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知识体系可以说有一半是由业务能力支撑的,所以在产品团队中PM往往是最懂业务最懂行业的一个。
今天,LZ作为一只年幼的产品经理要开始分析行业了^^
国外典型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
工业互联网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以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新型、重大的工程科技和产业应用,是支撑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基础。工业互联网的目标是,在建立一张将机器、物料、人、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全面联通的网络基础之上,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动态传输与高级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与控制,驱动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近年来,全球各主要制造强国对工业互联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国外工业互联网以德国、美国为典型。
德国工业4.0
德国工业4.0是什么
德国工业4.0其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按照设想,工业4.0连接的是生产设备,即生产的“一体化”。工业4.0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CPS网络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产品由趋同向个性转变,未来产品都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生产,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个性化的单件制造;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如何看待
工业4.0是以继第一次机器蒸汽时代、第二次电气时代、第三次电子信息时代后的第四次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革命。
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在硬件技术方面全球领先,希望在未来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实现智能工厂,并生产出智能产品。
美国工业互联网
美国工业互联网是什么
在美国,德国的工业4.0概念更多地被“工业互联网”概念所取代。尽管称呼不同,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理念一致,就是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产系统。
区别于德国的硬件优势,美国以软件见长,其提出的工业互联网的关注点是放在设备互联、数据分析、基于数据基础上对业务的洞察,它反映了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趋势。工业互联网之精髓在于智能机器、高级分析和工作人员三种元素的逐渐结合。其希望利用互联网使传统的工业互联互通,并着力关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此过程中的运用。如何看待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用*战略推动创新,为应对新科技产业革命,争夺国际产业竞争话语权,美国将重振制造业作为近年最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金融危机后,美国*又出台了一系列法案,着力兴建制造业创新研究中心,希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推动美国经济再次走上可持续增长之路。
据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发布的《全球先进制造业趋势报告》,美国研发投资量位于世界首位,其中四分之三投向制造业,在合成生物、先进材料和快速成型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优势明显。分析人士认为,在*和私营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很有可能出现以无线网络技术全覆盖、云计算大量运用和智能制造大规模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工业互联网现状及政策驱动
我国的特殊国情,与德国、美国之间的差异和优劣势
/ | 中国 | 美国 | 德国 |
---|---|---|---|
优势 | 1)工业门类齐全,市场庞大,后发优势明显;2)社会生活领域互联网应用优势企业创新意识增强,互联网思维普及;3)发达区域企业比较优势 | 1)社会创新机制完善,应用性创新领先世界水准;2)优势产业集中在高科技企业,软件工业强大;3)工业基础设施完善 | 1)基础工业强大,硬件能力突出;2)嵌入式系统软件领域领先世界3)文化严谨务实;4)创新由*主导;5)自动化程度高 |
劣势 | 1)工业企业整体大而不强、小而不精;2)硬件基础弱;3)整体创新能力不强;4)产业地段化严重 | 1)偏科严重,强的太强(高科技)、弱的较弱(基础工业);2)工业空心化较严重 | 1)高科技&基础创新能力弱于美国;2)注重硬件,整体创新能力不如美国 |
提升策略 | 互联网+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以现有互联网优势入手,通过跨界整合形成创新型社会,推动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强国(以生活带动工业) | 工业互联网:以高科技互联网基础性创新(CPS)为突破口,实现智能化工厂。智慧创造为基础重塑基础工业门类,实现工业振兴(以软件带动硬件) | 工业4.0:发挥现有工业硬件及嵌入式软件优势,引入CPS系统整合,实现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及商业模式创新,完成工业4.0革命(夯实硬件,提升软件) |
关键环节 | 如何“+”?如何跨界融合、跨平台整合,整合要素、机制、模式、手段等还需要探索。互联网基础领域创新,制造环节的智慧制造、物流提升等都是难点。 | 再工业过程的速度和效果;高科技向基础工业渗透强度CPS基础技术突破;软件产业的引领优势保持与提升。 | 服务互联网领域的强化;应用软件领域的进步速度;中小企业的参与度和效果。 |
“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出台的背景,对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现实指导意义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增效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创新2.0模式的发展和演变,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体验实验区) 、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创客)、AIP(“三验”应用创新园区)、Wiki(维基模式)、Prosumer(产消者)、Crowdsourcing(众包) 等典型创新2.0模式不断涌现。
“中国制造2025”则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
严格来讲,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阶段性目标一起构成了当前中国制造业变革的完整内容,也是中国制造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容。由于互联网+这个由中国创造的概念更具创新性和丰富性,因此丰富“互联网+”概念在传统工业中的内涵,使之与中国*推动的“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相融合,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智慧选择。
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互联网产业强国,互联网产业形态正从消费型转向企业型,由于互联网能大大提升工业的信息交互效率,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仔细分析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二者相同的地方,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结合,或者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结合,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所不同的方面是,中德两国新战略无论是发展基础、产业阶段,还是战略任务都具有各自特点。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和领先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在汽车、机械、电机等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而中国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技术水平,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形象,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德国工业4.0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主要聚焦制造业的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中国制造2025不是专门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规划,而是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谋划。
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在大的方向上和《中国制造2025》也是一致的,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结合,并通过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结合,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而在此过程中,与我国的制造业也将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特点
总体架构:网络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前提,三大智能化闭环
就我国现状来看,工业体系的网络化改造还远远没有完成,还有很多新的连接需求,实现工业连接、实现工业网络化,包括网络互联、标识解析、应用支撑三大体系,这是实现智能制造达到2025目标一个重要的基础。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数据智能在工业中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包括“采集交换-集成处理-建模分析-决策与控制”形成优先闭环,驱动工业智能化。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在工业互联网中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包括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
通过网络、数据、安全协同发展,实现三大智能闭环:智能生产控制、智能运营决策优化、消费需求与生产制造精确对接。
两大视角
我国工业互联网可分为由工业企业主导的工业互联网和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的工业互联网。
工业企业:由内向外,重智能化改造
工业企业在做工业互联网的时候,更侧重的是柔性生产、实时智能检测控制、数据集成与建模分析、运营管理与资产优化这些系统,逐步延伸到消费端,它采用的是一种渐进、改良、产业升级的道路。互联网企业:由外向内,改变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智能化
互联网企业更多得体现变革、颠覆、重构的思维,他们更侧重从消费端,从用户的需求感知来反馈到生产系统,主要体现在精准营销、个性定制、智能服务、协同设计等,同时打通与工厂MES系统的连接。
三大发展路径
工业互联网利用创新和变革的技术,能够从三个不同的路径给我们带来价值:
- 生产端切入
通过装备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柔性生产线建设、工业软件系统集成、厂内工业数据平台建设,打造智能工厂和生产线,集成生产系统,通过获取数据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典型案例如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而诞生海尔互联工厂。海尔对产品进行了模块化的架构,用户可以在前端网站,选择适应自己需求的模块。于是,在海尔互联工厂的总装线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在同一个生产线上“排队”等待组装的洗衣机,他们的外壳形状、颜色不尽相同,因为每一台机器对应的是每个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与用户对应的另一端,是供应商。而能够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实现个性化的定制,也依托于海尔对供应商的整合。换句话说,海尔互联工厂改变了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在海尔平台上,供应商化身模块商。模块化是个性化定制的基础,以一台冰箱为例,原来的三百多个零部件,统一为23个模块,方便用户进行个性化的选择。以海尔沈阳冰箱互联工厂为例,通过模块化的布局,整个生产周期缩短了50%,冰箱的全工序生产高度的柔性化,目前工厂在五个平台上可实现500多个型号定制,生产效率是原来的两倍。
海尔探索出的互联工厂模式正在海尔生态圈内部进行扩散,在目前已经初步建立的互联工厂体系中,海尔已经打造了七个互联工厂的引领样板,包括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滚筒洗衣机、青岛热水器、胶州等五个整机工厂,以及黄岛的斐雪派克电机工厂和青岛的模具创新中心互联工厂两个模块化工厂。 - 产品端切入
通过建设智能产品与远程服务平台、标识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系统,打造智能产品,提供智能增值服务,保障安全运营,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典型案例如,今年4 月下旬,上汽、阿里将在北京国际车展发布的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 RX5。从阿里的角度看,将云计算、高德地图、Yun OS 以及与位置相结合的数据业务融入「互联网汽车」,对上汽的吸引力十分巨大。除了提供这款汽车所需的互联网服务之外,阿里还可以在汽车的销售环节提供线上渠道和金融支持。阿里巴巴 CTO 王坚表示,互联网汽车就是要打通汽车全生命周期用车需求。因此阿里与车企合作的目的在于挖掘汽车生命周期的各种需求。上汽则希望从汽车厂商转型为智能交通的服务商,提供的不再是单纯的车辆,而是整套交通解决方案。与阿里合作的互联网汽车,则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方式之一。 - 平台侧切入
通过建设设计、制造、供应链协同平台,用户个性化交互平台,工具、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实现服务,同时把产业的资源、设计资源、研发资源聚焦在平台上,形成庞大的云平台体系。
典型案例如2014年10月10日,中国移动与德国电信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署合资协议,将由各自的下属公司按各50:50的股比在中国设立车联网合资公司。共同打造一个让中国的汽车接入互联网的平台。合资公司将依托德国电信在欧洲市场成熟的车联网平台技术,以及中国移动的优质网络资源、本地业务开发运营经验,面向车载前装、后装市场提供硬件、车联网云平台、系统集成和运营以及内容服务端到端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合资公司将立足车联网市场,向车辆驾驶者提供基于4G高品质网络的车载信息服务和舒适、便捷、安全的驾车体验。
闲扯
以上内容都是给领导看的,作为一个混迹于信息安全行业的产品汪,很开心看到海尔、华为、阿里、360等等优秀的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开拓和实质性的进展,产业越发展、两化融合越深入,那么按照 业务->威胁->信息安全产品 这个思路,LZ的工作还是很有意义和价值,期待。
PS:这篇文章开始是接到BOSS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借着这个任务逼自己对工业互联网这个新兴的、有潜力的领域稍微深入地了解了一下,提交的报告是有针对浙江省的工业互联网状现状分析,合适的时候再和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