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如何正确使用正则表达式的详细模式(Verbose mode expression)

时间:2022-09-26 09:51:49

简单介绍

正则表达式并不是Python的一部分。正则表达式是用于处理字符串的强大工具,拥有自己独特的语法以及一个独立的处理引擎,效率上可能不如str自带的方法,但功能十分强大。得益于这一点,在提供了正则表达式的语言里,正则表达式的语法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支持的语法数量不同;但不用担心,不被支持的语法通常是不常用的部分。如果已经在其他语言里使用过正则表达式,只需要简单看一看就可以上手了。

下图展示了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匹配的流程:

python中如何正确使用正则表达式的详细模式(Verbose mode expression)

正则表达式的大致匹配过程是:依次拿出表达式和文本中的字符比较,如果每一个字符都能匹配,则匹配成功;一旦有匹配不成功的字符则匹配失败。

引言

当大家写的正则表达式比较长,比较复杂时,发现经常会写错,或者很难维护,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这个不用急,聪明的设计人员早已经想到这种情况了,提供了一种叫做详细模式(Verbose mode expression)。当你使用这种模式时,可以给正则表达式添加注释,这样在维护时就不会像看天书了,同时也可以添加额外的空格,进行对齐排版。

紧凑模式的例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import re
 
address = re.compile('[\w\d.+-]+@([\w\d.]+\.)+(com|org|edu)')
 
candidates = [
 u'first.last@example.com',
 u'first.last+category@gmail.com',
 u'valid-address@mail.example.com',
 u'not-valid@example.foo',
]
 
for candidate in candidates:
 match = address.search(candidate)
 print('{:<30} {}'.format(
 candidate, 'Matches' if match else 'No match')
 )

详细模式的修改之后: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python 3.6
#蔡军生
#http://blog.csdn.net/caimouse/article/details/51749579
#
import re
 
address = re.compile(
 '''''
 [\w\d.+-]+ # username
 @
 ([\w\d.]+\.)+ # domain name prefix
 (com|org|edu) # TODO: support more top-level domains
 ''',
 re.VERBOSE)
 
candidates = [
 u'first.last@example.com',
 u'first.last+category@gmail.com',
 u'valid-address@mail.example.com',
 u'not-valid@example.foo',
]
 
for candidate in candidates:
 match = address.search(candidate)
 print('{:<30} {}'.format(
 candidate, 'Matches' if match else 'No match'),
 )

结果输出如下:

?
1
2
3
4
first.last@example.com  Matches
first.last+category@gmail.com Matches
valid-address@mail.example.com Matches
not-valid@example.foo  No match

参数解释:X    VERBOSE

该标志通过给予你更灵活的格式以便你将正则表达式写得更易于理解。当该标志被指定时,在 RE 字符串中的空白符被忽略,除非该空白符在字符类中或在反斜杠之後;这可以让你更清晰地组织和缩进 RE。它也可以允许你将注释写入 RE,这些注释会被引擎忽略;注释用 "#"号 来标识,不过该符号不能在字符串或反斜杠之後。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服务器之家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blog.csdn.net/caimouse/article/details/7842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