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语言总的来说分为三大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二、机器语言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AC诞生,使用的是最原始的穿孔卡片。这种卡片上使用的语言是只有专家才能理解的语言,使用0、1二进制数,与人类语言差别极大,这种语言就称为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这种语言本质上是计算机能识别的唯一语言,与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相比,机器语言执行效率高。缺点是可读性差、编写容易出错、调试和修改程序难度巨大。
三、汇编语言
计算机语言发展到第二代,出现了汇编语言。汇编语言用助记符代替了操作码,用地址符号或标号代替地址码,这样就用符号代替了机器语言的二进制码。汇编语言也称为符号语言,比起机器语言,汇编大大进步了。尽管还是复杂,用起来容易出错,但在计算机语言发展史上是机器语言向更高级的语言进化的桥梁。
四、高级语言
当计算机语言发展到第三代时,就进入了“面向人类”的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一种接近于人们使用习惯的程序设计语言。它允许使用英文写计算程序,程序中的符号和算式也与日常用的数学式子差不多。现在,计算机语言仍然在不断的发展,种类也相当多,比如 FORTRAN语言, COBOL语言,C语言,C++,C#, PASCAO,JAVA等等。
此外,伪代码:(Pseudocode)是一种算法描述语言。使用伪代码的目的是使被描述的算法可以容易地以任何一种编程语言(Pascal、C、Java等)实现。因此,伪代码必须结构清晰、代码简单、可读性好,并且类似自然语言,介于自然语言与编程语言之间,以编程语言的书写形式指明算法职能。使用伪代码,,不用拘泥于具体实现。相比程序语言(例如Java,C++C, Dephi 等等)它更类似自然语言。它是半角式化、不标准的语言。可以将整个算法运行过程的结构用接近自然语言的形式(可以使用任何一种你熟悉的文字,关键是把程序的意思表达出来)描述出来。伪码中常被用于技术文档和科学出版物中来表示算法,也被用于在软件开发的实际编码过程之前表达程序的逻辑。伪代码不是用户和分析师的工具,而是设计师和程序员的工具。计算机科学在教学中通常使用虚拟码,以使得所有的程序员都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