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创世纪》记载,巴比伦塔是人类继诺亚方舟之后的第二大工程壮举,但巴比伦塔同时也是第一个彻底失败的工程。
巴比伦塔的管理教训
这个项目具备了几乎所有成功的先决条件:
-
有清晰的目标,尽管目标理想化到了近乎不可实现的地步;
-
人力资源非常充足;
-
材料资源丰富,如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泥土和柏油沥青;
-
时间上也没有明显的限制;
-
技术方面同样不成问题,金字塔和锥形结构本身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分散压力,砖石建筑技术经过了深入研究。
然而,项目在触及这些基本限制之前就已经宣告失败。
究其原因,项目欠缺的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有效的沟通与合理的组织。缺乏沟通意味着无法有效地协作,一旦合作受阻,工程便停滞不前。从历史记载中可以推断,沟通不足导致了大量的争论、沮丧情绪以及集体间的猜疑。很快,原本团结的部落开始分化,成员们宁愿选择孤立也不愿意继续无休止的争执。
大型编程项目中的交流
如今,类似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团队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了进度延误、功能不合理和系统缺陷频出。各个小组在工作中逐渐调整了自己的程序功能、规模和速度,这些调整或明或暗地改变了输入输出约定。
例如,负责程序覆盖功能的团队发现该功能使用率低,于是降低了其执行速度。然而,这一变动直接影响到了正在设计依赖该功能的监控程序的其他同事。因此,这类变更需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评估,并且应该公开透明地发布变更信息。
团队应如何加强彼此间的沟通?需通过一切可能的渠道进行:会议、电话、工作手册等。现如今我们有了更方便的文字处理和文档协作工具,但保持文档的更新和有效获取仍然很重要。
项目工作手册
项目工作手册并非单一文档,而是对一系列必需产出的文档进行组织的结构,涵盖了目的、外部规格说明、接口说明、技术标准、内部说明和管理备忘录等内容。良好的文档结构不仅便于追踪设计思路,还有助于未来产品的文档编制。合理设计工作手册,确保文档有序且信息更新及时,便于检索。
项目工作手册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控制信息发布,确保信息准确传达至需要的人手中。通过编号备忘录和树状索引结构,可以提高信息检索效率。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文档管理难度呈指数级上升。采用活页夹和计算机编辑系统可以帮助实时更新文档,通过标记变更内容和附带变更摘要来减少理解障碍。
当文档量庞大时,使用微缩胶片可以有效减少存储空间,并简化归档工作。然而,微缩胶片不便标注与批注,作为补充手段较为合适。现代技术中,直接访问文件并记录修订日期和变更标识是可行的选择,用户可通过显示终端查阅更新,维护变更小结以便随时查看。
工作手册的本质并未改变,仍是项目文档的集合,但分发机制和查询方法的改进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精确完整的接口定义能进一步优化文档管理,有助于预防和纠正接口错误。
大型编程项目的组织架构
团队组织的目的是减少不必要交流和合作的数量,因此良好的团队组织是解决上述交流问题的关键措施。如果项目有 n 个工作人员,则有(n^2 - n)/ 2 个相互交流的口子,有将近 2^n个必须合作的潜在团队。
减少沟通障碍的方法是通过人力分工和职能专业化。当实行分工和职能专业化时,树状管理结构所需的详细沟通就会减少。实际上,树状结构反映了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但沟通结构更加网状,不受此限制。
考虑一个树状编程团队及其有效运作所需的要素:
-
任务;
-
产品负责人;
-
技术主管或架构师;
-
时间表;
-
人力分工;
-
接口定义。
其中,产品负责人和技术主管的角色尤其重要。产品负责人负责团队构建、资源配置和进度管理,主要与外部沟通;技术主管则专注于设计和技术问题解决,确保设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主要在团队内部沟通。
这两种角色需要不同的技能组合。在小型团队中,一人身兼多职较为常见,但在大型项目中,这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同时具备管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稀缺,且每个角色都需要全职投入。
另一种模式是产品负责人作为领导者,技术主管作为助手。此模式要求产品负责人支持技术主管的技术决策,并在团队中建立技术主管的权威。第三种模式是技术主管作为领导者,产品负责人作为助手,这种模式在大型项目中较为有效。
巴比伦塔可能是最早的工程失败案例之一,但它不是最后一个。沟通和由此产生的组织是成功的关键,管理者必须重视沟通和组织技能的培养,正如重视软件技术的发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