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次疫情,启人过年在家多待了几天。 临回青岛上班的那几天,家里人问我:还没想好在哪儿扎根啊? 我跟他们说:扎什么根,40 岁之前我要把想去的地方都走个遍。租房子比买房子便宜多了,而且每年都有新的装修风格,不好吗? 他们一边笑一边摇头:可你总要有个自己的窝啊。 仅仅过了两天,启人便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2 月 1 号这天我正在睡觉,住在青岛同一小区的同事给我发微信: 你知道吗,咱们小区回不去了。 因为疫情的原因,小区封闭了,一切返工租户都不得进入。 这个消息,居然是从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的同事口中听到的。 启人赶紧和房东确认,房东又去找居委会确认。 过了一会儿房东跟我说:哦,封闭的规定是居委会刚刚下达的。 得到肯定的答复了后,我匆忙退掉了 2 月 2 日的机票。 就差一点,我就要冬天的青岛街头“无家可归”。 当然,小区做的这一切启人都理解,特殊时期嘛,隔离是必须的。 不过后来我发现,物业/居委对待业主和租户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与其说是隔离病毒,倒不如说是在隔离租户。 在 2 月 1 号青岛多个小区封闭之后,许多租户向有关部门反馈有家难回的问题。 终于在正月十六,也就是 2 月 9 日这天,启人所在的小区解除了租户不得返回的限制,开始登记返回。 在青岛憋了几天,启人家里弹尽粮绝,于是我戴上口罩,去旁边超市囤了些吃的。 然而回来的时候,我又遇到了阻碍。 物业说:人只要体温正常,登记身份证就可以进去了。但你的车牌不是青岛的,不能进,只能停在小区外边。 听到这话启人彻底懵逼了,因为这个逻辑非常奇怪: 1、车一直留在青岛,物业费一直在交,系统里也录入过车牌。为何本地车牌能进,外地车牌就不能进呢? 2、传播病毒的是人,并不是车。人可以进,车不能进,这条规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就在说话的工夫,启人一回头,刚好看到一辆本地车牌车,在象征性测体温后,直接开进了地库。 喂喂,有青岛本地车牌就不用了登记身份证了? 谁能保证业主出门回来就不会感染? 为何又只对租户严防死守? 这场看似严密,实则漏洞百出的防控,防的到底是谁,区别对待真的有意义吗? 启人再次强调,我一点都不反对隔离,但一定要大家一起。 新冠病毒不是一种只爆发在租户身上的病毒。 这不是严加防控,这只是单纯的歧视。 还是那种不退房租的歧视。 今天启人说的这个事,并不是个个例,很多人都遇到了。 不然各地*也不会一再强调:不得阻止复工人员返回。 但是,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小区一意孤行。 我们干脆设想一下这样做的后果吧: 现在正值冬天,北方的气温甚至达到零下。 拎着行李来到小区门口,有家回不去,还不知道去哪儿。 分分钟就会感冒。 现在部分城市为防止疫情扩散,禁止药店出售止咳药和退烧药。 没有药,烧起来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发烧了,请问要不要去医院? 去了医院占用社会资源不说,还要在高危环境下隔离 14 天。 本来没病也有病了。 这是天灾还是人祸呢? 再来,除去北上广深这样的超级城市,仅以普通 2 线城市为例。 2 线城市的城区人口大多集中在 600 万(青岛)到 1000 万(成都)。 外来人口仅按 10% 计算,就有 60 到 100 万人,比一座 4 线城市的城区人口还多。(当然不可能只有 10% ,越发达的地域外来人口越多)。 青岛热力图 哪座城市的宾馆、医院能容纳 100 万人同时隔离? 这么大的人流量在城市的各处游荡,请问感染几率会加大,还是会降低呢? 希望广大物业和居委会能够明白: 歧视租户不但不能让你自身得到安全,反而会让小区变得更加危险,让本就紧张的社会资源更加紧张,让本就疲惫的医护人员更加疲惫。 (不让快递和外卖小哥进小区也是一样的道理,本来可以做到无接触,结果非逼着大家到小区门口聚堆) 还是那句话,我一点都不反对隔离,但我反对特殊对待。 更何况现在的做法不是隔离,而是不让租户隔离。 IT之家官方微信 说人话,有态度 “扫一扫”二维码来关注IT之家,或者微信搜索“IT之家”并关注。租户不能回
人能进,车不能进
过度防护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