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Java中的线程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之前学过的操作系统中处理器那一块的知识。
定义
文章开头,先大概说一下程序、进程和线程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程序:程序就是一段静态的代码,或者一个可执行程序。
进程:进程是程序的一次动态执行的过程,它对应着从代码加载、运行到结束的一次动态的执行过程。
线程:比进程更小的执行单位,一个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可以产生多个线程,也就是多个分支。它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位。
来看一个小程序: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un1();
}
public static void fun1(){
System.out.println(fun2()+fun3());
}
public static String fun2(){
return "Hello ";
}
public static String fun3(){
return "World!";
}
}
它的执行顺序如下,在main方法中,从①执行到⑥是一条线,并没有分支,这就是一个线程。
线程的实现
当JVM执行到main方法时,就会启动一个线程,叫做主线程。如果main方法中还创建了其他线程,那么JVM就会在主线程和其他线程之间轮流切换,保证每个线程都有机会使用CPU资源。
Java中的线程是通过java.lang.Thread类来实现的,每一个Thread对象都代表一个新的线程。
Java中实现线程有两种方法:
1、继承Thread类,并且重写其run方法(用来封装整个线程要执行的命令),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
比如下面这个类T要实现线程,则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reateThreadTest{现在,这一个小程序一共有两个线程正在执行,一个是主线程,还有一个是T类创建的线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 r=new T();
r.start(); //T类的线程开始执行
for(int i=0;i<100;i++)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正在执行~~~~"+i);
}
}
}
class T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重写父类中的run方法
for(int i=0;i<100;i++)
{
System.out.println("我创建的线程正在执行~~~~"+i);
}
}
}
2、实现Runnable接口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让实现线程的类实现Runnable接口,实现Runnable接口中唯一的方法run(),然后把此类的实例当做Thread类的构造函数的参数,创建线程对象。
例如上面的例子,还可以这样写:
public class Create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 r=new T();
Thread t=new Thread(r); //创建线程对象
t.start(); //T类的线程开始
for(int i=0;i<100;i++)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正在执行~~~~"+i);
}
}
}
class T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for(int i=0;i<100;i++)
{
System.out.println("我创建的线程正在执行~~~~"+i);
}
}
}
两种方法的实质就是,都需要重写run方法,最终都是由Thread类的start方法启动线程。
温馨提示:因为Java中不支持多继承,所以实现线程时,一旦继承了Thread类,就无法再继承其他类了。但Java支持实现多个接口,所以推荐采用第二中方法,比较灵活。
多线程
多线程主要是为了同步完成多项任务,即同时执行多个线程。多线程把一个进程划分为多个任务,它们彼此独立地工作
我们都知道,现在大部分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Mac OS X、Unix、Linux等,都是支持多线程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多线程,并不意味着CPU在同时会处理多个线程,每个CPU在同一个时间点只会处理一个线程,只不过速度太快了,处理的时间极短,以至于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可以处理多个线程。所以只有当你的机器是“双核”甚至“多核”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线程。
下面看一个多线程的例子:
两个线程t1和t2的执行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看下面的结果之前,先充分发挥你的大脑想一想到底结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1=new Thread(new T1());
Thread t2=new Thread(new T2());
t1.start();t2.start();
}
}
class T1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for(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ln("线程1正在执行中------"+i);
if(i==9){
System.out.println("线程1执行已结束------"+i);
break;
}
}
}
}
class T2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for(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ln("线程2正在执行中------"+i);
if(i==9){
System.out.println("线程2执行已结束------"+i);
break;
}
}
}
}
执行结果:
是不是跟您预测的不一样呢?如果不加线程的话,本来的结果应该前十行都是线程1在执行,线程1执行完后线程2才开始执行,线程调度算法使得每个线程执行一会进入等待状态,再去执行另一个线程。
线程中常用的方法
如果亲手尝试过上面这个例子中,会发现这两个线程t1和t2谁先执行,谁后执行,谁执行多长时间等等这些都是不确定、不可控的。下面就说一下线程中常用到的几个方法。
★ void yield()方法
在一个线程中,如果执行到yield()方法,那么这个线程就会让出CPU资源,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转而让CPU去执行其他具有相同优先级的线程。充分体现了线程乐于谦让的精神!
例:i的值从0到99,每次输出线程实例的名字,当i是10的倍数时,执行yield方法。
public class TestYield {从结果中的前几条输出可以发现,对thread1来说,每当i是10的倍数时,进程就会让出,thread2进程执行;thread2也是如此: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thread1=new MyThread("thread1");
MyThread thread2=new MyThread("thread2");
thread1.start();thread2.start();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MyThread(String name){
super(name);
}
public void run(){
for(int i=0;i<100;i++){
System.out.println(getName()+":"+i);
if(i%10==0){
yield();
}
}
}
}
注意: yield()方法会将当前运行的线程切换到可运行状态,但可能没有效果,因为实际中执行yield方法的线程还有可能被调度程序再次选中。
★ void sleep(long millis)方法和void sleep(long millis,int nanos)
让线程休眠(暂停执行)指定的时间长度,参数millis的单位是毫秒,参数nanos的单位是纳秒。线程执行了sleep方法后就会进入阻塞状态,指定的时间段过后,线程进入可执行状态,等待被操作系统调度。
例:
import java.util.*;看完代码您应该猜到结果了,每隔一秒都会输出当前时间,相当于一个定时器。这个程序一共有两个线程,主线程(即main方法)中出了执行thread线程就没有其他任务需要执行,所以这里可以看做只执行thread这一个线程,如果把例子中的sleep方法去掉,那么就会“唰唰唰”地不断输出当前时间(你的CPU风扇也会“唰唰唰”~~~~)。
public class TestSlee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thread=new MyThread();
thread.start();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System.out.println("==="+new Date()+"===");
try{
sleep(1000);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return;
}
}
}
}
★void join()方法
上面说线程执行了yield方法时,会自动让出CPU资源,使状态由运行状态转换为可运行状态。join()方法可以说是恰恰相仿,当一个线程执行了join方法时,那么它就会一直执行下去直到这个线程结束。
还是举例来说明:
public class TestJoin {先来设想一下,加入t1和t2两个线程启动后不执行join方法,那么CPU给它们分配的执行时间和顺序就不一定相同,如左下图;如果t1和t2执行了join方法,那么它们一旦开始执行,就将执行到底,如右下图。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1 = new Thread(new ThreadA());
Thread t2 = new Thread(new ThreadB());
t1.start();
t1.join(); // t1线程开始执行后,它将继续执行下去,直到t1线程结束,否则绝不让出CPU
t2.start();
t2.join(); // t2线程开始执行后,它将继续执行下去,直到t1线程结束,否则绝不让出CPU
}
}
class ThreadA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0;i<10;i++) {
System.out.println("A线程正在运行~~~~" + i);
}
}
}
class ThreadB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0;i<10;i++) {
System.out.println("B线程正在运行~~~~" + i);
}
}
}
为什么要用多线程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多线程?
在论坛里看到一个大牛的比喻:单线程就是牛逼老板从头到尾一个人做完,另开一个线程就是老板掰出一件事情叫一个小弟去做,这个小弟的进入会加快整个事情的进展,但有时可能会做起事来碍手碍脚。
当然,想要更深地理解多线程的精髓所在,光靠学这些理论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在实践和项目中去挖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