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使用STM32都是使用库函数开发,最近心血来潮想要使用寄存器来试试手感,于是乎便在工作之余研究了一下STM32F4的时钟配置,在此将经历过程写下来作为锻炼,同时也供和我一样的新手参考,如有错误或者更好的方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从技术文档上得到STM32时钟源有三种, HSI 振荡器时钟 、HSE 振荡器时钟 、主 PLL时钟,由于每个时钟的工作特性的差异,若想将系统时钟设置为最高频时需使用PLL将基础时钟源进行倍频。
由于使用外部晶振倍频精确度会比内部震荡时钟高很多,所以一般都是使用外部晶振,这跟我们使用库开发是一样的原理,所以一般的配置关键点大概如下图红框所示:
1、第一步首先要将外部HSE时钟打开,等待震荡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配置PLL寄存器参数。
3、切换系统时钟源。
第一步实现:
依据:
开启HSE时钟源主要是控制CR寄存器的16位,然后打开后硬件会自动将第17位置位,如果未成功则等待,当然在这个地方可以加入时间等待,如果超时说明打开失败,进行其他方法设置。
实现:
第二步实现:
依据:
在这里技术文档上说明了各个参数的设置范围:
2 ≤ PLLQ ≤ 15 、 PLLP = 2、4、6 或 8、 192 ≤ PLLN ≤ 432 、 2 ≤ PLLM ≤ 63
由于我想将STM32设置成最高频168M,于是根据以上参数范围以及计算方法,选择一组设置参数如下:
PLL_M = 8,PLL_N = 336,PLL_P = 1 (2分频),PLLQ = 7;
参数确定便可以直接设置,这些位只能在 PLL 已禁止时写入。
实现:在这里记录一下自己的小心得,以前配置寄存器都是将要配置的数先算出来,耽误时间,今天在看技术文档时突然发现直接用移位即可,且为提高代码的可读性,最好是选用或运算单个设置每个设置点。这样看起来就舒服多了。
第三步实现:
依据:
这个时候就需要将系统时钟切换过来了,主要是设置SW开关,然后再设置AHB、APB1、APB2、等时钟,在上时钟树上可看出。
还是操作对应的位,在这里又发现一个小技巧,原来STM32系统头文件已经做好这些设置的宏定义,直接使用即可,而且从可读性来说大大加强,如下图所示。最后将设置好的时钟通过MCO1输出,检测。
实现:
整个时钟就到此配置结束,原以为会梦想成真,可实际却发现不尽人意,为啥波形没有呢,苦思冥想了很长时间,最后参考库函数底层实现方式,加了一句:
然后就完美输出,在这里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添加这句,以前用msp430的时候好像也没这个设置,而且我发现光设置CPU等待周期还不行,还得设置前面两个参数,不然设置的时钟偏差很大。
实际设置函数如下所示:
void SystemClockInit(void)
{ RCC->CR |= RCC_CR_HSEON;
while(!(RCC->CR & RCC_CR_HSERDY)){} RCC->CR &= ~RCC_CR_PLLON;
RCC->PLLCFGR = 0x00000000;
//PLL_M = 8,PLL_N = 336,PLL_P = 1 (2分频)
RCC->PLLCFGR |= << ;
RCC->PLLCFGR |= << ;
RCC->PLLCFGR |= << ; RCC->PLLCFGR |= << ; //配置PLLQ为48M
RCC->CR |= RCC_CR_PLLON; while(!(RCC->CR & RCC_CR_PLLRDY)){} FLASH->ACR = FLASH_ACR_ICEN | FLASH_ACR_DCEN | FLASH_ACR_LATENCY_5WS; RCC->CFGR |= RCC_CFGR_HPRE_DIV1; //不分频使AHB时钟为168M
RCC->CFGR |= RCC_CFGR_PPRE2_DIV2; //APB2 = 84M
RCC->CFGR |= RCC_CFGR_PPRE1_DIV4; //APB1 = 42M RCC->CFGR |= RCC_CFGR_SWS_PLL;
RCC->CFGR |= RCC_CFGR_SW_PLL; RCC->CFGR |= 3 << ; //PLL输出
RCC->CFGR |= 4 << ; // 2分频 }
最后两分频的波形显示如下:
到此配置就结束了,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STM32时钟配置为啥要配置那个CPU等待周期,也就是这条语句:
欢迎大神不吝赐教,下方留言解答,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