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拉力赛,完成的工作就像走过的路程,工作能力就像行驶的速度。有些人的一生是匀速前进的,有些人是匀加速前进的,有些人……(这篇文章是以我目前的阅历写的,不知几年过后再看这篇文章会不会觉得自己很幼稚)
速度 = 初速度 + 加速度 *时间。类似的,工作能力 = 知识储备 + 学习能力 *时间。我认为学习能力是这个等式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因为它是你人生的加速度,它直接决定了你今后人生的行驶方式。这也是我一直在给朋友们推荐一些思维类书籍的原因。在这里我引用刘未鹏《阅读与思考》中的一句话:
“我一般把书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的。一类是思维的。(当然,还有第三类,就是娱乐的,不作讨论:-))一般来说我更倾向于阅读培养思维的,譬如《你的灯亮着吗?》、《决策与判断》、《别做正常的傻瓜》、《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数学与猜想》、《Ask the Right Questions》……因为思维方面的东西是跨学科的,任何时候都用得上。并且,反之如果思维没有培养好的话,学习东西也容易走错方向或者事倍功半。”
我十分同意这个观点,思维性质的书籍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思考,更快更有效的学习,同时可以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它们就像指南针和地图,是旅程中最重要的工具。这类书需要精读,它们不仅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还能改善你的球技、厨艺、交友、打游戏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编程书籍为例,《编程之美》、《编程珠玑》、《程序员的思维修炼》、《重构》、《软件随想录》等都是思维性质的书籍,在这里要严重推荐之。在看这一类书时,我总结了四个字:主动学习。如果你不主动找它,它是不会找你的。
相比之下,知识性的书籍只是能够补充专业知识,看的再多也只能作为你的初速度,它们好比是汽油,够用即可。粗略估计,在所有的图书中,知识类的书籍可能占到了的95%以上,我们不可能把它们都看完。所以对于这一类书,不必深究之。对于自己领域外的书,能够知其然,别人聊天时自己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对自己领域内的书,要知其所以然,要知道每个算法的核心思想与其利弊。像《MFC深入浅出》、《代码大全》、《opencv》、《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都是知识性书籍,这类书更像是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再去翻,然后不断积累。在看这一类书时,我又总结了四个字:被动学习。当你目前的知识水平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时,这一类书会主动去找你,逼着你去学习新的方法。
这两类书籍缺一不可,在不影响当前工作的前提下,多读一些思维类书籍,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