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穿过。
尽管天空中飘飞着大团大团的雪花,但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批苏军士兵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划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围观群众愤怒的袭击。
这些老少不等的围观者大部分是来自莫斯科及其周围乡村的妇女。
她们之中每一个人的亲人,或是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丧生。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寇怀着满腔的仇恨。
当大队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的眼前时,她们全都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要不是有苏军士兵和警察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撕成碎片。
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她来到了俘虏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的这位妇女,刹那间已泪流满面。他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于是,整个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叶夫图申科在故事的结尾写了这样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之间便用宽容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
敌人是无法用武力彻底消灭的。彻底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爱把他们变成朋友。
佛家曾有慧语: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够彻底化解仇恨。
8 个解决方案
#1
好文
#2
好文
值得顶
值得顶
#3
问题是这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仇家都能象德军一样,,
#4
比如说东边的禽兽
#5
楼主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
苏联战胜后,从德国拉了好多好多的男人去苏联做苦工,实际上就是当奴隶去了。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惨死在苏联。人数都是用百万计算的。上面的文字,不可否认可能是真的,但是那仅仅是历史的那么一个偶然事件。真实的历史上,民族之间的仇恨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血债血偿
#6
但是有些战争分子、民族永远也不承认他们是刽子手,永远不承认他们所做的一切
对这样的国家、民族,有和平友好、慈善而言吗
对这样的国家、民族,有和平友好、慈善而言吗
#7
感谢各位水友的支持,但凡我们每个平民都喜欢生活在一个平静的生活,记得一部影片里的一个角色总是说“以德服人”,虽然他每说一次都会让人感到从他那种很霸道的神态里说出来让人感觉此话不适合他说,所以搞的观众都感觉好笑,但,如果反思一下,怨怨相报,何时才能结束?化解仇恨并不代表我们懦弱,因为我们心宽仁厚。想想当初的战争侥幸我们这代年轻人没有经历,但我们思考一下战争的起因,也许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但其中一条也是因为国内矛盾重重,互相之间如果宽宏大量,也许就不会被外人欺了,也就是老百姓讲的那句话"家里不和,万人欺".所以一切要以和为贵.
#8
“以德服人”
前提是对方必须是人才行。
#1
好文
#2
好文
值得顶
值得顶
#3
问题是这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仇家都能象德军一样,,
#4
比如说东边的禽兽
#5
楼主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
苏联战胜后,从德国拉了好多好多的男人去苏联做苦工,实际上就是当奴隶去了。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惨死在苏联。人数都是用百万计算的。上面的文字,不可否认可能是真的,但是那仅仅是历史的那么一个偶然事件。真实的历史上,民族之间的仇恨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血债血偿
#6
但是有些战争分子、民族永远也不承认他们是刽子手,永远不承认他们所做的一切
对这样的国家、民族,有和平友好、慈善而言吗
对这样的国家、民族,有和平友好、慈善而言吗
#7
感谢各位水友的支持,但凡我们每个平民都喜欢生活在一个平静的生活,记得一部影片里的一个角色总是说“以德服人”,虽然他每说一次都会让人感到从他那种很霸道的神态里说出来让人感觉此话不适合他说,所以搞的观众都感觉好笑,但,如果反思一下,怨怨相报,何时才能结束?化解仇恨并不代表我们懦弱,因为我们心宽仁厚。想想当初的战争侥幸我们这代年轻人没有经历,但我们思考一下战争的起因,也许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但其中一条也是因为国内矛盾重重,互相之间如果宽宏大量,也许就不会被外人欺了,也就是老百姓讲的那句话"家里不和,万人欺".所以一切要以和为贵.
#8
“以德服人”
前提是对方必须是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