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时代该怎样当老师?

时间:2022-12-11 16:01:30

来源: 北京日报 中国青年网


在人工智能时代该怎样当老师?

  教育部日前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人工智能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科技,需要一系列学科的基础理论支持,在进入应用的时候,亦因技术快速进步的领先优势,对很多工种具有强大的替代性,并导致法律、社会道德、监管等存在滞后性,进而衍生出司法、伦理、就业、心理等各种复杂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单靠人工智能自身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连接其它学科,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交叉融合,激活人工智能和其它学科的发展潜力。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人工智能的研发力度,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为未来培养人工智能人才。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该怎样当老师?

  学生提问多 虚拟助教帮回答

  早在2013年,英国牛津大学发布了一份名为《就业前景:哪些工作最容易受到计算机自动化的挑战》的研究报告。

  报告分析了702种常见职业后认为,需要大量社交、创造性的工作,或是需要技巧、灵活运用技能的工作,机器人都难以取代。在报告结尾处长达16页的列表中,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等教育教师分别以1%和3.2%的几率,位列未来被“计算机化”可能性最低的职业排名的第52位和112位。

  而且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不仅难以撼动大学教师的工作岗位,而且还可能助教学工作一臂之力。

  为学生答疑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是如果海量问题集中涌来,想一一解答却力不从心,这时希不希望有个人来分担?这就是虚拟助教存在的价值。最出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助教吉尔。2016年4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教授阿肖克戈尔开设的一门人工智能课程临近结束时炸开了锅。作为一门每学期有300多名学生学习的核心必修课,学生在课程网络平台上发布的超过1万条实时信息让戈尔教授和他的8名助教解答起来忙碌不堪。

  不过当戈尔发现,学生询问的问题相对固定,通常与期末考、课程大纲和课程安排等相关,于是就“偷偷地”设计了一款人工智能程序“吉尔”作为助教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缓解了任课教师和助教的工作压力。

  虚拟助教的上岗并不意味着人类助教即将失业。毕竟目前来看它只是负责机械性地回答一些诸如正确的文件格式、数据使用,以及教职员工的日程安排等有客观答案的问题。而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还是需要人类助教负责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