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MySQL InnoDB 锁的基本类型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innodb-locking.html 官网把锁分成了 8 类。所以我们把前面的两个行级别的锁(Shared and Exclusive Locks),和两个表级别的锁(Intention Locks)称为锁的基本模式。 后面三个 Record Locks、Gap Locks、Next-Key Locks,我们把它们叫做锁的算法, 也就是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锁定什么范围。 2.1 锁的粒度 我们讲到 InnoDB 里面既有行级别的锁,又有表级别的锁,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两 种锁定粒度的一些差异。 表锁,顾名思义,是锁住一张表;行锁就是锁住表里面的一行数据。锁定粒度,表 锁肯定是大于行锁的。 那么加锁效率,表锁应该是大于行锁还是小于行锁呢?大于。为什么?表锁只需要 直接锁住这张表就行了,而行锁,还需要在表里面去检索这一行数据,所以表锁的加锁 效率更高。 第二个冲突的概率?表锁的冲突概率比行锁大,还是小? 大于,因为当我们锁住一张表的时候,其他任何一个事务都不能操作这张表。但是 我们锁住了表里面的一行数据的时候,其他的事务还可以来操作表里面的其他没有被锁 定的行,所以表锁的冲突概率更大。 表锁的冲突概率更大,所以并发性能更低,这里并发性能就是小于。 nnoDB 里面我们知道它既支持表锁又支持行锁,另一个常用的存储引擎 MyISAM 支 持什么粒度的锁?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 InnoDB 已经支持行锁了,那么它也可 以通过把表里面的每一行都锁住来实现表锁,为什么还要提供表锁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 InnoDB 里面的基本的锁的模式(lock mode),这里面有两个行锁和两个表锁。 2.2 共享锁 第一个行级别的锁就是我们在官网看到的 Shared Locks (共享锁),我们获取了 一行数据的读锁以后,可以用来读取数据,所以它也叫做读锁,注意不要在加上了读锁 以后去写数据,不然的话可能会出现死锁的情况。而且多个事务可以共享一把读锁。那 怎么给一行数据加上读锁呢? 我们可以用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的方式手工加上一把读锁。 释放锁有两种方式,只要事务结束,锁就会自动事务,包括提交事务和结束事务。 我们也来验证一下,看看共享锁是不是可以重复获取。
2.3 排它锁 第二个行级别的锁叫做 Exclusive Locks(排它锁),它是用来操作数据的,所以又 叫做写锁。只要一个事务获取了一行数据的排它锁,其他的事务就不能再获取这一行数 据的共享锁和排它锁。 排它锁的加锁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动加排他锁。我们在操作数据的时候,包括 增删改,都会默认加上一个排它锁。 还有一种是手工加锁,我们用一个 FOR UPDATE 给一行数据加上一个排它锁,这个 无论是在我们的代码里面还是操作数据的工具里面,都比较常用。 释放锁的方式跟前面是一样的。 排他锁的验证:

select * from t2 where id =4 for update;TABLE LOCK table `gupao`.`t2` trx id 24467 lock mode IX RECORD LOCKS space id 64 page no 3 n bits 72 index PRIMARY of table `gupao`.`t2` trx id 24467 lock_mode X locks rec but not gap 那么这两个表级别的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第一个,我们有了表级别的锁,在 InnoDB 里面就可以支持更多粒度的锁。它的第二个作用,我们想一下,如果说没有意向 锁的话,当我们准备给一张表加上表锁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什么?是不是必须先要去 判断有没其他的事务锁定了其中了某些行?如果有的话,肯定不能加上表锁。那么这个 时候我们就要去扫描整张表才能确定能不能成功加上一个表锁,如果数据量特别大,比 如有上千万的数据的时候,加表锁的效率是不是很低? 但是我们引入了意向锁之后就不一样了。我只要判断这张表上面有没有意向锁,如 果有,就直接返回失败。如果没有,就可以加锁成功。所以 InnoDB 里面的表锁,我们 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标志。就像火车上厕所有没有人使用的灯,是用来提高加锁的效率 的。




在第一个事务里面,我们通过 name 字段去锁定值是 4 的这行数据。 在第二个事务里面,尝试获取一样的排它锁,肯定是失败的,这个不用怀疑。 在这里我们怀疑 InnoDB 锁住的是字段,所以这次我换一个字段,用 id=4 去给这行 数据加锁,大家觉得能成功吗? 【互动】觉得能成功的刷一波 1,觉得不能成功的刷一波 0。 很遗憾,又被阻塞了,说明锁住的是字段的这个推测也是错的,否则就不会出现第 一个事务锁住了 name,第二个字段锁住 id 失败的情况。 既然锁住的不是 record,也不是 column,InnoDB 里面锁住的到底是什么呢?在这 三个案例里面,我们要去分析一下他们的差异在哪里,也就是这三张表的结构,是什么 区别导致了加锁的行为的差异?其实答案就是索引。InnoDB 的行锁,就是通过锁住索引 来实现的。 那索引又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它可以被锁住?我们在第二节课里面已经分析过 了。 那么我们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 1、为什么表里面没有索引的时候,锁住一行数据会导致锁表? 或者说,如果锁住的是索引,一张表没有索引怎么办? 所以,一张表有没有可能没有索引? 1)如果我们定义了主键(PRIMARY KEY),那么 InnoDB 会选择主键作为聚集索引。 2)如果没有显式定义主键,则 InnoDB 会选择第一个不包含有 NULL 值的唯一索 引作为主键索引。 3)如果也没有这样的唯一索引,则 InnoDB 会选择内置 6 字节长的 ROWID 作 为隐藏的聚集索引,它会随着行记录的写入而主键递增。 所以,为什么锁表,是因为查询没有使用索引,会进行全表扫描,然后把每一个隐 藏的聚集索引都锁住了。 2、为什么通过唯一索引给数据行加锁,主键索引也会被锁住? 大家还记得在 InnoDB 里面,当我们使用辅助索引的时候,它是怎么检索数据的吗? 辅助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什么内容? 在辅助索引里面,索引存储的是二级索引和主键的值。比如name=4,存储的是name 的索引和主键 id 的值 4。 而主键索引里面除了索引之外,还存储了完整的数据。所以我们通过辅助索引锁定 一行数据的时候,它跟我们检索数据的步骤是一样的,会通过主键值找到主键索引,然 后也锁定。

现在我们已经搞清楚 4 个锁的基本类型和锁的原理了,在官网上,还有 3 种锁,我 们把它理解为锁的算法。我们也来看下 InnoDB 在什么时候分别锁住什么范围。 4 锁的算法 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测试用的表,t2,这张表有一个主键索引。 我们插入了 4 行数据,主键值分别是 1、4、7、10。 为了让大家真正理解这三种行锁算法的区别,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三种范围的概念。 因为我们用主键索引加锁,我们这里的划分标准就是主键索引的值。

这些数据库里面存在的主键值,我们把它叫做 Record,记录,那么这里我们就有 4 个 Record。 根据主键,这些存在的 Record 隔开的数据不存在的区间,我们把它叫做 Gap,间 隙,它是一个左开右开的区间。 最后一个,间隙(Gap)连同它左边的记录(Record),我们把它叫做临键的区间, 它是一个左开右闭的区间。 t2 的主键索引,它是整型的,可以排序,所以才有这种区间。如果我的主键索引不 是整形,是字符怎么办呢?字符可以排序吗? 用 ASCII 码来排序。 我们已经弄清楚了三个范围的概念,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不同的范围下,行锁是 怎么表现的。 4.1 记录锁 第一种情况,当我们对于唯一性的索引(包括唯一索引和主键索引)使用等值查询, 精准匹配到一条记录的时候,这个时候使用的就是记录锁。 比如 where id = 1 4 7 10 。 这个演示我们在前面已经看过了。我们使用不同的 key 去加锁,不会冲突,它只锁 住这个 record。 4.2 间隙锁 第二种情况,当我们查询的记录不存在,没有命中任何一个 record,无论是用等值 查询还是范围查询的时候,它使用的都是间隙锁。 举个例子,where id >4 and id <7,where id = 6。


临键锁,锁住最后一个 key 的下一个左开右闭的区间。 select * from t2 where id >5 and id <=7 for update; -- 锁住(4,7]和(7,10] select * from t2 where id >8 and id <=10 for update; -- 锁住 (7,10],(10, ∞) 为什么要锁住下一个左开右闭的区间?——就是为了解决幻读的问题。 4.4 小结:隔离级别的实现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下这张图片,为什么 InnoDB 的 RR 级别能够解决幻读的 问题,就是用临键锁实现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下这张图片,这个就是MySQL InnoDB里面事务隔离级别的实现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对于死锁,是无论等多久都不能获取到锁的,这种情况,也需要等待 50 秒钟吗?那 不是白白浪费了 50 秒钟的时间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时候会发生死锁。 6.2 死锁的发生和检测 死锁演示:

在第一个事务中,检测到了死锁,马上退出了,第二个事务获得了锁,不需要等待 50 秒: [Err] 1213 - Deadlock found when trying to get lock; try restarting transaction 为什么可以直接检测到呢?是因为死锁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所以在发生死 锁时,InnoDB 一般都能通过算法(wait-for graph)自动检测到。 那么死锁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死锁的产生条件: 因为锁本身是互斥的,(1)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事务持有这把锁,(2)其他的事 务需要在这个事务释放锁之后才能获取锁,而不可以强行剥夺,(3)当多个事务形成等 待环路的时候,即发生死锁。 举例: 理发店有两个总监。一个负责剪头的 Tony 总监,一个负责洗头的 Kelvin 总监。 Tony 不能同时给两个人剪头,这个就叫互斥。 Tony 在给别人在剪头的时候,你不能让他停下来帮你剪头,这个叫不能强行剥夺。 如果Tony的客户对Kelvin总监说:你不帮我洗头我怎么剪头?Kelvin的客户对Tony 总监说:你不帮我剪头我怎么洗头?这个就叫形成等待环路。 如果锁一直没有释放,就有可能造成大量阻塞或者发生死锁,造成系统吞吐量下降, 这时候就要查看是哪些事务持有了锁 6.3 查看锁信息(日志) SHOW STATUS 命令中,包括了一些行锁的信息:
show status like ‘innodb_row_lock_%‘;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 -- 当前运行的所有事务 ,还有具体的语句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LOCKS; -- 当前出现的锁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LOCK_WAITS; -- 锁等待的对应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