也就是找到这个“不变”。我用提取公因子来比喻,假设你只有6、9两个数,你提取的公因子可能是3,并把3当成本质,但是其实1是更本质的,这时被你忽略了;当你有2、6、9三个数的时候,你突然发现3还不够本质,原来1更本质。这是个比喻,我不追求准确,目的在于比喻视野和广度的重要性。你的视野越宽涉猎范围越广越容易找到更深层次的本质。反过来,要检验你找到的本质是不是足够深,也要放到尽量宽的范围去。

两三年以前,我主要从事企业级软件开发,也认真学习和研究过OO方法,包括OOP基础理论、GoF设计模式、S.O.L.I.D设计原则、契约式设计、IoC原理等等,应该说对于OO方法的理解也代表我当时的阶段性水平。近两三年,我涉猎范围更加广泛,现在我系统底层、中间件、服务器、桌面/移动应用、Web什么都做。现在让我再回头看OO,就像找最大公约数的例子,它显然不是那个我要找的1,在谈论设计之道时,我已经基本上没有兴趣再谈OO了,就像我两三年前没兴趣谈“指针使用”这样的非设计的本质问题。现在如果让我来谈设计之道,OO的影子几乎都找不到;相反,如果我看到别人在谈设计之道时还在大量地围绕OO相关的话题来讨论,即使某些思路和传统方法不同,我还是感觉作者的视野和深度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s讲的“根本任务是指打造构成抽象软件实体的复杂概念结构”没错,但是不论是面向过程还是OO方法都不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许多人也认识到软件设计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抽象过程,但是问题不在于这一认识本身,而在于如何定义这些维度和层次。基本上,我所了解的熟悉OO方法的人都很难脱离OO带来的思维局限,比如,不少人熟背“设计首先要抽象”,但是当他具体做设计的时候,一上来就定义了几个接口,几个基类,永远跳不出这个圈子,这就是各种OO设计模式和设计原则的副作用,它让人们潜意识里面把真正意义的抽象建模和OO的抽象建模混在一起。

有人用切蛋糕比喻软件开发,要把蛋糕切成8份,在1维空间需要切7刀,2维空间需要4刀,3维空间只需要3刀。所以,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选取下刀的维度。在我看来,OO方法基本上都属于这个比喻中的2维,好像比最笨的方法高明一点,但是其实远远不够。OO作为一种范式它本身代表了一定的抽象维度,在切蛋糕的比喻中就是下刀的位置。这种方法恰好碰对了问题的时候也是有的,比如,如果问题是让你切成4块,这种方法就完美了。但是,OO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它不是从问题本质出发,而是强行地把实体、实体间关系、继承、子类型等概念往问题上加。

我们在评价一个方法是不是好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价值判断,即这种方法带来的软件“开发量、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测试性”和其他方法比怎么样?我对OO以及相关各种方法的评价是:有一定价值,但远远不够。

architecture

评OO设计
摘要: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InfoQ提供了一本新书《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的PDF迷你版,这本书的介绍吸引了我:"这书是培养帅才的书。如果想成为一方悍将(比如:C++高手,Android高手),那这书是不太适合的;但如果想鸟瞰全局,运筹帷幄,带领团队攻城略地,那这书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我重点看了第7章“完美设计和编码之解构”,应该说这是一本好书,但是对我来说总体上没有什么新的收获,作者对软件设计的理解和我两三年前比较类似。从书的内容看得出,作者受OO方法影响很大,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所以,今天想通过这篇博文谈谈我对OO方法的看法。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11-26 11:19 Todd Wei 阅读(713) | 评论 (4) 编辑

程序的本质复杂性和元语言抽象
摘要: 程序的复杂性包含了本质复杂性和非本质复杂性两个方面,前者即为逻辑,后者即为控制。代码优化的极限是由逻辑决定的,逻辑和控制本应是正交的两个维度,但多数程序中二者却耦合在一起降低了程序的可读性。组件复用和GoF设计模式都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唯有元语言抽象能彻底地将逻辑和控制解耦,使得程序简洁、优雅、易理解、易维护。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10-28 17:09 Todd Wei 阅读(1284) | 评论 (11) 编辑

需求变化与IoC
摘要: 要不被客户牵着鼻子走,需要自己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反过来让客户跟着你的设计来满足你的要求。这本质上就是软件设计中的控制反转(IoC)思想。IoC是每一个初级程序员向高级进阶所需要了解的最重要的设计思想。知道IoC概念的程序员不在少数,但不少人对于IoC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通过依赖注入实现解耦这个层面。实际上,IoC的应用不仅包括解耦,它还是框架的基本原理,在非计算机领域,IoC也是无处不在。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3-24 17:55 Todd Wei 阅读(5284) | 评论 (20) 编辑

MVCC思想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思想的Conditional Update解决分布式系统并发控制问题的方法。和基于悲观锁的方法相比,该方法避免了大粒度和长时间的锁定,能更好地适应对读的响应速度和并发性要求高的场景。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3-13 07:35 Todd Wei 阅读(2582) | 评论 (6) 编辑

海量用户积分排名算法探讨
摘要: 问题:为2亿用户规模的网站设计一种算法,在每次用户登录时显示其当前积分排名。本文介绍了一种树形分区设计,它具有几种优点:1. 分区结构稳定,不受积分分布影响;2. 每次查询或更新的复杂度为积分最大值的log(n)级别,且与用户规模无关,可以应对海量规模;3. 不依赖于SQL,容易改造为NoSQL等其他存储方式。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3-01 10:05 Todd Wei 阅读(12536) | 评论 (53) 编辑

理解HTTP幂等性
摘要: 在数学中,幂等性是指N次变换与1次变换的结果相同。本文介绍了:1.分布式系统中幂等性的概念;2.用幂等设计代替分布式事务的方法;3.HTTP主要方法的语义和幂等性。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6-04 20:51 Todd Wei 阅读(10604) | 评论 (20) 编辑

系统的层次性与单一职责原则
摘要: 职责层次性的背后是需求层次性,那么需求层次性又是哪里来的呢?需求层次性来源于设计!对于汽车的用户来讲,他的需求是汽车整体这个层次的,至于汽车部件的设计则不属于他所关心的范畴。而发动机、轮胎等需求来源于汽车设计者对汽车结构的设计,这就是说为满足高层系统需求所进行的设计产生了子系统的需求,而子系统的需求又进一步产生了子子系统的设计,呈现出了设计层次性。需求=>设计=>需求=>设计…,需求和设计就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层层地细化,我们称这种设计方式为职责驱动设计。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09-11 14:27 Todd Wei 阅读(1604) | 评论 (13) 编辑

系统的维次与层次
摘要: 目前社区流行一种通过剖析底层机制来分析事物的方法。剖析底层机制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千万不要把底层机制视为事物的全部。按系统多维与多层次的观点,正如把类图画得再完美也不过是程序的静态结构特征,程序的动态特征还需要序列图等来体现;底层机制属于实现维,而接口规范维是与之正交的。所以,单纯的底层机制剖析虽然貌似深入,其实犹如“盲人摸象”只执一端而已。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07-11 00:25 Todd Wei 阅读(1164) | 评论 (1) 编辑

REST构架风格介绍之二:CRUD
摘要: REST是以资源为核心的,没有服务的概念,这的确让人怀疑REST能否像ORB或SOA一样支持复杂的应用?REST和以数据为核心的关系数据库是类似的。数据和资源本质上都是状态,对状态的操作CRUD少一个不行,多一个多余。因此,REST也采用CRUD四种标准操作,分别对应于HTTP协议的POST/GET/PUT/DELETE方法。阅读全文

posted @ 2009-05-09 09:11 Todd Wei 阅读(2106) | 评论 (4) 编辑

REST构架风格介绍之一:状态表述转移
摘要: 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是HTTP协议的作者Roy Fielding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一种互联网应用构架风格。与以远程对象为核心的ORB和以服务为核心的SOA相比,以资源为核心的REST让我们从崭新的视角审视互联网应用。REST为互联网应用量身定做的简洁模型、与HTTP协议的完美结合、构架的高伸缩性,为互联网应用构架设计和异构系统集成设计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阅读全文

posted @ 2009-05-08 01:38 Todd Wei 阅读(3860) | 评论 (21) 编辑

3层构架.NET还缺点儿什么?
摘要: 经历了一个3层构建的.NET企业级开发项目以后,对比J2EE的开发经验,感觉.NET在3层构架里面缺了点儿什么东西。简单说来,是缺乏业务层的应用规范(EJB)和应用服务器(JBoss,WebLogic)。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10-12 12:04 Todd Wei 阅读(3255) | 评论 (20) 编辑

分类: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