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序员到项目经理》读书笔记(四) :程序员加油站 -- 不是人人都懂的学习要点

时间:2022-08-22 08:55:20
一.学习也是一种能力
据说,一个大学毕业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在毕业之后的 2年内,有效的不过剩下5%,更何况我们的学校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轨。我们赖以立足的,不在于我们现在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我
们有多强的学习能力!
学习不但是一种能力, 而且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核心, 就是学习的方法和心态。
二.买书是最划算的投资
书不在多,能踏踏实实消化掉一本好书,可能比泛泛而读10本普通书,要更有价值得多。
三.多读经典书
软件开发方面的书籍,我大致将其分为三类:
(1)浅显的入门类书籍。
这类书的标题往往是《XX 天精通 XXX》 、 《XXX 从入门到精通》 、 《XX 开发实战》等,这类书往往从软件的安装讲起,喜欢翻译帮助文件。有人批评这类书为烂书、毫无价值,这并不公平。至少我本人,也曾从这些书中学到一些东西。即使是21天系列书,也有适合看的人群,只不过,它一般也就只能看21天而已,过后就可以扔到垃圾堆。这类书只适于还没有入门的初学者,从中学到一些入门的招式。 这种书在刚起步的时候一般买上一本就可以了。 如果你善于使用搜索引擎,这一本书也可以省了。
(2)国内外高手写的实战类书籍。
这类书实战性很强,把技术及原理讲得很透彻。比如《windows 环境下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深入解析 MFC》 、 《Delphi 深度探索》 、 《深入浅出 WPF》 、 《深入剖析 Asp.net 组件设计》等。 以前这类书都是从国外翻译或从*引进, 现在国内高手越来越多, 出自国内作者的也越来越多。 这类书如果在你学习的每个方向看个两三本, 并且通过实践消化掉, 那么毫无疑问, 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
(3)国外大牛写的、揭露本质、有丰富思想的书。
这类书就是所谓的经典书了,例如《代码大全》 、 《编程珠玑》 、 《设计模式》 、 《重构》 、 《代码整洁之道》等。经典书就像一个有深度、有思想的朋友,他会给你启发、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这类书具有真正的收藏价值。 看经典书永远是正确的选择, 它绝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因为经典书是无数人沙里淘金、帮你挑选过的结果。
然而, 阅读这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读者需要有丰富的开发经验, 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能消化经典书的人其实不多,这就好像饮酒,一个新手无论如何也品不出葡萄美酒的醇香。 在酒桌上,人人都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当有人点评“这个酒不错”的时候,我只能无奈的苦笑一番,真的是甘苦自知。
四.不要在上班时间看书
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被众人排斥的异类。
工作完成以后,你至少还可以:
(1)主动汇报给你的经理,请他来检查你的成果,并安排新的任务;
(2)如果公司这一段时间确实比较闲,没有什么具体的任务,可以进行代码重构、优化;
(3)你还可以主动请缨,承担额外的工作或更艰巨的任务。
(4)如果一定要学习,也只能对着电脑屏幕来学习,纸质书最多只能拿来翻阅一下,而不能一直捧着,以免影响到其他人的情绪。
五、只学习与工作相关的东西
最实际的方向,应该跟着工作走,工作需要什么,我们就学什么,把工作需要的技能熟练掌握。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工作弱相关的东西呢?是为了转行或跳槽吗?可是, 如果我们连现在本
职工作都不能做好,又怎么能保证到新的岗位、用新学的技能就可以做得更好呢?
我们每天所有拥有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另外还有8小时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工作和睡觉的两个8小时大家都一样,决定人生高度的是另外这个 8小时。
六.织网式的学习
作为一个程序员,深入把握技术细节,是写出优质代码的保证。
但对于一个项目经理而言, 知识的广度更显重要。
牵住一条主线,织出一个个的点,由点带出面,最后才能形成这张大网。
七.问题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八.经常思考总结

顿悟非常可贵,然而它不是随便发生的,而是经过一次次苦苦思索之后、灵光闪现的结果。 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而顿悟,则是批量的实现这种内化,将无数个知识点连接在一起,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九、克服“高原现象”
据研究, 学习者在刚开始进步快,随后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
高原期实质是一个消化期,由于前期的学习积累了太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大脑中乱作一团, 还没有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在处于高原期的时候, 还可以换一个相关的方向来学习,而且各个知识点之间可以互相启发,帮助你实现顿悟,跨过高原期。
十、学习要有好心态
(1)学习要静心
欲速则不达
(2)学习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过程。
(3)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当然,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也始终是一个学习者,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