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要
在《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学习小记一之自动内存管理机制(一)中,我们罗列了以下几个问题:
- 什么操作可能导致内存溢出?
- 有哪些种类的内存溢出?
- 都是在内存的哪些区域溢出?
- 垃圾收集有哪些原则?
- 有哪些垃圾收集算法及其实现?
- 新生代和老年代的回收策略如何?
- 各种内存相关的JVM参数是什么意思?
2.判断对象是否存活的算法
常用的判断对象是否存活的算法有两种:一种是引用计数算法,另外一种是根搜索算法。例如Python语言就是使用了引用计数算法进行内存管理的。Java、C#和古老的Lisp等语言使用了根搜索算法判断对象是否存活。下面就算法的思想上介绍这两种算法。
2.1引用计数算法
引用计数算法最主要的步骤如下描述:
- 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1
- 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1
- 当计数器的值为0时,就判断该对象不能被使用
2.2根搜索算法
根搜索算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名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3.GC算法
3.1标记-清除(Mark-Sweep)算法
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掉所有被标记的对象。算法示意图如下:该算法是最基础的收集算法,后续的搜集算法都是基于这种思路并对其缺点进行改进得到的。
3.2复制(Copying)算法
3.3标记-整理(Mark-Compact)算法
3.4分代收集算法
3.5几种算法的优缺点
4.垃圾收集器
关于垃圾收集器的知识在这里不做介绍,有兴趣的可以参考http://book.51cto.com/art/201107/278913.htm
5.垃圾收集器的参数总结
6.关于GC的几点补充
经过上述的说明,可以发现垃圾回收有以下的几个特点:1.垃圾收集发生的不可预知性:由于实现了不同的垃圾收集算法和采用了不同的收集机制,所以它有可能是定时发生,有可能是当出现系统空闲CPU资源时发生,也有可能是和原始的垃圾收集一样,等到内存消耗出现极限时发生,这与垃圾收集器的选择和具体的设置都有关系。
2.垃圾收集的精确性:主要包括2 个方面:
a.垃圾收集器能够精确标记活着的对象;
b.垃圾收集器能够精确地定位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
前者是完全地回收所有废弃对象的前提,否则就可能造成内存泄漏。而后者则是实现归并和复制等算法的必要条件。所有不可达对象都能够可靠地得到回收,所有对象都能够重新分配,允许对象的复制和对象内存的缩并,这样就有效地防止内存的支离破碎。
4.垃圾收集的实现和具体的JVM 以及JVM的内存模型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不同的JVM 可能采用不同的垃圾收集,而JVM 的内存模型决定着该JVM可以采用哪些类型垃圾收集。现在,HotSpot 系列JVM中的内存系统都采用先进的面向对象的框架设计,这使得该系列JVM都可以采用最先进的垃圾收集。
5.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垃圾收集技术提供许多可选的垃圾收集器,而且在配置每种收集器的时候又可以设置不同的参数,这就使得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获得最优的应用性能成为可能。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
1.不要试图去假定垃圾收集发生的时间,这一切都是未知的。比如,方法中的一个临时对象在方法调用完毕后就变成了无用对象,这个时候它的内存就可以被释放。
2.Java中提供了一些和垃圾收集打交道的类,而且提供了一种强行执行垃圾收集的方法--调用System.gc(),但这同样是个不确定的方法。Java 中并不保证每次调用该方法就一定能够启动垃圾收集,它只不过会向JVM发出这样一个申请,到底是否真正执行垃圾收集,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3.挑选适合自己的垃圾收集器。一般来说,如果系统没有特殊和苛刻的性能要求,可以采用JVM的缺省选项。否则可以考虑使用有针对性的垃圾收集器,比如增量收集器就比较适合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之中。系统具有较高的配置,有比较多的闲置资源,可以考虑使用并行标记/清除收集器。
4.关键的也是难把握的问题是内存泄漏。良好的编程习惯和严谨的编程态度永远是最重要的,不要让自己的一个小错误导致内存出现大漏洞。
5.尽早释放无用对象的引用。大多数程序员在使用临时变量的时候,都是让引用变量在退出活动域(scope)后,自动设置为null,暗示垃圾收集器来收集该对象,还必须注意该引用的对象是否被监听,如果有,则要去掉监听器,然后再赋空值。--------------------------------------------------全文完---------------------------------------
摘至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原文地址:http://my.oschina.net/linuxfelix/blog/12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