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过简单的路由配置和使用,
一、基本用法
Umi 的路由根结点是全局 layout src/layouts/index.js
路由会将相应的页面组件映射到上面的 props.children 中
之前的文章介绍过,Umi 的路由可以通过 .umirc.js 文件中的 routes 字段配置
但配置 routes 字段后,约定式路由不会生效。如果项目较重,就需要配置很多路由,所以我更倾向于使用约定式路由
Umi 可以基于 pages 目录下的结构,自动生成路由配置,这就是约定式路由
比如上图的目录结构,最终会被 Umi 解析为
[ { path: \'/\', component: \'./pages/index.jsx\' }, { path: \'/users/\', component: \'./pages/user/index.jsx\' }, { path: \'/users/list\', component: \'./pages/user/detail/index.jsx\' }, ]
二、动态路由
假如有某一个表单页,需要区分新增(add)和编辑(edit)两种状态,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动态路由
umi 里约定,带 $ 前缀的目录或文件为动态路由
然后在对应的组件中,通过 props.match.params 来获取路由中的动态参数
再来一个需求:假如有一个 tab 菜单页,进入该页面时可以指定某个菜单,如果没有指定则展示第一个菜单
这时候就可以使用可选的动态路由,umi 里约定带 $ 后缀的动态路由为可选动态路由
然后同样通过 props.match.params 来获取动态参数
这样访问 /user/:id/list 和 /user/list 都能访问到该页面
三、嵌套路由
umi 约定目录下有 _layout.js 时会生成嵌套路由,以 _layout.js 为该路由的根结点
如上图的结构,在访问 /user/detail/count/ 和 /user/detail/info/ 的时候都会以 _layout.js 生成二级路由
但在切换子路由,当前的滚动条并不会变化,如果希望切换子组件之后回到顶部,可以在 _layout.js 的 componentDidUpdate 中添加相应的逻辑
componentDidUpdate(prevProps) { if (this.props.location !== prevProps.location) { window.scrollTo(0, 0); } }
PS: _layout.js 也可以是 _layout.jsx,上面的全局 layout 同理
四、通过 yaml 注释扩展路由
以上其实都是一些基本的路由功能,虽然以约定目录的方式实现了这么完善的路由功能还是很令人赞叹,但还称不上“震惊”二字
真正让我佩服到五体投地的东西,从这里开始...
约定式路由虽然能节省冗杂的路由配置,但也不如直接配置 routes 来的灵活
Umi 的解决方案是,通过 yaml 注释来扩展约定式路由的功能
Umi 约定路由文件的首个注释如果包含 yaml 格式的配置,则会被用于扩展路由
比如修改页面的 title,可以直接通过添加 yaml 注释搞定
所有 routes 字段可以配置的参数,都可以通过注释来扩展
这个功能为完善路由组件的功能提供了基础,比如权限路由
如果项目需要校验权限,比如用户是否登录,只需在需要校验权限的组件顶部添加注释
/** * Routes: * - ./src/routes/private.jsx */
这样一来,当前组件就会作为子组件嵌套在 private.jsx 中
然后在 private.jsx 中添加校验权限的逻辑
五、基于路由的按需加载
约定式路由结合注释之后,就会生成完整的路由配置,可以在页面组件上通过 props.route.routes 获取到
再结合其它插件就可以实现面包屑、切换动效等,这些就功能不展开说了。
但 Umi 还在看不见的地方,利用路由做了很多优化,比如按需加载
// .umirc.js export default { plugins: [ [\'umi-plugin-react\', { dynamicImport: true, }], ], };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只需要添加以上配置就能开启按需加载
开启之后,假如有 1000 个页面,调试时只要调其中的 5 个页面,最终就会只编译这 5 个页面
而 Umi 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们使用了临时文件来占位
在访问 url 的时候,只会加载当前的组件,其它路由组件都用 Loading 组件占位
虽然有些取巧,但简单有效
路由还有一些正在完善的功能,比如 keep-alive、AntD+路由自动生成菜单,最新的进展可以关注 Umi 的官方仓库
此文仅供本人学习用
原文作者: Wise.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