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式计算的未来
在谷歌发表了 GFS、BigTable、Google MapReduce 三篇论文后,大数据技术真正有了第一次飞跃,Hadoop 生态系统逐渐发展起来。
Hadoop 在处理大批量数据时表现非常好,主要有以下特点:
1、计算开始之前,数据必须提前准备好,然后才可以开始计算;
2、当大量数据计算完成之后,会输出最后计算结果,完成计算;
3、时效性比较低,不适用于实时计算;
而随着实时推荐、风控等业务的发展,数据处理时延要求越来越高,实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Flink 开始在社区崭露头角。
Apache Flink 作为一款真正的流处理框架,具有较低的延迟性,能够保证消息传输不丢失不重复,具有非常高的吞吐,支持原生的流处理。
本文主要介绍 Flink 的时间概念、窗口计算以及 Flink 是如何处理窗口中的乱序数据。
二、Flink 中的时间概念
在 Flink 中主要有三种时间概念:
(1)事件产生的时间,叫做 Event Time;
(2)数据接入到 Flink 的时间,叫做 Ingestion Time;
(3)数据在 Flink 系统里被操作时机器的系统时间,叫做 Processing Time
处理时间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时间概念,不需要流和系统之间进行协调,可以提供最佳的性能和最低的延迟。但是在分布式环境中,多台机器的处理时间无法做到严格一致,无法提供确定性的保障。
而事件时间是事件产生的时间,在进入到 Flink 系统的时候,已经在 record 中进行记录,可以通过用提取事件时间戳的方式,保证在处理过程中,反映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
三、Flink 为什么需要窗口计算
我们知道流式数据集是没有边界的,数据会源源不断的发送到我们的系统中。
流式计算最终的目的是去统计数据产生汇总结果的,而在*数据集上,如果做一个全局的窗口统计,是不现实的。
只有去划定一定大小的窗口范围去做计算,才能最终汇总到下游的系统中,用来分析和展示。
在 Flink 进行窗口计算的时候,需要去知道两个核心的信息:
- 每个 Element 的 EventTime 时间戳?(在数据记录中指定即可)
- 接入的数据,何时可以触发统计计算 ? (窗口 11:00 ~ 11:10 的数据全部被接收完)
有序事件
假设在完美的条件下,数据都是严格有序,那么此时,流式计算引擎是可以正确计算出每个窗口的数据的
无序事件
但是现实中,数据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系统延迟,网络延迟等)不是严格有序到达系统,甚至有的数据还会迟到很久,此时 Flink 需要有一种机制,允许数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乱序。
这种机制就是水印。
如上面,有一个参数: MaxOutOfOrderness = 4,为最大乱序时间,意思是可以允许数据在多少范围内乱序,可以是 4 分钟,4 个小时 等。
水印的生成策略是,当前窗口最大事件时间戳减去 MaxOutOfOrderness 的值。
如上图,事件 7 会产生一个 w(3) 的水印,事件 11 会产生要给 w(7) 的水印,但是事件 9 ,是小于事件 11 的,此时不会触发水印的更新。事件 15 会产生一个 w(11) 的水印。 也就是说,水印反映了事件的整体流转的趋势,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水印表示了所有小于水印值的事件都已经到达了窗口。
每当有新的最大时间戳出现时,就会产生新的 watermark
迟到事件
对于事件时间小于水印时间的事件,称为迟到事件。迟到事件是不会被纳入窗口统计的。
如下图,21 的事件进入系统之后,会产生 w(17) 的水印。而后来的 16 事件,由于小于当前水印时间 w(17),是不会被统计的了。
何时触发计算
我们用一个图来展示何时会触发窗口的计算
如下图,表示一个 11:50 到 12:00 的窗口,此时有一条数据, cat,11:55,事件时间是 11:55,在窗口中,最大延迟时间是 5 分钟,所以当前水印时间是 11:50
此时又来了一条数据,dog,11:59,事件时间是 11:59,进入到了窗口中。
由于这个事件时间比上次的事件时间大,所以水印被更新成 11:54。此时由于水印时间仍然小于窗口结束时间,所以仍然没有触发计算。
又来了一条数据, cow,12:06,此时水印时间被更新到了 12:01 ,已经大于了窗口结束时间,此时触发了窗口计算(假设计算逻辑就是统计窗口内不同元素的个数)。
假设又来了一条事件,是 dog,11:58,由于它已经小于了水印时间,并且在上次触发窗口计算之后,窗口已经被销毁,所以,这条事件是不会被触发计算的了。
此时,可以这个事件放到 sideoutput 队列中,额外逻辑处理。
四、Flink 1.11 版本 中,如何定义水印
所以在 1.11 版本中,重构了水印生成接口。新版本中,主要通过 WatermarkStrategy 类,来使用不同的策略生成水印。
新的接口提供了很多静态的方法和带有缺省实现的方法,如果想自己定义生成策略,可以实现这个方法:
生成一个 WatermarkGenerator
这个类也很简单明了
- onEvent:如果我们想依赖每个元素生成一个水印发射到下游,可以实现这个方法;
- OnPeriodicEmit:如果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我们每条数据都生成一个水印的话,会影响性能,所以这里还有一个周期性生成水印的方法。
为了方便开发,Flink 还提供了一些内置的水印生成方法供我们使用
- 固定延迟生成水印
我们想生成一个延迟 3 s 的固定水印,可以这样做
DataStream dataStream = ...... ;
dataStream.assignTimestampsAndWatermarks(WatermarkStrategy.forBoundedOutOfOrderness(Duration.ofSeconds(3)));
- 单调递增生成水印
相当于上述的延迟策略去掉了延迟时间,以 event 中的时间戳充当了水印,可以这样使用:
DataStream dataStream = ...... ;
dataStream.assignTimestampsAndWatermarks(WatermarkStrategy.forMonotonousTimestamps());
五、一个简单的小例子,来统计窗口中字母出现的次数
public class StreamTest1 {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NoArgsConstructor
@ToString
public static class MyLog {
private String msg;
private Integer cnt;
private long timestamp;
}
public static class MySourceFunction implements SourceFunction<MyLog> {
private boolean running = tru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SourceContext<MyLog> ctx) throws Exception {
while (true) {
Thread.sleep(1000);
ctx.collect(new MyLog(RandomUtil.randomString(1),1,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ncel() {
this.running = fals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StreamTimeCharacteristic(TimeCharacteristic.EventTime);
// 数据源使用自定义数据源,每1s发送一条随机消息
env.addSource(new MySourceFunction())
// 指定水印生成策略是,最大事件时间减去 5s,指定事件时间字段为 timestamp
.assignTimestampsAndWatermarks(
WatermarkStrategy.
<MyLog>forBoundedOutOfOrderness(Duration.ofSeconds(5))
.withTimestampAssigner((event,timestamp)->event.timestamp))
// 按 消息分组
.keyBy((event)->event.msg)
// 定义一个10s的时间窗口
.timeWindow(Time.seconds(10))
// 统计消息出现的次数
.sum("cnt")
// 打印输出
.print();
env.execute("log_window_cnt");
}
}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