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符串
1、字符串的定义
串: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
串长度:串中所包含的字符个数。
空串:长度为0的串,记为:" "。
非空串通常记为: S=" s1 s2 …… sn "
其中:S是串名,双引号是定界符,双引号引起来的部分是串值,si(1≤i≤n)是一个任意字符。
子串:串中任意个连续的字符组成的子序列。
主串:包含子串的串。
子串的位置:子串的第一个字符在主串中的序号。
2、字符串的比较
串的比较:通过组成串的字符之间的比较来进行的。
给定两个串:X="x1x2…xn"和Y="y1y2…ym",则:
(1)当n=m且x1=y1,…,xn=ym时,称X=Y;
(2)当下列条件之一成立时,称X<Y:
~ n<m且xi=yi(1≤ i≤n);
~存在k≤min(m,n),使得xi=yi(1≤i≤k-1)且xk<yk。
(按字典比较)
字符串的存储结构
表示串的长度:
方案1:用一个变量来表示串的实际长度。
方案2:在串尾存储一个不会在串中出现的特殊字符作为串的终结符,表示串的结尾。
方案3:用数组的0号单元存放串的长度,从1号单元开始存放串值。
模式匹配
模式匹配:
给定主串S="s1s2…sn"和模式T="t1t2…tm",在S中寻找T的过程称为模式匹配。如果匹配成功,返回T在S中的位置;如果匹配失败,返回0。
朴素的模式匹配算法:
基本思想:从主串S的第一个字符开始和模式T的第一个字符进行比较,若相等,则继续比较两者的后续字符;否则,从主串S的第二个字符开始和模式T的第一个字符进行比较,重复上述过程,直到T中的字符全部比较完毕,则说明本趟匹配成功;或S中字符全部比较完,则说明匹配失败。
伪代码:
1. 在串S和串T中设比较的起始下标i和j;
2. 循环直到S或T的所有字符均比较完
2.1 如果S[i]=T[j],继续比较S和T的下一个字符;
2.2 否则,将i和j回溯,准备下一趟比较;
3. 如果T中所有字符均比较完,则匹配成功,返回匹配的起始比较下标;否则,匹配失败,返回0;
朴素的模式匹配算法BF:
intBF(char S[ ], char T[ ])
{
i=0;j=0;
while(S[i]!='\0'&&T[j]!='\0')
{
if(S[i]==T[j]) {
i++;j++;
}
else {
i=i-j+1;j=0;
}
}
if(T[j]=='\0') return (i-j+1);
elsereturn 0;
}
设串S长度为n,串T长度为m,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考虑两种极端情况:
(1)最好情况:不成功的匹配都发生在串T的第1个字符。
设匹配成功发生在si处,则在i-1趟不成功的匹配*比较了i-1次,第i趟成功的匹配共比较了m次,所以总共比较了i-1+m次,所有匹配成功的可能情况共有n-m+1种,则:(即共比较了i趟,前i-1趟均只比较了1次,而第i趟比较了m次)。所以,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m).
(2)最坏情况:不成功的匹配发生在串T的最后一个字符。
设匹配成功发生在si处,则在i-1趟不成功的匹配*比较了(i-1)×m次,第i趟成功的匹配共比较了m次,所以总共比较了i×m次。所以,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m).
KMP算法:
基本思想:主串不进行回溯
结论: i可以不回溯,模式向右滑动到的新比较起点k,并且k仅与模式串T有关!
抓住部分匹配时的两个特征:设模式滑动到第 k个字符
(1)则T[0]~T[k-1] = S[i-k]~S[i-1]
(2)则T[j-k]~T[j-1] = S[i-k]~S[i-1]
两式联立可得:T[0]~T[k-1] = T[j-k]~T[j-1]
计算next[j](T[i]对应的k值,0<=j<=m)的方法:
(1)当j=0时,next[j]=-1;
next[j]=-1表示不进行字符比较
(2)当j>0时,next[j]的值为:模式串的位置从0到j-1构成的串中所出现的首尾相同的子串的最大长度。
(3)当无首尾相同的子串时next[j]的值为0。
next[j]=0表示从模式串头部开始进行字符比较
KMP算法的伪代码描述:
1. 在串S和串T中分别设比较的起始下标i和j;
2. 循环直到S或T的所有字符均比较完
2.1 如果S[i]=T[j],继续比较S和T的下一个字符;否则
2.2 将j向右滑动到next[j]位置,即j=next[j];
2.3 如果j=-1,则将i和j分别加1,准备下一趟比较;
3. 如果T中所有字符均比较完毕,则返回匹配的起始下标;否则返回0;
二、多维数组
1、数组的定义
数组是由一组类型相同的数据元素构成的有序集合,每个数据元素称为一个数组元素(简称为元素),每个元素受n(n≥1)个线性关系的约束,每个元素在n个线性关系中的序号i1、i2、…、in称为该元素的下标,并称该数组为n维数组。
数组的特点:
(1)元素本身可以具有某种结构,属于同一数据类型;
(2)数组是一个具有固定格式和数量的数据集合。
例:
元素a22受两个线性关系的约束,在行上有一个行前驱a21和一个行后继a23,在列上有一个列前驱a12和和一个列后继a32。
二维数组是数据元素为线性表的线性表。
数组的基本操作:
⑴读操作:给定一组下标,读出对应的数组元素;
⑵写操作:给定一组下标,存储或修改与其相对应的数组元素。
这两种操作本质上只对应一种操作——寻址,即根据一组下标定位相应的数组元素。
2、数组的存储结构与寻址
设一维数组的下标的范围为闭区间[l,h],每个数组元素占用 c 个存储单元,则其任一元素 ai的存储地址可由下式确定: Loc(ai)=Loc(al)+(i-l)×c。
二维数组常用的映射方法有两种:
按行优先:先行后列,先存储行号较小的元素,行号相同者先存储列号较小的元素。
按列优先:先列后行,先存储列号较小的元素,列号相同者先存储行号较小的元素。
按行优先aij在一维数组中的下标为:(i-1)*n+(j-1)。
三、矩阵的压缩存储
特殊矩阵:矩阵中很多值相同的元素并且它们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稀疏矩阵:矩阵中有很多零元素。
压缩存储的基本思想是:
⑴为多个值相同的元素只分配一个存储空间;
⑵对零元素不分配存储空间。
对称矩阵的压缩存储
对称矩阵的特点:
在一个n阶方阵中,有aij=aji(1<=i,j<=n)。
对于下三角中的元素aij(i≥j),在数组SA中的下标k与i、j的关系为:k=i×(i-1)/2+j -1。
上三角中的元素aij(i<j),因为aij=aji,则访问和它对应的元素aji即可,即:k=j×(j-1)/2+i -1 。
三角矩阵的压缩存储
只存储上三角(或下三角)部分的元素。
下三角矩阵中任一元素aij在数组SA中的下标k与i、j的关系为:当i>=j时,k=i×(i-1)/2+j -1;当i<j时,k=n(n+1)/2。
上三角矩阵中任一元素aij在数组SA中的下标k与i、j的关系为:当i>=j时,k=(2n-i+2)×(i-1)/2+j -i;当i<j时,k=n(n+1)/2。
对角矩阵的压缩存储
对角矩阵:所有非零元素都集中在以主对角线为中心的带状区域中,除了主对角线和它的上下*干条对角线的元素外,所有其他元素都为零。
对于一个m*n的w对角矩阵(w是占有非0元素的对角线的个数,也称带宽),压缩方法有:
(1)将其压缩到一个m行w列的二维数组B中
(2)将对角矩阵压缩存储到一维数组C中,按行存储其非0元素。
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
稀疏矩阵中的非零元素的分布没有规律。
将稀疏矩阵中的每个非零元素表示为:
(行号,列号,非零元素值)——三元组
定义三元组:
emplate<class DataType>
structelement
{
int row,col; //行号,列号
DataTypeitem //非零元素值
};
三元组表:将稀疏矩阵的非零元素对应的三元组所构成的集合,按行优先的顺序排列成一个线性表。
(1)三元组顺序表
其存储结构定义:
constint MaxTerm=100;
template<class DataType>
struct SparseMatrix
{
DataTypedata[MaxTerm]; //存储非零元素
int mu,nu, tu; //行数、列数、非零元个数
};
(2)十字链表
采用链接存储结构存储三元组表,每个非零元素对应的三元组存储为一个链表结点。
row:存储非零元素的行号;
col:存储非零元素的列号;
item:存储非零元素的值;
right:指针域,指向同一行中的下一个三元组;
down:指针域,指向同一列中的下一个三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