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2 和 Hadoop1 区别
Namenode
NameNode其实是Hadoop的一个目录服务,它包含着整个集群存储的文件的元数据。
早期发行的Hadoop1版本将所有HDFS目录和文件的元数据存储到一个NameNode单点。整个集群的数据状态取决于这个单点的成败。随后的版本添加了一个secondary NameNode节点,作为冷备份的从NameNode节点。Secondary NameNode节点周期性地将写日志(edit log)和NameNode的映象文件(image file)合并,这样做有两个优点:首先,由于主NameNode节点在启动的时候不需要完全合并写日志和映象文件,因此主NameNode节点的启动时间缩短了;其次,从NameNode节点复制NameNode的所有信息,这样当NameNode节点出现不可恢复的故障时,数据丢失会降到最低。但是,secondary NameNode并不是一个热备份节点,这意味着故障切换时间和恢复时间较长,且集群可用性会受到影响。
Hadoop2做出了改进,有了NameNode的热备节点。当主NameNode节点故障了,从NameNode就能够在自动转变成主NameNode,这就意味着hadoop集群可以提供无数据丢失且不间断的NameNode服务,并且自动故障切换也比较容易实现。
热备份的关键在于维护它的数据尽可能与主NameNode节点保持一致,可以通过读取主NameNode的写日志文件并在备份节点上执行来实现,并且延时也是非常低的。写日志文件的共享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实现:
在主NameNode和从NameNode节点间使用共享的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NFS)存储目录:主NameNode往共享目录中写入日志,而从NameNode监听这个共享目录的变更消息,然后拉取这些变更。
使用一组JournalNode(quorum of Journal Nodes):主NameNode将写日志发送到部分JournalNode以记录信息,而从NameNode持续监听这些JournalNode,从而更新和同步主NameNode的状态。
JobTracker 和 YARN
Hadoop1采用集中式作业流控制,然而集中式系统由于其负载的单点问题,很难实现扩展。一旦JobTracker(作业跟踪器)出现故障,系统中所有的作业都必须重新启动,这对整个集中式组件造成了极大压力。由于计算模型是和集群的资源紧密联系的,所以只能支持MapReduce一种计算模型。这种紧密的耦合导致开发者强行适配其他的计算模型,从而出现了与MapReduce设计意图相悖的使用方式。按照这种模式,Hadoop很难与其他类型的集群进行集成。
Hadoop2引入了YARN。YARN的主要设计目标是将大家比较关注的资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和应用执行(application execution)之间的耦合隔离,然后其他的应用模式就可以在Hadoop集群上执行了。增强不同计算模型和各种应用之间的交互,使得集群的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同时也能更好地与企业中已经存在的计算结构集成在一起。
HDFS联合
Hadoop1中,HDFS和块管理层紧紧地耦合在一起,难以集成其他的存储服务。
在Hadoop2实现了一个更为通用的存储模型。一个通用的块存储(block storage)层已经从文件系统层隔离出来。这种隔离使得其他存储服务有机会被集成到Hadoop集群中。这种通用存储模型使得HDFS联合(HDFS Federation)功能得以实现。这个功能允许多个HDFS命名空间使用相同的底层存储设备,且联合的NameNode节点提供了文件系统层面的隔离功能。在第10章中,我们会详细介绍这个特性。
HDFS快照
Haddoop2 引入了快照(snapshot)。快照是文件系统的整体或部分目录在某个时间点的只读镜像(image),通常是为了以下三个原因:
防止用户的错误操作导致的数据损坏或丢失、备份、容灾
快照仅在NameNode上实现,它不会涉及数据从一个数据节点复制到另一个数据节点,而仅仅是复制了块列表以及文件的大小。生成一个快照的操作几乎是瞬间完成的,它不会影响NameNode节点的性能。
序列化方式
Hadoop1的RPC通信协议是使用Java的Writables序列化实现的,但在Hadoop2中是基于Protocol Buffers实现的。这个改进不仅很容易保持向后兼容,而且帮助集群中的不同组件实现了滚动升级(rolling the upgrades)。另外,RPC也允许在客户端实现重试功能。
支持SSD感知
Hadoop1是不感知存储设备的类型的,这意味着机械硬盘和SSD(固态硬盘)被一样对待。用户无法对数据的布局做任何干预。2014年发布的Hadoop2版本能够识别存储设备的类型,并且应用程序可以获取到这些信息。这样,应用程序就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优化它们的数据存取和布局策略。
HDFS IO方面的改进
Hadoop1是通过HDFS客户端访问文件系统的。Hadoop2开始支持NFSv3,促进了NFS网关组件的诞生。现在,HDFS可以挂载(mount)到用户本地兼容的文件系统上,他们可以直接往HDFS下载或上传文件。往已有的文件追加内容是可以的,但是随机写(random write)是不支持的。同时,Hadoop2的I/O也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例如,在Hadoop1中,当客户端运行在某个数据节点上时,它需要通过TCP来读取本地数据。但是,有了本地快捷读取(short-circuit local reads),客户端就可以直接读取本地的数据;通过特定的接口还可以实现零复制(zero-copy)数据读取;读或写数据的CRC校验码计算方法也进行了优化。
支持更多的操作系统
Hadoop 2.X天然支持微软的Windows系统。这个转变使得微软的Windows服务器有极好的机会进入大数据处理领域。当然,部分原因得归功于Hadoop开发使用的Java编程语言有很好的可移植性,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Hadoop对计算和存储的通用性的增强,使其能支持包括Windows在内的系统。时下,云服务商将Hadoop作为一种按需分配的服务,作为其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产品的一部分。Hadoop2也支持OpenStack,促进了在云端的弹性和虚拟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