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主流移动设备像Android、iPhone等都使用SQLite作为复杂数据的存储引擎,在我们为移动设备开发应用程序时,也许就要使用到SQLite来存储我们大量的数据,所以我们就需要掌握移动设备上的SQLite开发技巧。
对于Android平台来说,系统内置了丰富的API来供开发人员操作SQLite,我们可以轻松的完成对数据的存取。
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SQLite常用的操作方法,为了方便,我将代码写在了Activity的onCreate中: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打开或创建test.db数据库
SQLiteDatabase db = openOrCreateDatabase("test.db", Context.MODE_PRIVATE, null);
db.execSQL("DROP TABLE IF EXISTS person");
//创建person表
db.execSQL("CREATE TABLE person (_id INTEGER PRIMARY KEY AUTOINCREMENT, name VARCHAR, age SMALLINT)");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name = "john";
person.age = 30;
//插入数据
db.execSQL("INSERT INTO person VALUES (NULL, ?, ?)", new Object[]{person.name, person.age}); person.name = "david";
person.age = 33;
//ContentValues以键值对的形式存放数据
ContentValues cv = new ContentValues();
cv.put("name", person.name);
cv.put("age", person.age);
//插入ContentValues中的数据
db.insert("person", null, cv); cv = new ContentValues();
cv.put("age", 35);
//更新数据
db.update("person", cv, "name = ?", new String[]{"john"}); Cursor c = db.rawQuery("SELECT * FROM person WHERE age >= ?", new String[]{"33"});
while (c.moveToNext()) {
int _id = c.getInt(c.getColumnIndex("_id"));
String name = c.getString(c.getColumnIndex("name"));
int age = c.getInt(c.getColumnIndex("age"));
Log.i("db", "_id=>" + _id + ", name=>" + name + ", age=>" + age);
}
c.close(); //删除数据
db.delete("person", "age < ?", new String[]{"35"}); //关闭当前数据库
db.close(); //删除test.db数据库
// deleteDatabase("test.db");
}
在执行完上面的代码后,系统就会在/data/data/[PACKAGE_NAME]/databases目录下生成一个“test.db”的数据库文件,如图:
上面的代码中基本上囊括了大部分的数据库操作;对于添加、更新和删除来说,我们都可以使用
除了统一的形式之外,他们还有各自的操作方法:
以上三个方法的第一个参数都是表示要操作的表名;insert中的第二个参数表示如果插入的数据每一列都为空的话,需要指定此行中某一列的名称,系统将此列设置为NULL,不至于出现错误;insert中的第三个参数是ContentValues类型的变量,是键值对组成的Map,key代表列名,value代表该列要插入的值;update的第二个参数也很类似,只不过它是更新该字段key为最新的value值,第三个参数whereClause表示WHERE表达式,比如“age > ? and age < ?”等,最后的whereArgs参数是占位符的实际参数值;delete方法的参数也是一样。
下面来说说查询操作。查询操作相对于上面的几种操作要复杂些,因为我们经常要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查询条件,所以系统也考虑到这种复杂性,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查询形式:
db.rawQuery(String sql, String[] selectionArgs);
db.query(String table, String[] columns,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String groupBy, String having, String orderBy);
db.query(String table, String[] columns,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String groupBy, String having, String orderBy, String limit);
db.query(String distinct, String table, String[] columns,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String groupBy, String having, String orderBy, String limit);
上面几种都是常用的查询方法,第一种最为简单,将所有的SQL语句都组织到一个字符串中,使用占位符代替实际参数,selectionArgs就是占位符实际参数集;下面的几种参数都很类似,columns表示要查询的列所有名称集,selection表示WHERE之后的条件语句,可以使用占位符,groupBy指定分组的列名,having指定分组条件,配合groupBy使用,orderBy指定排序的列名,limit指定分页参数,distinct可以指定“true”或“false”表示要不要过滤重复值。需要注意的是,selection、groupBy、having、orderBy、limit这几个参数中不包括“WHERE”、“GROUP BY”、“HAVING”、“ORDER BY”、“LIMIT”等SQL关键字。
最后,他们同时返回一个Cursor对象,代表数据集的游标,有点类似于JavaSE中的ResultSet。
下面是Cursor对象的常用方法:
c.move(int offset); //以当前位置为参考,移动到指定行
c.moveToFirst(); //移动到第一行
c.moveToLast(); //移动到最后一行
c.moveToPosition(int position); //移动到指定行
c.moveToPrevious(); //移动到前一行
c.moveToNext(); //移动到下一行
c.isFirst(); //是否指向第一条
c.isLast(); //是否指向最后一条
c.isBeforeFirst(); //是否指向第一条之前
c.isAfterLast(); //是否指向最后一条之后
c.isNull(int columnIndex); //指定列是否为空(列基数为0)
c.isClosed(); //游标是否已关闭
c.getCount(); //总数据项数
c.getPosition(); //返回当前游标所指向的行数
c.getColumnIndex(String columnName);//返回某列名对应的列索引值
c.getString(int columnIndex); //返回当前行指定列的值
在上面的代码示例中,已经用到了这几个常用方法中的一些,关于更多的信息,大家可以参考官方文档中的说明。
最后当我们完成了对数据库的操作后,记得调用SQLiteDatabase的close()方法释放数据库连接,否则容易出现SQLiteException。
上面就是SQLite的基本应用,但在实际开发中,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和维护数据库,我们会封装一个继承自SQLiteOpenHelper类的数据库操作类,然后以这个类为基础,再封装我们的业务逻辑方法。
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实例来讲解具体的用法,我们新建一个名为db的项目,结构如下:
其中DBHelper继承了SQLiteOpenHelper,作为维护和管理数据库的基类,DBManager是建立在DBHelper之上,封装了常用的业务方法,Person是我们的person表对应的JavaBean,MainActivity就是我们显示的界面。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DBHelper:
正如上面所述,数据库第一次创建时onCreate方法会被调用,我们可以执行创建表的语句,当系统发现版本变化之后,会调用onUpgrade方法,我们可以执行修改表结构等语句。
为了方便我们面向对象的使用数据,我们建一个Person类,对应person表中的字段,如下:
然后,我们需要一个DBManager,来封装我们所有的业务方法,代码如下:
我们在DBManager构造方法中实例化DBHelper并获取一个SQLiteDatabase对象,作为整个应用的数据库实例;在添加多个Person信息时,我们采用了事务处理,确保数据完整性;最后我们提供了一个closeDB方法,释放数据库资源,这一个步骤在我们整个应用关闭时执行,这个环节容易被忘记,所以朋友们要注意。
我们获取数据库实例时使用了getWritableDatabase()方法,也许朋友们会有疑问,在getWritableDatabase()和getReadableDatabase()中,你为什么选择前者作为整个应用的数据库实例呢?在这里我想和大家着重分析一下这一点。
我们来看一下SQLiteOpenHelper中的getReadableDatabase()方法:
在getReadableDatabase()方法中,首先判断是否已存在数据库实例并且是打开状态,如果是,则直接返回该实例,否则试图获取一个可读写模式的数据库实例,如果遇到磁盘空间已满等情况获取失败的话,再以只读模式打开数据库,获取数据库实例并返回,然后为mDatabase赋值为最新打开的数据库实例。既然有可能调用到getWritableDatabase()方法,我们就要看一下了:
public synchronized SQLiteDatabase getWritableDatabase() {
if (mDatabase != null && mDatabase.isOpen() && !mDatabase.isReadOnly()) {
// 如果mDatabase不为空已打开并且不是只读模式 则返回该实例
return mDatabase;
} if (mIsInitializing)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getWritableDatabase called recursively");
} // If we have a read-only database open, someone could be using it
// (though they shouldn't), which would cause a lock to be held on
// the file, and our attempts to open the database read-write would
// fail waiting for the file lock. To prevent that, we acquire the
// lock on the read-only database, which shuts out other users. boolean success = false;
SQLiteDatabase db = null;
// 如果mDatabase不为空则加锁 阻止其他的操作
if (mDatabase != null)
mDatabase.lock();
try {
mIsInitializing = true;
if (mName == null) {
db = SQLiteDatabase.create(null);
} else {
// 打开或创建数据库
db = mContext.openOrCreateDatabase(mName, 0, mFactory);
}
// 获取数据库版本(如果刚创建的数据库,版本为0)
int version = db.getVersion();
// 比较版本(我们代码中的版本mNewVersion为1)
if (version != mNewVersion) {
db.beginTransaction();// 开始事务
try {
if (version == 0) {
// 执行我们的onCreate方法
onCreate(db);
} else {
// 如果我们应用升级了mNewVersion为2,而原版本为1则执行onUpgrade方法
onUpgrade(db, version, mNewVersion);
}
db.setVersion(mNewVersion);// 设置最新版本
db.setTransactionSuccessful();// 设置事务成功
} finally {
db.endTransaction();// 结束事务
}
} onOpen(db);
success = true;
return db;// 返回可读写模式的数据库实例
} finally {
mIsInitializing = false;
if (success) {
// 打开成功
if (mDatabase != null) {
// 如果mDatabase有值则先关闭
try {
mDatabase.close();
} catch (Exception e) {
}
mDatabase.unlock();// 解锁
}
mDatabase = db;// 赋值给mDatabase
} else {
// 打开失败的情况:解锁、关闭
if (mDatabase != null)
mDatabase.unlock();
if (db != null)
db.close();
}
}
}
大家可以看到,几个关键步骤是,首先判断mDatabase如果不为空已打开并不是只读模式则直接返回,否则如果mDatabase不为空则加锁,然后开始打开或创建数据库,比较版本,根据版本号来调用相应的方法,为数据库设置新版本号,最后释放旧的不为空的mDatabase并解锁,把新打开的数据库实例赋予mDatabase,并返回最新实例。
看完上面的过程之后,大家或许就清楚了许多,如果不是在遇到磁盘空间已满等情况,getReadableDatabase()一般都会返回和getWritableDatabase()一样的数据库实例,所以我们在DBManager构造方法中使用getWritableDatabase()获取整个应用所使用的数据库实例是可行的。当然如果你真的担心这种情况会发生,那么你可以先用getWritableDatabase()获取数据实例,如果遇到异常,再试图用getReadableDatabase()获取实例,当然这个时候你获取的实例只能读不能写了。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操作方法来显示数据,下面是MainActivity.Java的布局文件和代码: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SimpleCursorAdapter的应用,当我们使用这个适配器时,我们必须先得到一个Cursor对象,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如何管理Cursor的生命周期,如果包装Cursor,Cursor结果集都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手动去管理Cursor的话会非常的麻烦,还有一定的风险,处理不当的话运行期间就会出现异常,幸好Activity为我们提供了startManagingCursor(Cursor cursor)方法,它会根据Activity的生命周期去管理当前的Cursor对象,下面是该方法的说明:
/**
* This method allows the activity to take care of managing the given
* {@link Cursor}'s lifecycle for you based on the activity's lifecycle.
* That is, when the activity is stopped it will automatically call
* {@link Cursor#deactivate} on the given Cursor, and when it is later restarted
* it will call {@link Cursor#requery} for you. When the activity is
* destroyed, all managed Cursors will be closed automatically.
*
* @param c The Cursor to be managed.
*
* @see #managedQuery(android.net.Uri , String[], String, String[], String)
* @see #stopManagingCursor
*/
文中提到,startManagingCursor方法会根据Activity的生命周期去管理当前的Cursor对象的生命周期,就是说当Activity停止时他会自动调用Cursor的deactivate方法,禁用游标,当Activity重新回到屏幕时它会调用Cursor的requery方法再次查询,当Activity摧毁时,被管理的Cursor都会自动关闭释放。
如何包装Cursor:我们会使用到CursorWrapper对象去包装我们的Cursor对象,实现我们需要的数据转换工作,这个CursorWrapper实际上是实现了Cursor接口。我们查询获取到的Cursor其实是Cursor的引用,而系统实际返回给我们的必然是Cursor接口的一个实现类的对象实例,我们用CursorWrapper包装这个实例,然后再使用SimpleCursorAdapter将结果显示到列表上。
Cursor结果集需要注意些什么:一个最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的结果集中必须要包含一个“_id”的列,否则SimpleCursorAdapter就会翻脸不认人,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因为这源于SQLite的规范,主键以“_id”为标准。解决办法有三:第一,建表时根据规范去做;第二,查询时用别名,例如:SELECT id AS _id FROM person;第三,在CursorWrapper里做文章:
如果试图从CursorWrapper里获取“_id”对应的列索引,我们就返回查询结果里“id”对应的列索引即可。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