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内置缓存组件keep-alive
<keep-alive>
标签内包裹的组件切换时会缓存组件实例,而不是销毁它们。避免多次加载相应的组件,减少性能消耗。并且当组件在 <keep-alive>
内被切换,它的 activated
和 deactivated
这两个生命周期钩子函数将会被对应执行。
- include 字符串或正则表达式。只有名称匹配的组件会被缓存。
- exculde 字符串或正则表达式。任何名称匹配的组件都不会被缓存。
================
- activated 缓存组件激活时触发
- deactivated 缓存组件失活时触发
<keep-alive>
包裹的组件内要求同时只有一个组件被渲染
基本使用
<!-- 基本 -->
<keep-alive>
<component :is="view"></component>
</keep-alive>
<!-- 多个条件判断的子组件 -->
<keep-alive>
<comp-a v-if="a > 1"></comp-a>
<comp-b v-else></comp-b>
</keep-alive>
<!-- 和 `<transition>`过渡动画 一起使用 -->
<transition>
<keep-alive>
<component :is="view"></component>
</keep-alive>
</transition>
条件缓存include / exclude
- 匹配首先检查组件自身的 name 选项,如果 name 选项不可用,则匹配它的局部注册名称 (父组件 components 选项的键值)。匿名组件不能被匹配。
- include 和 exclude 属性允许组件有条件地缓存。二者都可以用逗号分隔字符串、正则表达式或一个数组来表示:
<!-- 逗号分隔字符串 -->
<keep-alive include="a,b">
<component :is="view"></component>
</keep-alive>
<!-- 正则表达式 (使用 `v-bind`) -->
<keep-alive :include="/a|b/">
<component :is="view"></component>
</keep-alive>
<!-- 数组 (使用 `v-bind`) -->
<keep-alive :include="['a', 'b']">
<component :is="view"></component>
</keep-alive>
<!-- 结合vuex动态修改cacheComponents数组变量实现动态判断 -->
<keep-alive :include="cacheComponents">
<router-view></router-view>
</keep-alive>
<!-- 结合this.$route.meta条件判断 -->
<keep-alive>
<router-view v-if="$route.meta.keepAlive"></router-view>
</keep-alive>
<router-view v-if="!$route.meta.keepAlive"></router-view>
keep-alive生命周期钩子函数:activated、deactivated
包含在<keep-alive>
中创建的组件,会多出两个生命周期的钩子: activated
与 deactivated
。
只有组件被 keep-alive 包裹时,这两个生命周期才会被调用,如果作为正常组件使用,是不会被调用,以及在 2.1.0 版本之后,使用 exclude 排除之后,就算被包裹在 keep-alive 中,这两个钩子依然不会被调用!另外在服务端渲染时此钩子也不会被调用的。
什么时候获取数据
使用
当引入keep-alive 的时候,页面第一次进入,钩子的触发顺序created-> mounted-> activated,退出时触发deactivated。当再次进入(前进或者后退)时,只触发activated。
我们知道 keep-alive 之后页面模板第一次初始化解析变成HTML片段后,再次进入就不在重新解析而是读取内存中的数据,即,只有当数据变化时,才使用VirtualDOM进行diff更新。故页面进入的数据获取应该在activated中也放一份。数据下载完毕手动操作DOM的部分也应该在activated中执行才会生效。
所以,应该activated中留一份数据获取的代码,或者不要created部分,直接将created中的代码转移到activated中。
具体实践
https://www.cnblogs.com/wangmaoling/p/9803960.html
https://www.cnblogs.com/wangmaoling/p/982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