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生活和工作
您好,今天我们解读的书是《原则:生活和工作》。这本书和我们之前解读过的《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是同一个作者写的。那本书的主题非常宏大,它讨论的是世界运行的原则。而今天我们聊的《原则:生活和工作》,这本书主要是作者瑞·达利欧分享了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恪守的一些原则。他认为要实现目标,最关键的是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用绝对理性的态度来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这位作者,瑞·达利欧,被誉为投资界的乔布斯,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在投资领域,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他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创建了一支名为桥水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已经超越了金融大亨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即便在金融危机时其他基金遭受巨大亏损甚至倒闭,桥水基金却平安度过,还获得了不俗的收益。
现在,桥水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16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头号对冲基金。而瑞·达利欧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对冲基金教父。达利欧也因其在投资界的卓越表现,被美国《时代》杂志列为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原则》这本书实际上并非新作,因为在2010年,瑞·达利欧曾经免费发布过。现在,这本《原则》在他的免费版本基础上经过全面修订和汇总整理,甚至还得到了比尔·盖茨的亲自序言。这本书的创作要回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候达利欧开始记录他在投资领域的经验。因为投资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每次都可能遇到新问题、新情况。他发现,与其每次遇到新情况手忙脚乱,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总结一下。他想,能不能针对同一类型的情况和问题,总结出一些行为准则来应对每次新问题的出现呢。于是,达利欧在开始投资后养成了记录每笔交易逻辑的习惯,然后总结规律,提炼投资原则和标准,为未来的交易做好准备,这就是《原则》这本书的起源了。
好的,我们来看一下这本书。全书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达利欧的个人奋斗史,第二部分是他总结的生活原则,第三部分则是他总结的工作原则。后两部分的生活和工作原则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原则,大大小小的准则加在一起有好几百条,都是以清单形式呈现,每一条原则还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那说完这本书的主要情况和作者概况,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这本书的精华观点。今天我会从三个方面为你解读这本书的核心内容。首先我们来讲一讲达利欧的生活原则,如何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精准地了解现实。其次我们来聊一聊达利欧的工作原则,如何把原则当作工作的基础,在工作中以优秀想法制上的原则进行决策。最后我们来说一说关于原则的原则,如何成为一个专业的犯错者,从错误中反思,形成属于你自己的原则。好了,首先咱们聊聊生活的原则。这一部分包含了很多小原则,核心就在于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或许很多人都自以为是一个理性有原则的人。然而实际上认清真相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我们人类有点动物本能,有时候会被内心的那股动物精神牵着鼻子走,结果就是对事实和真相追求的时候容易懈怠。举个例子,巴菲特曾说过,他的投资原则之一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听起来挺简单,但你要是涉足过股市,就知道要真正做到这点,真是太不容易了。市场一大跌,保持理性实在是难如登天,有可能会随波逐流,跟着别人抛售手中的股票。
为了更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达利欧总结了5个步骤来达成目标。他认为,无论目标是什么,都要先设定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最后执行解决方案。这5步听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却不那么轻松。很多人到了第二步,认识问题就有些进退两难了,为什么呢?达利欧分析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们天生有点自负,容易建立心理防御机制。有人的观点一受挑战,首先想到的可不是承认错误,而是给自己找借口,有的甚至都辩解不过来就直接生气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不同的视角让我们看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可能让我们无法准确的认知和判断形势。正因为这两个原因,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很容易根据自己的角度作出判断,有时候听不进别人的建议。
那么怎么才能克服自负,避免盲区呢?达利欧说,需要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承认自己有盲点、有缺陷。他交往过无数精英的人,但一个都没有是十全十美的。这些聪明人之所以聪明,就在于他们很清楚自己有哪些盲点和缺陷,而且知道该怎么弥补这些短板。除了保持极度开放,瑞·达利欧认为,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主动保持理性的态度,用科学而理性的方式来对待生活的各个方面,主动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总结。咱们来打个比方,如果你问一个人,你每天上下班一共要花多长时间?大多数人可能会说40多分钟,或者大约一小时。但是很少有人真的把每天上下班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个精确的平均上下班时间,以及在上下班的过程中最长花了多久,最短花了多长时间。那如果你能准确地记录,用这种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你对你生活的掌控感会提高不止一个层次。
好了,前面说了,这就是本书的第一个内容,生活原则。我们来稍微总结一下,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建议人们有意识地拒绝用动物性和感性的一面去思考和行动,在生活中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摒弃自负和不必要的自尊心,从而认清事实和真相,对待生活要有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说完了生活的原则,我们再来继续聊一聊达利欧的工作原则。从本质上来说,达利欧总结的工作原则和生活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他自己在书里面说了,工作原则其实就是把生活原则应用到了事业上。他在书中列出了上百条原则,大概可以分成三个维度,一个是人,一个是文化,还有一个是组织建设和管理。那这些原则看起来有一些杂乱,但其实都有一个重要前提,假设就是桥水基金奉行的优秀想法至上原则。所谓的优秀想法至上原则,意思就是说公司做决策的时候要选最合理、最科学的选项,而不是看谁职位高就听谁的。
瑞·达利欧认为,一个组织想要成功,不是看创始人有多牛,也不是看手上有多少资源,而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奉行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想要让最优秀的想法脱颖而出,第一步肯定是所有人把想法拿出来给大家看,第二步就是大家互相评判,提出不同的意见。那你可能会问,怎么样评判一个想法是否合理呢?在书中,瑞·达利欧介绍了在桥水基金内部使用的一种决策方法,叫做可信度加权决策法,也就是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长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不同权重,最后加权计算进行决策。比如在桥水基金的会议上,如果探讨到医疗相关话题,有医疗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见在最后决策中所占的权重肯定就会更大,那会计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见的权重就不会太高。如果探讨的是一个跟会计相关的问题,那就正好是反过来。这种情况下,既保证了决策过程的公平*,又保证了最后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当然了,这个决策方法有前提,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达利欧看来,每个人的大脑和生理特征都是不同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专属的优点和缺点,看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角度,也肯定有自己的局限性。为了保证最终决策的质量,就得把各种不同角度的观点和想法都提出来,充分论证之后才能保证最终决策最优化。然后我们再说一说,如何让优秀的想法在企业内部不断涌现。这里就涉及到达利欧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原则,叫做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刚才我们说过,在达利欧的生活原则里有一条叫做极度开放,在工作原则里,这条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跟极度开放也是一脉相承的,而且特别被浓墨重彩强调的一点。
在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说有一次达利欧收到了一封邮件,这封邮件是他的下属发来的,里面是这么写的:“达利欧,你今天在公司开会时候的讲话简直是不及格,你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不然的话你不会讲得这么烂。以后你应该多花点时间为开会做准备。如果需要,我甚至可以来陪你做准备,帮你热身。”信的最后,下属还补刀说:“你要是觉得我的看法不对,可以去问其他同事,或者直接来问我。”在其他公司中,员工直接挑战老板是相当罕见的事情。然而在桥水基金,达利欧每天都面对这样的对话,而他对此并不生气,相反,他认为这是同事之间坦诚相待的体现。公司内部奉行一项高度透明的原则,不论职位高低,同事们都被鼓励及时指出问题或提出想法。此外,在桥水基金内部,还有一项听起来颇为严格的规定,即公司几乎所有的会议都要被录音,如果在会议中提到了某位同事,而该同事不在场,与会人员就必须将有关该同事的录音发给他。这也就是说,公司不允许任何人在背后议论别人。例如有一次,达利欧和公司的另一位高管在讨论一位员工是否应该晋升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高管认为该员工的工作能力很强,值得升职加薪,而达利欧则认为这位员工的能力不够。后来达利欧想明白了,不能在员工背后议论他们,于是他打电话将这位员工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当面对他进行了评论。当然,在评论的同时,他也给了这位员工解释的机会。这种高度透明和坦诚的文化并非毫无根据。哈佛大学的学者罗伯特·凯根的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的员工虽然表面上在做本职工作,但实际上还要管理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尤其要隐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展示出光鲜亮丽的一面。然而,在桥水的公司文化中,大家只需要专注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做最自然、最舒服的自己就够了,无需再在第二份工作上浪费时间、精力。这一切的背后贯穿着达利欧绝对理性的哲学,他希望打造一个每个人都如机器一般精确运作、各尽其责的高效公司。但是这种高度透明的原则也是有代价的。
在桥水基金新入职员工中,离职率非常高。据报道,有1/3的员工在头两年内就会离开公司。根据离职员工的反馈,他们认为公司内部的交流方式太过直接,而且经常处于被质疑的状态。然而,这也导致这一机制能够筛选出更适应高效工作环境的人才,算是另一方面的收获吧。
好的,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刚才我们谈到的第二部分内容,也就是工作的原则。达利欧向我们介绍了桥水基金内部采用的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简而言之,公司的决策必须以最合理、最科学的方式进行,这就是可信度加权决策法。为了实现这个原则,桥水基金内部强调了高度透明和真实的文化。尽管这种坦诚相待的氛围鼓励了同事间的交流,但不可否认,这种直接的风格也带来了较高的新员工离职率。
让我们说完了工作的原则,我们最后来说一说关于原则的原则,也就是怎么形成自己的原则。达利欧认为,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倾听别人的经验来建立原则,原则必须来自于痛苦和反思。达利欧有一个独特的习惯,他喜欢深陷于痛苦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他甚至开发了一个应用程序,叫做“PIN button”痛苦按钮,这个APP专门用于记录每一个犯下的错误,每一个引起痛苦反思的事件。比如说他一再提及自己经历的一个对他影响深远的错误。
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美国面临着高失业率,主要银行持有大量拉美国家的债务。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违约,引发了一场债务危机。达利欧很厉害,成功地预测到了这次债务危机,所以美国国会和华尔街电视节目纷纷邀请他来讲危机问题。他在电视采访上继续预测,认为未来市场上还会上演经济危机和大熊市,后来达利欧却被狠狠地打了脸。当时美联储为了应对这个危机采取了宽松政策,结果为美国之后带来了十几年的大牛市,达利欧本人也为这个错误判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差点倾家荡产。
然而达利欧在事后回顾时认为,正是这个错误让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使他的思考从“我是对的”转变为“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让他变得更加理性。在后来的金融危机中,这种思维方法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桥水基金每次在金融危机中都能保持不错的收益率。那形成自己的原则除了要痛苦加反思,还要懂得记录,成为一个专业的犯错者。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经历许多事情,有时候经历完了可能会得到一些经验教训,甚至灵光一现,有了很好的想法。但你知道吗?人类大脑默认是短时记忆,如果不刻意去记忆某个东西,我们得到的经验和点子就容易被遗忘。这个原则就是告诉我们,从人生和事业中获得的经验,不要只停留在感性上,要理性地记录和总结。
达利欧在书里说,他其实是个专业的犯错者。这个专业的犯错者不是说犯错很多,而是每次犯错后都能对错误进行完整、理性、全面的反思,由此能够把错误转化为原则。失败到底是不是成功之母,就取决于你是不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否则最后就只能得到模糊的感性的经验,结果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本书里的几百条原则都是达利欧自己一点一滴记录总结出来的,是他个人的人生百科全书。使用的时候就像搜索引擎一样,遇到人生和事业上的问题,直接去里面搜索相关的原则,作为决策的参考。一开始我们提到过,达利欧的桥水基金也是这么做的。他们甚至在公司内部开发了一个工具软件,员工遇到问题输入关键词,就能在这个工具里找到相应的原则和解决方案。不管是达利欧自己,还是他创立的桥水基金,都运转得像机器一样严谨精密,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会被记录下来,总结成原则。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照此执行。所以不论是达利欧自己还是他的基金,在市场上都很少犯错,而且运转的效率非常高。
好,这就是本书的第三个内容,关于原则的原则。总结一下,在这一部分,达利欧告诉我们,真正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制造原则。你只有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反思,把感性的经验总结成理性的总结,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原则,成为一个专业的犯错者,让每一次错误都为你所用,最后形成你的原则体系,掌控你的人生。
当然,瑞·达利欧的这种极度理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桥水基金的新员工或许难以适应这种高度透明的公司文化,因此离职率相对较高。而且达利欧的这套成功的价值观也与他所在的行业有关。投资行业是个极度需要理性思维的领域,需要屏蔽个人情感,而在其他领域,这种理念未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要坚守极度理性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对于很多人来说,在认清真相的过程中也可能是痛苦的,有时或许会选择在一些方面保留一些感性,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主要内容了,关于这本书,我摘录了几句本书的精彩文稿,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一、人具有动物性,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让内心的动物精神来驱使自己行动,从而忽略了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二、一个组织想要成功,不是看创始人有多牛,也不是看手上有多少资源,而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奉行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三、我们无法通过听取别人的经验来建立一种原则,本质上原则只能来自于痛苦加反思。达利欧就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不是说犯错很多,而是在每次犯错过后都能对错误有完整的、理性的、全面的反思,把错误转化为原则。
以上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见。
————————————————
本文为[三余书屋]收集和整理,原文链接:https://www.3ysw.net/book/177187044673091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