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照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分别挂在不同磁盘。zoo.cfg文件中,dataDir是存放快照数据的,dataLogDir是存放事务日志的。zookeeper更新操作过程:先写事务日志,再写内存,周期性落到磁盘(刷新内存到快照文件)。事务日志的对写请求的性能影响很大,保证dataLogDir所在磁盘性能良好、没有竞争者。
2. 默认jvm没有配置Xmx、Xms等信息,可以在conf目录下创建java.env文件(内存堆空间一定要小于机器内存,避免使用swap)
3. 按天出zookeeper日志,避免zookeeper.out文件过大。
zkEnv.sh
文件日志输出方式从CONSOLE
改为ROLLINGFILE
;
conf/log4j.properties设置为按天生成文件DailyRollingFileAppender
4. zoo.cfg文件中skipACL=yes
,忽略ACL验证,可以减少权限验证的相关操作,提升一点性能。
5. zoo.cfg文件中forceSync=no
,这个对写请求的性能提升很有帮助,是指每次写请求的数据都要从pagecache中固化到磁盘上,才算是写成功返回。当写请求数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后续写请求会等待前面写请求的forceSync操作,造成一定延时。如果追求低延时的写请求,配置forceSync=no,数据写到pagecache后就返回。但是机器断电的时候,pagecache中的数据有可能丢失。
默认为forceSync=yes,为yes可以设置fsync.warningthresholdms=50
如果数据固化到磁盘的操作fsync超过50ms的时候,将会在zookeeper.out中输出一条warn日志(forceSync=yes有效)。
6. globalOutstandingLimit=100000
客户端连接过多,限制客户端请求,避免OOM
7. zoo.cfg文件中preAllocSize=64M
日志文件预分配大小; snapCount=100,000
多少次写事务,生成一个快照如果快照生成频繁可适当调大该参数。
一般zk的应用提倡读大于写,性能较好(10:1),存储元数据用来协调分布式数据最终一致。写过于频繁使用缓存更好
8. 日志文件自动清除(如果追求性能,可手动清除)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谢谢大家对服务器之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