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和模式应用4:初始阶段(3)--需求制品之用例模型

时间:2022-10-28 16:36:38

1. 前言

UP开发包括四个阶段: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建阶段、移交阶段;

UP每个阶段包括 业务建模、需求、设计等科目;

其中需求科目对应的需求制品包括:设想、业务规则、用例模型、补充性规格说明、词汇表。

本文主要介绍需求科目中最重要的制品---用例模型

2. 用例的基本概念

  • 参与者

某些具有行为的事物,如人、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1)主要参与者:具有用户目标,通过使用系统的服务完成。可以发现驱动用例的用户目标

(2)协助参与者:为当前系统提供服务的系统。可以明确外部接口或协议

(3)幕后参与者:在用例行为中具有影响或利益,但不是主要或协助参与者。可以确定满足所有必要的事物

  • 场景

参与者与系统之间一系列特定的活动和交互,也称为用例实例。场景是用例的一条执行路径或特定情节

  • 用例

通俗的讲,用例就是场景的集合,用以说明某参与者使用系统实现某些目标

用例是文本形式的情节描述,广泛应用于需求的发现和记录工作中。

用例不是面向对象的,编写用例时也不会进行OO分析,但用例是经典OOA/D关键需求输入

用例是功能性需求

  • 用例模型

用例模型是UP中需求科目产生的制品之一,它是所有书面用例的集合,同时它是系统功能性和环境的模型

3. 使用用例的好处

使用用例有助于让客户参与进来,这样可以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 降低领域专家甚至是客户自己编写用例的的难度
  • 强调了用户的目标和观点
  • 能够根据需要对复杂程度和形式化程度进行增减调节

4. 用例的常用形式

用例的形式 说明 使用时间点
摘要 简洁的一段式概要,主要应用于主成功场景 早期需求分析中
非正式 非正式的段落格式,用几个段落覆盖不同场景 早期需求分析中
详述 详细编写所有步骤及各种变化,同时具有补充部分 用摘要形式编写了大量用例后,第一次需求讨论会上对少部分具有架构性和高价值用例进行详述

表 用例的三种常用形式

5.总结

本章主要讨论UP初始阶段需求科目对应的制品之一---用例模型,阐述了用例模型的基本概念,使用用例的好处,用例的常用形式。

下一章将用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