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更有效的利用我们时间

时间:2025-04-12 07:25:36

    说起时间,我们总会感悟时间太少了,总是不够用。但真的是不够用吗?

    想想我们的过往,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上小学时,我们的时间是一晌一晌过的,上初中时我们是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过的,上高中时我们是按两个星期两个星期过的,上大学时我们是半年半年过的,工作后我们是一年一年过的,原来,我们的时光都是以回家时间的长短为单位的。时间就是这样越过越快的。

    是啊,我们的时光都是以回家时间的长短为单位的。但是仔细想想,上小学时,总是到处跟同学们玩耍,所以时间过得很快,那时候的我们不似现在的小学生们,那时候的我们没有现在的他们那么多的辅导班要上,那时候的我们的天性是娱乐,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说实在的,我挺惋惜现在的小朋友们,他们的童年不在似我们那般精彩;初中时,我们吧时间花在培养兴趣爱好上;高中时,我们渐渐转变为喜欢旷课跑去网吧,一起和朋友们玩游戏下副本什么的;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学,高中时,老师们总是说大学是怎样好怎样好,我们都憧憬着,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一些人开始窝在宿舍玩游戏、睡觉,也许除了上厕所之外,就死在那张床上了,就连吃饭也要别人帮忙。有一些人,他们忙于GRE、雅思、托福、王亚南经济金融双学位等等,他们准备着另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对待身边的种种大学生为之趋之若鹜的诱惑、荣誉他们不为所动。他们有的只是坚定的目标和为之而不懈奋斗的毅力。还有一些人,他们极少出现在宿舍,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宿舍就要像只是他们用来睡觉的地方,你除了晚上就别想再见到他了,他们忙于各种兼职、家教。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时间安排,我们不能干涉别人的时间,所以我们要管理我们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能让时间浪费在一些无用的事情上。那些在宿舍玩游戏或者睡觉的,几年后得到的只是一些数据而已;那些忙于考证的人,几年后可以得到一些证书,给他们求职出国路做垫脚石;而另外那些兼职、家教的可以为他们以后当老师提供经验。时间是一把杀猪刀,他会磨砺你的一切。

    时间就像乳沟挤挤总会有的。虽然不知道这句话时谁说的,不含蓄但是很有道理。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首 《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实细腻的真情触动着每位观众的心,直戳泪点,引发泪飚,成为最深情震撼的插曲。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 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 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 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 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它的歌词朴实无华,但有种莫名的忧伤。有时我们总在感叹岁月流逝,我们徜徉其中尚觉得慢,可一旦回首,却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那时陪伴我们的人如今在何方?我们曾经爱过的人现在是什么模样?我们从小到大都在为了实现人生道路上的愿望去努力成长,奋斗,坚持,匆忙的日子里太容易忽略掉生命最重要最简单的“时间”也会随着年华而终将逝去的现实。时间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我们太多的模样。曾经志在四方的我们,当年的愿望实现了吗?看到南飞的雁,想起了家乡的模样。这时才明白,我们所有人都无法逃避、无法躲掉时间在身上所留下的岁月印记。 唯愿时光将我们温柔相待,许我们岁月安好。有一天当我们回首的时候,你会看到,时间它写进了奋斗的年轮中,它刻在了父母的皱纹里,它融入进了越来越丰盈的人生里。曾经的岁月,已经悄悄流逝;现在的日子,要活出精彩;未来的时光,应该满怀希望。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李开复曾写过一篇如何管理时间,我就先把他写的拷贝过来一起看看把。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我有下面几个建议: 


1)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如果面对我没有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但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的时间而得到200%的效果。要在工作上奋发图强,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改变你的状态的关键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真正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渴望、一种意志。 


2)知道你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挑一个星期,每天记录下每30分钟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分类(例如:读书、准备GRE、和朋友聊天、社团活动等)和统计,看看自己什么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凡事想要进步,必须先理解现状。每天结束后,把一整天做的事记下来,每15分钟为一个单位(例如:1:00—1:15等车,1:15—1:45搭车,1:45—2:45与朋友喝茶……)。在一周结束后,分析一下,这周你的时间如何可以更有效率地安排?有没有活动占太大的比例?有没有方法可以增加效率? 


3)使用时间碎片和“死时间”。如果你做了上面的时间统计,你一定发现每天有很多时间流失掉了,例如等车、排队、走路、搭车等,可以用来背单字、打电话、温习功课等。现在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所以没有任何借口再发呆一次。我前一阵和同事一起出差,他们都很惊讶为什么我和他们整天在一起,但是我的电子邮件都可以及时回答?后来,他们发现,当他们在飞机上和汽车上聊天、读杂志和发呆的时候,我就把电子邮件全回了。重点是,无论自己忙还是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时间碎片做的事先准备好,到你有空闲的时候有计划地拿出来做。 


4)要事为先 - 每天一大早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当天一定要能够做完。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每天除了办又急又重要的事情外,一定要注意不要成为急事的奴隶。有些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你要学会放掉,要能对人说 no! 而且每天这三件事里最好有一件重要但是不急的,这样才能确保你没有成为急事的奴隶。 


5)要有纪律。有的年轻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学习没有被排上优先级次序”。曾经有一个教学生做时间管理的老师,他上课时带来两个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其中一个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进去,最后大石头就放不下了。而另一个玻璃缸中先放大石头,其它小石和砂却可以慢慢渗入。他以此为比喻说:“时间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空位了。” 


6)运用80%—20%原则。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相对来说,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产生20%效率。一天头脑最清楚的时候,应该放在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上。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来说,不需要头脑那么清楚。所以,我们要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时间(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和晚上;除了时间之外,还要看你的心态,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足够等综合考量),专门用于最困难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学习上。许多同学喜欢熬夜,但是晚睡会伤身,所以还是尽量早睡早起。 


7)平衡工作和家庭。我对于家庭的时间分配是用下列的原则: 

  • 划清界限、言出必行——对家人做出承诺后,而且一定要做到,但是希望其他时间得到谅解。制定较低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失望。
  • 忙中偷闲——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陪伴还更受用。
  • 闲中偷忙——学会怎么利用时间碎片。例如:家人没起床的时候,你就可以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去做你需要的工作。
  • 注重有质量的时间(quality time)——时间不是每一分钟都是一样的,有时需要全神贯注,有时坐在旁边上网就可以了。要记得家人平时为你牺牲很多,度假、周末是你补偿的机会。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世界上伟大的推销员。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励志书籍。有十张羊皮卷,每一卷读三十天,如果都能成为习惯的话也是不错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说实话,要合理的利用我们的时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制定计划很容易,但实行起来就比较看毅力。所以说还是要看自己。自己才是最强大的敌人。
最后送上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也可以作为座右铭。
今天的生活是由3年前决定的,但是如果你今天还过着和3年前一样的生活,3年后你一样得这样过着。生活不是用来重复。今天就开始改变,从现在开始不要只玩游戏,不要只顾逛街,多去读书,多读好书,读书不能直接帮我们解决人生的困惑,却能为我们提供更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后,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