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与(s)的区别详解

时间:2025-02-20 07:12:05

一、(s)用法

        String s1 = "1000";
        String s2 = "1000";
        int n1 = (s1);
        int n2 = (s2);
        if (n1 == n2) {         ("(s1) == (s2)");
        }

输出:

Integer.parseInt(s1) == Integer.parseInt(s2)

(s)的作用就是把字符串s解析成有符号的int基本类型。

二、(s)用法

        String s = "123";
        Integer integer = Integer.valueOf(s);
        System.out.println("integer : " + integer);

(s)把字符串s解析成Integer对象类型,返回的integer 可以调用对象中的方法。

三、(s)与(s)的区别

(s)
(s)多次解析同一个字符串得到的int基本类型数据是相等的,可以直接通过“==”进行判断是否相等。

        String s = "10000";
        if (Integer.parseInt(s) == Integer.parseInt(s)) { //true
            System.out.println("(s) == (s)");
        }

输出:

Integer.parseInt(s) == Integer.parseInt(s)

int是基本类型,不含有equals方法,所以只能用“==”比较,基本类型用“==”比较的是两个值的大小。

(s)
(s)多次解析相同的一个字符串时,得到的是Integer类型的对象,得到的对象有时是同一个对象,有时是不同的对象,要根据把s字符串解析的整数值的大小进行决定:如果s字符串对应的整数值在 -128~127之间,则解析出的Integer类型的对象是同一个对象;如果s字符串对应的整数值不在-128~127之间,则解析出的Integer类型的对象不是同一个对象。不管对象是否相等,对象中的value值是相等的。

        String s = "100";
        Integer i1 = Integer.valueOf(s);
        Integer i2 = Integer.valueOf(s);
        if (i1 == i2) { //两个对象相等
            System.out.println("i1 == i2");
        }
        if (i1.equals(i2)) { //两个对象中的value值相等
            System.out.println("(i2)");
        }

输出:

i1 == i2
(i2)

通过上面示例,字符串s对应的整数值为100,在-128~127之间,所以解析出的两个对象i1和i2是相等的。equals是比较的两个对象i1和i2中的value值是否相等,“==”是比较i1和i2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当s字符串对应的整数值不在-128~127之间,示例如下:

        String s = "1000";
        Integer i1 = Integer.valueOf(s);
        Integer i2 = Integer.valueOf(s);
        if (i1 != i2) { //两个对象不相等
            System.out.println("i1 != i2");
        }
        if (i1.equals(i2)) { //两个对象中的value值相等
            System.out.println("(i2)");
        }

输出:

i1 != i2
(i2)

可见,当s字符串对应的整数值为1000,不在-128~127之间,通过(s)解析出的两个对象i1和i2是不同的对象,对象中的value值是相同的。

原因: 为什么(s)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由于JDK中源码已经定义好的。由于在-128~127之间的整数值用的比较频繁,当每次要创建一个value值在-128~127之间的Integer对象时,直接从缓存中拿到这个对象,所以value值相同的Integer对象都是对应缓存中同一个对象。-128~127之外的整数值用的不是太频繁,每次创建value值相同的Integer对象时,都是重新创建一个对象,所以创建的对象不是同一个对象。这个从JDK中源码可以看出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String s) throws NumberFormatException {
        return (parseInt(s, 10));
    }

然后上面的源码又调用了(int)方法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为 -128;
        默认为127,但可以在JVM进行配置,一般默认就是127*/
        if (i >=  && i <= )
            /*如果i在-128~127之间,从缓存中取对象*/
            return [i + (-)];
        /*如果i不在-128~127之间,重新创建一个对象*/
        return new Integer(i);
    }

四、(s)与(s)的联系

(s)是把字符串解析成int基本类型,(s)是把字符串解析成Integer对象类型,其实int就是Integer解包装,Integer就是int的包装,在jdk8中已经自动实现了自动解包装和自动包装,所以两种方式都能得到想要的整数值。

把int类型包装成Integer类型

        Integer i = 1000;  //自动把1000类型包装成Integer类型
        Integer i2 = 1000;
        if (i != i2) {
            System.out.println("i != i2");
        }
        if (i.equals(i2)) {
            System.out.println("(i2)");
        }

输出:

i != i2
(i2)

把Integer类型自动解包装成int类型

        Integer n = new Integer(100);
        int n1 = n;
        System.out.println("n1 = " + n1);

输出:

(i2)
n1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