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ongoDB查找一段时间内的数据

时间:2021-12-13 02:02:44

things相当于一个已经创建好的表

命令:

db.things.find({"createTime":{"$gt":"2015-5-21 0:0:0"}}) // 大于某个时间
db.things.find({"createTime":{"$lt":"2014-5-21 0:0:0"}}) // 小于某个时间
db.things.find({"$and":[{"createTime":{"$gt":"2015-5-21 0:0:0"}},{"createTime":{"$lt":"2015-5-22 0:0:0"}}]}) // 某个时间段

--------------------------------

删除mongodb集合中的数据可以使用remove()函数。remove()函数可以接受一个查询文档作为可选参数来有选择性的删除符合条件的文档。remove()函数不会删除集合本身,同时,原有的索引也同样不会被删除。

 

一、删除数据
1.带条件删除
>db.user.remove({"name":"zhangshan"});
2.删除所有数据
>db.user.remove({})
3.删除集合
>db.user.drop()
4.删除整个数据库
>show dbs;
>db.user.getDB()
>db.dropDatabase()
删除文档是永久性的,不能撤销,也不能恢复的。因此,在执行remove()函数前先用find()命令来查看下是否正确。

 

二、回收remove的磁盘空间
mongodb删除集合后磁盘空间不释放,用db.repairDatabase()去修复才能释放。但是在修复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非正常的mongodb的挂掉,再次启动时启动不了的,需要先修复才可以,可以利用./mongod --repair --dbpath=/data/mongo/,如果你是把数据库单独的放在一个文件夹中指定dbpath时就指向要修复的数据库就可以,修复可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使用db.repairDatabase()去修复时一定要停掉读写,并且mongodb要有备机才可以,不然千万不要随便使用db.repairDatabase()来修复数据库,切记。
回收磁盘空间可以参考:http://blog.csdn.net/mchdba/article/details/8894344

 

三、mongodb占用空间过大的原因,在官方的FAQ中,提到有如下几个方面:
1、空间的预分配:为避免形成过多的硬盘碎片,mongodb每次空间不足时都会申请生成一大块的硬盘空间,而且申请的量从64M、128M、256M那样的指数递增,直到2G为单个文件的最大体积。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你可以在其数据目录里看到这些整块生成容量不断递增的文件。
2、字段名所占用的空间:为了保持每个记录内的结构信息用于查询,mongodb需要把每个字段的key-value都以BSON的形式存储,如果value域相对于key域并不大,比如存放数值型的数据,则数据的overhead是最大的。一种减少空间占用的方法是把字段名尽量取短一些,这样占用空间就小了,但这就要求在易读性与空间占用上作为权衡了。我曾建议作者把字段名作个index,每个字段名用一个字节表示,这样就不用担心字段名取多长了。但作者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这种索引方式需要每次查询得到结果后把索引值跟原值作一个替换,再发送到客户端,这个替换也是挺耗费时间的。现在的实现算是拿空间来换取时间吧。
3、删除记录不释放空间:这很容易理解,为避免记录删除后的数据的大规模挪动,原记录空间不删除,只标记“已删除”即可,以后还可以重复利用。
4、可以定期运行db.repairDatabase()来整理记录,但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
修复master过程:
1、在master做db.repairDatabase(),不起作用;
2、停止slave的同步;
3、对slave作mongodump,备份数据;
4、对master作mongostore,把备份数据恢复,使用–drop参数可以先把原表删除。
5、恢复slave的同步。
注:对于需要定期清理的数据库如:保留定期的业务系统日志数据等,可以采用国定大小集合capped collection,限制数据的大小或条数,永远保留最新的数据。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slimina」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zhu_tianwei/article/details/445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