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makefile教程(二)

时间:2025-01-23 08:03:55
Makefile 总述
———————
一、Makefile里有什么?
Makefile里主要包含了五个东西: 显式规则、隐晦规则、变量定义、文件指示和注释

1、显式规则。显式规则说明了,如何生成一个或多的的目标文件。这是由Makefile的书写
者明显指出,要生成的文件,文件的依赖文件,生成的命令。

2、隐晦规则。由于我们的make有 自动推导的功能,所以隐晦的规则可以让我们比较粗糙地
简略地书写Makefile,这是由make所支持的。

3、变量的定义。在Makefile中我们要定义一系列的变量,变量一般都是字符串,这个有点
你C语言中的宏,当Makefile被执行时,其中的变量都会被扩展到相应的引用位置上。

4、文件指示。其包括了三个部分,一个是在一个Makefile中引用另一个Makefile,就像C
语言中的 include一样;另一个是指根据某些情况指定Makefile中的有效部分,就像C语言
中的 预编译#if一样;还有就是定义一个多行的命令。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会在后续的
部分中讲述。

5、注释。Makefile中只有行注释,和UNIX的Shell脚本一样,其注释是用“#”字符,这个
就像C/C++中的“//”一样。如果你要在你的Makefile中使用“#”字符,可以用反斜框进
行转义,如: “\#”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在Makefile中的命令,必须要以[Tab]开始。

二、Makefile的文件名

默认的情况下,make命令会在当前目录下按顺序找寻文件名为 “GNUmakefile”、“makef
ile”、“Makefile”的文件
,找到了解释这个文件。在这三个文件名中,最好使用“Mak
efile”这个文件名,因为,这个文件名第一个字符为大写,这样有一种显目的感觉。最好
不要用 “GNUmakefile”,这个文件是GNU的make识别的。有另外一些make只对全小写的“
makefile”文件名敏感,但是基本上来说,大多数的make都支持“makefile”和“Makefi
le”这两种默认文件名。

当然,你可以使用别的文件名来书写Makefile,比如:“”,“

”,“”等,如果要指定特定的Makefile,你可以使用make的“- f”和“--file”参数

如:make -f 或make --file


三、引用其它的Makefile

在Makefile使用 include关键字可以把别的Makefile包含进来,这很像C语言的 #include
被包含的文件会原模原样的放在当前文件的包含位置。include的语法是:
include <filename>
filename可以是 当前操作系统Shell的文件模式可以保含路径和通配符

在 include前面可以有一些 空字符,但是 绝不能是[Tab]键开始。include和<filename>可
以用一个或多个空格隔开。举个例子,你有这样几个Makefile:、、,还有
一个文件叫,以及一个 变量$(bar),其包含了和 ,那么,下面的语句:
include *.mk $(bar)
等价于:
include
make 命令开始时,会把找寻include所指出的其它Makefile,并把其内容安置在当前的位
置。就好像C/C++的#include指令一样。 如果文件都没有指定绝对路径或是相对路径的话,
make会在当前目录下首先寻找,如果当前目录下没有找到,那么,make还会在下面的几个
目录下找:

1、如果make执行时,有 “-I”或“--include-dir”参数,那么make就会在这个参数所指
定的目录下去寻找。
2、如果目录<prefix>/include(一般是:/usr/local/bin或/usr/include)存在的话,m
ake也会去找。

如果有文件没有找到的话,make会生成 一条警告信息,但不会马上出现致命错误。它会继
续载入其它的文件,一旦完成makefile的读取,make会再重试这些没有找到,或是不能读
取的文件,如果还是不行,make才会出现 一条致命信息如果你想让make不理那些无法读
取的文件,而继续执行,你可以在 include前加一个减号“-”
。如:

-include <filename>
其表示,无论include过程中出现什么错误,都不要报错继续执行。和其它版本make兼容的

相关命令是sinclude,其作用和这一个是一样的。

四、环境变量 MAKEFILES

如果你的当前环境中定义了环境变量MAKEFILES,那么,make会把这个变量中的值做一个类
似于include的动作。这个变量中的值是其它的 Makefile,用空格分隔。只是,它和incl
ude不同的是,从这个环境变中引入的Makefile的“目标”不会起作用,如果环境变量中定
义的文件发现错误,make也会不理。

但是在这里我还是建议不要使用这个环境变量,因为只要这个变量一被定义,那么当你使
用make时,所有的 Makefile都会受到它的影响,这绝不是你想看到的。在这里提这个事,
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也许有时候你的Makefile出现了怪事,那么你可以看看当前环境中有

没有定义这个变量。

五、make的工作方式

GNU的make工作时的执行步骤入下:(想来其它的make也是类似)

1、读入所有的Makefile。
2、读入被include的其它Makefile。
3、初始化文件中的变量。
4、推导隐晦规则,并分析所有规则。
5、为所有的目标文件创建依赖关系链。
6、根据依赖关系,决定哪些目标要重新生成。
7、执行生成命令。

1-5 步为第一个阶段,6-7为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如果定义的变量被使用了,那么
,make会把其展开在使用的位置。但make并不会完全马上展开,make使用的是拖延战术,
如果变量出现在依赖关系的规则中,那么仅当这条依赖被决定要使用了,变量才会在其内
部展开。

当然,这个工作方式你不一定要清楚,但是知道这个方式你也会对make更为熟悉。有了这
个基础,后续部分也就容易看懂了。

书写规则
————
规则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 依赖关系,一个是 生成目标的方法

在 Makefile中,规则的顺序是很重要的,因为,Makefile中只应该有一个最终目标,其它
的目标都是被这个目标所连带出来的,所以一定要让 make知道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一般
来说,定义在Makefile中的目标可能会有很多,但是第一条规则中的目标将被确立为最终
的目标。如果第一条规则中的目标有很多个,那么,第一个目标会成为最终的目标。make
所完成的也就是这个目标。

好了,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如何书写规则。

一、规则举例

: # foo模块
cc -c -g

看到这个例子,各位应该不是很陌生了,前面也已说过,是我们的目标, 和de
是目标所依赖的 源文件,而只有一个命令“cc -c -g ”( 以Tab键开头)。这个
规则告诉我们两件事:

1、文件的依赖关系,依赖于和的文件,如果和的文件日期
要比文件日期要新,或是不存在,那么依赖关系发生。
2、如果生成(或更新)文件。也就是那个cc命令,其说明了,如何生成这个文

件。(当然文件include了文件)

二、规则的语法

targets : prerequisites
command
...

或是这样:

targets : prerequisites ; command
command
...
targets是文件名,以 空格分开,可以使用 通配符。一般来说,我们的目标基本上是一个文
件,但也有可能是多个文件。

command是命令行,如果其不与“target:prerequisites”在一行,那么,必须以 [Tab键
]开头
,如果和prerequisites在一行,那么可以用 分号做为分隔。 (见上)

prerequisites也就是目标所依赖的文件(或 依赖目标)。如果其中的某个文件要比目标文
件要新,那么,目标就被认为是“过时的”,被认为是需要重生成的。这个在前面已经讲
过了。

如果命令太长,你可以使用 反斜框(‘\’)作为 换行符。make对一行上有多少个字符没有
限制。规则告诉make两件事,文件的依赖关系和如何成成目标文件。

一般来说,make会以UNIX的标准Shell,也就是/bin/sh来执行命令。

三、在规则中使用通配符

如果我们想定义一系列比较类似的文件,我们很自然地就想起使用通配符。 make支持三各
通配符:
“*”,“?”和“[...]。这是和Unix的B-Shell是相同的。

波浪号(“~”)字符在文件名中也有比较特殊的用途。如果是“~/test”,这就表示当前
用户的$HOME目录下的test目录。而 “~hchen /test”则表示 用户hchen的宿主目录下的te
st目录
。(这些都是Unix下的小知识了,make也支持)而在Windows或是MS-DOS 下,用户
没有宿主目录,那么波浪号所指的目录则根据环境变量“HOME”而定。

通配符代替了你一系列的文件,如“*.c”表示所以后缀为c的文件。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
是, 如果我们的文件名中有通配符,如:“*”,那么可以用转义字符“\”,如 “\*”来
表示真实的“*”字符
,而不是任意长度的字符串。

好吧,还是先来看几个例子吧:
clean:
rm -f *.o

上面这个例子我不不多说了,这是操作系统Shell所支持的通配符。这是在命令中的通配符。
print: *.c
lpr -p $?
touch print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了通配符也可以在我们的规则中,目标print依赖于所有的[.c]文件。其
中的 “$?”是一个自动化变量,我会在后面给你讲述。
objects = *.o

上面这个例子,表示了,通符同样可以用在变量中。并不是说[*.o]会展开,不!objects
的值就是“*.o”。Makefile中的变量其实就是 C/C++中的宏。如果你要让通配符在变量中
展开,也就是让objects的值是所有[.o]的文件名的集合,那么,你可以这样:
objects := $(wildcard *.o)

这种用法由关键字“wildcard”指出,关于Makefile的关键字,我们将在后面讨论。

四、文件搜寻

在一些大的工程中,有大量的源文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这许多的源文件分类,并存放
在不同的目录中。所以,当make需要去找寻文件的依赖关系时,你可以在文件前加上路径
,但最好的方法是把一个路径告诉make,让make在自动去找。

Makefile文件中的 特殊变量“VPATH”就是完成这个功能的,如果没有指明这个变量,mak
e只会在当前的目录中去找寻依赖文件和目标文件。如果定义了这个变量,那么,make就会
在当当前目录找不到的情况下,到所指定的目录中去找寻文件了。

VPATH = src:../headers

上面的的定义指定两个目录,“src”和“../headers”,make会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搜索。
目录由“冒号”分隔。(当然, 当前目录永远是最高优先搜索的地方

另一个设置文件搜索路径的方法是使用make的“vpath”关键字 (注意,它是全小写的),
这不是变
量,这是一个make的关键字,这和上面提到的那个 VPATH变量很类似,但是它更
为灵活。它可以指定不同的文件在不同的搜索目录中。这是一个很灵活的功能。它的使用
方法有三种:
1、vpath <pattern> <directories>
为符合模式<pattern>的文件指定搜索目录<directories>。

2、vpath <pattern>
清除符合模式<pattern>的文件的搜索目录。

3、vpath
清除所有已被设置好了的文件搜索目录。

vapth 使用方法中的<pattern>需要包含“%”字符。 “%”的意思是 匹配零或若干字符,例
如,“%.h”表示所有以“.h”结尾的文件。<pattern>指定了要搜索的文件集,而<direc
tories>则指定了<pattern>的文件集的搜索的目录。例如:
vpath %.h ../headers

该语句表示,要求make在“../headers”目录下搜索所有以“.h”结尾的文件。(如果某
文件在当前目录没有找到的话)

我们可以连续地使用vpath语句,以指定不同搜索策略。如果连续的vpath语句中出现了相
同的<pattern>,或是被重复了的<pattern>,那么,make会按照vpath语句的先后顺序来执
行搜索。如:
vpath %.c foo
vpath % blish
vpath %.c bar

其表示“.c”结尾的文件,先在“foo”目录,然后是“blish”,最后是“bar”目录。


vpath %.c foo:bar
vpath % blish
而上面的语句则表示“.c”结尾的文件,先在“foo”目录,然后是“bar”目录,最后才是“blish”目录。

五、伪目标

最早先的一个例子中,我们提到过 一个“clean”的目标,这是一个 “伪目标”
clean:
rm *.o temp

正像我们前面例子中的“clean”一样,即然我们生成了许多文件编译文件,我们也应该提
供一个清除它们的“目标”以备完整地重编译而用。 (以“make clean”来使用该目标)

因为,我们并不生成“clean”这个文件。 “伪目标”并不是一个文件,只是一个标签,由
“伪目标”不是文件 ,所以make无法生成它的依赖关系和决定它是否要执行。我们只有
通过显示地指明这个“目标”才能让其生效。当然,“伪目标”的取名不能和文件名重名
,不然其就失去了“伪目标”的意义了。

当然,为了避免和文件重名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特殊的标记 “.PHONY”来显示
地指明一个目标是“伪目标”,向make说明,不管是否有这个文件,这个目标就是“伪目
标”。

.PHONY : clean

只要有这个声明,不管是否有“clean”文件,要运行“clean”这个目标,只有“make c
lean”这样。于是整个过程可以这样写:

.PHONY: clean
clean:
rm *.o temp
伪目标一般没有依赖的文件。但是,我们也可以为伪目标指定所依赖的文件。伪目标同样
可以作为“默认目标”,只要将其放在第一个。一个示例就是,如果你的 Makefile需要一
口气生成若干个可执行文件,但你只想简单地敲一个make完事,并且,所有的目标文件都

写在一个Makefile中,那么你可以使用“伪目标”这个特性:

all : prog1 prog2 prog3
.PHONY : all

prog1 :
cc -o prog1

prog2 :
cc -o prog2

prog3 :
cc -o prog3

我们知道, Makefile中第一个目标会被作为其默认目标。我们声明了一个“all”的伪目
标,其依赖于其它三个目标。由于伪目标的特性是,总是被执行的,所以其依赖的那三个
目标就总是不如“all”这个目标新。所以,其它三个目标的规则总是会被决议。也就达到
了我们一口气生成多个目标的目的。 “.PHONY : all”声明了“all”这个目标为“伪目
标”。


随便提一句,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目标也可以成为依赖。所以,伪目标同样也可
成为依赖。看下面的例子:
.PHONY: cleanall cleanobj cleandiff

cleanall : cleanobj cleandiff
rm program

cleanobj :
rm *.o

cleandiff :
rm *.diff

“make clean”将清除所有要被清除的文件。“cleanobj”和“cleandiff”这两个伪目标
有点像“子程序”的意思。我们可以输入“make cleanall”和“make cleanobj”和“ma
ke cleandiff”命令来达到清除不同种类文件的目的。

六、多目标

Makefile 的规则中的目标可以不止一个,其支持多目标,有可能我们的多个目标同时依赖
于一个文件,并且其生成的命令大体类似。于是我们就能把其合并起来。当然,多个目标
的生成规则的执行命令是同一个,这可能会可我们带来麻烦,不过好在我们的可以使用一
自动化变量“$@”(关于自动化变量,将在后面讲述),这个变量表示着目前规则中所

有的目标的集合,这样说可能很抽象,还是看一个例子吧。

bigoutput littleoutput :
generate - $(subst output,,$@)> $@

上述规则等价于:

bigoutput :
generate -big > bigoutput
littleoutput :
generate -little > littleoutput

其中,-$(subst output,,$@)中的 “$”表示执行一个Makefile的函数函数名为subst
后面的为参数。关于函数,将在后面讲述。这里的这个函数是 截取字符串的意思,“$@”
表示目标的集合,就像一个数组,“$@”依次取出目标,并执于命令。

七、静态模式

静态模式可以更加容易地定义多目标的规则,可以让我们的规则变得更加的有弹性和灵活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语法:

<targets ...>: <target-pattern>: <prereq-patterns ...>
<commands>
...

targets定义了一系列的 目标文件,可以有 通配符。是目标的一个集合。
target-parrtern是指明了 targets的模式,也就是的 目标集模式
prereq-parrterns是 目标的依赖模式,它对target-parrtern形成的模式再进行一次依赖目
标的定义。

这样描述这三个东西,可能还是没有说清楚,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如果我们的<t
arget-parrtern>定义成 “%.o”,意思是我们的<target>集合中都是以“.o”结尾的,而
如果我们的<prereq-parrterns>定义成“%.c”,意思是对<target-parrtern>所形成的目
标集进行二次定义,其计算方法是,取<target-parrtern>模式中的“%”(也就是去掉了
[.o]这个结尾),并为其加上[.c]这个结尾,形成的新集合。

所以,我们的 “目标模式”或是“依赖模式”中都应该有 “%”这个字符,如果你的 文件名
中有“%”那么你可以使用反斜杠“\”进行转义
,来标明真实的“%”字符。

看一个例子:
objects =
all: $(objects)

$(objects): %.o: %.c
$(CC) -c $(CFLAGS) $< -o $@

上面的例子中,指明了我们的目标从$object中获取,“%.o”表明要所有以“.o”结尾的
目标,也就是“ ”,也就是变量$object集合的模式,而 依赖模式“%.c”则取
模式“%.o”的“%”,也就是“foo bar”,并为其加下“.c”的后缀,于是,我们的依赖
目标就是“ ”
。而命令中的“$<”和“$@”则是自动化变量, “$<”表示所有
的依赖目标集(也就是“ ”)
“$@”表示目标集(也就是“ ”
)。于是,上面的规则展开后等价于下面的规则:

:
$(CC) -c $(CFLAGS) -o
:
$(CC) -c $(CFLAGS) -o

试想,如果我们的“%.o”有几百个,那种我们只要用这种很简单的 “静态模式规则”就可
以写完一堆规则,实在是太有效率了。“静态模式规则”的用法很灵活,如果用得好,那
会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再看一个例子:
files =

$(filter %.o,$(files)): %.o: %.c
$(CC) -c $(CFLAGS) $< -o $@
$(filter %.elc,$(files)): %.elc: %.el
emacs -f batch-byte-compile $<

$(filter %.o,$(files))表示调用Makefile的filter函数, 过滤“$filter”集,只要其中
模式为“%.o”的内容。其的它内容,我就不用多说了吧。这个例字展示了Makefile中更大
的弹性。

八、自动生成依赖性【多看看】

在Makefile中,我们的依赖关系可能会需要包含一系列的头文件,比如, 如果我们的main
.c中有一句“#include ""”
,那么我们的依赖关系应该是:
:
但是,如果是一个比较大型的工程,你必需清楚哪些C文件包含了哪些头文件,并且,你在
加入或删除头文件时,也需要小心地修改Makefile,这是一个很没有维护性的工作。为了
避免这种繁重而又容易出错的事情,我们可以使用C/C++编译的一个功能。大多数的C/C++
编译器都支持一个 “-M”的选项,即自动找寻源文件中包含的头文件,并生成一个依赖关
系。例如,如果我们执行下面的命令:
cc -M
其输出是:
:

于是由编译器自动生成的依赖关系,这样一来,你就不必再手动书写若干文件的依赖关系,而由编译器自动生成了。

需要提醒一句的是,如果你使用GNU的C/C++编译器,你得用“-MM”参数不然,“-M”参数会把一些标准库的头文件

也包含进来。

gcc -M 的输出是:
: /usr/include/ /usr/include/ \
/usr/include/sys/ /usr/include/gnu/ \
/usr/lib/gcc-lib/i486-suse-linux/2.95.3/include/ \
/usr/include/bits/ /usr/include/bits/ \
/usr/include/bits/ /usr/include/ \
/usr/include/_G_config.h /usr/include/ \
/usr/include/bits/ /usr/include/ \
/usr/lib/gcc-lib/i486-suse-linux/2.95.3/include/ \
/usr/include/bits/stdio_lim.h

gcc -MM 的输出则是:
:

那么,编译器的这个功能如何与我们的Makefile联系在一起呢。因为这样一来,我们的Makefile

也要根据这些源文件重新生成,让Makefile 自已依赖于源文件?这个功能并不现实,不过我们可以

有其它手段来迂回地实现这一功能。GNU组织建议把编译器为每一个源文件的自动生成的依赖关系

放到一个文件中,为每一个“”的文件都生成一个“”的Makefile文件,[.d]文件中就存放

对应[.c]文件的依赖关系。

于是,我们可以写出[.c]文件和[.d]文件的依赖关系,并让make自动更新或自成[.d]文件,并把其包含在

我们的主Makefile中,这样,我们就可以自动化地生成每个文件的依赖关系了。

这里,我们给出了一个模式规则来产生[.d]文件:
%.d: %.c
@set -e; rm -f $@; \
$(CC) -M $(CPPFLAGS) $< > $@.$$$$; \
sed 's,\($*\)\.o[ :]*,\ $@ : ,g' < $@.$$$$ > $@; \
rm -f $@.$$$$

这个规则的意思是,所有的[.d]文件依赖于[.c]文件,“rm -f $@”的意思是删除所有的目标,也就是[.d]文件

第二行的意思是,为每个依赖文件“$<”,也就是[.c]文件生成依赖文件,“$@”表示模式 “%.d”文件,如果有

一个C文件是,那么“%”就是“name”,“$$$$”意为一个随机编号,第二行生成的文件有可能是 

“.12345”,第三行使用sed命令做了一个替换,关于sed命令的用法请参看相关的使用文档。

第四行就是删除临时文件。

总而言之,这个模式要做的事就是在编译器生成的依赖关系中加入[.d]文件的依赖,即把依赖关系:
:
转成:
:
于是,我们的[.d]文件也会自动更新了,并会自动生成了,当然,你还可以在这个[.d]文
件中加入的不只是依赖关系,包括生成的命令也可一并加入,让每个 [.d]文件都包含一个
完赖的规则。一旦我们完成这个工作,接下来,我们就要把这些自动生成的规则放进我们
的主Makefile中。我们可以使用 Makefile的“include”命令,来引入别的Makefile文件
(前面讲过),例如:
sources =
include $(sources:.c=.d)
上述语句中的“$(sources:.c=.d)”中的“.c=.d”的意思是做一个替换,把变量$(sourc
es)所有[.c]的字串都替换成 [.d],关于这个“替换”的内容,在后面我会有更为详细的
讲述。当然,你得注意次序,因为 include是按次来载入文件,最先载入的[.d]文件中的目
标会成为 默认目标

书写命令
————

每条规则中的命令和操作系统Shell的命令行是一致的。make会一按顺序一条一条的执行命令,每条命令的开头

必须以[Tab]键开头,除非,命令是紧跟在依赖规则后面的分号后的。在命令行之间中的空格或是空行会被忽略

但是如果该空格或空行是以Tab键开头的,那么make会认为其是一个空命令。

我们在UNIX下可能会使用不同的Shell,但是make的命令默认是被“/bin/sh”——UNIX的标准Shell解释执行的。除非

你特别指定一个其它的Shell。Makefile中,“#”是注释符,很像C/C++中的“//”,其后的本行字符都被注释。

一、显示命令

通常,make会把其要执行的命令行在命令执行前输出到屏幕上。当我们用“@”字符在命令行前,那么,这个命令将不被

make显示出来,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我们用这个功能来像屏幕显示一些信息。如:

@echo 正在编译XXX模块......
当make执行时,会输出“正在编译XXX模块......”字串,但不会输出命令,如果没有“@”,那么,make将输出:
echo 正在编译XXX模块......
正在编译XXX模块......

如果make执行时,带入make参数“-n”或“--just-print”,那么其只是显示命令,但不会执行命令,这个功能很

有利于我们调试我们的Makefile,看看我们书写的命令是执行起来是什么样子的或是什么顺序的。

而make参数 “-s”或“--slient”则是 全面禁止命令的显示。

二、命令执行

依赖目标新于目标时,也就是当规则的目标需要被更新时,make会一条一条的执行其后的命令。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你要让上一条命令的结果应用在下一条命令时,你应该使用分号分隔这两条命令。比如你的第一条命令是cd命

令,你希望第二条命令得在cd之后的基础上运行,那么你就不能把这两条命令写在两行上,而应该把这两条命令写

在一行上,用分号分隔。如:

示例一:
exec:
cd /home/hchen
pwd

示例二:
exec:
cd /home/hchen; pwd

当我们执行“make exec”时,第一个例子中的cd没有作用,pwd会打印出当前的Makefile目录,而第二个例子中,cd就起

作用了,pwd会打印出“/home/hchen”。

make 一般是使用环境变量SHELL中所定义的系统Shell来执行命令,默认情况下使用UNIX的标准Shell——/bin/sh来执行命令

但在MS- DOS下有点特殊,因为MS-DOS下没有SHELL环境变量,当然你也可以指定。如果你指定了UNIX风格的目录形式,首

先,make会在SHELL所指定的路径中找寻命令解释器,如果找不到,其会在当前盘符中的当前目录中寻找,如果再找不到,其

会在PATH环境变量中所定义的所有路径中寻找。MS- DOS中,如果你定义的命令解释器没有找到,其会给你的命令解释器加上

诸如“.exe”、“.com”、“.bat”、“.sh”等后缀。


三、命令出错

每当命令运行完后,make会检测每个命令的返回码,如果命令返回成功,那么make会执行下一条命令,当规则中所有的命令成功

返回后,这个规则就算是成功完成了。如果一个规则中的某个命令出错了(命令退出码非零),那么make就会终止执行当前规则,

这将有可能终止所有规则的执行。

有些时候,命令的出错并不表示就是错误的。例如mkdir命令,我们一定需要建立一个目录,如果目录不存在,那么mkdir就成功执行,

万事大吉,如果目录存在,那么就出错了。我们之所以使用mkdir的意思就是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目录,于是我们就不希望mkdir出错而

终止规则的运行。

为了做到这一点,忽略命令的出错,我们可以在Makefile的命令行前加一个减号“-”在Tab键之后),标记为不管命令出不出错都认为是

成功的。如:

clean:
-rm -f *.o

还有一个全局的办法是,给make加上“-i”或是“--ignore-errors”参数,那么,Makefile中所有命令都会忽略错误。而如果一个规则是以

“.IGNORE”作为目标的,那么这个规则中的所有命令将会忽略错误。这些是不同级别的防止命令出错的方法,你可以根据你的不同喜欢设置。

还有一个要提一下的make的参数的是“-k”或是“--keep-going”,这个参数的意思是,如果某规则中的命令出错了,那么就终目该规则的执行,

但继续执行其它规则。

四、嵌套执行make

在一些大的工程中,我们会把我们不同模块或是不同功能的源文件放在不同的目录中,我们可以在每个目录中都书写一个该目录的Makefile,

这有利于让我们的Makefile变得更加地简洁,而不至于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写在一个Makefile中,这样会很难维护我们的Makefile,这个技术对

于我们模块编译和分段编译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例如,我们有一个 子目录叫subdir,这个目录下有个Makefile文件,来指明了这个目录下文件的编译规则。那么我们总控的Makefile可以这样书写:
subsystem:
cd subdir && $(MAKE)

其等价于:

subsystem:
$(MAKE) -C subdir

定义$(MAKE)宏变量的意思是,也许我们的make需要一些参数,所以定义成一个变量比较利于维护。这两个例子的意思都是先进入“subdir”目录,

然后执行make命令。

我们把这个Makefile叫做“总控Makefile”,总控Makefile的变量可以传递到下级的Makefile中(如果你显示的声明),但是不会覆盖下层的Makefile

中所定义的变量除非指定了“-e”参数

如果你要传递变量到下级Makefile中,那么你可以使用这样的声明:
export <variable ...>
如果你不想让某些变量传递到下级Makefile中,那么你可以这样声明:
unexport <variable ...>
如:
示例一:
export variable = value
其等价于:
variable = value
export variable
其等价于:
export variable := value
其等价于:
variable := value
export variable
示例二:
export variable += value
其等价于:
variable += value
export variable
如果你要传递所有的变量,那么,只要一个export就行了。后面什么也不用跟, 表示传递所有的变量

需要注意的是,有两个变量,一个是SHELL,一个是MAKEFLAGS,这两个变量不管你是否export,其总是要传递到下层Makefile中,

特别是MAKEFILES变量其中包含了make的参数信息,如果我们执行“总控Makefile”时有make参数或是在上层Makefile中定义了这个

变量,那么MAKEFILES变量将会是这些参数,并会传递到下层Makefile中,这是一个系统级的环境变量

但是make命令中的有几个参数并不往下传递,它们是“-C”,“-f”,“-h”“-o”和“-W”(有关Makefile参数的细节将在后面说明),如果你不想往

下层传递参数,那么,你可以这样来:

subsystem:
cd subdir && $(MAKE) MAKEFLAGS=

如果你定义了环境变量MAKEFLAGS,那么你得确信其中的选项是大家都会用到的,如果其中有“-t”,“-n”,和“-q”参数,那么将会有让你意想不到

的结果,或许会让你异常地恐慌。

还有一个在“嵌套执行”中比较有用的参数,“-w”或是“--print-directory”会在make的过程中输出一些信息,让你看到目前的工作目录。比如,如

果我们的下级make目录是“/home/hchen/gnu/make”,如果我们使用“make -w”来执行,那么当进入该目录时,我们会看到:

make: Entering directory `/home/hchen/gnu/make'.
而在完成下层make后离开目录时,我们会看到:
make: Leaving directory `/home/hchen/gnu/make'
当你使用 “-C”参数来指定make下层Makefile时, “-w”会被自动打开的。如果参数中有 “-s”(“--slient”)或是“--no-print-directory”,那么,“-w”总是失效的。

五、定义命令包

如果Makefile中出现一些相同命令序列,那么我们可以为这些相同的命令序列定义一个变量。定义这种命令序列的语法以 “define”开始,以 “endef”结束,如:
define run-yacc
yacc $(firstword $^)
mv $@
endef

这里,“run-yacc”是这个命令包的名字,其不要和Makefile中的变量重名。在“define”和“endef”中的两行就是命令序列。这个命令包中的第一个命令

是运行Yacc程序,因为Yacc程序总是生成“”的文件,所以第二行的命令就是把这个文件改改名字。还是把这个命令包放到一个示例中来看看吧。

:
$(run-yacc)

我们可以看见,要使用这个命令包,我们就好像使用变量一样。在这个命令包的使用中,命令包“run-yacc”中的“$^”就是“”,“$@”

就是“”(有关这种以 “$”开头的特殊变量,我们会在后面介绍),make在执行命令包时,命令包中的每个命令会被依次独立执行。

使用变量
————

在 Makefile中的定义的变量,就像是C/C++语言中的宏一样,他代表了一个文本字串,在Makefile中执行的时候其会自动原模原样地

展开在所使用的地方。其与C/C++所不同的是,你可以在Makefile中改变其值。在Makefile中,变量可以使用在“目标”,“依赖目标”,

“命令”或是 Makefile的其它部分中。

变量的命名字可以包含字符、数字,下划线(可以是数字开头),但不应该含有“:”、“#”、“=”或是空字符(空格、回车等)

变量是大小写敏感的,“foo”、“Foo”和“FOO”是三个不同的变量名。传统的Makefile的变量名是全大写的命名方式,但我推荐使用

大小写搭配的变量名,如:MakeFlags。这样可以避免和系统的变量冲突,而发生意外的事情。
有一些变量是很奇怪字串,如 “$<”、“$@”等,这些是 自动化变量,我会在后面介绍。

一、变量的基础

变量在声明时需要给予初值,而在使用时,需要给在变量名前加上“$”符号,但最好用小括号“()”或是大括号“{}”把变量给包括起来

如果你要使用真实的“$”字符,那么你需要用“$$”来表示。

变量可以使用在许多地方,如规则中的 “目标”、“依赖”、“命令”以及新的变量中。先看一个例子:
objects =
program : $(objects)
cc -o program $(objects)

$(objects) :
变量会在使用它的地方精确地展开,就像C/C++中的宏一样,例如:
foo = c
: prog.$(foo)
$(foo)$(foo) -$(foo) prog.$(foo)

展开后得到:
:
cc -c
当然,千万不要在你的Makefile中这样干,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来表明Makefile中的变量在使用处展开的真实样子。可见其就是一个“替代”的原理。

另外,给变量加上括号完全是为了更加安全地使用这个变量,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你不想给变量加上括号,那也可以,但我还是强烈建议你

给变量加上括号。

二、变量中的变量

在定义变量的值时,我们可以使用其它变量来构造变量的值,在Makefile中有两种方式来
在用变量定义变量的值。

先看第一种方式,也就是简单的使用“=”号,在“=”左侧是变量,右侧是变量的值,右侧变量的值可以定义在文件的任何一处,也就是说,右侧中

的变量不一定非要是已定义好的值,其也可以使用后面定义的值。如:

foo = $(bar)
bar = $(ugh)
ugh = Huh?

all:
echo $(foo)

我们执行“make all”将会打出变量$(foo)的值是“Huh?”( $(foo)的值是$(bar),$(bar)的值是$(ugh),$(ugh)的值是“Huh?”)可见,

变量是可以使用后面的变量来定义的。

这个功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是,我们可以把变量的真实值推到后面来定义,如:
CFLAGS = $(include_dirs) -O
include_dirs = -Ifoo -Ibar

当“CFLAGS”在命令中被展开时,会是“-Ifoo -Ibar -O”。但这种形式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递归定义,如:
CFLAGS = $(CFLAGS) -O
或:
A = $(B)
B = $(A)

这会让make陷入无限的变量展开过程中去,当然,我们的make是有能力检测这样的定义,并会报错。还有就是如果在

变量中使用函数,那么,这种方式会让我们的make运行时非常慢,更糟糕的是,他会使用得两个make的函数“wildcard”

和“shell”发生不可预知的错误。因为你不会知道这两个函数会被调用多少次。

为了避免上面的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使用make中的另一种用变量来定义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的是“:=”操作符,如:
x := foo
y := $(x) bar
x := later

其等价于:

y := foo bar
x := later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前面的变量不能使用后面的变量,只能使用前面已定义好了的变量。如果是这样:
y := $(x) bar
x := foo
那么,y的值是“bar”,而不是“foo bar”。

上面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变量使用了,让我们来看一个复杂的例子,其中包括了make的函数、条件表达式和

一个系统变量“MAKELEVEL”的使用:

ifeq (0,${MAKELEVEL})
cur-dir := $(shell pwd)
whoami := $(shell whoami)
host-type := $(shell arch)
MAKE := ${MAKE} host-type=${host-type} whoami=${whoami}
endif

关于条件表达式和函数,我们在后面再说,对于系统变量“MAKELEVEL”,其意思是,如果我们的make有一个

嵌套执行的动作(参见前面的“嵌套使用make”),那么,这个变量会记录了我们的当前Makefile的调用层数。

下面再介绍两个定义变量时我们需要知道的,请先看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定义一个变量,其值是一个空格,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来:

nullstring :=
space := $(nullstring) # end of the line

nullstring 是一个Empty变量,其中什么也没有,而我们的space的值是一个空格。因为在
操作符的右边是很难描述一个空格的,这里采用的技术很管用,先用一个 Empty变量来标
明变量的值开始了,而后面采用“#”注释符来表示变量定义的终止,这样,我们可以定义
出其值是一个空格的变量。请注意这里关于“#”的使用,注释符“#”的这种特性值得我
们注意,如果我们这样定义一个变量:

dir := /foo/bar # directory to put the frobs in

dir这个变量的值是“/foo/bar”,后面还跟了4个空格,如果我们这样使用这样变量来指
定别的目录——“$(dir)/file”那么就完蛋了。

还有一个比较有用的操作符是“?=”,先看示例:

FOO ?= bar
其含义是,如果FOO没有被定义过,那么变量FOO的值就是“bar”,如果FOO先前被定义过
,那么这条语将什么也不做,其等价于:

ifeq ($(origin FOO), undefined)
FOO = bar
endif

三、变量高级用法

这里介绍两种变量的高级使用方法,第一种是变量值的替换。

我们可以替换变量中的共有的部分,其格式是“$(var:a=b)”或是“${var:a=b}”,其意
思是,把变量“var”中所有以“a”字串“结尾”的“a”替换成“b”字串。这里的“结
尾”意思是“空格”或是“结束符”。

还是看一个示例吧:

foo :=
bar := $(foo:.o=.c)

这个示例中,我们先定义了一个“$(foo)”变量,而第二行的意思是把“$(foo)”中所有
以“.o”字串“结尾”全部替换成“.c”,所以我们的“$(bar)”的值就是“ c.
c”。
另外一种变量替换的技术是以“静态模式”(参见前面章节)定义的,如:

foo :=
bar := $(foo:%.o=%.c)

这依赖于被替换字串中的有相同的模式,模式中必须包含一个“%”字符,这个例子同样让
$(bar)变量的值为“ ”。

第二种高级用法是——“把变量的值再当成变量”。先看一个例子:

x = y
y = z
a := $($(x))

在这个例子中,$(x)的值是“y”,所以$($(x))就是$(y),于是$(a)的值就是“z”。(注
意,是“x=y”,而不是“x=$(y)”)

我们还可以使用更多的层次:

x = y
y = z
z = u
a := $($($(x)))

这里的$(a)的值是“u”,相关的推导留给读者自己去做吧。

让我们再复杂一点,使用上“在变量定义中使用变量”的第一个方式,来看一个例子:

x = $(y)
y = z
z = Hello
a := $($(x))

这里的$($(x))被替换成了$($(y)),因为$(y)值是“z”,所以,最终结果是:a:=$(z),
也就是“Hello”。

再复杂一点,我们再加上函数:

x = variable1
variable2 := Hello
y = $(subst 1,2,$(x))
z = y
a := $($($(z)))

这个例子中,“$($($(z)))”扩展为“$($(y))”,而其再次被扩展为“$($(subst 1,2,$
(x)))”。$(x)的值是“variable1”,subst函数把“variable1”中的所有“1”字串替换
成“2”字串,于是,“variable1”变成“variable2”,再取其值,所以,最终,$(a)的
值就是$(variable2)的值—— “Hello”。(喔,好不容易)

在这种方式中,或要可以使用多个变量来组成一个变量的名字,然后再取其值:

first_second = Hello
a = first
b = second
all = $($a_$b)

这里的“$a_$b”组成了“first_second”,于是,$(all)的值就是“Hello”。

再来看看结合第一种技术的例子:

a_objects :=
1_objects :=

sources := $($(a1)_objects:.o=.c)

这个例子中,如果$(a1)的值是“a”的话,那么,$(sources)的值就是“ ”;
如果$(a1)的值是“1”,那么$(sources)的值是“ ”。

再来看一个这种技术和“函数”与“条件语句”一同使用的例子:

ifdef do_sort
func := sort
else
func := strip
endif

bar := a d b g q c

foo := $($(func) $(bar))

这个示例中,如果定义了“do_sort”,那么:foo := $(sort a d b g q c),于是$(foo
)的值就是“a b c d g q”,而如果没有定义“do_sort”,那么:foo := $(sort a d b
g q c),调用的就是strip函数。

当然,“把变量的值再当成变量”这种技术,同样可以用在操作符的左边:

dir = foo
$(dir)_sources := $(wildcard $(dir)/*.c)
define $(dir)_print
lpr $($(dir)_sources)
endef

这个例子中定义了三个变量:“dir”,“foo_sources”和“foo_print”。

四、追加变量值

我们可以使用“+=”操作符给变量追加值,如:
objects =
objects +=

于是,我们的$(objects)值变成:“ ”(anothe
被追加进去了)

使用“+=”操作符,可以模拟为下面的这种例子:

objects =
objects := $(objects)

所不同的是,用“+=”更为简洁。

如果变量之前没有定义过,那么,“+=”会自动变成“=”,如果前面有变量定义,那么“
+=”会继承于前次操作的赋值符。如果前一次的是“:=”,那么“+=”会以“:=”作为其
赋值符,如:

variable := value
variable += more

等价于:

variable := value
variable := $(variable) more

但如果是这种情况:

variable = value
variable += more

由于前次的赋值符是“=”,所以“+=”也会以“=”来做为赋值,那么岂不会发生变量的
递补归定义,这是很不好的,所以make会自动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必担心这个问
题。
五、override 指示符

如果有变量是通常make的命令行参数设置的,那么Makefile中对这个变量的赋值会被忽略
。如果你想在Makefile中设置这类参数的值,那么,你可以使用“override”指示符。其
语法是:
override <variable> = <value>

override <variable> := <value>

当然,你还可以追加:

override <variable> += <more text>

对于多行的变量定义,我们用define指示符,在define指示符前,也同样可以使用ovveri
de指示符,如:

override define foo
bar
endef

六、多行变量

还有一种设置变量值的方法是使用define关键字。使用define关键字设置变量的值可以有
换行,这有利于定义一系列的命令(前面我们讲过“命令包”的技术就是利用这个关键字
)。

define 指示符后面跟的是变量的名字,而重起一行定义变量的值,定义是以endef关键字
结束。其工作方式和“=”操作符一样。变量的值可以包含函数、命令、文字,或是其它变
量。因为命令需要以[Tab]键开头,所以如果你用define定义的命令变量中没有以[Tab]键
开头,那么make就不会把其认为是命令。

下面的这个示例展示了define的用法:

define two-lines
echo foo
echo $(bar)

endef

七、环境变量
make 运行时的系统环境变量可以在make开始运行时被载入到Makefile文件中,但是如果M
akefile中已定义了这个变量,或是这个变量由make命令行带入,那么系统的环境变量的值
将被覆盖。(如果make指定了“-e”参数,那么,系统环境变量将覆盖Makefile中定义的
变量)

因此,如果我们在环境变量中设置了“CFLAGS”环境变量,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所有的Make
file中使用这个变量了。这对于我们使用统一的编译参数有比较大的好处。如果Makefile
中定义了CFLAGS,那么则会使用Makefile中的这个变量,如果没有定义则使用系统环境变
量的值,一个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很像“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特性。

当make嵌套调用时(参见前面的“嵌套调用”章节),上层Makefile中定义的变量会以系
统环境变量的方式传递到下层的Makefile中。当然,默认情况下,只有通过命令行设置的
变量会被传递。而定义在文件中的变量,如果要向下层 Makefile传递,则需要使用expro
t关键字来声明。(参见前面章节)

当然,我并不推荐把许多的变量都定义在系统环境中,这样,在我们执行不用的Makefile
时,拥有的是同一套系统变量,这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八、目标变量

前面我们所讲的在Makefile中定义的变量都是“全局变量”,在整个文件,我们都可以访
问这些变量。当然,“自动化变量”除外,如“$<”等这种类量的自动化变量就属于“规
则型变量”,这种变量的值依赖于规则的目标和依赖目标的定义。

当然,我样同样可以为某个目标设置局部变量,这种变量被称为“Target-specific Vari
able”,它可以和“全局变量”同名,因为它的作用范围只在这条规则以及连带规则中,
所以其值也只在作用范围内有效。而不会影响规则链以外的全局变量的值。

其语法是:

<target ...> : <variable-assignment>

<target ...> : overide <variable-assignment>

<variable-assignment>可以是前面讲过的各种赋值表达式,如“=”、“:=”、“+=”或
是“?=”。第二个语法是针对于make命令行带入的变量,或是系统环境变量。

这个特性非常的有用,当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变量,这个变量会作用到由这个目标所引发
的所有的规则中去。如:

prog : CFLAGS = -g
prog :
$(CC) $(CFLAGS)

:
$(CC) $(CFLAGS)

:
$(CC) $(CFLAGS)

:
$(CC) $(CFLAGS)

在这个示例中,不管全局的$(CFLAGS)的值是什么,在prog目标,以及其所引发的所有规则
中( 的规则),$(CFLAGS)的值都是“-g”

九、模式变量

在GNU的make中,还支持模式变量(Pattern-specific Variable),通过上面的目标变量
中,我们知道,变量可以定义在某个目标上。模式变量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给定一种“
模式”,可以把变量定义在符合这种模式的所有目标上。

我们知道,make的“模式”一般是至少含有一个“%”的,所以,我们可以以如下方式给所
有以[.o]结尾的目标定义目标变量:

%.o : CFLAGS = -O

同样,模式变量的语法和“目标变量”一样:

<pattern ...> : <variable-assignment>

<pattern ...> : override <variable-assignment>

override同样是针对于系统环境传入的变量,或是make命令行指定的变量。

使用条件判断
——————

使用条件判断,可以让make根据运行时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执行分支。条件表达式可以是比较变量的值,

或是比较变量和常量的值。


一、示例

下面的例子,判断$(CC)变量是否“gcc”,如果是的话,则使用GNU函数编译目标。
libs_for_gcc = -lgnu
normal_libs =

foo: $(objects)
ifeq ($(CC),gcc)
$(CC) -o foo $(objects) $(libs_for_gcc)
else
$(CC) -o foo $(objects) $(normal_libs)
endif
可见,在上面示例的这个规则中,目标“foo”可以根据变量“$(CC)”值来选取不同的函数库来编译程序。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示例中看到三个关键字:ifeq、else和endif。ifeq的意思表示条件语句的开始,并指

定一个条件表达式,表达式包含两个参数,以逗号分隔,表达式以圆括号括起。else表示条件表达式为

假的情况。endif表示一个条件语句的结束,任何一个条件表达式都应该以endif结束。

当我们的变量$(CC)值是“gcc”时,目标foo的规则是:
foo: $(objects)
$(CC) -o foo $(objects) $(libs_for_gcc)
而当我们的变量$(CC)值不是“gcc”时(比如“cc”),目标foo的规则是:
foo: $(objects)
$(CC) -o foo $(objects) $(normal_libs)
当然,我们还可以把上面的那个例子写得更简洁一些:
libs_for_gcc = -lgnu
normal_libs =

ifeq ($(CC),gcc)
libs=$(libs_for_gcc)
else
libs=$(normal_libs)
endif

foo: $(objects)
$(CC) -o foo $(objects) $(libs)

二、语法

条件表达式的语法为:
<conditional-directive>
<text-if-true>
endif
以及:
<conditional-directive>
<text-if-true>
else
<text-if-false>
endif
其中<conditional-directive>表示条件关键字,如“ifeq”。这个关键字有四个。第一个是我们前面所见过的“ifeq”
ifeq (<arg1>, <arg2> )
ifeq '<arg1>' '<arg2>'
ifeq "<arg1>" "<arg2>"
ifeq "<arg1>" '<arg2>'
ifeq '<arg1>' "<arg2>"
比较参数“arg1”和“arg2”的值是否相同。当然,参数中我们还可以使用make的函数。
如:
ifeq ($(strip $(foo)),)
<text-if-empty>
endif
这个示例中使用了 “strip”函数,如果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是 空(Empty),那么<text-if-empty>就生效。
第二个条件关键字是“ifneq”。语法是:
ifneq (<arg1>, <arg2> )
ifneq '<arg1>' '<arg2>'
ifneq "<arg1>" "<arg2>"
ifneq "<arg1>" '<arg2>'
ifneq '<arg1>' "<arg2>"
其比较参数“arg1”和“arg2”的值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为真。和“ifeq”类似。
第三个条件关键字是“ifdef”。语法是:
ifdef <variable-name>

如果变量<variable-name>的值非空,那到表达式为真。否则,表达式为假。当然,<variable-name>同样可以是

一个函数的返回值。注意,ifdef只是测试一个变量是否有值,其并不会把变量扩展到当前位置。还是来看两个例子:

示例一:
bar =
foo = $(bar)
ifdef foo
frobozz = yes
else
frobozz = no
endif
示例二:
foo =
ifdef foo
frobozz = yes
else
frobozz = no
endif
第一个例子中,“$(frobozz)”值是“yes”,第二个则是“no”。
第四个条件关键字是“ifndef”。其语法是:
ifndef <variable-name>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和“ifdef”是相反的意思。
在<conditional-directive>这一行上,多余的空格是被允许的,但是不能以[Tab]键做为
开始(不然就被认为是命令)。而注释符“#”同样也是安全的。“else”和“endif”也
一样,只要不是以[Tab]键开始就行了。
特别注意的是,make是在读取Makefile时就计算条件表达式的值,并根据条件表达式的值
来选择语句,所以,你最好不要把自动化变量(如“$@”等)放入条件表达式中,因为自
动化变量是在运行时才有的。
而且,为了避免混乱,make不允许把整个条件语句分成两部分放在不同的文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