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第十六篇--磁盘管理(挂载/分区)

时间:2022-08-30 17:12:48

前言

学啊,学啊,我的骄傲放纵,终于学到这了,但是这一篇其实有个很尴尬的事,这一篇学习到的一些命令,有很多我没办法实践... 我用的云服务器,没有空闲的硬盘给我挂载...所以下面很多东西靠脑补啊....

磁盘操作

在进行磁盘操作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新的命令,fdisk. fdisk用于操作磁盘的分区表,在fdisk的描述文件中介绍了fdisk命令主要用于操作和创建分区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其文档中提出,不建议使用fdisk命令,具体可以查看文档的bugs部分. 但是因为是学习,所以此处我们还是使用fdisk命令. 老规矩我们还是先看一下fdisk命令的参数. Linux学习第十六篇--磁盘管理(挂载/分区)

第一个参数-b,这个参数让我们可以指定磁盘扇区的大小,有效的值是521/1024/2048/4096,单位是bytes. 第二个参数-c,这个参数可以指定兼容模式,有效的模式是dos和nondos.这个参数还有另一个含义, 第三个参数-C,当使用-C [数字] 的时候,用来指定硬盘的磁柱的数量,但是在文档中明确表示了这种做法不被支持. 第四个参数-H,指定磁头的数量,这个做法也不被支持. 第五个参数-S,指定扇区的数量,额....同样不支持使用... 第六个参数-h ,额咳咳..打印帮助信息,看我我已经被这几个不支持搞蒙了,连帮助信息这个选项都写出来了.... 第七个参数-l,列出指定装置的分区内容,如果不指定的话,就输出/proc/partitions的信息. 第八个参数-p 打印出每个分区的大小 第九个参数-u,在展示分区表数据的时候,展示磁柱或者扇区的大小,默认显示扇区. 这几个参数看下来,去掉不支持用的,貌似就只有[b/c/l/p/u]了... 接下来,我们试试这个命令怎么玩... Linux学习第十六篇--磁盘管理(挂载/分区)

然后我们看看fdisk的其他操作吧. 使用fdisk 装置文件名来进入下面的画面. Linux学习第十六篇--磁盘管理(挂载/分区)
然后我们通过m调出来菜单,看看都支持啥功能~
Linux学习第十六篇--磁盘管理(挂载/分区)

看起来挺有意思的,先输出一下分区表信息看看. Linux学习第十六篇--磁盘管理(挂载/分区)
这个结果和我们之前使用fdisk -l命令差不多,但是又多了一些内容. 多出来的内容(最后两行),依次为: 装置对应的文件名称,是否为开机启动模块,起始磁柱,结束磁柱,拥有块的数量.systemid,以及对应的文件系统类型. 然后试试新建一个分区. Linux学习第十六篇--磁盘管理(挂载/分区) 看上面的内容,输入p可以添加主分区,括号里的内容是一个主分区,o个扩展分区,剩余是三个空间.输入e可以创建扩展分区. 额.输入个e吧,毕竟已经有主分区了. Linux学习第十六篇--磁盘管理(挂载/分区)
这时提示让我们输入分区号,数值为2-4,默认的是2因为1已经被主分区用了.. 输入个2吧.也可以按回车使用默认哟, Linux学习第十六篇--磁盘管理(挂载/分区)
这就很尴尬了....我根本木有可用的扇区进行分区....(现在是17:36分,回家再继续后面的吧...//好吧我回到家也没啥用...) 接下来就是脑补的数据了. 接下来应该提示我,选择起始扇区:
#提示我让我选择起始扇区
First sector(这里给出可选扇区的范围,并给出默认值):然后我输入我想要选择的开始扇区值,如果直接按ENTER则选择默认值.
#假设此时我选择了默认开始扇区,会提示
Using default value [扇区号]
Last sector,+sectors or size{K,M,G}(可选择扇区范围和默认值):
然后我键入大小   +1G
#然后提示我
Partition 2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1GB is set.
#恩,没错,脑补的就是这么完美~

这时候我们就设置新增完毕了一个扇区,这时候我们键入p命令应该能够看到我们新建的这个扇区了.

接下来我们选择将这个扇区删除掉.输入d.
这时候会提示让我们输入想要删除的扇区编号.
PartitionNumber(1-4,default 4):

我们输入4,然后提示:
partition 4 is delete这样我们就删除了这个扇区.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选择是q退出不保存还是w保存并退出了.(我选的q...因为不需要保存啊...万一玩坏了系统咋办...) 当然如果我们选择了保存,这是我们还需要重启linux或者使用partprobe命令来重新读取分割表. partprobe命令比较简单,他的作用就是通知操作系统分区表有变化,选项也比较简单,此处就不在拿出来说了,如果想要详细的了解partyprobe命令的话,可以使用man partprobe来查看.
格式化文件系统

在我们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日当我们需要新增一块硬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硬盘进行分区,然后对分区进行格式化,建立对应的文件系统.然后建立挂载点才能够使用.

刚才我们新建了一个分区,此时还不能够直接使用,我们还需要对该分区进行格式化.然后挂载,

现在我们就学习一下如何格式化文件系统.

如果我们需要在新的分区上进行格式化,我们需要使用mkfs命令.

mkfs是make filesystem的简写.它用于在指定的设备上创建一个文件系统

Linux学习第十六篇--磁盘管理(挂载/分区)



他的可用选项并不多,最重要的莫过于-t选项,-t选项可以指定需要建立的文件系统类型.如果不指定的话,将会使用默认的EXT2. -V选项将在执行过程中输出帮助信息. -c选项,在创建文件系统之前进行坏道检查. -l,从指定的文件名中读取坏道信息. -v 输出信息. 所以根据文档所说,如果我们只是需要简单的创建一个文件系统而不需要坏道检测的话,可以直接使用命令: mkfs -t ext4  新建的分区名称  来建立文件系统. 当我们成功建立文件系统之后,控制台将会输出如下信息(因为我无法操作,改图截取自<鸟哥的linux私房菜>一书): Linux学习第十六篇--磁盘管理(挂载/分区)
到这,我们就完成了新建硬盘的第二部,格式化分区为可用的文件系统. 但是这样只是简单的使用方法,如果我们需要设置数据块,inode节点等属性该怎么办? 没关系,我们还有命令mke2fs. mke2fs命令用于创建一个ext系列的文件系统.其选项比较多.这里只讲几个常用的选项. -b,指定block的大小, -c,在创建文件系统之前检查坏道. -i,指定多少bytes生成一个inode节点. -I,指定inode节点的大小. -j,创建ext3的日志系统 -l,读取指定文件下坏道列表. -m,指定为超级用户保留的空间大小,默认百分之五. -L,设置文件系统的卷标 -t,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 通过该命令我们就可以定制自己的文件系统了.
修复文件系统
当我们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如果突然间断电之类的突发事件,造成我们的文件系统损坏,不要悲伤,不要着急,我们有fsck命令来帮忙.
fsck命令用于检查并修复linux文件系统(可以同时检查或修复对个文件系统). fsck命令的选项比较少常用的有以下几个: -s,当我们一次检查或修复多个文件系统的时候,使用-s参数,可以让其顺序进行操作. -t.指定我们需要检查或修复的文件系统的类型. -A,一次性检查修复所有在/etc/fstab文件中有定义的文件系统. -C,尽可能的显示进度条. -N,并不执行,只是显示将要执行的操作. -a,该选项慎用,不询问,自动修复文件系统. -r,交互式的修复文件系统的错误.mk 这个命令没什么好说的,根据需求直接使用即可.

检查坏道


如果我们怀疑我们的硬盘有坏道我们可以使用命令badblocks来检测我们的硬盘. 这个命令用于查询设备的坏掉的区块. 他的选项也挺多,常用的如下: -b,以字节为单位,指定区块的大小 -c,设置每一次检测区块的数目,默认值16,该值越大效率越高,但同样内存的耗费也越高. -f,强制执行坏道检测. -i,读取一个已知的坏道列表,该命令将跳过这些坏道的检测. -o,将坏道列表写入指定文件. -p,重复扫描磁盘,直到将所有的区块全部扫描完毕. -n,使用非破坏性的读写模式. -s,通过输出正在被检测区块的号码表示检测进度. -v,使用混杂模式检测. -w,使用写模式来测试,但是可能会损坏数据. 该命令使用效果大致如下: Linux学习第十六篇--磁盘管理(挂载/分区)


磁盘的挂载和移除

通过本篇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对一块新的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文件系统以及如果出错如何检测修复.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新添加的硬盘还不能使用,我们还需要将新增的文件系统和目录树关联起来才能够使用.

而关联这个操作,被称为挂载.

挂载操作我们可以使用命令 mount来完成.

如果单纯的只是简单的挂载文件系统,我们可以使用mount [装置文件]  [挂载点]来挂载文件系统.

mount用于挂载文件系统,在linux中,所有的文件都被放置在一棵庞大的文件树上,这个文件树的根节点就是/.

在真正开始挂载文件系统之前,我们需要注意:

1.一个文件系统不应该有多个挂载点.

2.一个目录不应该挂载多个文件系统,如果挂载了多个那么后者将会覆盖前者.

3.挂载点对应的目录,应该是空目录.

针对2/3点,如果我们挂载的目录有数据,那么在挂载之后,原本的数据将会被隐藏掉,当被挂载的文件系统卸载后,才会再次显示出来.


说了那么多,我们先来了解一下mount的选项,说实话,mount的手册真的好长....所以此处只聊一些常用的.

-a选项,挂载所有在/etc/fstab中提到的文件系统

-r,挂载的文件系统为只读/

-L.指定挂载文件系统的名称.

-w,指定挂载的文件系统可读可写.默认就是可读可写.

-t,-t之后的参数指定安装的文件系统类型.

-o,后面可以跟在挂载时的一些属性设置,多个属性之间用逗号[,]隔开.

-B,重新挂载文件系统,挂载后,两个目录都可以使用该文件系统的数据.

聊一聊,-o后面可以跟的一些属性及其含义.

async,该文件系统的读写操作都是异步的.

auto,允许被mount -a 挂载

noauto,只能显式的挂载.

dev:在该文件系统可以创建装置文件.

nodev,该文件系统不允许创建装置文件.

exec,该文件系统允许执行二进制文件.

noexec,该文件系统不允许执行二进制文件.

remount:尝试重新安装该文件系统

ro,设置该文件系统只读.

rw,设置该文件系统可读可写.

sync,设置该文件系统所有读写操作均同步执行.

user,允许普通用户挂载文件系统.

nouser,禁止普通用户挂载文件系统.

suid:允许该文件系统出现suid和sgid文件格式.

nosuid,哺育下该文件系统出现suid和sgid文件格式.


噗....哪怕只是拿出来其中一小部分,选项和参数依然还是这么多...


下面尝试挂载系统玩玩.

[root@localhost ~]# #先试着看看,本机已经挂载了哪些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 mount -l
sysfs on /sys type sysfs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seclabel)
proc on /proc type proc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
devtmpfs on /dev type devtmpfs (rw,nosuid,seclabel,size=497116k,nr_inodes=124279,mode=755)
securityfs on /sys/kernel/security type securityfs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
tmpfs on /dev/shm type tmpfs (rw,nosuid,nodev,seclabel)
devpts on /dev/pts type devpts (rw,nosuid,noexec,relatime,seclabel,gid=5,mode=620,ptmxmode=000)
tmpfs on /run type tmpfs (rw,nosuid,nodev,seclabel,mode=755)
tmpfs on /sys/fs/cgroup type tmpfs (ro,nosuid,nodev,noexec,seclabel,mode=755)
cgroup on /sys/fs/cgroup/systemd type cgroup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xattr,release_agent=/usr/lib/systemd/systemd-cgroups-agent,name=systemd)
pstore on /sys/fs/pstore type pstore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
cgroup on /sys/fs/cgroup/perf_event type cgroup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perf_event)
cgroup on /sys/fs/cgroup/cpuset type cgroup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cpuset)
cgroup on /sys/fs/cgroup/memory type cgroup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memory)
cgroup on /sys/fs/cgroup/devices type cgroup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devices)
cgroup on /sys/fs/cgroup/hugetlb type cgroup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hugetlb)
cgroup on /sys/fs/cgroup/blkio type cgroup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blkio)
cgroup on /sys/fs/cgroup/net_cls,net_prio type cgroup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net_prio,net_cls)
cgroup on /sys/fs/cgroup/freezer type cgroup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freezer)
cgroup on /sys/fs/cgroup/pids type cgroup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pids)
cgroup on /sys/fs/cgroup/cpu,cpuacct type cgroup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cpuacct,cpu)
configfs on /sys/kernel/config type configfs (rw,relatime)
/dev/mapper/cl-root on / type ext4 (rw,relatime,seclabel,data=ordered)
selinuxfs on /sys/fs/selinux type selinuxfs (rw,relatime)
systemd-1 on /proc/sys/fs/binfmt_misc type autofs (rw,relatime,fd=32,pgrp=1,timeout=300,minproto=5,maxproto=5,direct)
debugfs on /sys/kernel/debug type debugfs (rw,relatime)
hugetlbfs on /dev/hugepages type hugetlbfs (rw,relatime,seclabel)
mqueue on /dev/mqueue type mqueue (rw,relatime,seclabel)
/dev/sda1 on /boot type xfs (rw,relatime,seclabel,attr2,inode64,noquota)
tmpfs on /run/user/1000 type tmpfs (rw,nosuid,nodev,relatime,seclabel,size=101648k,mode=700,uid=1000,gid=1000)
tmpfs on /run/user/0 type tmpfs (rw,nosuid,nodev,relatime,seclabel,size=101648k,mode=700)
[root@localhost ~]# #看看都有哪些硬盘
[root@localhost ~]# df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cl-root 20511312 1353200 18093152 7% /
devtmpfs 497116 0 497116 0% /dev
tmpfs 508236 0 508236 0% /dev/shm
tmpfs 508236 6708 501528 2% /run
tmpfs 508236 0 508236 0% /sys/fs/cgroup
/dev/sda1 1038336 142276 896060 14% /boot
tmpfs 101648 0 101648 0% /run/user/1000
tmpfs 101648 0 101648 0% /run/user/0
[root@localhost ~]# #用fdisk命令在sda新开一个分区.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a
欢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将停留在内存中,直到您决定将更改写入磁盘。
使用写入命令前请三思。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2 primary, 1 extended, 1 free)
l logical (numbered from 5)
Select (default p): l
添加逻辑分区 5
起始 扇区 (48252928-62914559,默认为 48252928):
将使用默认值 48252928
Last 扇区, +扇区 or +size{K,M,G} (48252928-62914559,默认为 62914559):+2G
分区 5 已设置为 Linux 类型,大小设为 2 GiB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WARNING: Re-reading the partition table failed with error 16: 设备或资源忙.
The kernel still uses the old table. The new table will be used at
the next reboot or after you run partprobe(8) or kpartx(8)
正在同步磁盘。
[root@localhost ~]# #然后使用patyprobe通知系统分区表有变化
[root@localhost ~]# #输错了,是partprobe命令.
[root@localhost ~]# partprobe

[root@localhost ~]# #进入fdisk,用p命令查看一下数据.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a
欢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将停留在内存中,直到您决定将更改写入磁盘。
使用写入命令前请三思。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p

磁盘 /dev/sda:32.2 GB, 32212254720 字节,62914560 个扇区
Units = 扇区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区大小(逻辑/物理):512 字节 / 512 字节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节 / 512 字节
磁盘标签类型:dos
磁盘标识符:0x000c05bb

设备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2048 2099199 1048576 83 Linux
/dev/sda2 2099200 48250879 23075840 8e Linux LVM
/dev/sda3 48250880 62914559 7331840 5 Extended
/dev/sda5 48252928 52447231 2097152 83 Linux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q

[root@localhost ~]# #可以看到多了一个sda5分区.
[root@localhost ~]# #使用mkfs命令格式化该分区为二仙桃
[root@localhost ~]# #使用mkfs命令格式化该分区为ext4
[root@localhost ~]# mkfs -t ext4 /dev/sda5
mke2fs 1.42.9 (28-Dec-2013)
文件系统标签=
OS type: Linux
块大小=4096 (log=2)
分块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31072 inodes, 524288 blocks
26214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个数据块=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36870912
16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819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写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16384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root@localhost ~]# #ok,接下来就可以挂载该文件系统了.
[root@localhost ~]# #先建立一个临时目录,用来挂载该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 mkdir -p /tmp/panda/mount
[root@localhost ~]# cd /tmp/panda/mount/
[root@localhost mount]# ll
总用量 0
[root@localhost mount]# #我们现在这个目录下建立一个文件,试试如果挂载的目录非空,会怎样.
[root@localhost mount]# #将sda5挂载到该目录下
[root@localhost mount]# mount /dev/sda5 /tmp/panda/mount/
[root@localhost mount]# #这里我们是没有指定挂载文件的类型的.
[root@localhost mount]# #我们查看一下是否挂载上了
[root@localhost mount]# df /tmp/panda/mount/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5 1998672 6144 1871288 1% /tmp/panda/mount
[root@localhost mount]# #ok,挂载成功,我们看一下...忘了建一个文件了...好尴尬....先卸载,然后重新挂载.
[root@localhost mount]# umount /dev/sda5
[root@localhost mount]# df /tmp/panda/mount/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cl-root 20511312 1353220 18093132 7% /
[root@localhost mount]# #好了.卸载掉了.先建立一个文件.
[root@localhost mount]# touch tmpFile.log
[root@localhost mount]# ll
总用量 0
-rw-r--r--. 1 root root 0 6月 21 16:03 tmpFile.log
[root@localhost mount]# #我们在挂载,然后看看这个文件还有木有.
[root@localhost mount]# mount /dev/sda5 /tmp/
demo/ .ICE-unix/ panda/ tmp8hVo0M .X11-unix/ yum.log
.font-unix/ ks-script-w4udK4 .Test-unix/ tmpFyLP6E .XIM-unix/
[root@localhost mount]# mount /dev/sda5 /tmp/panda/mount/;ll
总用量 0
-rw-r--r--. 1 root root 0 6月 21 16:03 tmpFile.log
[root@localhost mount]# df /tmp/panda/mount/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5 1998672 6144 1871288 1% /tmp/panda/mount
[root@localhost mount]# cd /tmp/panda/mount/
[root@localhost mount]# ll
总用量 16
drwx------. 2 root root 16384 6月 21 15:55 lost+found

[root@localhost mount]# #ok,木有了...这时候,我们在这里建一个文件.
[root@localhost mount]# pwd
/tmp/panda/mount
[root@localhost mount]# touch newfile.log
[root@localhost mount]# ll
总用量 16
drwx------. 2 root root 16384 6月 21 15:55 lost+found
-rw-r--r--. 1 root root 0 6月 21 16:06 newfile.log
[root@localhost mount]# #好像挂载很简单啊...

[root@localhost mount]# #卸载掉,然后试试指定只读模式
[root@localhost mount]# cd ..
[root@localhost panda]# umount /tmp/panda/mount/
[root@localhost panda]# ll
总用量 4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6月 21 16:03 mount
[root@localhost panda]# cd mount/
[root@localhost mount]# ll
总用量 0
-rw-r--r--. 1 root root 0 6月 21 16:03 tmpFile.log
[root@localhost mount]# #这时候,我们又看到了这个文件,也证实了,这个文件只是被隐藏了.
[root@localhost mount]# #我们试试挂载为只读.
[root@localhost mount]# mount -o ro /dev/sda5 /tmp/panda/mount/
[root@localhost mount]# ll
总用量 0
-rw-r--r--. 1 root root 0 6月 21 16:03 tmpFile.log
[root@localhost mount]# cd ..;cd mount
[root@localhost mount]# ll
总用量 16
drwx------. 2 root root 16384 6月 21 15:55 lost+found
-rw-r--r--. 1 root root 0 6月 21 16:06 newfile.log
[root@localhost mount]# #我们尝试着新建一个文件.
[root@localhost mount]# touch readonly.error
touch: 无法创建"readonly.error": 只读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mount]# #好吧,并不能新建,那删除和修改呢?
[root@localhost mount]# rm newfile.log
rm:是否删除普通空文件 "newfile.log"?y
rm: 无法删除"newfile.log": 只读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mount]# vi newfile.log
[root@localhost mount]# #好吧,也不能修改.啧啧..有点意思...


好样也不是很难啊...咦,我刚才挂载的文件系统是只读,肿么办..难道又要移除,然后重新挂载么...

啧啧,当然不用,我记得有个选项就是用来重新挂载的.好像是remount,嗯,试试能不能用.


[root@localhost mount]# mount -o rw,remount  /tmp/panda/mount
[root@localhost mount]# #咦!?excuse me!!?这样就行了?也不给个提示.我不信,我要试试.
[root@localhost mount]# pwd
/tmp/panda/mount
[root@localhost mount]# touch excuseMe.question
[root@localhost mount]# ll
总用量 16
-rw-r--r--. 1 root root 0 6月 21 16:19 excuseMe.question
drwx------. 2 root root 16384 6月 21 15:55 lost+found
-rw-r--r--. 1 root root 0 6月 21 16:06 newfile.log
[root@localhost mount]# #额..好像还真的可以..了...
[root@localhost mount]# rm excuseMe.question
rm:是否删除普通空文件 "excuseMe.question"?y
[root@localhost mount]# ll
总用量 16
drwx------. 2 root root 16384 6月 21 15:55 lost+found
-rw-r--r--. 1 root root 0 6月 21 16:06 newfile.log
[root@localhost mount]# rm newfile.log
rm:是否删除普通空文件 "newfile.log"?y
[root@localhost mount]# ll
总用量 16
drwx------. 2 root root 16384 6月 21 15:55 lost+found
[root@localhost mount]# #啧啧,真的可以了,好简单.

我记得刚才学的选项里面还有一个可以将目录备份的?将同一个文件系统挂载到不同的目录下,好像是叫-B,我得试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root@localhost mount]# #先新建一个目录就要mount2吧
[root@localhost mount]# mkdir ../mount2
[root@localhost mount]# cd ..;ll
总用量 8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6月 21 16:20 moun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6月 21 16:23 mount2
[root@localhost panda]# #然后我要试试能不能挂载到两个不同的目录下.
[root@localhost panda]# mount -B mount /tmp/panda/mount2
[root@localhost panda]# #咦!?没报错...先看看mount2目录都有啥
[root@localhost panda]# ll mount2
总用量 16
drwx------. 2 root root 16384 6月 21 15:55 lost+found
[root@localhost panda]# #在mount2建个文件,然后看看,mount下面有木有.
[root@localhost panda]# touch mount2/leihoua
[root@localhost panda]# ll mount
总用量 16
-rw-r--r--. 1 root root 0 6月 21 16:25 leihoua
drwx------. 2 root root 16384 6月 21 15:55 lost+found
[root@localhost panda]# #啧啧..有点意思.我在mount删了,看看mount2还有木有.
[root@localhost panda]# rm -f mount/leihoua
[root@localhost panda]# ll mount
总用量 16
drwx------. 2 root root 16384 6月 21 15:55 lost+found
[root@localhost panda]# ll mount;ll mount2
总用量 16
drwx------. 2 root root 16384 6月 21 15:55 lost+found
总用量 16
drwx------. 2 root root 16384 6月 21 15:55 lost+found
[root@localhost panda]# #好吧,挺有意思...
[root@localhost panda]#


在刚才使用的命令中,我们无形中就学习了写在文件系统的命令--umount.

umount命令的作用就是可以卸除文件系统,umount命令的选项不多,而且功能性的选项更少...

-n选项,在卸载文件系统之后,不将相应的信息写入/etc/mtab文件中.

-r选项,如果卸载文件系统失败,那就尝试用只读的方式重新挂载.

-a,卸载所有在/etc/mab文件中有描述的文件系统(proc文件系统除外).

-t,卸载指定类型的文件系统.

-f,强制卸载.

卸载命令很简单,好像木有什么值得说的地方...哦,对了,他的命令格式是 umount [选项及参数] [需要卸载的装置文件/挂载目录/文件系统label].


说到文件系统label,忽然想起来,我们其实在格式化文件系统的时候,可以给文件系统指定一个lable,就像windows系统C盘,我们可以将其更名为系统盘.这样我们打开计算机,会发现C盘显示的是--系统(C:).

我们可以使用  mount -L 标签 挂载点          来挂载文件系统.自然卸载也可以根据lable来卸载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