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前端的架构设计,我所理解的意思就是,使用什么样的模式或者结构敲代码就是各个类怎么协同工作的、或者文件存放的结构、各个类到底如何分工的。
国外有好多关于iOS端的架构的文章,无奈实在英语水平有限,只看了几篇被翻译过的文章。MVC、MVVM、VIPER等还有几个记不住名字的,但是无论什么架构感觉理解的都不是很深刻,具体写代码的时候也没有分的太清楚,也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最后导致了来回几次的重构,但是重构完成后,过一段时间再看代码的时候还是感觉结构不够清晰,各个类之间的关系比较混乱。现在的项目也是各种模式混用,比如简单的页面就是MVC的结构,复杂的一些界面就是MVVM的,今天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分享框架设计的经验的,而是方便以后看看现在对框架的理解有哪些偏差。
MVC,M是model只用来存储数据的,但是有些人把跟model相关的算法,放在了model里,最后model除了几个属性以外,还有几个相关的方法。V就是view,苹果官方对MVC的要求最谨慎的一条就是view不能持有任何数据,这个也是有道理的,解耦合用的。C是controller,负责业务逻辑用的,包括数据请求、界面逻辑等。这样的分层会导致一个比较常见的结果,就是C中的代码量过大,导致整个类不易懂,不方便以后的维护,单个人感觉,这个并不是MVC的错,而是我们经常误解了MVC的设计初衷,苹果以为我们能做好,但是...,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觉得很有道理,是给MVC平反的:被误解的MVC和被神化的MVVM(貌似是大神唐巧写的)。
个人感觉大部分框架都倾向于一个原则,就是单一功能原则,一个类负责一种功能,但是分的越详细的框架,就会导致项目太过冗余。但是某些简单的分工还是有必要的,就像我们平时做的一样,每个网络请求都要单独拿出来,封装成一个直接回调结果的类,就像AFNetWorking一样;数据缓存之类的单独列出;tableView的dataSource单独列出。这写基本工作做完了,感觉使用什么架构都无所谓了,看过的框架意思都是相近的,都是给每个模块分配相应的功能,以上的工作除了一些关于数据和页面逻辑之外,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东西要处理。这样分层完成以后,controller要处理的就是关于数据和页面的逻辑,和一些事件的监听,唐巧大神的建议就是数据和页面建立单独的类处理,最后导致controller只需要负责分配不同的监听事件就可以了,其实MVC没有太大问题。
MVVM,没有理解太透彻,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猿题库 iOS 客户端架构设计(这篇文章出自猿题库是赞成MVVM的,但是唐巧也是猿题库的,唐巧赞成的是MVC,不知道他们两个会不会打起来),我的感觉就是:M,model,V,view(包括UIView,UIViewController,),VM,viewModel(存储数据、处理页面数据逻辑和事件监听的类),除了我刚才说的基本工作以外,关键的一步就是viewModel和view的绑定,剩下的就是把controller的事全做了,如果不简化似乎也会造成代码太过复杂的问题。我的理解中这种分工感觉没有太大作用,以后理解更深刻的时候,再来详细分解(上图是改进后的MVVM,看着更合理)。
VIPER在cocoachina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这个框架分层就更详细了,文章在此:使用VIPER构建iOS应用。
“VIPER 是一个创建 iOS 应用简明构架的程序。VIPER 可以是视图 (View),交互器 (Interactor),展示器 (Presenter),实体 (Entity) 以及路由 (Routing) 的首字母缩写。简明架构将一个应用程序的逻辑结构划分为不同的责任层。这使得它更容易隔离依赖项 (如数据库),也更容易测试各层间的边界处的交互:”
VIPER架构的重点:
交互器在应用中代表着一个独立的用例。它具有业务逻辑以操纵模型对象(实体)执行特定的任务。
实体是被交互器操作的模型对象,并且它们只被交互器所操作。交互器永远不会传输实体至表现层 (比如说展示器)。
展示器是一个主要包含了驱动用户界面的逻辑的 PONSO,它总是知道何时呈现用户界面。基于其收集来自用户交互的输入功能,它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更新用户界面并向交互器发送请求。
视图一般是被动的,它通常等待展示器下发需要显示的内容,而不会向其索取数据。
路由:屏幕间的路径会在交互设计师创建的线框 (wireframes) 里进行定义。在 VIPER 中,路由是由两个部分来负责的:展示器和线框。一个线框对象包括 UIWindow,UINavigationController,UIViewController 等部分,它负责创建视图/视图控制器并将其装配到窗口中。
看完cocoachina的文章后,有点不懂的是路由的功能,可能是负责界面间的切换用的。
VIPER的结构大致如上面描述,但是感觉越来越像唐巧改进MVC后的结构,比如负责某个特定业务逻辑,和专门负责操作某个界面用的这几个功能跟改进后的MVC架构颇为相似。
所以最后的感觉是,所有架构都遵循一个原则:单一功能。将某些复杂的东西提取出来,比如请求、业务逻辑、界面逻辑、数据存储等,每个类负责单一的功能,最后使整个项目的复用率更高,效率更高。但是任何的结论都不是一定的,比如在界面展示和交互相对简单的项目中,分工越细,工作量反而越大。即使在一个项目中,比较简单的界面就可以怎么方便怎么来(个人理解)。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yunsankai/175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