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应该了解的幸福经济学

时间:2021-07-16 19:30:38

根据有关调查统计,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超时加班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而众多的行业里面,IT或者互联网行业(或者说是程序员群体)无疑又是过劳死的重灾区。加班对于很多中国程序员来说无疑就是家常便饭,很多企业还推行所谓的996工作制,结果导致很多年轻的生命在本该尽情绽放的年级轰然陨落... ...

程序员应该了解的幸福经济学

下面要讲的是微观经济学里面一个非常非常基础的原理,但是很多人并未了解它的意义,而认识它便可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幸福的原理!


因为我们假设阅读本文的读者毫无经济学的基础,所以有必要从一些日常的例子开始下面的讨论。一般认为:“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还有人说:家贫百事哀。这些俗语基本表明:财富跟幸福是有关联的!但是如果财富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让幸福最大化呢?


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应该依赖由消费所带来的愉悦,而不是面对一座金山却不能动用时的无奈。所以说财富之于幸福的作用,其实是你把这些财富用于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感。如果你同意这个前提,那么现在假设你有80块钱,而且你可以用它来购买两种商品:食物和衣服。


食物的的价格是每单位1元,衣服的价格是每单位2元。下表给出了80块钱能够买来的食物和衣服的不同组合。如果你将所有的钱都用来买衣服,那你可以买入40个单位。如果你把所有的钱都花在食物上,那么你可以获得80个单位。

程序员应该了解的幸福经济学

同样的80元钱,你可以选择购买不同数量的衣服和食物,也就是一个商品的组合。那如何衡量你从不同商品组合中获得的幸福感呢?


假设你是个吃货,所以每单位的食物会给你带来2个单位的幸福感,相对地你对穿着并不太在意,所以每单位的衣服只能给你带来1个单位的幸福感。在经济学中这里的幸福感,还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做:效用(Utility)。依据上述的假设,你购买了F个单位的食物和C个单位的衣服,那么可以获得的效用(幸福感)便可以用下面的函数来表示:

U = 2F + C

这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如果你想从买衣服和买食物这件事上,获得20,40,80个单位的效用,那么下图中的平行的各条直线就告诉你可以如何分配购买的比例。

程序员应该了解的幸福经济学

上图中每一条曲线(直线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曲线)都代表了为获得一定的效用而需要的商品组合,沿着某一条曲线移动,尽管商品组合的配比会发生改变,但是效用不变,因此经济学中就称这样一条曲线为无差异曲线,即沿着它移动时商品组合的效用无差异。一组互不相交的无差异曲线就可以用来表示我们前面给出的效用函数


用80块钱,如果选择购买40单位的食物和20单位的衣服,将获得效用U=2×40+20 = 100。但是如果全部用来购买食物,将获得效用 U = 2×80+0 = 160。因为在前面假设中,消费者相比于衣服更喜欢食物,所以尽量买更多的食物就会让他更满足。另外,这里的例子还可以表明,钱一样多时,能够更加明智地花钱的人将获得更多的效用。


但是上面这个模型貌似还有些问题!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是所谓的边际替代率,它表示在保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沿着同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动的),一个单位的商品A 可以用多个单位的商品B 来进行替代。例如,针对效用函数 U = 2F + C ,我们知道,总是可以用2个单位的衣服来等价地替换1个单位的食物。因为2个单位的衣服可以获得的效用是2,而1个单位的食物可以获得的效用也是2。也就是说,在之前的假设里,我们认为食物和衣服之间存在着一个恒定不变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不变这样一个假设在很多时候并不科学。你可以想象,即使你再贪嘴,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食物而完全不穿衣服。也就是说,随着衣服的减少,它的重要性就应该愈多,这样你就倾向于用更多食物去换取衣服,相反如果衣服越来越多,那么你就会倾向于用较少地食物来换取一件额外的衣服。这就所谓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的(Convex)。例如下图所示的样子,注意这里的凸是指向下凸起。如此一来,当沿着曲线往下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会增加(即负值越来越小),换言之,边际替代率沿着曲线递减。

程序员应该了解的幸福经济学

从上图中你可以看到,随着F的减少,它可以换取的C就变得越来愈多。也就是说,当F逐渐变少时,相对于C而言,F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反之亦然,当C变得越来越少时,1个单位的C也将能够换得更多的F。此时,效用函数U的表达式就不再是线性的形式,而需要采用一个非线性的形式了。


现实生活中,某些商品之间是有很强地替代关系的。例如,洗衣粉和洗衣液之间几乎就是可以完全替代的。也就是说,只买洗衣粉或者只买洗衣液都不会给生活带来很严重的问题。但有些东西,却不能完全替代,相反,你不得不在二者之间反复权衡。正如前面所说的,到底该如何制定商品组合的配比可能会使得你收获的效用相去甚远。


对于一个劳动力来说,他付出劳动时间,将获得薪水,而且薪酬往往跟工作时长成正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认为劳动时间创造价值)。而通常挣更多的钱,你应该更加幸福,这好像也在说工作时间越长越幸福。但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别忘了, 你的劳动报酬是以牺牲休闲时间为代价的。显然,如果休闲的时间越多(或者更加清闲的工作),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二者之间同样满足边际替代率递减这样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他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这就相当于,你兜里只有80块钱,基于此限制唯一能够提升你幸福水平的方法就是优化你的商品组合。对于一个劳动力来说就是“选择用多少时间来工作,然后用多少时间来休闲”。

程序员应该了解的幸福经济学

作为程序员,你的价值就是你的时间,而你的幸福也是你的时间!但你是否给享受幸福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呢?现在,中国IT行业(或者互联网行业)无疑是非常高薪、但又非常辛劳的一个行业。加班如同家常便饭,而且很多公司还推行所谓的“996”工作制,即“工作日早9点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有的公司可能有加班补贴,于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或许可能为了多攒点钱,自愿多加点班。但是,过犹不及!如果长年累月超时工作,恐怕很多人就算能够增加收入也是心不甘情不愿。但是项目压力、竞争压力、晋升压力的面前,很多人又只能选择沉默。结果导致中国的IT行业成为是过劳死的重灾区。此类报道屡见报端,这里我们无需举例。

程序员应该了解的幸福经济学

其实很多人根本就没认真地思考过“边际替代率递减”这回事。有些时候感觉自己其实是不由自主地,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着就糊里糊涂地加班了,过劳了。特别是工作忙起来就更无暇去关心什么“边际替代率递减”了。当你忘记甚至忽略富贵与清闲的权衡与配比时,其实就很难获得幸福的最大化。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古人也早已看穿,唐伯虎就曾经在他的名篇中写到: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趣,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如果你还有听过这首诗,其实应该知道后面的一句是:“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另一方面,在上面的模型中,我们把工作时长和薪酬所得看作是一致的,其实类似地还可以把很多其他的东西看成与休闲时间是一致的。例如,如果没有时间陪伴家人,那么你就可能失去宝贵的亲情,失去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如果你没有时间休息或者关注自己的身体,那么你就可能失去健康甚至过早的失去生命。而在幸福的配方里,亲情、健康等等内容同样具有不可估计的分量。


而所有这些只有当你体会到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秘密时,才能发现其实某些牺牲并不值得,因为你用过多的劳累换取薪酬的增加时,失去的可能是更加宝贵但并不鲜见的东西,然而它们通常似乎都以无关紧要的分分秒秒的形式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内容都是针对一个个体劳动者而言的理论分析,当放到更加宏观的劳动群体层面,是否能够得到事实的有力支撑呢?经济学家们早已做过相关的研究。首先的一个结论是:幸福确实跟收入是正相关的。 

经济学家用效用这一概念来度量个人从消费商品和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或者快乐。因为更高的收入意味着可以消费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所以我们说效用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更高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真的能够带来更多的快乐吗?以多种形式衡量快乐水平所做的研究表明答案是肯定的。

在一项研究中,对快乐的一个序数意义上的衡量来自对下述问题的回答:“各方面都考虑,你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满意程度如何?” 答案从0分(最不满意)到10分(最满意)的范围内选择。研究发现,收入是幸福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总的来说,收入上升一个百分点,满意分值上升0.5个百分点。既然效用或满意程度和收入水平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我们应该可以把效用值赋予与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商品和服务的组合。

接下来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快乐水平能够进行比较吗?事实再一次表明上述结论是成立的。在另一项涵盖67个国家的个人调査中,研究者问:“各方面都考虑,这些天来你的生活的总满足程度如何?” 研究人员要求回答者从10个等级里面选择一个,1分表示最不满足,10分表示最满足。收入水平则用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美元)来表示。下图告诉了我们结果,图中的毎一点代表一个不同的国家。你能看出,当我们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50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移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00美元的国家时,满足程度明显增加。

程序员应该了解的幸福经济学

上图表明,从国家间的比较来看,平均起来生活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较髙国家的人们比生活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相对较低国家的人们更快乐。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一旦超过10000美元这一水平,满足程度指数则增加得相对缓慢。这也引出第二个实证的结论:收入之于幸福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我们已经看到金钱(也就是更高的收入)能够买到快乐(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但是,有关研究同样发现,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收入的边际效用都为递减。边际效用可以理解为每增加单位收入(或者产品,或者服务),所得到的效用(注意跟之前的边际替代率相区别)。上面的图中给出之数据表明,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收入的上升,满足程度、快乐,或者说效用(这里使用这三个词的意思相同)都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满足程度的增量却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这正好表明收入的边际效用满足递减的规律。


针对美国的研究结论在定性意义上与构成上图数据来源的另67个国家的研究结论非常相似。下图计算了 9个独立的收入组别中人们生活满足程度的平均水平;最低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为6250美元,下一组的平均收入为16250美元,一直到平均收入为87500美元的最高收入组。图中的实曲线是最拟合这9个数据点的曲线。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快乐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以递减的速率增加。

程序员应该了解的幸福经济学

可见,对美国各收人群体间生活满足程度的平均水平的比较表明,快乐随着收人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以递减的速率增加。结论仍然支持前面的分析,即尽管收入很重要,但是当其达到一定水平后,由此获得的满足感增长就不再如之前那样显著。其实你可以想象,当你把考试成绩从60分提高到70时如果付出的努力是1个单位的话。那么,如果你现在的成绩是90分,那么同样付出1个单位的努力,成绩要提高到100分的可能性恐怕已经大大降低了。因为同样一个单位的努力其边际效用已经递减了。若你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或许就可以使自己活得更轻松一些,并更加明智地规划你的工作时长与休闲时长之间的合适配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