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源出处:http://www.cnblogs.com/lighten/p/7367525.html
1.前言
前一章对Map中的HashMap进行了讲解(虽然只详细介绍了一下红黑树的部分),本章对其子类LinkedHashMap进行介绍。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Map?原因很简单,在HashMap的存储步骤讲解中,可以很容易看出其并不能保证插入map的先后顺序。LinkedHashMap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其实现方法就是内含一个双向链表,包含所有的Entry键值对,这样迭代的时候就能保证其顺序是插入顺序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插入顺序并不受到一个键重复插入Map的影响,后面会解释为什么。
2.LinkedHashMap
上图就是内含的双向链表了,头尾节点的定义。accessOrder决定了是否将重复插入的键值对返到链表末尾,遍历的时候就产生了是插入顺序,还是access顺序了。true是按照插入顺序,不放在结尾;false是access顺序,放在结尾。
链表中的一个常见的方法,将结点插入链表尾。
将其中一个结点用新的结点替换。
上面这些方法替换了HashMap其自身的方法,使得HashMap的基本操作put,get,remove等使用LinkedHashMap的方法处理,TreeNode方法也进行了兼容。方法比较简单,就不再进行介绍了。
迭代器的实现方法,也很简单,不再描述,可以看出就是链表的顺序了。
最后再关注一下accessOrder是如何导致重复键不影响插入顺序的。这还要回到HashMap的put方法。
putValue方法中有这么一段,如果Map中存在这个键值对,就替换了原键。关键方法是afterNodeAccess,这个方法由LinkedHashMap重写了。
这个方法就能看出accessOrder决定了是否将重复插入的键放在链表最后,所以当accessOrder为false的时候,不会将重复键放在末尾,是insert顺序。否则移到末尾,是access顺序。顺便提下,默认的LinkedHashMap都是false,是insert顺序。
最后,还是强调一下LinkedHashMap的实现还是通过HashMap的,其基本方法并没有改变,只是重写了部分方法,将迭代器等重写。区别仅仅在于遍历是有顺序,存储还是通过HashMap的相关方法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