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innodb的优化
1 已完全不支持myisam引擎
2 将自增主键的计数器持久化到redo log中。每次计数器发生改变,都会将其写入到redo log中。如果数据库发生重启,InnoDB会根据redo log中的计数器信息来初始化其内存值。为了尽量减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计数器写入到redo log中,并不会马上刷新。解决了主键分配不正常的情况
3 针对select for update操作等待处理
select for update nowait/skip locked 不会再进行锁等待直到超时,会立刻退出
二 变量
1 已完全不支持query_cache_size查询缓存
2 新添加死锁检测热开关,可以手动进行死锁关闭,提高并发量 变量名称 innodb_deadlock_detect
3 不再支持压缩的临时表。当 innodb_strict_mode启用(默认值),在指定压缩格式时会发生错误,在其他应用临时表的情况下都要应用ibtmp1数据文件
4 innodb_flush_method 默认不再为null,在类unix环境下为fsync
5 SET PERSIST variables= '' 可以直接生效,但是并不是直接应用到配置文件中,而是生成一个 mysqld-auto.cnf的配置文件,记载详细的记录 mysqld-auto.cnf文件中的配置相比my.cnf文件具有高优先级,如果相同配置出现在两个文件中,就以mysqld-auto.cnf文件中的记录为主。
6 支持会话级别SET_VAR 动态调整部分参数,有利于提升语句性能
select /*+ SET_VAR(sort_buffer_size = 16M) */ name from people order y name;
7 增加两个变量用于undo redo加密,默认关闭
innodb_undo_log_encrypt
innodb_undo_log_encrypt
8 添加首个自适应参数 innodb_dedicated_server
1 默认关闭
2 只读值,必须在重启后生效
3 优先级低于配置文件中的选项
4 测试相关环境(内存64G,centos6.5 ext4文件系统,在小内存和不同文件系统可能不同,这点请注意)
决定三个值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innodb_log_file_size 和 innodb_flush_method(O_DIRECT_NO_FSYNC)
探测到的物理内存 * 0.75(很合理,如果只有mysql单实例)
flush_method为 O_DIRECT_NO_FSYNC
innodb_log_file_size(2g)
5 mysqld服务进程每次重启后都会自动调整上述三个参数值,并不会持久保存在配置文件中,非常智能
6 不适应单机多实例和引擎复杂的场景
7 InnoDB使用O_DIRECT来刷新IO,但是跳过fsync()步骤。对某些文件系统有效,但是对XFS文件系统并不适用。为了保证文件的metadata刷新到磁盘中,XFS必须使用O_DIRECT。
9 双1 设置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和sync_log 默认都是双1,最安全高效
三 ddl 优化
1 要么成功要么回滚,将DDL操作回滚日志写入到data dictionary 数据字典表 mysql.innodb_ddl_log,实现了DDL的原子性
eg drop table t1,t2;在8.0中 如果t2不存在,那么t1被删除后也会回滚,这在以前的版本是不能实现的
四 innodb 并发redo日志的实现
MTR (Mini TRansaction)
特别说明
mysql 8.0之前
1 InnoDB存储引擎严格的保证MTR写入Redo Log Buffer的顺序是按照LSN递增的顺序,以及flush list中的脏页按LSN递增顺序排序。
2 MTR是串行的完成从本地日志Copy redo到全局Redo Log Buffer以及添加Dirty Page到Flush list的
多线程并发情况控制顺序写入redo_log_buffer和 LRU_FLUSH_LIST
这一约束是通过两个全局锁log_sys_t::mutex和log_sys_t::flush_order_mutex实现的。
mysql 8.0之后的改进
一 并发机制的改进
1 去掉了 两个全局锁log_sys_t::mutex和log_sys_t::flush_order_mutex,实现了并发MTR的写入
2 在redo_log_buffer通过预留位置(全局的原子变量log_t::s)保证LSN全局向前推进,通过(新的数据结构Link_buf)解决并发拷贝速度导致的空洞问题
二 线程独立的增加
log_writer 负责将redo_log_buffer缓存写到os cache中
log_flusher 执行fysnc函数将os cache数据刷到磁盘文件中
用户线程只需要在事务提交的时候,根据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定义的不同行为,等待log_writer或log_flusher的通知即可
在8.0之前,是由用户线程触发fsync或者等先提交的线程执行fsync( Group Commit行为), 而在MySQL 8.0中,用户线程只需要等待flushed_to_disk_lsn足够大即可。
三 总结
我们可以发现,innodb在并发写入log_buffer_cache和事务提交触发动作两方面进行了很大程度的优化,这样能提高很高的并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