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NET的宠物商店到Android MVC MVP
1 一些闲话
记得刚进公司的时候,我们除了做常规的Training Project外,每天还要上课,接受各种技术培训和公司业务介绍。当时第一次知道QA和SQA的区别。Training Project时间其实比较紧张,给我们的就是一个英文的需求文档。我们要做的就是数据库设计、结构文档、用例文档、项目搭建、代码编写、单元测试,每个阶段Leader会Review。除此之外,还要E-R图、时序图、用例图。麻将虽小,五脏俱全。哦,对了,所有输出必须英文完成。最后要求项目能一键安装使用。
不感兴趣?请直接跳到第二部分,哈哈~
Training Project其实就是做一个购物网站,做一个WinForm,最后用上WCF。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在学校已经做过类似的了。Scott Mitchell 60多篇的ASP.NET教程被我打印出厚厚的四本小书,代码从头敲了个遍。学完后就基本熟悉ASP.NET主流控件的使用,明白数据绑定、缓存以及三层架构的作用了。那么这时候,你可以达到初级的水平了。想进一步提升自己,就要懂得一定的代码封装、自定义控件、理解Pager的生命周期等等。关于书籍,理论方面个人推荐《你必须知道的.NET》、Jeffrey Richter《深入理解 .NET》和《Windows核心编程》。博客园内也有Scott Mitchell文章的中文翻译:Scott Mitchell的ASP.NET2.0数据指南中文版索引。上个图怀念一下:
所以我的Training Project基本就是这个风格。当然,还有鼎鼎大名的PetShop。当时的水平,也就勉强明白抽象工厂,但这个宠物商店的架构图是长这样的:
震住菜鸟有没有?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废话少说,放码过来!代码下载下来,光是Library就近20个,菜鸟完全有点无从下手了。你说让我放码,你却退避三舍。
扯远了,回到我的Training Project。如果光是完成这个Training Project,倒没什么。但是要求一个接一个。说一下印象中还算深刻的编码规范。
当时接受培训的编码规范是PHILIPS C# Coding Standard,没听说过?那也没什么,微软官网的一些Internal Coding Guidelines总要了解一下吧。我们的代码被Leader要求得用上PHILIPS的规范。我记得我很认真地在每个接口和方法都加上注释,该换行换行,该加括号加括号,变量命名也合乎英文语法(呵呵~你应该见过一半英文一半拼音的命名方式吧)。最后代码Review的时候,Leader挑了一个让我无语的地方:
/// <summary>
/// Gets product info by product id.
/// </summary>
/// <param name="id">The product id</param>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ById(long id);
“你看,所有的语句结束后面应该跟一个英文的“.”,你这个The product id后面没有。”
我想肯定是我的代码注释写得很规范,他挑不出其它的毛病来。你可能还看不出来的一点,Gets必须加s,呵呵。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注释简直多余,一看方法就知道干嘛的好吗。后来写了点Objective-C,发现代码基本不用写什么注释,方法名就是一条短语,自我解释。有的人还把方法名写成一条句子,也是够离谱的。
上面说了这么多,什么意思呢?知识储备、动手能力很重要。代码看过了也许你就忘了,敲过了才算学过,能总结出来才叫理解。
- 设计模式是用来解决代码重用的
- 设计模式是用来隔离变化的
- 架构是保证软件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
设计模式是从编码的层面提炼出来的一种总结,而架构则着眼于全局,对系统的高层次抽象。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编写过一定量的代码(几千行、几万行或十几万行,视个人而定),哪来的代码重用、代码可扩展?设计模式基本就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有了一定的代码基础能更好地理解;架构则站在更高的维度,要求的就不单单是代码经验了,你还要懂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环境等等,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同时你还得了解技术的边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2 MVC
下面终于轮到MVC和MVP登场了,刚接触这个概念的同学可能会问:他们应该是一种设计模式吧。还真不是。那你上面还说了这么多设计模式和架构?不要紧张,这不是对比学习嘛。这个问题理清还真是需要费点力气,还好已经有人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为什么MVC不是一种设计模式。
从Android的角度看一下MVC:
Model
模型层就是一些基础数据源,通常是数据库SQLite、网络请求的JSON、本地XML或Java对象数据。它代表了一些实体类,用来描述你的业务逻辑怎么进行组合,同时也为数据定义业务规则。
Controller
控制器是与应用程序相关联的动作集合,它负责处理待响应的请求。它通过界面响应用户输入,通过模型层处理数据,最后返回结果给界面。控制器扮演着模型和界面的粘合剂角色。
View
界面就是各种UI组件(XML布局或Java自定义控件对象)。它只负责展示数据,同时接收控制器传过来的结果。
所以在Android中,activity界面就是View,本地数据或网络数据就是Model,至于Controller嘛,看项目代码怎么组织了。一般来说,activity可以认为是Controller,一方面它负责视图的呈现,一方面控制业务逻辑(先从本地取缓存数据,再从服务端刷新;等等)并处理相关数据。做得好一点,无非再封装一层BusinessLogic,activity再去调用这个BusinessLogic,从而减轻activity的代码负担。但也逃离不了BusinessLogic+activity就是Controller的范畴,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依赖,而且是依赖于具体实现。
上图模拟了界面可能被用户点击,通过事件传递到控制器,接着控制器发起一个网络请求,响应结果经过转换到了模型层,最后控制器取得模型层的数据并通知界面进行刷新。Android用到MVC的具体实现很多,如ListView,Adapter就是典型的Controller,它在数据变化的时候,就是这样通知界面的:
adapter.notifyDataSetChanged();
让我们简化上面的图示: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在Android中,View和Model也有关联的,所以更接近的图示应该是这样的:
3 MVP
MVP(Model-View-Presenter),你可以把它看作MVC的一个变种,用来隔离UI、UI逻辑和业务逻辑、业务数据。
Presenter代表界面负责处理UI事件,它也需要通过界面来获得用户的输入,然后通过模型层处理数据,再返回结果给界面。跟View和Controller不同的地方在于:View和Presenter利用了接口机制,所以他们完全解耦。所以MVP比MVC更利于后期的扩展和维护,是因为它针对了接口编程。看看上面的PetShop架构图,是不是看到了众多的Interface?了解我放那张图的用心良苦了吧,面向接口编程和合理的层次划分。看一个简单的C#例子。
接口定义:
public interface IProduct
{
/// <summary>
/// 获取所有的产品信息
/// </summary>
/// <returns>产品信息集合</returns>
List<Product> GetAllProducts(); /// <summary>
/// 通过产品编号获取产品信息
/// </summary>
/// <param name="productId">产品编号</param>
/// <returns>产品实体具体信息</returns>
Product GetProductById(long productId);
}
从SQL Server数据库获取数据
public class SQLServerProvider : IProduct
{
public List<Product> GetAllProducts()
{
// TODO
}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ById(long productId)
{
// TODO
}
}
从Oracle数据获取数据
public class OracleProvider : IProduct
{
public List<Product> GetAllProducts()
{
// TODO
}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ById(long productId)
{
// TODO
}
}
使用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Product productProvider= new SQLServerProvider();
productProvider.getAllProducts(); // 或者
IProduct productProvider= new OraclerProvider();
productProvider.getAllProducts();
}
}
只要接口不变,以后你想从SQLite、DB2获取数据,只需要再写个类实现IProduct接口就行了,完全不需要修改原有的类,然后在实例化的时候换一下new的对象。是不是有点开闭的意味?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这就是设计模式中的开闭原则(OCP:Open Closed Principle)。利用接口编程,也方便了后期进行单元测试。
回到我们的Presenter,总结一下MVP的关键点:
- 用户与View进行交互
- View和Presenter是一对一关系
- View持有Presenter的引用,但View对Model没有引用
4 MVP在Android中的实现
有人实现了一个demo,我们来学习一下吧 。以下是类图:
四个接口:OnLoginFihishedListener, LoginPresenter, LoginInteractor, LoginView,两个实现类:LoginPresenterImpl和LoginInteractorImpl,一个登录界面LoginActivity。看起来有点费劲?我再把它抽象一下:
代码核心如下,注释中的1->2->3->4->5就是具体的调用流程
public class Log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implements LoginView, View.OnClickListener {
private LoginPresenter present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
presenter = new LoginPresenterImpl(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 1、调用LoginPresenterImpl进行校验
presenter.validateCredentials(username.getText().toString(), password.getText().to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navigateToHome() {
// 5、回调结果,LoginActivity作跳转
startActivity(new Intent(this, MainActivity.class));
finish();
}
}
public class LoginPresenterImpl implements LoginPresenter, OnLoginFinishedListener {
private LoginView loginView;
private LoginInteractor loginInteractor; public LoginPresenterImpl(LoginView loginView) {
this.loginView = loginView;
this.loginInteractor = new LoginInteractorImpl();
} @Override
public void validateCredentials(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 回调,通知LoginActivity,显示加载中提示
if (loginView != null) {
loginView.showProgress();
}
// 2、开始调用LoginInteractorImpl中的方法
loginInteractor.login(username, password, 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uccess() {
// 4、回调,通知LoginActivity
if (loginView != null) {
loginView.navigateToHome();
}
}
}
public class LoginInteractorImpl implements LoginInterac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login(final String username, final String password, final OnLoginFinishedListener listener) {
// 3、TODO,登录逻辑。成功后回调给上层调用者
listener.onSuccess();
}
}
好了,就这样。画图太累了,如对你有帮助,就推荐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