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上

时间:2023-12-17 11:50:20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上

第2章 Java内存区域和内存溢出异常

2.2 运行时数据区域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上
          图 2-1 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

2.2.1 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线程私有。
  由于Java虚拟机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并分配处理器执行时间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任何一个确定的时刻,一个处理器(对于多核处理器来说是一个内核)都只会执行一条线程中的指令。 因此,为了线程切换后能恢复到正确的执行位置,每条线程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各条线程之间计数器互不影响,独立存储,我们称这类内存区域为“线程私有”的内存。
  如果线程正在执行的是一个Java方法,这个计数器记录的是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如果正在执行的是Native方法,这个计数器值则为空(Undefined)。 此内存区域
是唯一一个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OutOfMemoryError情况的区域。

2.2.2 Java虚拟机栈

  Java虚拟机栈(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s)也是线程私有的,它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
  虚拟机栈描述的是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在执行的同时都会创建一个栈帧(St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 操作数栈、 动态链接、 方法出口等信息。 每一个方法从调用直至执行完成的过程,就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入栈到出栈的过程。
  局部变量表所需的内存空间在编译期间完成分配,当进入一个方法时,这个方法需要在帧中分配多大的局部变量空间是完全确定的,在方法运行期间不会改变局部变量表的大小。
局部变量表:用于存放方法参数和方法内部定义的局部变量。
操作数栈:大多数指令都要从这里弹出数据,执行运算,然后把结果压回操作数栈。
动态链接:运行期符号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

2.2.3 本地方法栈

  用于Java调用非Java代码。甚至有的虚拟机(譬如Sun HotSpot虚拟机)直接就把本地方法栈和虚拟机栈合二为一。

2.2.4 Java堆

  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Java堆(Java Heap)是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Java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 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Java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很多时候也被称做“GC堆”(GarbageCollected Heap)。

2.2.5 方法区

  方法区(Method Area)与Java堆一样,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它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 常量、 静态变量、 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

2.2.6 运行时常量池

  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是方法区的一部分。 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

2.3 HotSpot虚拟机对象探秘

2.3.1 对象的创建

  注意:文中讨论的对象限于普通Java对象,不包括数组和Class对象等。
  1、检查
  检查这个new指令的参数是否能在常量池中定位到一个类的符号引用,并且检查这个符号引用代表的类是否已被加载、 解析和初始化过。 如果没有,那必须先执行相应的类加载过程。
  2、分配内存
  对象所需内存的大小在类加载完成后便可完全确定,为对象分配空间的任务等同于把一块确定大小的内存从Java堆中划分出来。
  两种分配方式

  • 指针碰撞:假设Java堆中内存是绝对规整的,所有用过的内存都放在一边,空闲的内存放在另一边,中间放着一个指针作为分界点的指示器,那所分配内存就仅仅是把那个指针向空闲空间那边挪动一段与对象大小相等的距离。适用于Serial、 ParNew等带Compact过程的收集器。
  • 空闲列表:如果Java堆中的内存并不是规整的,虚拟机就必须维护一个列表,记录上哪些内存块是可用的,在分配的时候从列表中找到一块足够大的空间划分给对象实例,并更新列表上的记录。适用于CMS这种基于Mark-Sweep算法的收集器。

  如何保证线程安全
  并发情况下,可能出现正在给对象A分配内存,指针还没来得及修改,对象B又同时使用了原来的指针来分配内存的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案:

  • 对分配内存空间的动作进行同步处理——实际上虚拟机采用CAS配上失败重试的方式保证更新操作的原子性;
  • 把内存分配的动作按照线程划分在不同的空间之中进行,即每个线程在Java堆中预先分配一小块内存,称为本地线程分配缓冲(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TLAB)。 哪个线程要分配内存,就在哪个线程的TLAB上分配,只有TLAB用完并分配新的TLAB时,才需要同步锁定。

  3、init
  执行<init>方法,把对象按照程序员的意愿进行初始化。

2.3.2 对象的内存布局

  在HotSpot虚拟机中,对象在内存中存储的布局可以分为3块区域:对象头(Header)、实例数据(Instance Data)和对齐填充(Padding)。
对象头:包括两部分信息
1、用于存储对象自身的运行时数据,如哈希码(HashCode)、 GC分代年龄、 锁状态标志、 线程持有的锁、 偏向线程ID、 偏向时间戳等。
2、类型指针,即对象指向它的类元数据的指针,虚拟机通过这个指针来确定这个对象是哪个类的实例。 如果对象是一个Java数组,那在对象头中还必须有一块用于记录数组长度的数据。

实例数据:实例数据部分是对象真正存储的有效信息,也是在程序代码中所定义的各种类型的字段内容。 无论是从父类继承下来的,还是在子类中定义的,都需要记录起来。
对齐填充:对齐填充并不是必然存在的,它仅仅起着占位符的作用,由于对象的大小必须是8字节的整数倍。

2.3.3 对象的访问定位

  目前主流的访问方式有使用句柄和直接指针(hotspot采用直接指针)两种。

  • 句柄访问:Java堆中将会划分出一块内存来作为句柄池,reference中存储的就是对象的句柄地址,而句柄中包含了对象实例数据与类型数据各自的具体地址信息。优势:reference中存储的是稳定的句柄地址,在对象被移动(垃圾收集时移动对象是非常普遍的行为)时只会改变句柄中的实例数据指针,而reference本身不需要修改。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上

  • 直接指针访问:Java堆对象的布局中就必须考虑如何放置访问类型数据的相关信息,而reference中存储的直接就是对象地址。优势:速度更快,它节省了一次指针定位的时间开销,由于对象的访问在Java中非常频繁,因此这类开销积少成多后也是一项非常可观的执行成本。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上

2.4 实战:OutOfMemoryError(下文称OOM)异常

2.4.1 Java堆溢出

-Xmx是堆最大值,-Xms是堆最小值,也是初始分配的堆内存,-Xmn是新生代大小。
  Java堆用于存储对象实例,只要不断地创建对象,并且保证GC Roots到对象之间有可达路径来避免垃圾回收机制清除这些对象,那么在对象数量到达最大堆的容量限制后就会产生内存溢出异常。
  要解决这个区域的异常,一般的手段是先通过内存映像分析工具(如Eclipse Memory Analyzer)对Dump出来的堆转储快照进行分析,重点是确认内存中的对象是否是必要的,也就是要先分清楚到底是出现了内存泄漏(Memory Leak)还是内存溢出(MemoryOverflow)。
内存泄漏:程序申请内存后,无法释放已申请的内存,内存泄露的堆积会导致内存溢出。即程序不再使用的对象仍通过一些路径和GC Roots相关联,导致无法内存回收。
内存溢出:程序申请内存时,没有足够的内存空间供其使用。

  如果是内存泄露,可进一步通过工具查看泄露对象到GC Roots的引用链。 于是就能找到泄露对象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与GC Roots相关联并导致垃圾收集器无法自动回收它们的。 掌握了泄露对象的类型信息及GC Roots引用链的信息,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定位出泄露代码的位置。
  如果不存在泄露,换句话说,就是内存中的对象确实都还必须存活着,那就应当检查虚拟机的堆参数(-Xmx与-Xms),与机器物理内存对比看是否还可以调大,从代码上检查是否存在某些对象生命周期过长、 持有状态时间过长的情况,尝试减少程序运行期的内存消耗。

  JVM初始分配的堆内存由-Xms指定,默认是物理内存的1/64;JVM最大分配的堆内存由-Xmx指定,默认是物理内存的1/4。默认空余堆内存小于40%时,JVM就会增大堆直到-Xmx的最大限制;空余堆内存大于70%时,JVM会减少堆直到-Xms的最小限制。因此服务器一般设置-Xms、-Xmx 相等以避免在每次GC 后调整堆的大小。
说明:如果-Xmx 不指定或者指定偏小,应用可能会导致java.lang.OutOfMemory错误,此错误来自JVM,不是Throwable的,无法用try...catch捕捉。

2.4.2 虚拟机栈和本地方法栈溢出

-Xss栈容量。
  如果是建立过多线程导致的内存溢出,在不能减少线程数或者更换64位虚拟机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减少最大堆和减少栈容量来换取更多的线程。

2.4.3 方法区和运行时常量池溢出

-XX:PermSize是初始方法区大小,-XX:MaxPermSize最大方法区大小。
  String.intern()是一个Native方法,它的作用是: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已经包含一个等于此String对象的字符串,则返回代表池中这个字符串的String对象;否则,将此String对象包含的字符串添加到常量池中,并且返回此String对象的引用。
  方法区溢出也是一种常见的内存溢出异常,一个类要被垃圾收集器回收掉,判定条件是比较苛刻的。 在经常动态生成大量Class的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类的回收状况。 这类场景除了上面提到的程序使用了CGLib字节码增强和动态语言之外,常见的还有:大量JSP或动态产生JSP文件的应用(JSP第一次运行时需要编译为Java类)、 基于OSGi的应用(即使是同一个类文件,被不同的加载器加载也会视为不同的类)等。

第3章 垃圾收集器与内存分配策略

3.1 概述

为什么我们要去了解GC和内存分配呢?
  当需要排查各种内存溢出、 内存泄漏问题时,当垃圾收集成为系统达到更高并发量的瓶颈时,我们就需要对这些“自动化”的技术实施必要的监控和调节。
  程序计数器、 虚拟机栈、 本地方法栈3个区域随线程而生,随线程而灭,因此这几个区域的内存分配和回收都具备确定性,在这几个区域内就不需要过多考虑回收的问题,因为方法结束或者线程结束时,内存自然就跟随着回收了。 我们主要考虑Java堆和方法区的内存回收。

3.2 对象已死吗

对象已死:即不可能再被任何途径使用的对象。
判断对象死活的两种算法:
引用计数算法和可达性分析算法。

3.2.1 引用计数算法

  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1;任何时刻计数器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使用:Python语言
缺点: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3.2.2 可达性分析算法

  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用图论的话来说,就是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使用:Java、C#

在Java语言中,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下面几种

  •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中JNI(即一般说的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3.2.3 再谈引用

  Java对引用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将引用分为强引用(Strong Reference)、软引用(Soft Reference)、弱引用(Weak Reference)、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4种,这4种引用强度依次逐渐减弱。

  • 强引用: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类似“Object obj=new Object()”这类的引用,只要强引用还存在,垃圾收集器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 软引用: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并非必需的对象。对于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之前,将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
  • 弱引用:它的强度比软引用更弱一些,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之前。当垃圾收集器工作时,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
  • 虚引用:它是最弱的一种引用关系。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对其生存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取得一个对象实例。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

3.2.4 生存还是死亡

  即使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不可达的对象,也并非是“非死不可”的,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
  如果对象在进行可达性分析后发现没有与GC Roots相连接的引用链,那它将会被第一次标记并且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当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虚拟机将这两种情况都视为“没有必要执行”。如果这个对象被判定为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那么这个对象将会放置在一个叫做 F-Queue的队列之中,并在稍后由一个由虚拟机自动建立的、低优先级的Finalizer线程去执行它。这里所谓的“执行”是指虚拟机会触发这个方法,但并不承诺会等待它运行结束,这样做的原因是,如果一个对象在finalize()方法中执行缓慢,或者发生了死循环(更极端的情况),将很可能会导致F-Queue队列中其他对象永久处于等待,甚至导致整个内存回收系统崩溃。finalize()方法是对象逃脱死亡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稍后GC将对F-Queue中的对象进行第二次小规模的标记,如果对象要在finalize()中成功拯救自己——只要重新与引用链上的任何一个对象建立关联即可,譬如把自己(this关键字)赋值给某个类变量或者对象的成员变量,那在第二次标记时它将被移除出“即将回收”的集合;如果对象这时候还没有逃脱,那基本上它就真的被回收了。这种自救的机会只有一次,因为一个对象的finalize()方法最多只会被系统自动调用一次
  缺点:finalize()方法运行代价高昂,不确定性大,无法保证各个对象的调用顺序。因此不建议使用,finalize()能做的所有工作,使用try-finally或者其他方式都可以做得更好、更及时,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完全可以忘掉Java语言中有这个方法的存在。

3.2.5 回收方法区

  永久代(现在)的垃圾收集主要回收两部分内容:废弃常量和无用的类。
  以常量池中字面量的回收为例,假如一个字符串“abc”已经进入了常量池中,但是当前系统没有任何 String对象引用常量池中的“abc”常量,也没有其他地方引用了这个字面量,如果这时发生内存回收,而且必要的话,这个“abc”常量就会被系统清理出常量池。判定一个常量是否是“废弃常量”比较简单,而要判定一个类是否是“无用的类”的条件则相对苛刻许多。类需要同时满足下面3个条件才能算是“无用的类”

  • 该类所有的实例都已经被回收,也就是Java堆中不存在该类的任何实例。
  • 加载该类的ClassLoader已经被回收。
  • 该类对应的java.lang.Class对象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引用,无法在任何地方通过反射访问该类的方法。
      在大量使用反射、动态代理、CGLib等ByteCode框架、动态生成JSP以及OSGi这类频繁自定义ClassLoader的场景都需要虚拟机具备类卸载的功能,以保证永久代不会溢出。

JDK8中已废弃永久代(PermGen)
  绝大部分 Java 程序员应该都见过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 "这个异常。这里的 “PermGen space”其实指的就是方法区。不过方法区和“PermGen space”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 JVM 的规范,而后者则是 JVM 规范的一种实现,并且只有 HotSpot 才有 “PermGen space”,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虚拟机,如 JRockit(Oracle)、J9(IBM) 并没有“PermGen space”。由于方法区主要存储类的相关信息,所以对于动态生成类的情况比较容易出现永久代的内存溢出。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在 jsp 页面比较多的情况,容易出现永久代内存溢出。jdk8中PermSize MaxPermSize参数已移除。
  永久代(方法区的实现) : PermGen----->替换为Metaspace(元空间,本地内存中)
  移除永久代主要原因:是为融合HotSpot JVM与 JRockit VM而做出的努力,因为JRockit没有永久代,不需要配置永久代。次要原因:字符串存在永久代中,容易出现性能问题和内存溢出;类及方法的信息等比较难确定其大小,因此对于永久代的大小指定比较困难,太小容易出现永久代溢出,太大则容易导致老年代溢出;永久代会为 GC 带来不必要的复杂度,并且回收效率偏低。
  
  元空间是方法区在HotSpot jvm中的实现,方法区主要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 常量、 静态变量、 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方法区逻辑上属于堆的一部分,但是为了与堆进行区分,通常又叫“非堆”。
  元空间的本质和永久代类似,都是对JVM规范中方法区的实现。不过元空间与永久代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元空间并不在虚拟机中,而是使用本地内存。因此,默认情况下,元空间的大小仅受本地内存限制,但可以通过以下参数来指定元空间的大小:
-XX:MetaspaceSize,初始空间大小,达到该值就会触发垃圾收集进行类型卸载,同时GC会对该值进行调整:如果释放了大量的空间,就适当降低该值;如果释放了很少的空间,那么在不超过MaxMetaspaceSize时,适当提高该值。
-XX:MaxMetaspaceSize,最大空间,默认是没有限制的。
除了上面两个指定大小的选项以外,还有两个与 GC 相关的属性:
  -XX:MinMetaspaceFreeRatio,在GC之后,最小的Metaspace剩余空间容量的百分比,减少为分配空间所导致的垃圾收集
  -XX:MaxMetaspaceFreeRatio,在GC之后,最大的Metaspace剩余空间容量的百分比,减少为释放空间所导致的垃圾收集

3.3 垃圾收集算法

3.3.1 标记-清除(Mark-Sweep)算法

  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缺点:一个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效率都不高;另一个是空间问题,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以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3.3.2 复制(Copying)算法

  将内存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r空间,比例是8:1:1,每次使用Eden和其中一块Survivor。当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中还存活着的对象一次性地复制到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上,最
后清理掉Eden和刚才用过的Survivor空间。如果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没有足够空间存放上一次新生代收集下来的存活对象时,这些对象将直接通过分配担保机制进入老年代。
  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采用这种收集算法来回收新生代

3.3.3 标记-整理(Mark-Compact)算法

  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3.3.4 分代收集算法

  当前商业虚拟机的垃圾收集都采用“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on)算法,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那就选用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而老年代中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理”或者“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3.4 HotSpot的算法实现

  只介绍几个概念:
OopMap:使用一组称为OopMap的数据结构,直接得知哪些地方存放着对象引用,从而可以快速且准确地完成GC Roots枚举。
安全点:程序执行时并非在所有地方都能停顿下来开始GC,只有在到达安全点时才能暂停。
如何在GC发生时让所有线程都“跑”到最近的安全点上再停顿下来

  • 抢先式中断:不需要线程的执行代码主动去配合,在GC发生时,首先把所有线程全部中断,如果发现有线程中断的地方不在安全点上,就恢复线程,让它“跑”到安全点上。现在几乎没有虚拟机实现采用抢先式中断来暂停线程从而响应GC事件。
  • 主动式中断:当GC需要中断线程的时候,不直接对线程操作,仅仅简单地设置一个标志,各个线程执行时主动去轮询这个标志,发现中断标志为真时就自己中断挂起。
    安全区域:如果程序不执行(线程处于Sleep状态或者Blocked状态),这时候线程无法响应JVM的中断请求,“走”到安全的地方去中断挂起。安全区域是指在一段代码片段之中,引用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在这个区域中的任意地方开始GC都是安全的。
      在线程执行到Safe Region中的代码时,首先标识自己已经进入了Safe Region,那样,当在这段时间里JVM要发起GC时,就不用管标识自己为Safe Region状态的线程了。在线程要离开Safe Region时,它要检查系统是否已经完成了根节点枚举(或者是整个GC过程),如果完成了,那线程就继续执行,否则它就必须等待直到收到可以安全离开Safe Region的信号为止。

3.5 垃圾收集器

  如果说收集算法是内存回收的方法论,那么垃圾收集器就是内存回收的具体实现。Java 虚拟机规范中对垃圾收集器应该如何实现并没有任何规定。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上
          图 3-5 HotSpot虚拟机的垃圾收集器

3.5.1 Serial收集器

  单线程的收集器,它的“单线程”的意义并不仅仅说明它只会使用一个CPU或一条收集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它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直到它收集结束。
  实际上:现在它依然是虚拟机运行在Client(桌面应用场景)模式下的默认新生代收集器。因为在用户的桌面应用场景中,分配给虚拟机管理的内存一般来说不会很大,收集几十兆甚至一两百兆的新生代(仅仅是新生代使用的内存,桌面应用基本上不会再大了),停顿时间完全可以控制在几十毫秒最多一百多毫秒以内。

3.5.2 ParNew收集器

  其实就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除了使用多条线程进行垃圾收集之外,其余行为都与Serial收集器完全一样。除了Serial收集器外,目前只有它能与CMS收集器配合工作。
并发和并行

  • 并行(Parallel):指多条垃圾收集线程并行工作,但此时用户线程仍然处于等待状态。
  • 并发(Concurrent):指用户线程与垃圾收集线程同时执行(但不一定是并行的,可能会交替执行),用户程序在继续运行,而垃圾收集程序运行于另一个CPU上。

3.5.3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是一个新生代收集器,它也是使用复制算法的收集器,又是并行的多线程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特点是它的关注点与其他收集器不同,CMS等收集器的关注点是尽可能地缩短垃圾收集时用户线程的停顿时间,而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目标则是达到一个可控制的吞吐量(Throughput)。所谓吞吐量就是CPU用于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与CPU总消耗时间的比值,即吞吐量=运行用户代码时间/(运行用户代码时间+垃圾收集时间)。

  停顿时间越短就越适合需要与用户交互的程序,良好的响应速度能提升用户体验,而高吞吐量则可以高效率地利用CPU时间,尽快完成程序的运算任务,主要适合在后台运算而不需要太多交互的任务。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提供了两个参数用于精确控制吞吐量,分别是控制最大垃圾收集停顿时间的-XX:MaxGCPauseMillis参数以及直接设置吞吐量大小的-XX:GCTimeRatio参数。自适应调节策略也是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与ParNew收集器的一个重要区别。虚拟机会根据当前系统的运行情况收集性能监控信息,动态调整这些参数以提供最合适的停顿时间或者最大的吞吐量,这种调节方式称为GC自适应的调节策略。

3.5.4 Serial Old收集器

  Serial Old是Serial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它同样是一个单线程收集器,使用“标记-整理”算法。这个收集器的主要意义也是在于给Client模式下的虚拟机使用。可以作为CMS收集器的后备预案,在并发收集发生Concurrent Mode Failure时使用。

3.5.5 Parallel Old收集器

  Parallel Old是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使用多线程和“标记-整理”算法。在注重吞吐量以及CPU资源敏感的场合,都可以优先考虑Parallel Scavenge加Parallel Old 收集器。

3.5.6 CMS收集器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是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基于“标记—清除”算法,运作过程分为4个步骤:

  • 1.初始标记
  • 2.并发标记
  • 3.重新标记
  • 4.并发清除

1,3需要停顿,但用时短;2,4用时长,但不停顿,并发
  初始标记仅仅只是标记一下GC Roots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速度很快,并发标记阶段就是进行GC RootsTracing 的过程,而重新标记阶段则是为了修正并发标记期间因用户程序继续运作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
  主要优点:并发收集、低停顿。
  缺点:

  • 1.CMS收集器对CPU资源非常敏感。CMS默认启动的回收线程数是(CPU数量+3)/4,但是当CPU不足4个(譬如2个)时,CMS对用户程序的影响就可能变得很大。
  • 2.无法处理浮动垃圾(CMS并发清理阶段用户线程产生的垃圾),可能出现“Concurrent Mode Failure”失败而导致另一次Full GC的产生。由于在垃圾收集阶段用户线程还需要运行,那也就还需要预留有足够的内存空间给用户线程使用,因此CMS收集器不能像其他收集器那样等到老年代几乎完全被填满了再进行收集,需要预留一部分空间提供并发收集时的程序运作使用。JDK1.6后启动阈值为92%。要是CMS运行期间预留的内存无法满足程序需要,就会出现一次“Concurrent Mode Failure”失败,这时虚拟机将启动后备预案:临时启用Serial Old收集器来重新进行老年代的垃圾收集,这样停顿时间就很长了。所以说参数-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设置得太高很容易导致大量“Concurrent Mode Failure”失败,性能反而降低。
  • 3.CMS是一款基于“标记—清除”算法实现的,收集结束时会有大量空间碎片产生。空间碎片过多时,将会给大对象分配带来很大麻烦,往往会出现老年代还有很大空间剩余,但是无法找到足够大的连续空间来分配当前对象,不得不提前触发一次Full GC。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MS收集器提供了一个-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开关参数(默认就是开启的),用于在CMS收集器顶不住要进行FullGC时开启内存碎片的合并整理过程,内存整理的过程是无法并发的,空间碎片问题没有了,但停顿时间不得不变长。虚拟机设计者还提供了另外一个参数-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这个参数是用于设置执行多少次不压缩的Full GC后,跟着来一次带压缩的(默认值为0,表示每次进入Full GC时都进行碎片整理)。

3.5.7 G1收集器

  G1是一款面向服务端应用的垃圾收集器。HotSpot开发团队赋予它的使命是未来可以替换掉JDK 1.5中发布的CMS收集器。与其他GC收集器相比,G1具备如下特点:

  • 并行与并发:利用多CPU、多核环境下的硬件优势来缩短停顿的时间
  • 分代收集:
  • 空间整合:整体基于“标记—整理”算法,从局部(两个region之间)基于“复制”算法。这种特性有利于程序长时间运行,分配大对象时不会因为无法找到连续内存空间而提前触发下一次GC。
  • 可预测的停顿:能让使用者明确指定在一个长度为M毫秒的时间片段内,消耗在垃圾收集上的时间不得超过N毫秒。

  在G1之前的其他收集器进行收集的范围都是整个新生代或者老年代,而G1不再是这样。使用G1收集器时,Java堆的内存布局就与其他收集器有很大差别,它将整个Java堆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独立区域(Region),虽然还保留有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概念,但新生代和老年代不再是物理隔离的了,它们都是一部分Region(不需要连续)的集合。
  G1收集器之所以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是因为它可以有计划地避免在整个Java 堆中进行全区域的垃圾收集。G1跟踪各个Region里面的垃圾堆积的价值大小(回收所获得的空间大小以及回收所需时间的经验值),在后台维护一个优先列表,每次根据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回收价值最大的Region。
  在G1收集器中,Region之间的对象引用以及其他收集器中的新生代与老年代之间的对象引用,虚拟机都是使用Remembered Set来避免全堆扫描的。G1中每个Region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Remembered Set,当进行内存回收时,在GC根节点的枚举范围中加入Remembered Set即可保证不对全堆扫描也不会有遗漏。
  G1收集器的运作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初始标记,并发标记,最终标记,筛选回收。

3.6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Java技术体系中所提倡的自动内存管理最终可以归结为自动化地解决了两个问题:给对象分配内存以及回收分配给对象的内存。

  • 对象优先在Eden分配:大多数情况下,对象在新生代Eden区中分配。当Eden区没有足够空间进行分配时,虚拟机将发起一次Minor GC。
  •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所谓的大对象是指,需要大量连续内存空间的Java对象,最典型的大对象就是那种很长的字符串以及数组。替Java虚拟机抱怨一句,比遇到一个大对象更加坏的消息就是遇到一群“朝生夕灭”的“短命大对象”,写程序的时候应当避免。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在Eden区及两个Survivor区之间发生大量的内存复制。
  • 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如果对象在Eden出生并经过第一次Minor GC后仍然存活,并且能被 Survivor容纳的话,将被移动到Survivor空间中,并且对象年龄设为1。对象在Survivor区中每“熬过”一次Minor GC,年龄就增加1岁,当它的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默认为15岁),就将会被晋升到老年代中。
  • 动态对象年龄判定:虚拟机并不是永远地要求对象的年龄必须达到了MaxTenuringThreshold才能晋升老年代,如果在Survivor空间中相同年龄所有对象大小的总和大于Survivor空间的一半,年龄大于或等于该年龄的对象就可以直接进入老年代,无须等到MaxTenuringThreshold中要求的年龄。
  • 空间分配担保:在发生Minor GC之前,虚拟机会先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的连续空间是否大于新生代所有对象总空间,如果这个条件成立,那么Minor GC可以确保是安全的。如果不成立,则虚拟机会查看HandlePromotionFailure设置值是否允许担保失败。如果允许,那么会继续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的连续空间是否大于历次晋升到老年代对象的平均大小,如果大于,将尝试着进行一次Minor GC,尽管这次Minor GC是有风险的,如果失败,重新发起一次Full GC;如果小于,或者HandlePromotionFailure设置不允许冒险,那这时也要改为进行一次Full GC。

Minor GC和Full GC有什么不一样吗?
新生代GC(Minor GC):指发生在新生代的垃圾收集动作,因为Java对象大多都具备朝生夕灭的特性,所以Minor GC非常频繁,一般回收速度也比较快。
老年代GC(Major GC/Full GC):指发生在老年代的GC,出现了Full GC,经常会伴随至少一次的Minor GC(但非绝对的,在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收集策略里就有直接进行 Full GC的策略选择过程)。Full GC的速度一般会比Minor GC慢10倍以上。

触发JVM进行Full GC的情况及应对策略

  堆内存划分为 Eden、Survivor 和 Tenured/Old 空间,从年轻代空间(包括 Eden 和 Survivor 区域)回收内存被称为 Minor GC,对老年代GC称为Major GC,而Full GC是对整个堆来说的,在最近几个版本的JDK里默认包括了对永生带即方法区的回收(JDK8中无永生带了),出现Full GC的时候经常伴随至少一次的Minor GC,但非绝对的。Major GC的速度一般会比Minor GC慢10倍以上。下边看看有那种情况触发JVM进行Full GC及应对策略。
1、System.gc()方法的调用
  此方法的调用是建议JVM进行Full GC,虽然只是建议而非一定,但很多情况下它会触发 Full GC,从而增加Full GC的频率,也即增加了间歇性停顿的次数。建议能不使用此方法就别使用,让虚拟机自己去管理它的内存,可通过通过-XX:+ DisableExplicitGC来禁止RMI调用System.gc。

2、老年代代空间不足
  老年代空间只有在新生代对象转入及创建大对象、大数组时才会出现不足的现象,当执行Full GC后空间仍然不足,则抛出如下错误: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
  为避免以上两种状况引起的Full GC,调优时应尽量做到让对象在Minor GC阶段被回收、让对象在新生代多存活一段时间及不要创建过大的对象及数组。

3、永生区空间不足
  JVM规范中运行时数据区域中的方法区,在HotSpot虚拟机中又被习惯称为永生代或者永生区。垃圾回收一般不会发生在永久代,如果永久代满了或超出了临界值,会触发jvm的完全垃圾回收(Full GC)。Permanet Generation中存放的为一些class的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等数据,当系统中要加载的类、反射的类较多时,Permanet Generation可能会被占满。
  为避免Perm Gen占满造成Full GC现象,可采用的方法为增大Perm Gen空间。

4、CMS GC时出现promotion failed和concurrent mode failure
  对于采用CMS进行老年代GC的程序而言,尤其要注意GC日志中是否有promotion failed和concurrent mode failure两种状况,当这两种状况出现时可能会再次触发Full GC。
  promotion failed是在进行Minor GC时,survivor space放不下、对象只能放入老年代,而此时老年代也放不下造成的;concurrent mode failure是在执行GC的过程中同时有对象要放入老年代,而此时老年代空间不足造成的(有时候“空间不足”是CMS GC时当前的浮动垃圾过多导致暂时性的空间不足导致再次触发Full GC)。
对措施为:增大survivor空间或者老年代空间或调低触发并发GC的启动阈值。

5、统计得到的Minor GC晋升到老年代的平均大小大于老年代的剩余空间
  在发生Minor GC之前,虚拟机会先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的连续空间是否大于新生代所有对象总空间,如果这个条件成立,那么Minor GC可以确保是安全的。如果不成立,则虚拟机会查看HandlePromotionFailure设置值是否允许担保失败。如果允许,那么会继续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的连续空间是否大于历次晋升到老年代对象的平均大小,如果大于,将尝试着进行一次Minor GC,尽管这次Minor GC是有风险的,如果失败,重新发起一次Full GC;如果小于,或者HandlePromotionFailure设置不允许冒险,那这时也要改为进行一次Full GC。

6、堆中分配很大的对象
  所谓大对象,是指需要大量连续内存空间的java对象,例如很长的数组,此种对象会直接进入老年代,而老年代虽然有很大的剩余空间,但是如果无法找到足够大的连续空间来分配给当前对象,此种情况就会触发JVM进行Full GC。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MS垃圾收集器提供了一个可配置的参数,即-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开关参数,用于在“享受”完Full GC服务之后额外免费赠送一个碎片整理的过程,内存整理的过程无法并发的,空间碎片问题没有了,但提顿时间不得不变长了,JVM设计者们还提供了另外一个参数 -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这个参数用于设置在执行多少次不压缩的Full GC后,跟着来一次带压缩的。

第4章 虚拟机性能监控与故障处理工具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上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上
这里主要介绍JDK可视化工具:JConsole和VisualVM(包括了JConsole的功能)

JConsole:Java监视与管理控制台

通过JDK/bin目录下的“jconsole.exe”启动JConsole,其他不多说,主要介绍VisualVM。

VisualVM:多合一故障处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