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练习机的规划
- 磁盘分区规划
1、/boot——100MB——primary
2、/——10GB——primary
3、/home——5GB——primary
4、swap——1GB——logical(最多只能有一个逻辑分区) - 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
1、CentOS5.x默认的grub;
2、安装在MBR上;
二、开始安装CentOS5.x
大致内容为:调整启动媒体(BIOS)——选择安装结构与开机(即可以选择图形界面或者命令行界面两种方式安装)——选择语系数据(中文 + 美式键盘)——磁盘分区——引导装载程序、网络、时区、root密码——选择要安装的软件——安装后的相关设置
- 进入BIOS调整开机启动的顺序(设置为光盘启动优先)
1、进入BIOS——“Boot”——调整开机启动顺序为光盘——F10保存
2、一般可以设置成:CD-ROM优先——硬盘HD其次; - 选择安装结构与开机
1、可以选择图形界面安装方式(Enter)或者文字界面安装方式(Linux text),这里选择图形界面
2、F5救援模式Rescue:如果你的Linux系统因为设置错误导致无法启动,可以使用救援模式,而不用重新安装。 - 选择语系数据
简体中文 + 美国英语式的键盘
2.4、磁盘分区
- CentOS的四种分区结构:
1、在选定磁盘上删除所有分区并创建默认分区结构:整个硬盘中所有的分区会被删除 + 默认的方式创建分区;
2、在选定驱动上删除Linux分区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只有选定的Linux分区会被删除 + 默认;
3、使用选定驱动器中的空余控件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在剩余分区块中 + 默认;
4、自定义,我们所需要的分区方式 - 创建根目录的分区
1、挂载点目录:/
2、由于根目录使用Linux的文件系统,因此默认就是ext3这个文件系统; -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
1、ext2/ext3:是Linux使用的文件系统类型(3比2多了日志的记录,对于系统的回复更快)
2、physical volume(LVM):用来弹性调整文件系统大小的一种机制,可以让你的文件系统大小发生改变而不改变原有的数据文件内容;
3、software RAID:利用Linux操作系统的特性,用软件仿真出磁盘阵列的功能;
4、swap:内存交换空间(swap没有涉及到目录树的挂载,不需要指定挂载点)
5、Vfat:同时被Linux和Windows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 - 创建/boot目录的分区
注意:/boot目录的分区应该要在整块硬盘的最前面部分,因此要选择“强制为主分区”。 - 创建内存交换swap的分区
1、swap是内存交换空间、不需要有挂载点;
2、文件系统类型选择:swap; - 创建/home目录的分区
1、分区后,自动将/dev/hda4编程扩展分区
2.5、引导装载程序、网络、时区设置与root密码
- 引导装载程序
1、大多使用grub引导程序,而且必须将它安装到MBR中 - 网络参数的设置(不是很懂)
1、使用DHCP网络协议自动获取IP(网络参数都是通过DHCP获得的) - 时区的选择
- 设置root密码
2.6、软件的选择
这里采用默认值 + CentOS的提供的选项
(烧机:在你组装了一台新的电脑室,想测试这台主机是否稳定,可以采用让主机运行一些很耗系统资源的程序,即让系统在高负荷的情况下运行一段时间)
三、安装后的首次设置
- 防火墙与SELinux
1、禁用防火墙
2、SELinux:Security Enhanced Linux的缩写,是Linux访问控制的细化设置,用于控制程序对系统文件访问权限的限制;建议打开这个功能。 - Kdump与时区校正
1、Kdump:当内核出现错误时,是否将当时的内存内的信息写到文件中。经常进行Kdump会造成硬盘空间浪费,这几不启用;
2、启用网络时间协议 - 创建用户
一般不用root管理员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