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时间,我们总会感悟时间太少了,总是不够用。但真的是不够用吗?
想想我们的过往,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上小学时,我们的时间是一晌一晌过的,上初中时我们是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过的,上高中时我们是按两个星期两个星期过的,上大学时我们是半年半年过的,工作后我们是一年一年过的,原来,我们的时光都是以回家时间的长短为单位的。时间就是这样越过越快的。
是啊,我们的时光都是以回家时间的长短为单位的。但是仔细想想,上小学时,总是到处跟同学们玩耍,所以时间过得很快,那时候的我们不似现在的小学生们,那时候的我们没有现在的他们那么多的辅导班要上,那时候的我们的天性是娱乐,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说实在的,我挺惋惜现在的小朋友们,他们的童年不在似我们那般精彩;初中时,我们吧时间花在培养兴趣爱好上;高中时,我们渐渐转变为喜欢旷课跑去网吧,一起和朋友们玩游戏下副本什么的;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学,高中时,老师们总是说大学是怎样好怎样好,我们都憧憬着,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一些人开始窝在宿舍玩游戏、睡觉,也许除了上厕所之外,就死在那张床上了,就连吃饭也要别人帮忙。有一些人,他们忙于GRE、雅思、托福、王亚南经济金融双学位等等,他们准备着另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对待身边的种种大学生为之趋之若鹜的诱惑、荣誉他们不为所动。他们有的只是坚定的目标和为之而不懈奋斗的毅力。还有一些人,他们极少出现在宿舍,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宿舍就要像只是他们用来睡觉的地方,你除了晚上就别想再见到他了,他们忙于各种兼职、家教。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时间安排,我们不能干涉别人的时间,所以我们要管理我们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能让时间浪费在一些无用的事情上。那些在宿舍玩游戏或者睡觉的,几年后得到的只是一些数据而已;那些忙于考证的人,几年后可以得到一些证书,给他们求职出国路做垫脚石;而另外那些兼职、家教的可以为他们以后当老师提供经验。时间是一把杀猪刀,他会磨砺你的一切。
李开复曾写过一篇如何管理时间,我就先把他写的拷贝过来一起看看把。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我有下面几个建议:
1)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如果面对我没有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但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的时间而得到200%的效果。要在工作上奋发图强,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改变你的状态的关键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真正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渴望、一种意志。
2)知道你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挑一个星期,每天记录下每30分钟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分类(例如:读书、准备GRE、和朋友聊天、社团活动等)和统计,看看自己什么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凡事想要进步,必须先理解现状。每天结束后,把一整天做的事记下来,每15分钟为一个单位(例如:1:00—1:15等车,1:15—1:45搭车,1:45—2:45与朋友喝茶……)。在一周结束后,分析一下,这周你的时间如何可以更有效率地安排?有没有活动占太大的比例?有没有方法可以增加效率?
3)使用时间碎片和“死时间”。如果你做了上面的时间统计,你一定发现每天有很多时间流失掉了,例如等车、排队、走路、搭车等,可以用来背单字、打电话、温习功课等。现在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所以没有任何借口再发呆一次。我前一阵和同事一起出差,他们都很惊讶为什么我和他们整天在一起,但是我的电子邮件都可以及时回答?后来,他们发现,当他们在飞机上和汽车上聊天、读杂志和发呆的时候,我就把电子邮件全回了。重点是,无论自己忙还是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时间碎片做的事先准备好,到你有空闲的时候有计划地拿出来做。
4)要事为先 - 每天一大早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当天一定要能够做完。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每天除了办又急又重要的事情外,一定要注意不要成为急事的奴隶。有些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你要学会放掉,要能对人说 no! 而且每天这三件事里最好有一件重要但是不急的,这样才能确保你没有成为急事的奴隶。
5)要有纪律。有的年轻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学习没有被排上优先级次序”。曾经有一个教学生做时间管理的老师,他上课时带来两个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其中一个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进去,最后大石头就放不下了。而另一个玻璃缸中先放大石头,其它小石和砂却可以慢慢渗入。他以此为比喻说:“时间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空位了。”
6)运用80%—20%原则。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相对来说,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产生20%效率。一天头脑最清楚的时候,应该放在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上。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来说,不需要头脑那么清楚。所以,我们要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时间(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和晚上;除了时间之外,还要看你的心态,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足够等综合考量),专门用于最困难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学习上。许多同学喜欢熬夜,但是晚睡会伤身,所以还是尽量早睡早起。
7)平衡工作和家庭。我对于家庭的时间分配是用下列的原则:
- 划清界限、言出必行——对家人做出承诺后,而且一定要做到,但是希望其他时间得到谅解。制定较低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失望。
- 忙中偷闲——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陪伴还更受用。
- 闲中偷忙——学会怎么利用时间碎片。例如:家人没起床的时候,你就可以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去做你需要的工作。
- 注重有质量的时间(quality time)——时间不是每一分钟都是一样的,有时需要全神贯注,有时坐在旁边上网就可以了。要记得家人平时为你牺牲很多,度假、周末是你补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