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好的程序员,不是简单地通过学几门课程就能做到的。想要成为一名好的程序员的要素有一下几条:
1.扎实的基础知识;
2.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熟练的编程调试能力;
4.创新能力;
5.团队合作能力;
6.持续的自学能力;
7.好奇心
这些能力和品质(甚至可以说是习惯)都应该从学习编程的初始阶段就着手培养,并且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培养。比如,很多中国的编程学习者都缺乏编程和调试经验。学习C语言,考试过关就算学会了。课题项目中,只要程序能够编译,运行,并且输入输出满足要求就了事了。但是,写程序的时候是否想过如何把程序写得更加精炼,高效,高质量?对程序调试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刨根问底知道原因,还是不求甚解搪塞过去算数?
很多编程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掌握肤浅,机械,没有好奇心,不会刨根问底。比如,学会了C++,有没有看过一个object在编译后,在汇编代码中是如何被初始化的?这个object的各个成员在内存中是如何放的?在一个成员函数被调用的时候编译器在汇编代码中加入了哪些额外的动作?虚函数的调用是如何实现的? 这些东西恐怕在编程语言或编译原理中都没有详细提到。但是,你是否有过好奇心去知道?
最后,一些学习者的大问题就是死记硬背,没有学到某种算法技术的根本原理,没有应变和创新的能力。比如,有个问题是如何在不用额外内存的情况下把一棵树的同一层节点都连起来。很多学习者都能够回答这是一个广度遍历的问题。但是,课本上说了广度遍历是一定要有额外数据结构辅助的(队列)。所以,不给额外内存怎么行?请看,课本上说的用队列的方法记住了,但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用队列。如果深刻掌握了这个队列的作用,那么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的。
编程语言其实是一个很初级的工具,但是你又必须熟练的掌握它,
学懂一门编程语言就好像学会了写字,但是会写字的人不见得会写文章,而会写文章又不见的写得好。可是如果你不会写字,那就一定写不出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