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 | 在Linux中的代号 |
IDE硬盘 | /dev/hd[a-d] |
SCSI硬盘 | /dev/sd[a-p] |
USB设备 | /dev/sd[a-p](与SCSI硬盘一样) |
CD/DVD-ROM | /dev/cdrom |
打印机 | /dev/lp[0-2] |
磁带 | /dev/ht0(IDE)或/dev/st0(SCSI) |
3. 硬盘分区的命名(1)Windows硬盘分区的命名Windows使用盘符来标明硬盘的各个分区,如C、D、E等,最大的盘符是Z。
(2)Linux硬盘分区的命名我先解释一下硬盘代号,这里以IDE硬盘为例一般主板上会有2个IDE插槽,分别为IDE1、IDE2,同时每个IDE口可以挂两块硬盘,这样,四块硬盘就会这样标识:IDE1通道通过跳线设置为primary的时候,硬盘显示为hda,如果设置为secondary的时候,硬盘标识为hdb。以此类推,就可以得到下面这个表
硬盘通道 | 硬盘模式 | 在Linux中的标识 |
IDE1 | Permary | Hda |
IDE1 | Secondary | Hdb |
IDE2 | Permary | Hdc |
IDE2 | Secondary | Hdd |
名称 | 说明 |
/dev/hda | IDE接口的主盘 |
/dev/hda1 | IDE接口的主盘第1个分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
/dev/hda2 | IDE接口的主盘第2个分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
/dev/hda5 | IDE接口的主盘第1个逻辑分区 |
以上仅对刚刚学习Linux的初学者而言,但对于实际应用中的主机,不会将所有数据都放置在/(根)目录中,一般会根据提供的服务类型调整分区。
/(根):这时/只用来存储配置文件和临时文件了/boot:系统引导分区,存放系统的引导文件,一般设置为100M左右/usr:存放操作系统文件,如果是数据库服务器,这个目录一定要大哦。/var:系统提供的各类服务的预存储目录均存放在这里,如www服务等。空间大小可根据使用的服务来制定。/home:用户主目录。 主要存放用户的个人数据信息及为samba、mail服务提供数据空间/etc:系统配置文件存放于此/tmp:临时文件在了解了这些目录的作用后,在根据需要来划分分区就会变得很简单。 下面以我为例来讲解一下具体的分区过程,便于大家理解。
实验工具:VMware Workstation 6.0Linux版本:renhat enterprise 5虚拟机中我将放入两块硬盘来存放不同的分区。载入as5的镜像后,开启电源根据提示到硬盘分区选项这里,选择“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 下一步后,会有两块硬盘可供选择:hda和hdb。按照我现在的情况,主要以学习应用服务为主,这样,我把系统目录、引导分区及配置文件目录放在hda上 ,把系统服务目录、用户主目录放在hdb上。具体可以这样操作:(1) 新建boot分区点击“新建”,设置如图,注意,允许的驱动器只选择hda就可以了(2) 新建交换分区swap点击“新建”,直接在文件系统中选择swap即可,大小为物理内存的两倍,这里我物理内存给了512M,所以swap大小为1000M。驱动器依然选择hda(3) 新建/(根)分区,依然是在hda上,大小为40G(4) 在hda上可以根据需要创建一个备份分区,这里我创建/backup为备份分区,大小10G。其余剩下的空间可以备用。(5) 新建/var分区,这次是在hdb硬盘上哦,空间指定大一些,因为应用服务通常会占用比较大的磁盘空间(6) 新建用户主目录分区,如果要使用samba服务的话,建议空间分配大一点磁盘分区完成,之后的步骤就是设定系统设置了,这里不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