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维娣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84亿,首次超过全球人口数量。巨大的设备连接量也带动了物联网云市场的发展。2014年,AbleCloud从PaaS入手切入物联网市场,开始做物联网云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本期《近匠》物联网Top 100访谈,我们走进AbleCloud,听AbleCloud CTO孙志东聊一聊他们在物理网云解决方案方面的实践。
在交给孙志东的采访提纲中,我提到了一个词叫做“转型”。印象中AbleCloud是做智能硬件云的,“国内首家智能硬件PaaS平台”的名号也让它在15年吸引了不少关注,后来注意到他们开始做物联网云服务平台,我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一次业务转型,从专注“智能硬件云”向“整体云服务”的扩展。采访开始前的一段时间,我与孙志东聊到了这个问题,却得到了与之前所想完全不同的答案。
孙志东说:公司并没有做这方面的一些转变,更多的是市场策略,我们一开始产品的定义就是一个IoT的云平台,但在那个时期讲IoT不如智能硬件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在当时智能硬件相当于物联网的一个代名词。在不同阶段,感觉是不同的概念,其实是一回事。
听着这么解释,倒是让我先前脑中的疑惑一扫而空:为什么AbleCloud不再专注智能硬件云?不过这也让我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从一开始就专注IoT的公司是如何做物联网云解决方案的。
以下为采访实录:
AbleCloud的优势与成长
CSDN: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及AbleCloud公司
孙志东:我从2007年暑假开始进入百度公司实习,做最早期的云计算基础平台来解决百度所面临的海量网页数据的存储和大规模计算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架构类似目前非常大数据领域非常流行的Hadoop,包括分布式的文件系统,基于Map Reduce分布式计算框架,以及分布式的数据库表格系统。
2010年追随带领团队的科学家去了阿里巴巴,从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OceanBase的研发工作,历经四年构建了支撑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多个产品线核心业务这样一个庞大体量的分布式数据库基础设施。
2014年开始因为小米的崛起以及淘宝众筹的原因,先后接触到了一些“智能化”的产品,然后接触到了一些创业公司,逐渐了解到从技术上分析物联网背后的核心技术跟传统硬件行业差别非常大,更像硬件和互联网两者的结合。互联网领域擅长的分布式、高并发、高可用、低成本等关键技术在传统的硬件公司里几乎没有太多的感觉。
即使到目前已经很多的公司做了一系列的联网产品,但技术人员对整个物联网、云计算的认知,基本处于一个IT信息化的水平,这个现状所蕴含的市场机会和我们最开始创办公司时候的判断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团队一直专注在提供物联网云服务产品非常重要的原因。
CSDN:两年前《近匠》栏目曾经采访过您,这两年AbleCloud有什么成长
孙志东:从我们的产品上来讲,我们会随着客户的成长和不同阶段的需求研发不同的产品,比如说最开始做的设备的接入管理这些基础的设施,然后做云引擎后端服务应用开发平台MATRIX,目标是帮助普通IT工程师研发出具备高可用、高并发互联网后端服务的物联网产品。
在帮助客户完成产品的研发后,硬件开始进入批量试产、大规模生产环节,并逐步走向国内外的消费者手里,这时客户非常需要针对物联网化后,收集的大量设备数据以及用户行为和反馈数据,针对这些数据做运营分析,所以我们也推出了数据分析INSPIRE以及设备管理运营GENIUS这样的产品,辅助企业完成物联网设备从生产制造到分析管理的闭环。
CSDN:4月6号左右,AbleCloud推了GENIUS设备管理及业务运营平台,而早前已经推出了MATRIX设备接入及应用开发平台和INSPIRE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平台,为什么设备管理和运营平台会在大数据分析平台之后推出,而不是按照设备接入——设备管理和运营——大数据分析的顺序呢?
孙志东:一般而言设备研发完成之后,然后才能去做设备的管理和运营,并随着设备增加和用户使用,产生更大量的数据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挖掘产品需求,反过来指导产品改进和用户运营。从这个角度来讲,GENIUS运营平台应该在INSPIRE大数据分析平台之后,但是从技术上GENIUS是把MATRIX和INSPIRE两者的功能进行了融合。比如说要做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必然要依赖设备接入,而运营中所需要的分布概览和故障分析等很多功能则依赖大数据分析技术,因此GENIUS和INSPIRE两者的研发顺序反而是反过来的。
CSDN:相比于我们的竞品,像Ayla物联、京东微联、机智云等等,AbleCloud如何保持优势
孙志东: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产品以及产品背后的技术能力。微软、腾讯、百度都在做,但每家公司的侧重点不同,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策略和玩儿法。京东,阿里互联网公司专注在C端,更多的是考虑用户端统一的用户体验,并增加用户的粘性和活跃。
针对to B的同行,比如Ayla物联,机智云。Ayla只专注在最标准化的设备接入上,不提供云服务的定制化。机智云的产品也在接入上做的更加标准,对于客户的定制化部分通过提供定制化开发的方式进行服务。
AbleCloud认为物联网只做接入,不能很好的支撑物联网应用里最核心的云服务开发,没有设备管理运营和大数据分析对行业而言是没有太大的用户价值和意义。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构建物联网所需要的整体解决方案来满足物联网的发展需求。这就导致我们产品发展思路上和其他物联网云服务方案商是不太一样的,未来厂商如果有构建自己研发体系的计划,和AbleCloud合作不仅可以做设备接入控制,还可以做更复杂的物联网化场景化的应用,比如分时共享、动产金融、智慧养老、预测性维护等,AbleCloud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物联网云服务解决方案。
当然这些产品形态上产生的差异性,取决于对市场需求的判断,也跟出发点以及团队本身基因有很大的关系,是一个综合的决策结果,都有各自适应的应用场景。
关于物联网云服务解决方案
CSDN:提供一个完整的物联网云解决方案是怎么样的流程
孙志东:物联网产品基本上包括三端:设备端、APP/ Web端,云端,云端服务作为数据处理的载体,整体解决方案要根据产品联网化的需求进行需求梳理和系统架构设计。
首先在产品设计阶段,企业要从消费者和企业自身的诉求出发,确定要解决消费者或者企业的核心问题,然后从问题出发思考对哪些功能做智能化升级,联网以后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是否可以解决之前的问题。这是属于前期的需求调研和产品阶段,更多的是在梳理产品联网的需求。
然后把这些需求分解成可执行的一系列研发任务,包括选择适合网络环境的联网,方式,硬件的功能改造嵌入对应的芯片模组,设备联网收集到传感层数据后,在本地或者云端进行解析、规则处理等各种计算,并将处理的结果在云端进行存储,这部分通过提供安全的设备接入、流式数据计算、分布式数据存储引擎来满足联网化接入。
在应用端针对所提供的服务研发面向消费者或者员工使用的移动APP或者WEB,同时通过对接企业CRM等,对耗材、售后、故障、用户反馈等进行跟进,这部分我们也提供了一系列的快速开发框架帮助企业完成框架的构建,并通过云应用开发引擎帮助企业开发满足业务场景的个性化云服务,从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CSDN:在做一个整体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时候,有哪些难点,我们又是怎么解决的
孙志东:对AbleCloud目前而言,对外会遇到诸如企业对技术、研发等经验和认知还不够的情况,特别需要类似我们这样的团队把在产品、技术甚至运营上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输出给企业。对研发团队而言我们在整个云服务平台的搭建过程中需要面临很多技术难点和挑战,比如保证千万量级在线设备稳定的接入管理,大量设备实时数据的高并发计算处理,海量时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以及端到端的安全体系建设,可靠的微服务化治理和监控报警保证平台服务的稳定性SLA等,这些挑战将来不亚于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
CSDN:在物联网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中,物联网设备前期和后期的服务需求有哪些区别
孙志东: AbleCloud之所以会推出不同的三个产品,就是为了解决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不同的阶段关注的事情。比如第一阶段要先把设备联网化,转入在接入,在产品上市之后进入第二阶段,有了设备和用户真实数据,就需要基于数据进行日常的运营管理,来发现和跟进产品中的问题,推出完善的售后服务等,随着设备和用户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进行精细化运营,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通过数据说话来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CSDN:智能家居、医疗健康、 工业物联网领域的物联网云解决方案本质上有何不同。
孙志东:归根到底是需求的不同导致整体方案的不同。比如在智能家居领域,家居产品跟消费者人的关联比较密切,更多强调的是便捷性,做一些场景化、联动性设计,在与用户的交互方面做深。到了医疗健康领域,更多的是对数据层面的管理,对人产生的相关数据做一个完整的追踪管理,然后根据数据提供一些咨询和推荐服务。在工业领域不是面向消费者,更多的是关注设备本身的运营状况,因为一旦发生异常或故障带来的影响很大,因此如何做好监控报警、预测性维护,提升维保效率等成为行业的关注点。
CSDN:物联网云市场已经发展到了怎样的水平,还有哪些尚需补足的地方
孙志东:产品和市场的发展都归于需求驱动,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没办法判断五年、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场景,物联网也一样,随着需求以及整体基础设施的完善,新的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技术和市场都会不断变化,最终物联网会像互联网一样逐步成熟,和人们衣、食、住、行、健康、娱乐紧密相关,成为推动各行各业进一步变革发展的基础设施。
关于物联网行业
CSDN:目前物联网行业尚需解决的行业痛点有哪些
孙志东:产业链条长,导致分工协作的复杂性加大,产业有待进一步的标准化。其次,物联网产品经理角色缺失,如何把消费者的诉求和厂商的诉求结合到一起,既要做到洞悉用户需求,又要借助物联网探索企业新的商业模式,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去探索的过程。
CSDN:如何看待现在很多设备“过智能化”的现象,比如一个台灯,没有实体的开关,仅能够通过APP去控制。就像非要把它做成智能化,但并不方便,相当于“过度智能化”了。
孙志东:我观察到的大部分智能化设备两种操作模式都支持,既可以通过APP控制,也可以通过传统方式控制。前面提到的这种完全脱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臆想出来的产品也有,但应该是少数派。同时,建议作为消费者也换一个角度,大部分产品可能是因为理念的超前,导致现阶段没有被接受,在这样一个没有过渡的时机显得不接地气,但未来完全可能是可行的。所以个人认为我们要相信新的东西更多的价值在于探索创新,既然是创新,应该允许超前和犯错,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建议,让它朝着正向迭代进步,而不是一味贬低或者捧杀。
CSDN:有什么想对物联网行业的开发者想说的话
孙志东:对制造企业里的开发者来讲,一旦可预见的设备量较大,对云服务解决方案的技术诉求或者说挑战是非常高的,传统IT信息化时代更多的需要考虑业务流程和功能就可以了,不存在规模化的问题。而物联网的开发者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来设计和架构一套未来能够支撑大负载的复杂系统,做到可扩展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来解决服务稳定性和规模化挑战的问题,因为物联网的特殊性,很多挑战在以前是只有BAT这种体量的公司才会经历的事。
对于短期内没有经验和时间来构建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公司里的开发者而言,更多的可能需要关注如何评判一个产品的优劣势,利用自身对互联网技术架构的理解,辅助企业决策者做出物联网云服务方案商的选型。一些开发者不知道从哪些维度去判断和选择,只能停留在功能是否可以满足的层面,无法关注更多的关于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可扩展能力等品质有关的维度上。因此,需要培养更加长远和全面的思考体系,能够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诉求,从而在真真假假的商业包装中判断各供应商所开发产品在架构上的先进性,高并发负载处理能力等等,做出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判断和选择。
《近匠》是 CSDN 于 2013 年 12 月正式推出的访谈栏目,其意思即为「走近工匠」,走近深耕于移动应用、物联网领域的工具及服务开发商们,听他们怎么看待现在的开发工作,自己精雕细琢出来的工具有何特点。也希望能够对工具的实际能力进行一番罗列与剖析,帮助开发者找寻到趁手的「兵器」。详情可以从【1】【2】了解。
在今年万物智能互联的背景下,我们特别推出《近匠》物联网 Top 100 系列访谈专题,走访来自物联网领域(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及安全)卓越的软硬件工具及服务提供商,既以此窥探整个行业的趋势走向、前沿技术及业务实践情况,向开发者传播更好的产品开发、设计交互等经验,也帮助来自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团队及其产品在开发者圈中扩大知名度及更深层次的了解。如果您及团队有报道需求,欢迎通过邮件(jiawd#csdn.net,请将#改成@)进行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