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设计好目录结构?
"设计项目目录结构",就和"代码编码风格"一样,属于个人风格问题。对于这种风格上的规范,一直都存在两种态度:
- 一类同学认为,这种个人风格问题"无关紧要"。理由是能让程序work就好,风格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 另一类同学认为,规范化能更好的控制程序结构,让程序具有更高的可读性。
我是比较偏向于后者的,因为我是前一类同学思想行为下的直接受害者。我曾经维护过一个非常不好读的项目,其实现的逻辑并不复杂,但是却耗费了我非常长的时间去理解它想表达的意思。从此我个人对于提高项目可读性、可维护性的要求就很高了。"项目目录结构"其实也是属于"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的范畴,我们设计一个层次清晰的目录结构,就是为了达到以下两点:
- 可读性高: 不熟悉这个项目的代码的人,一眼就能看懂目录结构,知道程序启动脚本是哪个,测试目录在哪儿,配置文件在哪儿等等。从而非常快速的了解这个项目。
- 可维护性高: 定义好组织规则后,维护者就能很明确地知道,新增的哪个文件和代码应该放在什么目录之下。这个好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代码/配置的规模增加,项目结构不会混乱,仍然能够组织良好。
所以,我认为,保持一个层次清晰的目录结构是有必要的。更何况组织一个良好的工程目录,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
目录组织方式
关于如何组织一个较好的Python工程目录结构,已经有一些得到了共识的目录结构。在*的这个问题上,能看到大家对Python目录结构的讨论。
假设你的项目名为foo, 我比较建议的最方便快捷目录结构这样就足够了:
foo/
|-- bin/
| |-- foo
|
|-- foo/
| |-- tests/
| | |-- __init__.py
| | |-- test_main.py
| |
| |-- __init__.py
| |-- main.py
|
|-- docs/
| |-- conf.py
| |-- abc.rst
|
|-- setup.py
|-- requirements.txt
|-- README
简要解释一下:
- bin/: 存放项目的一些可执行文件,当然你可以起名script/之类的也行。
- foo/: 存放项目的所有源代码。(1) 源代码中的所有模块、包都应该放在此目录。不要置于顶层目录。(2) 其子目录tests/存放单元测试代码; (3) 程序的入口最好命名为main.py。
- docs/: 存放一些文档。
- setup.py: 安装、部署、打包的脚本。
- requirements.txt: 存放软件依赖的外部Python包列表。
- README: 项目说明文件。
django目录结构:
▸ django/ 源码 ▸ docs/ 文档,网站看的内容基本都在这里面 ▸ extras/ 格外的信息,没什么用 ▸ js_tests/ 测试JS的代码 ▸ scripts/ 翻译的文件一类的东西 ▸ tests/ 单元测试 AUTHORS 作者 CONTRIBUTING.rst 贡献说明 Gruntfile.js js构建配置Grunt INSTALL LICENSE LICENSE.python MANIFEST.in 打包配置 package.json js包配置 README.rst setup.cfg 打包 setup.py 打包 tox.ini 打包
源码目录:
▸ apps/ App配置 ▸ bin/ ▸ conf/ 工程模板,老的url配置 ▸ contrib/ 第三方贡献代码,但也包含常用模块如auth、session等。 ▸ core/ 核心包,缓存、邮件、HTTP处理等 ▸ db/ 数据库交互部分,Model、Field、SQL就在这个里面 ▸ dispatch/ Signal处理的逻辑 ▸ forms/ form以及对应的组件 ▸ http/ request和response所在 ▸ middleware/ 常用中间件 ▸ template/ 模板引擎 ▸ templatetags/ 内置的模板tag ▸ test/ 单元测试模块 ▸ urls/ 现代化的url包 ▸ utils/ 很多Web开发中很实用的工具都在里面 ▸ views/ view层的内容都在这, cache、csrf、Class-based View等 __init__.py __main__.py shortcuts.py 一些快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