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二)——类和对象(上)

时间:2024-12-05 07:06:25

1 类的定义

做了关于对象的很多介绍,终于进入代码编写阶段。

本节中重点介绍类和对象的基本定义,属性和方法的基本使用方式。

【示例】类的定义方式

// 每一个源文件必须有且只有一个public class,并且类名和文件名保持一致!
public class Car { 
}
class Tyre { // 一个Java文件可以同时定义多个class
}
class Engine {
}
class Seat {
}

对于一个类来说,有三种成员:属性field、方法method、构造器constructor(下面说)。

1 属性(field 也叫成员变量)

属性用于定义该类或该类对象包含的数据或者说静态特征。属性作用范围是整个类体。

在定义成员变量时可以对其初始化,如果不对其初始化,Java使用默认的值对其初始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属性定义格式

[修饰符] 属性类型 属性名 = [默认值] ;

2 方法

**方法用于定义该类或该类实例的行为特征和功能实现。**方法是类和对象行为特征的抽象。面向对象中,整个程序的基本单位是类,方法是从属于类和对象的。

[修饰符] 方法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参列表) {
    // n条语句
}

编写简单的学生类

public class SxtStu {
  //属性(成员变量,静态数据)
    int id;
    String sname;
    int age;    
    //方法(动态行为)
    void study(){
        System.out.println("我正在学习!");
    }   
    //构造方法
    SxtStu(){
    }
}

2 构造方法(构造器 constructor)

构造器用于对象的初始化,而不是创建对象!

构造方法是负责初始化(装修),不是建房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声明格式:

[修饰符] 类名(形参列表){ //n条语句}

构造器4个要点:

  • 构造器通过new关键字调用!!
  • 构造器虽然有返回值,但是不能定义返回值类型(返回值的类型肯定是本类),不能在构造器里使用return返回某个值。
  • 如果我们没有定义构造器,则编译器会自动定义一个无参的构造方法。如果已定义则编译器不会自动添加!
  • 构造器的方法名必须和类名一致!

3 构造方法的重载

public class User {
    int id; // id
    String name; // 账户名
    String pwd; // 密码
    public User() {


    }
    public User(int id, String name) {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
    public User(int id, String name, String pwd) {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this.pwd = pw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User u1 = new User();
        User u2 = new User(101, "xx");
        User u3 = new User(100, "xxx", "123456");        
    }
}

新手雷区

如果方法构造中形参名与属性名相同时,需要使用this关键字区分属性与形参。
this.id 表示属性id;   id表示形参id

以后代码写多了,可以右键类名,选构造器快捷键直接生成,按shift多选

4 参数传值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ava中,方法中所有参数都是“值传递”,也就是“传递的是值的副本”。 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是“原参数的复印件,而不是原件”。

· 基本数据类型参数的传值

传递的是值的副本。 副本改变不会影响原件。

· 引用类型参数的传值

传递的是值的副本。但是引用类型指的是“对象的地址”。因此,副本和原参数都指向了同一个“地址”,改变“副本指向地址对象的值,也意味着原参数指向对象的值也发生了改变”。

 Person p3 = p1;
 Person p4 = p1;//址传递
 p4.age = 80;//相当于p1.age=80
 System.out.println(p1.age);//打印80

(*) JAVA虚拟机内存模型概念

学习内存模型是为了更好理解面向对象

堆和方法区只有一份,但一个线程对应一个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前面做过的内存分析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ava虚拟机的内存可以分为三个区域:栈stack、堆heap、方法区method area。

虚拟机栈(简称:栈)的特点如下:

  1. 栈描述的是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被调用都会创建一个栈帧(存储局部变量、操作数、方法出口等)
  2. JVM为每个线程创建一个栈,用于存放该线程执行方法的信息(实际参数、局部变量等)
  3. 栈属于线程私有,不能实现线程间的共享!
  4. 栈的存储特性是“先进后出,后进先出
  5. 栈是由系统自动分配,速度快!栈是一个连续的内存空间!

堆的特点如下:

  1. 堆用于存储创建好的对象和数组(数组也是对象)
  2. JVM只有一个堆,被所有线程共享
  3. 堆是一个不连续的内存空间,分配灵活,速度慢!
  4. 堆被所有的线程所共享,在堆上的区域,会被垃圾回收器做进一步划分,例如新生代、老年代的划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法区(也是堆)特点如下:

  1. 方法区是JAVA虚拟机规范,可以有不同的实现。
    • JDK7以前是“永久代”
    • JDK7部分去除“永久代”,静态变量、字符串常量池都挪到了堆内存中
    • JDK8是“元数据空间”和堆结合起来。
  2. JVM只有一个方法区,被所有线程共享!
  3. 方法区实际也是堆,只是用于存储类、常量相关的信息!
  4. 用来存放程序中永远是不变或唯一的内容。(类信息【Class对象,反射机制中会重点讲授】、静态变量、字符串常量等)
  5. 常量池主要存放常量:如文本字符串、final常量值。

(*) 程序执行过程内存分析

public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 创建p1对象
        Person p1 = new Person();
        p1.age = 24;
        p1.name = "张三";
        p1.show();
        // 创建p2对象
        Person p2 = new Person();
        p2.age = 35;
        p2.name = "李四";
        p2.show();
    Person p3 = p1;
    Person p4 = p1;
    p4.age = 80;
    System.out.println(p1.age);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加载类——>类的信息,方法,常量池,static属性和方法

2 main 函数入口——>main方法——>调用栈帧(三个局部变量)

3 Person p1 = new Person();——>new Person();调用构造方法创建对象,对象放堆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栈执行完消失,把对象地址0x11给怕p1

5 p1.age = 24; p1.name = “张三”;执行这两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p1.show——>方法调用栈帧,无参方法但是默认有this,(为了无参方法里面的(nam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 同样的步骤,把对象0x12地址赋给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