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件系统就是数据的存储结构,不要以为你的硬盘存储东西理所当然,没有文件系统,你存的只是0010101101100
2.内存管理是计算机运行时内存的分配和使用。
3.进程管理就是说每次执行一个程序都要创建一个进程。
4、通过vfs可以调用任何格式的文件系统如ext2,ext3..
虚拟文件系统包含好多结构体,用来描述对象。
5.索引结点仅在文件被访问时,才在内存中创建。
-------------------------------------------------------------
linux内核默认存放到/boot下,而/usr/src中可查看内核的信息。
几种linux内核文件的区别:
1、vmlinux 编译出来的最原始的内核文件,未压缩。
2、zImage 是vmlinux经过gzip压缩后的文件。
3、bzImage bz表示“big zImage”,不是用bzip2压缩的。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zImage解压缩内核到低端内存(第一个640K),bzImage解压缩内核到高端内存(1M以上)。如果内核比较小,那么采用zImage或bzImage都行,如果比较大应该用bzImage。
4、uImage U-boot专用的映像文件,它是在zImage之前加上一个长度为0x40的tag(64个字节,说明这个映像文件的类型、加载位置、生成时间、大小等信息)。其实就是一个自动跟手动的区别,有了uImage头部的描述,u-boot就知道对应Image的信息,如果没有头部则需要自己手动去搞那些参数。换句话说,如果直接从uImage的0x40位置开始执行,zImage和uImage没有任何区别。
5、vmlinuz 是bzImage/zImage文件的拷贝或指向bzImage/zImage的链接。
6、initrd 是“initial ramdisk”的简写。一般被用来临时的引导硬件到实际内核vmlinuz能够接管并继续。
---------------------------------------------------------------------------------------------------------------
initrd.img是一个小的映象,包含一个最小的linux系统。通常的步骤是先启动内核,然后内核挂载initrd.img,并执行里面的脚本来进一步挂载各种各样的模块,然后发现真正的root分区,挂载并执行/sbin/init...
initrd.img当然是可选的了,如果没有initrd.img,内核就试图直接挂载root分区。
说initrd.img文件还会提到另外一个名角---vmlinuz。vmlinuz是可引导的、压缩的内核。“vm”代表 “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虚拟内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统比如DOS有640KB内存的限制。Linux能够使用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因此得名“vm”。另外:vmlinux是未压缩的内核,vmlinuz是vmlinux的压缩文件。
为什么要initrd.img
系统内核vmlinuz被加载到内存后开始提供底层支持,在内核的支持下各种模块,服务等被加载运行。这样当然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曾经的linux就是这样的运行的。假设你的硬盘是scsi 接口而你的内核又不支持这种接口时,你的内核就没有办法访问硬盘,当然也没法加载硬盘上的文件系统,怎么办?把内核加入scsi驱动源码然后重新编译出一个新的内核文件替换原来vmlinuz。
需要改变标准内核默认提供支持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每次都需要编译内核就太麻烦了。所以后来的linux就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initrd.img。initrd.img文件就是个ram disk的映像文件。ramdisk是用一部分内存模拟成磁盘,让操作系统访问。ram disk是标准内核文件认识的设备(/dev/ram0)文件系统也是标准内核认识的文件系统。内核加载这个ram disk作为根文件系统并开始执行其中的"某个文件"(2.6内核是 init文件)来加载各种模块,服务等。经过一些配置和运行后,就可以去物理磁盘加载真正的root分区了,然后又是一些配置等,最后启动成功。也就是你只需要定制适合自己的 initrd.img 文件就可以了。这要比重编内核简单多了,省时省事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