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sdn.net/arnozhang12/article/details/51735815
1、概述
近来工作上需要做一款 PC 上的软件,这款软件大体来讲是类似 PPT 的一款课件制作软件。由于我最近几年专注于移动 App 的开发,对 PC 端开发的了解有些滞后。所以我首先需要看看,在 PC 上采用什么框架能够顺利完成我的工作。
我的目标是,在完成这款软件的同时能够顺便学习一下比较流行的技术。在经过前期技术调研后,我明确了实现这款软件所需要的技术条件:
- 不采用 C++ 方面的类库,比如 MFC、Qt、DuiLib 等等;
- 本来想试试 C# 来开发,但 C# 对我来说,需要从头学习,如果学 C# 只为了开发这一款软件,后续再无用武之地,那么对我来说,学习的驱动力不大;
- 之前学习了移动端的开发库
React Native
,所以对React
组件化的开发方式颇有好感,所以想尝试用 React 来开发。
2、技术路线
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我通过搜索了解了 Electron
这个框架,果断采用了下面的技术路线:
Technical | 用途 | 文档官网 |
---|---|---|
Electron | 包装 HTML 页面,为网页提供一个本地运行环境 | http://electron.atom.io/docs/ |
React | 用 React 组件来写页面 | https://facebook.github.io/react/ |
Node.js | 为 Electron 提供运行环境 | https://nodejs.org/en/docs/ |
ES6 | 用 Javascript 最新的 ES6 标准来完成代码 |
http://es6-features.org/#Constants |
Electron
是基于 Node.js 的上层框架,为 HTML 页面提供一个 Native 的壳,并提供本地化的功能——如创建 Native 的 Window、文件选择对话框、MessageBox、Window 菜单、Context 菜单、系统剪切板的访问等等。Electron 支持 Windows/Linux/Mac
,所以我们只需要写一份 JavaScript 代码和 HTML 页面,就可以打包到不同的系统上面运行。
系统
React
主要用来以组件化的方式写页面,另外 React 已经有非常非常多的开源组件可以用了,我们只需要通过 npm
引入进来即可使用。
因为 Electron 运行在 Node.js
环境里,所以我们的 App 已经可以访问所有的 Node.js 的模块了——比如文件系统、文件访问等等,可以很方便的实现 Javascript 操作本地文件。另外安装其他 npm 包也不费吹灰之力。
3、环境配置
将上述技术结合起来,需要的环境配置如下:
Library & Technical | 用途 |
---|---|
electron-prebuilt | Electron 基础库 |
electron-reload |
自动检测 本地文件修改,并重新加载页面 |
electron-packager | 将最终的代码打包,提供给用户 |
react | React 基础库 |
react-dom | 将 React 组件渲染到 HTML 页面中(ReactDOM.render ) |
react-tap-event-plugin | 使 material-ui 库支持按钮点击事件(http://www.material-ui.com/#/get-started/installation) |
babel + babelify | 将 ES6 代码转换成低版本的 Javascript 代码 |
babel-preset-es2015 | 转换 ES6 代码 |
babel-preset-react | 转换 React JSX 语法的代码 |
babel-plugin-transform-es2015-spread |
babel 插件,转换 ES6 中的 spread 语法 |
babel-plugin-transform-object-rest-spread |
babel 插件,转换 ES6 中的 Object spread 语法 |
browserify + watchify | 自动检测本地文件修改,结合 babel 重新转换 ES6 代码 |
Material-UI | Google Material-Design 风格的 React UI 组件 |
4、各个库交互流程
5、开始开发
5.1、新建项目
首先我们要安装 Node.js。然后通过下面的命令新建一个项目:
npm init
5.2、添加依赖
这样,就在我们的项目目录下新建了一个 package.json
文件,然后我们安装其他 npm 依赖。用下面的命令:
npm install –save-dev module_name
npm install –save module_name
--save-dev
和 --save
参数的区别是:--save-dev
参数会把添加的 npm 包添加到 devDependencies
下,devDependencies
依赖只在开发环境下使用,而 --save
会添加到 dependencies
依赖下面。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将 babel
、watchify
等等生成代码的依赖库,需要安装在 devDependencies
依赖下面,而像 React
等等,需要安装在 dependencies
下面,以供打包发布后还能使用。
我们依次将前面第 3 小节所述的依赖全部通过 npm 安装进来,其中 electron
相关组件安装起来非常慢,有很大几率失败——如果安装失败了,多试几次或者*安装。
npm install –save-dev
electron-prebuilt
electron-reload
electron-packager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
babelify
babel-preset-es2015
babel-preset-react
babel-plugin-transform-es2015-spread
npm install –save-dev
browserify
watchify
npm install –save
react
react-dom
react-tap-event-plugin
npm install –save
material-ui
5.3、babel
配置
安装好 babel
后,还需要进行配置。我们通过 babel 官网了解到,需要在项目目录下放置一个 .babelrc
文件,让 babel
知道转换哪些代码。我们的 .babelrc
文件内容如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通过 presets
和 plugins
两个子项,我们告知 babel 转换 ES
6 和 React JSX 风格的代码,另外还需转换 ES6 中的 spread
语法。
5.4、watchify
& electron-packager
& electron
配置
另外,我们需要在 package.json
文件中配置 watchify
,让其可以自动检测本地代码变化,并且自动转换代码。package.json
如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通过 package.json
文件,我们在 scripts
下面配置了三个命令:start
、watch
、package
,分别用于启动 App、检测并转换代码、打包 App。
start:
electron .watch:
watchify app/appEntry.js -t babelify -o public/js/bundle.js –debug –verbosepackage:
electron-packager ./ DemoApps –overwrite –app-version=1.0.0 –platform=win32 –arch=all –out=../DemoApps –version=1.2.1 –icon=./public/img/app-icon.icns
然后我们在命令行下通过 npm run xxx
,可以运行上面定义好的命令。我们看到,通过 babelify
将代码转换输出到 public/js/bundle.js
目录下,所以我们发布时只需要发布这一个转换好的 js 文件即可。
5.5、目录结构一览
在我们正式开发之前,先来看一下整个项目的目录结构:
6、正式开发
6.1、Electron 开发模式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 Electron
的开发模式了,Electron
只是为 HTML 页面提供了一个 Native 的壳,业务逻辑还需要通过 HTML + js 代码去实现,Electron
提供两个进程来完成这个任务:一个主进程
,负责创建 Native 窗口,与操作系统进行 Native 的交互;一个渲染进程
,负责渲染 HTML 页面,执行 js 代码。两个进程之间的交互通过 Electron 提供的 IPC API
来完成。
由于我们在 package.json
文件中,指定了 main
为 index.js
,Electron 启动后会首先在主进程
加载执行这个 js 文件——我们需要在这个进程里面创建窗口,调用方法以加载页面(index.html
)。
6.2、index.js
开发
index.js
文件如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这段代码很简单,在 app ready
事件中,创建了主窗口,并通过 BrowserWindow
的 loadURL
方法加载了本地目录下的 index.html
页面。在 app 的 window-all-closed
事件中,调用 app.quit
方法退出整个 App。
另外我们看到通过引入 electron-reload
模块,让本地文件更新后,自动重新加载页面:
- 1
- 1
6.3、index.html
开发
接下来就是 index.html
页面的开发了,这里也比较简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看的出来,我们定义了一个 id 为 content
的 div
,这个 div 是我们的容器,React 组件将会渲染到这个 div 上面。然后引入了 public/js/bundle.js
这个 Javascript 文件——前面讲过,这个文件是通过 babelify
转换生成的。
6.4、app/appEntry.js
开发
我们知道,public/js/bundle.js
是通过 app/appEntry.js
生成而来,所以,appEntry.js 文件主要负责 HTML 页面渲染——我们通过 React 来实现它。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渲染进程了,这里引入 electron 必须使用 window.require
来引入,否则会出错。这里刨除 material-ui
的部分,主要的代码是:
- 1
- 1
我们通过 ReactDOM.render
方法将一个 React 组件渲染到了一个 div 上面。
7、运行起来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运行这个程序了,首先我们启动 Watchify,主要是让其监控本地文件修改,实时转换生成 public/js/bundle.js
文件:
npm run watch
接下来调用 start 命令就可以启动 App 了:
npm run start
运行之后,我们马上看到我们的窗口了:
8、打包
打包命令非常简单,但比较耗时:
npm run package
执行完之后可以在对应的目录看到打包好的文件夹了,将这个文件夹压缩,可以提供给用户运行。为了防止代码泄露,你还可以通过 asar
这个 npm 模块,将你的代码打包为 asar
文件。
9、后续
这里只是一个介绍,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去开发对应的 App。我在开发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好用的库,这里顺便记录一下:
library | 用途 |
---|---|
font-detective | 检测系统中安装的字体列表 |
extend | 拷贝一个对象 |
draft-js | facebook 出品的 React 富文本编辑器,高度可定制化 |
draft-js-export-html | 将 draft-js 的数据转换成 HTML 代码,定制化不高,有高定制化需求时,需要改代码 |
material-design-icons | 一系列 Material 风格的 Icon,可以结合 material-ui 中的 FontIcon 使用 |
md5-file | 计算文件 MD5,提供同步和异步两种计算方式 |
node-native-zip | 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非常好用 |
xmlbuilder | XML 生成器,简单好用!极其推荐
|
react-color | React 组件化的颜色选择器,支持各种方式的选择!极其推荐
|
react-resizeable-and-movable | React 组件化的拖动 & 改变大小的模块 |
qrcode.react | React 组件化的二维码生成器,极其推荐
|
request | 用来下载 & 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