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运行机制和volatile关键字详解

时间:2023-03-08 15:38:59
jvm运行机制和volatile关键字详解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920373.html

JVM启动流程

jvm运行机制和volatile关键字详解

1.java虚拟机启动的命令是通过java +xxx(类名,这个类中要有main方法)或者javaw启动的。

2.执行命令后,系统第一步做的就是装载配置,会在当前路径中寻找jvm的config配置文件。

3.找到jvm的config配置文件之后会去定位jvm.dll这个文件。这个文件就是java虚拟机的主要实现。

4.当找到匹配当前版本的jvm.dll文件后,就会使用这个dll去初始化jvm虚拟机。获得相关的接口。之后找到main方法开始运行。

上面这个过程的描述虽然比较简单,但是jvm的启动流程基本都已经涵盖在里面了。

jvm的基本结构

jvm运行机制和volatile关键字详解
类加载器子系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ClassLoader类加载器,首先我们会通过ClassLoader加载到jvm的内存中去,本地方法区主要就是native的方法调用,这个我们不前不做关心,

pc寄存器

每个线程拥有一个PC寄存器 在线程创建时 创建 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执行本地方法时,PC的值为undefined

方法区

方法区是用来保存类的原信息。用来描述类的信息,包括类型常量池,字段方法信息,方法字节码。在JDK6的时候字符串常量是放在方法区中,但是JDK7的时候就已经移到了堆中。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方法区,堆中到底保存的是什么信息和jdk的版本有很大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方法区就是保存一些类的原信息。方法区通常和永久区(perm)关联在一起,保存一些相对稳定的数据,

java堆

1.java堆应该是和程序开发中最为密切的一个内存区间,我们在程序开发中通过new出来的对象基本上都是保存在java堆中。
2.堆是全局共享的,所有线程都共享java堆,也就是你创建了一个对象之后,所有的线程都是能够访问的。
3.从GC的角度看,java堆的结构和GC的算法是有关系的。

java栈

1.java栈和堆相比是线程私有的,栈是由一系列帧组成的,所以java栈也叫作帧栈。帧中保存的内容是一个方法的局部变量,操作数栈,常量池指针。每一次方法调用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帧,并压栈。
局部变量表结构:
 jvm运行机制和volatile关键字详解

jvm运行机制和volatile关键字详解

 //操作数栈,以局部变量表为图纸,扩充图纸,并进行图纸修改(局部变量的运算)。
 如果我们多次在堆上分配了对象空间,但是却忘记了删除对象,就会出现内存泄露,就是我们分配空间却没有删除。内存泄露在实际开发中是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内存泄露有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 
我们可以采用右面的方法,声明一个对象,我们像上面右面的方法中声明一个对象,那么他并没有实际的划分内存空间,而只是在java栈上产生了一个引用。而这个引用在我们使用后会自动释放,不会产生内存泄露的问题。
我们从上面的代码和主时中可以交互,一个程序要想执行是需要几个内存区域交互配合执行的。
jvm运行机制和volatile关键字详解
从上面这个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线程读取和存储的都是线程的工作内存。而线程的工作内存再到主存中的存储是肯定会有一些时差的。也就是改变了一个变量的值之后,另一个调用这个变量的对象是不能马上知道的。如果说要让其他线程立即可见这个改动,就要使用volatile关键字修饰。一旦使用这个关键字之后,所有调用这个变量的线程就直接去主存当中拿取数据。每个线程不能访问其他线程的工作内存。
下面这个图就是线程和本地内存和主存之间的关系。
 jvm运行机制和volatile关键字详解
线程总是在自己的本地内存中拿取变量,而本地内存中存储的只是共享变量的一个副本,真正的共享变量是存储在主存中的。所以这个之间存在了一定的时延和误差。
为了解决缓存(这里主要指工作内存)不一致性问题,通常来说有以下2种解决方法:

  1)通过在总线加LOCK#锁的方式

  2)通过缓存一致性协议

  这2种方式都是硬件层面上提供的方式。

  在早期的CPU当中,是通过在总线上加LOCK#锁的形式来解决缓存不一致的问题。因为CPU和其他部件进行通信都是通过总线来进行的,如果对总线加LOCK#锁的话,也就是说阻塞了其他CPU对其他部件访问(如内存),从而使得只能有一个CPU能使用这个变量的内存。比如上面例子中 如果一个线程在执行 i = i +1,如果在执行这段代码的过程中,在总线上发出了LCOK#锁的信号,那么只有等待这段代码完全执行完毕之后,其他CPU才能从变量i所在的内存读取变量,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样就解决了缓存不一致的问题。

  但是上面的方式会有一个问题,由于在锁住总线期间,其他CPU无法访问内存,导致效率低下。

  所以就出现了缓存一致性协议。最出名的就是Intel 的MESI协议,MESI协议保证了每个缓存中使用的共享变量的副本是一致的。它核心的思想是:当CPU写数据时,如果发现操作的变量是共享变量,即在其他CPU中也存在该变量的副本,会发出信号通知其他CPU将该变量的缓存行置为无效状态,因此当其他CPU需要读取这个变量时,发现自己缓存中缓存该变量的缓存行是无效的,那么它就会从内存重新读取。

jvm运行机制和volatile关键字详解

可见性

可见性是指一个线程修改了变量之后,其他线程能够立即知道。
保证可见性的方法就是上图提到的三种方法。

有序性和指令重排

有序性:在一个线程当中,所有的指令,所有的操作都是有序的。但是在线程外观察,在多线程的情况下去观察前面一个线程的行为,我们会发现这个行为有可能就是无序的(这种无序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指令重排,另一种就是主存同步的延时,也就是说在线程A中更改了一个变量的值,同步主存也成功了,但是在线程B中我们可能还没来得及去同步主存中的值,这个时候对于线程B来说线程A的操作可能就是无序的)。

线程内串行语义 :

写后读 a = 1;b = a; 写一个变量之后,再读这个位置。

写后写 a = 1;a = 2; 写一个变量之后,再写这个变量。

读后写 a = b;b = 1; 读一个变量之后,再写这个变量。

以上语句不可重排 编译器不考虑多线程间的语义 可重排: a=1;b=2;

 eg:
int a = 10;    //语句1
int r = 2;    //语句2
a = a + 3;    //语句3
r = a*a;     //语句4

  这段代码有4个语句,那么可能的一个执行顺序是:

  jvm运行机制和volatile关键字详解

  

  那么可不可能是这个执行顺序呢: 语句2   语句1    语句4   语句3

  不可能,因为处理器在进行重排序时是会考虑指令之间的数据依赖性,如果一个指令Instruction 2必须用到Instruction 1的结果,那么处理器会保证Instruction 1会在Instruction 2之前执行。

  虽然重排序不会影响单个线程内程序执行的结果,但是多线程呢?下面看一个例子:

//线程1:
context = loadContext();   //语句1
inited = true;             //语句2
//线程2:
while(!inited ){
  sleep()
}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text);

  上面代码中,由于语句1和语句2没有数据依赖性,因此可能会被重排序。假如发生了重排序,在线程1执行过程中先执行语句2,而此是线程2会以为初始化工作已经完成,那么就会跳出while循环,去执行doSomethingwithconfig(context)方法,而此时context并没有被初始化,就会导致程序出错。

  从上面可以看出,指令重排序不会影响单个线程的执行,但是会影响到线程并发执行的正确性。

  也就是说,要想并发程序正确地执行,必须要保证并发编程特性(原子性、可见性以及有序性)。只要有一个没有被保证,就有可能会导致程序运行不正确。

1.原子性

  在Java中,对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的读取和赋值操作是原子性操作,即这些操作是不可被中断的,要么执行,要么不执行。

  上面一句话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看下面一个例子i:

  请分析以下哪些操作是原子性操作:

1
2
3
4
x = 10;         //语句1
y = x;         //语句2
x++;           //语句3
x = x + 1;     //语句4

  咋一看,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上面的4个语句中的操作都是原子性操作。其实只有语句1是原子性操作,其他三个语句都不是原子性操作。

  语句1是直接将数值10赋值给x,也就是说线程执行这个语句的会直接将数值10写入到工作内存中。

  语句2实际上包含2个操作,它先要去读取x的值,再将x的值写入工作内存,虽然读取x的值以及 将x的值写入工作内存 这2个操作都是原子性操作,但是合起来就不是原子性操作了。

  同样的,x++和 x = x+1包括3个操作:读取x的值,进行加1操作,写入新的值。

  所以上面4个语句只有语句1的操作具备原子性。

  也就是说,只有简单的读取、赋值(而且必须是将数字赋值给某个变量,变量之间的相互赋值不是原子操作)才是原子操作。可以通过synchronized和Lock来实现。由于synchronized和Lock能够保证任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该代码块,那么自然就不存在原子性问题了,从而保证了原子性。

补充: volatile不能保证原子性

volatile关键字保证了操作的可见性,但是volatile不能保证操作是原子性
下面看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volatile int inc = 0; public void increase() {
in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 Test test = new Test();
for(int i=0;i<10;i++){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j=0;j<1000;j++)
test.increase();
};
}.start();
} while(Thread.activeCount()>1) //保证前面的线程都执行完
Thread.yield();
System.out.println(test.inc);
}
}
  大家想一下这段程序的输出结果是多少?也许有些朋友认为是10000。但是事实上运行它会发现每次运行结果都不一致,都是一个小于10000的数字。   上面是对变量inc进行自增操作,由于volatile保证了可见性,那么在每个线程中对inc自增完之后,在其他线程中都能看到修改后的值啊,所以有10个线程分别进行了1000次操作,
  那么最终inc的值应该是1000*10=10000。
  这里面就有一个误区了,volatile关键字能保证可见性没有错,但是上面的程序错在没能保证原子性。可见性只能保证每次读取的是最新的值,但是volatile没办法保证对变量的
  操作的原子性。   在前面已经提到过,自增操作是不具备原子性的,它包括读取变量的原始值、进行加1操作、写入工作内存。那么就是说自增操作的三个子操作可能会分割开执行,
  就有可能导致下面这种情况出现:   假如某个时刻变量inc的值为10,
  线程1对变量进行自增操作,线程1先读取了变量inc的原始值,然后线程1被阻塞了
  然后线程2对变量进行自增操作,线程2也去读取变量inc的原始值,由于线程1只是对变量inc进行读取操作,而没有对变量进行修改操作,
  所以不会导致线程2的工作内存中缓存变量inc的缓存行无效,
  所以线程2会直接去主存读取inc的值,发现inc的值时10,
  然后进行加1操作,并把11写入工作内存,最后写入主存。
  然后线程1接着进行加1操作,由于已经读取了inc的值,注意此时在线程1的工作内存中inc的值仍然为10,所以线程1对inc进行加1操作后inc的值为11
  ,然后将11写入工作内存,最后写入主存。
  那么两个线程分别进行了一次自增操作后,inc只增加了1.
  根源就在这里,自增操作不是原子性操作,而且volatile也无法保证对变量的任何操作都是原子性的。
  采用synchronized、lock、ActomicInteger可以达到原子性
  在java 1.5的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下提供了一些原子操作类。atomic是利用CAS来实现原子性操作的(Compare And Swap)
  CAS实际上是利用处理器提供的CMPXCHG指令实现的,而处理器执行CMPXCHG指令是一个原子性操作。   另外:volatile 不能保证提供操作的原子性,但可以利用其内存屏障(long类型得分两次写入,用valatile修饰后,只有当完全写入了,后面才能去使用),
  如读 64 位数据类型,像 long 和 double 都不是原子的,但 volatile 类型的 double 和 long 就是原子的。

2.可见性

  对于可见性,Java提供了volatile关键字来保证可见性。

  当一个共享变量被volatile修饰时,它会保证修改的值会立即被更新到主存,当有其他线程需要读取时,它会去内存中读取新值。

  而普通的共享变量不能保证可见性,因为普通共享变量被修改之后,什么时候被写入主存是不确定的,当其他线程去读取时,此时内存中可能还是原来的旧值,因此无法保证可见性。

  另外,通过synchronized和Lock也能够保证可见性,synchronized和Lock能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获取锁然后执行同步代码,并且在释放锁之前会将对变量的修改刷新到主存当中。因此可以保证可见性。此外:final修饰的(一旦初始化完成,其他线程也就可见)

eg:
public class VolatileTest extends Thread{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stop = false;
public void stopMe(){
stop=true;//volatile 写操作
} public void run(){
int i=;
while(!stop){//volatile 读操作,刚开始为false,当前线程本地为false,监听到volatile 写操作,然后去load主存
i++;
} System.out.println("Stop thread:"+i);//1466907008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VolatileTest t=new VolatileTest();
t.start();
//Thread.sleep(1000);
t.stopMe();
//Thread.sleep(1000); } }

但是用volatile修饰之后就变得不一样了:

  第一:使用volatile关键字会强制将修改的值立即写入主存;//一般的读取还是从工作内存读取

  第二:使用volatile关键字的话,当线程t进行修改时,会导致main线程的工作内存中缓存变量stop的缓存行无效

  第三:由于main线程的工作内存中缓存变量stop的缓存行无效,所以需要再次读取变量stop的值时,这时会去主存读取。


那么在线程t修改stop值时(当然这里包括2个操作,工作内存store+主内存write),会使得main线程的工作内存中缓存变量stop的缓存行无效,然后main线程读取时,发现自己的缓存行无效(无效状态),它会等待缓存行对应的主存地址被更新之后,然后去对应的主存读取最新的值,那么main线程读取到的就是最新的正确的值。

联想上文中提到的缓存一致性协议。最出名的就是Intel 的MESI协议,MESI协议保证了每个缓存中使用的共享变量的副本是一致的。它核心的思想是:当CPU写数据时,如果发现操作的变量是共享变量,即在其他CPU中也存在该变量的副本,会发出信号通知其他CPU将该变量的缓存行置为无效状态,因此当其他CPU需要读取这个变量时(触发操作),发现自己缓存中缓存该变量的缓存行是无效的,那么它就会从内存重新读取。

3.有序性

volatile能保证有序性

在前面提到volatile关键字能禁止指令重排序,所以volatile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有序性。

 volatile关键字禁止指令重排序有两层意思:

  1)当程序执行到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或者写操作时,在其前面的操作的更改肯定全部已经进行,且结果已经对后面的操作可见;在其后面的操作肯定还没有进行;

  即volatile是分水岭。

  2)在进行指令优化时,不能将在对volatile变量访问的语句放在其后面执行,也不能把volatile变量后面的语句放到其前面执行。

  可能上面说的比较绕,举个简单的例子:

//x、y为非volatile变量
//flag为volatile变量 x = 2; //语句1
y = 0; //语句2
flag = true; //语句3
x = 4; //语句4
y = -1; //语句5

由于flag变量为volatile变量,那么在进行指令重排序的过程的时候,不会将语句3放到语句1、语句2前面,也不会讲语句3放到语句4、语句5后面。但是要注意语句1和语句2的顺序、语句4和语句5的顺序是不作任何保证的。

并且volatile关键字能保证,执行到语句3时,语句1和语句2必定是执行完毕了的,且语句1和语句2的执行结果对语句3、语句4、语句5是可见的。

那么我们回到前面举的一个例子:

//线程1:
context = loadContext(); //语句1
inited = true; //语句2 //线程2:
while(!inited ){
sleep()
}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text);
  前面举这个例子的时候,提到有可能语句2会在语句1之前执行,那么久可能导致context还没被初始化,而线程2中就使用未初始化的context去进行操作,导致程序出错。   这里如果用volatile关键字对inited变量进行修饰,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因为当执行到语句2时,必定能保证context已经初始化完毕。

Java内存模型具备一些先天的“有序性”,即不需要通过任何手段就能够得到保证的有序性,这个通常也称为 happens-before 原则。如果两个操作的执行次序无法从happens-before原则推导出来,那么就不能保证它们的有序性,虚拟机可以随意地对它们进行重排。

指令重排的基本原则(满足这些规则将不用重排)或者说happens-before规则:
1.程序顺序原则,一个线程内保证语义的串行性。
2.volatile规则:volatile关键字变量的写是先发生于读的。
3.锁规则:解锁必然发生随后加锁之前。
4.传递性:A先于B,B先于C,那么A必然先于C。
5.线程启动规则:线程的start方法优先于该线程的其他方法
6.线程中断规则:线程的中断(interrupt())先于线程被中断后的代码。
7.线程终结规则:线程的所有操作先于线程的终结(Thread.join())。
8.对象终结规则:对象的构造函数执行结束先于finalize()方法的调用。

volatile的原理和实现机制

  前面讲述了源于volatile关键字的一些使用,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volatile到底如何保证可见性和禁止指令重排序的。

  加入volatile关键字时,会多出一个lock前缀指令

  lock前缀指令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内存屏障(也成内存栅栏),内存屏障会提供3个功能:

  1)它确保指令重排序时不会把其后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之前的位置,也不会把前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的后面;即在执行到内存屏障这句指令时,在它前面的操作已经全部完成;即分水岭

  2)它会强制将对缓存的修改操作立即写入主存;

  3)如果是写操作,它会导致其他CPU中对应的缓存行无效。


使用volatile关键字的场景:

synchronized关键字是防止多个线程同时执行一段代码,那么就会很影响程序执行效率,而volatile关键字在某些情况下性能要优于synchronized,但是要注意volatile关键字是无法替代synchronized关键字的,因为volatile关键字无法保证操作的原子性

1.状态标记量

volatile boolean flag = false;

while(!flag){
doSomething();
} public void setFlag() {
flag = true;
} volatile boolean inited = false;
//线程1:
context = loadContext();
inited = true; //线程2:
while(!inited ){
sleep()
}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text); 2.double check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instance==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instance==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我的感觉是,虽然构造行为是原子的,但是写入的是当前线程的工作内存,会让其他线程instance==null成立,从而再次构造。
}
}
return instance;
}
}
  至于为何需要这么写请参考:   《Java 中的双重检查(Double-Check)》http://blog.csdn.net/dl88250/article/details/5439024   和http://www.iteye.com/topic/652440

解释运行:

  解释执行以解释方式运行字节码 解释执行的意思是:读一句执行一句

编译运行(JIT):

  将字节码编译成机器码 直接执行机器码 运行时编译 编译后性能有数量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