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假期这么快就没了,这几天还一直下雨,索性在家看看书。这次看的是Tom Lane的《A Tour of PostgreSQL Internals》。这篇小随笔就算做学习笔记了。园子里面大神多,如果有哪里讲得不对,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了~
在这个ppt里面,大神Tom Lane分别从三个角度对Postgresql的内部原理进行了介绍。
在传统的计算机算法和数据结构领域,大多数专业教材和书籍的默认语言都是Java或者C/C+ +,O’REILLY家倒是出了一本叫做《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script描述》的书,但不得不说,不知道是作者吃了shit还是译者根本就没校对,满书的小错误,这就像那种无穷无尽的小bug一样,简直就是让人有种嘴里塞满了shit的感觉,吐也不是咽下去也不是。对于一个前端来说,尤其是笔试面试的时候,算法方面考的其实不难(十大排序算法或是和十大排序算法同等难度的),但就是之前没用javascript实现过或是没仔细看过相关算法的原理,导致写起来浪费很多时间。所以撸一撸袖子决定自己查资料自己总结一篇博客等用到了直接看自己的博客就OK了,正所谓靠天靠地靠大牛不如靠自己(ˉ(∞)ˉ)。 http://www.cnblogs.com/cjrtj/
算法的由来:9世纪波斯数学家提出的:“al-Khowarizmi”就是下图这货(感觉重要数学元素提出者貌似都戴了顶白帽子),开个玩笑,阿拉伯人对于数学史的贡献还是值得人敬佩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混淆脚本程序是件困难的事,效果远不及传统程序的混淆力度。毕竟,脚本的初衷就是简单易用。诸多先天不足的特征,使得混淆难以深入实施。
然而从理论上这似乎也说不通,只要是图灵完备的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相同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网上有使用 JavaScript 实现的 x86 模拟器,我们抛开性能不说,单论功能,它和本地系统是一样的。因此使用传统工具混淆的程序,同样也是能在浏览器中运行的! http://www.cnblogs.com/gdtyk/
超出预期: 所谓高绩效一般情况下是要超出期望才有可能,那么这个期望就是给你考评的老板或者主管的期望。举个例子,比如主管安排你去开发一个大的新特性,主管在和你沟通时候,就会在谈话中有意无意的流露出自己的期望,比如说:小王,这个特性是我们xx项目的关键特性,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功。在这句话中,首先主管是希望你把这个特性开发出来,但是如果你只是把功能开发出来了,是不是就意味着高绩效呢?其它不一定,一定是超出预期。软件项目超出预期,一般在进度和质量方面。原来是1个月开发出来,你20天完成;原来一般的缺陷率是5个bug/K loc,但是你做到了转测试零缺陷;原来期望这套系统设计能支持100 tps,但是你设计以后,能达到150tps等等。 http://www.cnblogs.com/lartj/
上一节,介绍了基础的CSS3 3D动画原理实现,也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来演示,但是有朋友跟我私信说想看看一些关于CSS3 3D的实例,所以在这里为了满足一下大家的需求,同时也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巩固CSS3 3D的知识,所以在这里写下这篇博文,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理解3D的制作和实现原理,同时也欢迎各位小伙伴对文中的错误给予指正
是一种水平扩展数据库系统性能的方法,能够将数据集分布式存储在不同的分片(shard)上,每个分片只保存数据集的一部分,MongoDB保证各个分片之间不会有重复的数据,所有分片保存的数据之和就是完整的数据集。分片集群将数据集分布式存储,能够将负载分摊到多个分片上,每个分片只负责读写一部分数据,充分利用了各个shard的系统资源,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吞吐量。
在客户端中,主要有两类进程,一个是客户端本身的应用程序(Client Application),例如:psql,这些程序向服务器端发送DB请求或者接受从服务器端返回的查询结果;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当然,这个代价不免有些太大。为了保护一段逻辑,还得加载一个庞大的模拟器和操作系统,显然是难以接受的。但是这个思路还是很有意义的 —— 将需要保护的代码逻辑,放入模拟器中执行。
事实上类似的方案也早已存在,例如大名鼎鼎的 VMProtect。在浏览器端同样也有应用的案例,例如 Google 曾经开发的 reCaptcha 验证系统,也用到了模拟器来保护重要逻辑。
了解你的老板甚至老板的老板和你所在的团队,经营你的人脉关系:我个人的技术情节比较重一些,对这一点的真正自己理解比较慢是大概工作了7年多的时候。了解你所在的团队,会更加准确的命中团队的短板,这样会更好的了解老板的期望。我这里有一个印象深刻的例子,当我在带一个大概40人左右的团队的时候,有一次给一个高层的领导汇报某工作的思路,我和我团队的几个骨干精心准备了胶片,有数据、有图表自认为不错,哪知道汇报还没有2分钟就被中断了,领导丢下一句“思路不清楚,想清楚了再来汇报”。回来以后,我的主管给了我一些指导,大概的意思: 第一,你汇报的对象是SPDT经理,SPDT经理今年最关注的是降成本,而降成本里面今年的一个方向就是将非主营业务通过产品合作或者技术合作。第二,我们的SPDT经理并不是技术出身,加上汇报的人很多,如果在开始的几张胶片中没有吸引他的眼球的话,他就会没有耐心再听你讲下去。从这个事情以后,我又仔细的想了想,从思路上如何和组织的期望对齐,加上材料上从20多页重新组织只留了大概7页左右,终于汇报得到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