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码概述
1.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如果要处理文本,就必须先把文本转换为数字才能处理。
2.由于计算机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最早只有127个字母被编码到计算机里,也就是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一些符号,这个编码表被称为ASCII编码,比如大写字母A的编码是65,小写字母z的编码是122。
3.处理中文显然一个字节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字节,而且还不能和ASCII编码冲突,所以,中国制定了GB2312编码,用来把中文编进去。
4.全世界有上百种语言,日本把日文编到Shift_JIS里,韩国把韩文编到Euc-kr里,各国有各国的标准,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结果就是,在多语言混合的文本中,显示出来会有乱码。
5.因此,Unicode应运而生。Unicode把所有语言都统一到一套编码里,这样就不会再有乱码问题了。
Unicode标准也在不断发展,但最常用的是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如果要用到非常偏僻的字符,就需要4个字节)。现代操作系统和大多数编程语言都直接支持Unicode。
6.本着节约的精神,又出现了把Unicode编码转化为“可变长编码”的UTF-8编码。UTF-8编码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码成1个字节,汉字通常是3个字节,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会被编码成4-6个字节。
现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的字符编码工作方式:
本地文件时的工作方式
1.在计算机内存中,统一使用Unicode编码,当需要保存到硬盘或者需要传输的时候,就转换为UTF-8编码
2.用记事本编辑的时候,从文件读取的UTF-8字符被转换为Unicode字符到内存里,编辑完成后,保存的时候再把Unicode转换为UTF-8保存到文件:
在网页时的运行方式
1.浏览网页的时候,服务器会把动态生成的Unicode内容转换为UTF-8再传输到浏览器:
2.所以你看到很多网页的源码上会有类似的信息,表示该网页正是用的UTF-8编码。
Python的字符串
python 对ASCII编码的支持
1.因为Python的诞生比Unicode标准发布的时间还要早,所以最早的Python只支持ASCII编码,普通的字符串’ABC’在Python内部都是ASCII编码的。Python提供了ord()和chr()函数,可以把字母和对应的数字相互转换:
>>> ord('A')
65
>>> chr(65)
'A'
Python在后来添加了对Unicode的支持,以Unicode表示的字符串用u’…’表示,比如:
>>> print u'中文'
中文
>>> u'中'
u'\u4e2d'
ps:写u'中'和u'\u4e2d'是一样的,\u后面是十六进制的Unicode码。因此,u'A'和u'\u0041'也是一样的。
编码相互转换
ps:字符串'xxx'虽然是ASCII编码,但也可以看成是UTF-8编码,而u'xxx'则只能是Unicode编码
把u’xxx’转换为UTF-8编码的’xxx’用encode(‘utf-8’)方法:
>>> u'ABC'.encode('utf-8')
'ABC'
>>> u'中文'.encode('utf-8')
'\xe4\xb8\xad\xe6\x96\x87'
把UTF-8编码表示的字符串’xxx’转换为Unicode字符串u’xxx’用decode(‘utf-8’)方法:
>>> 'abc'.decode('utf-8')
u'abc'
>>> '\xe4\xb8\xad\xe6\x96\x87'.decode('utf-8')
u'\u4e2d\u6587'
>>> print '\xe4\xb8\xad\xe6\x96\x87'.decode('utf-8')
中文
python编写 - 头部的设置方法
1.第一行注释是为了告诉Linux/OS X系统,这是一个Python可执行程序,Windows系统会忽略这个注释;
2.第二行注释是为了告诉Python解释器,按照UTF-8编码读取源代码,否则,你在源代码中写的中文输出可能会有乱码。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格式化
如何格式化字符串
1.在Python中,采用的格式化方式和C语言是一致的,用%实现,举例如下:
>>> 'Hello, %s' % 'world'
'Hello, world'
>>> 'Hi, %s, you have $%d.' % ('Michael', 1000000)
'Hi, Michael, you have $1000000.'
ps: %运算符就是用来格式化字符串的
%s表示用字符串替换
%d表示用整数替换
%f 浮点数
%x 十六进制整数
2.字符串里面的%是一个普通字符怎么办?这个时候就需要转义,用%%来表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