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OPmftUZAsDPCtmnAzNPZw 提取码:tyth
第7章 空间数据编辑
空间数据编辑是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修改和维护的过程。通过各种方法获取的空间数据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上往往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通过后期的编辑工作对其进行修改和处理才能达到使用要求。空间数据编辑包括图形数据编辑、属性数据编辑、网络编辑、拓扑编辑等。本章主要讲解图形数据编辑、属性数据编辑、注记编辑和拓扑编辑。
7.1 空间数据编辑简介
ArcGIS的空间数据编辑功能是在ArcMap中完成的。通过ArcMap可以编辑存储在 shapefile 和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数据,也可以编辑各种表格形式的数据。包括点、线、面、文本(注记和尺寸)、多面体 (multipatch) 和多点。还可以通过拓扑和几何网络来编辑共享边和重叠几何。
在 ArcMap 中创建或编辑要素之前,必须存在一个可供编辑的现有要素类。如果不存在,您可以在目录窗口中创建一个新的地理数据库要素类或 shapefile。
将要编辑的数据添加到 ArcMap 后,数据编辑遵循以下基本工作顺序::
(1)选择要编辑的工作空间和数据框。
(2)启动编辑会话(开始编辑)。
(3)从【创建要素】窗口中选择要素模板和构造工具。
(4)设置其他编辑属性或选项,如捕捉。
(5)创建新要素(如通过在地图上对其进行数字化)。
(6)添加或编辑要素的属性。
(7)保存编辑内容并停止编辑。
7.1.1 设置工作空间
工作空间指的是存放地理数据库或各 shapefile 的文件夹。
7.1.2 启动编辑会话
编辑操作需要在编辑会话中进行。在编辑会话期间,可以创建或修改矢量要素或表格属性信息。要进行编辑时需要启动编辑会话,并在完成后结束编辑会话。编辑操作将作用于单个 ArcMap 数据框中的单个工作空间。如果地图中含有多个数据框,那么即使所有数据都在同一工作空间中,也只能编辑一个数据框中的图层。虽然可以编辑不同坐标系中的数据,但通常情况下,最好还是使准备一起编辑的所有数据都与数据框采用相同的坐标系。
在多数情况下,数据将在数据视图中进行编辑,因为该视图只会显示地图中的数据,而布局元素将被隐藏。您也可以在布局视图中进行编辑,但通常在数据视图中编辑则通常更简便、更精确。不过,如果想在地图布局环境中对地图进行少量增改,则可以在布局视图中进行编辑。
在选择保存并永久应用于数据之前,编辑内容为临时存储状态。也可以退出编辑会话而不保存所做的更改。仅保存地图文档并不会将编辑内容保存到要素,而是需要在编辑会话中专门对编辑内容进行保存。保存编辑内容时,会将编辑内容写入数据源或数据库。
编辑数据库中的数据时,编辑操作和保存编辑内容操作属于针对数据库的事务。
某些类型的数据(如 CAD或 coverage)在 ArcMap 中可以查看但无法编辑,必须将这些数据转换为程序可识别的格式才能编辑处理。例如,虽然可以在 ArcMap 中查看 Coverage,却只能在 ArcInfo Workstation 中编辑 Coverage。
7.1.3 要素模板
素的创建可通过应用要素模板来完成。要素模板定义创建要素所需的全部信息:存储要素的图层、创建的要素所应具有的属性以及创建要素所使用的默认工具。另外,模板也具有名称、描述和标签,这有助于对模板进行查找和组织。如果启动编辑时未显示模板,则会在当前编辑工作空间中为每个图层自动创建。模板保存在地图文档 (.mxd) 和图层文件 (.lyr) 中。
7.1.4 编辑捕捉
通过捕捉功能,可在创建彼此连接的要素时使编辑操作更加精确、误差更小。开启捕捉后,鼠标指针靠近边、折点和其他几何元素时便会跳转或捕捉到这些元素。便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其他要素的位置定位要素。随着指针在地图中的移动,它将自动捕捉到点、端点、折点和边。使用捕捉时所需的所有设置均位于【捕捉】工具条中,包括启用和禁用捕捉类型以及设置捕捉选项。主要的捕捉类型是工具条上的按钮,但【捕捉】菜单中还包含一些其他的捕捉类型。
7.1.5 要素创建
(1)点
点是可创建的最简单的要素。只需在【创建要素】窗口中单击点模板,【点】工具便会自动**。在地图上想要添加点的位置单击,可以右键单击地图或使用捕捉来帮助在准确位置创建点。
(2)线和面
要在线或面中创建线段,最常使用的是【线】工具(使用线模板)和【面】工具(使用面模板)。要创建线段,只需在地图上想要放置折点的位置单击。
通过绘制编辑草图,可以数字化新线要素或面要素的形状。绘制草图时,会看到对该模板使用实际符号系统的所见即所得式预览,其中的折点也被符号化为绿色和红色方块。
草图由要素的所有折点和线段组成。折点是使草图方向发生变化的点,如拐角;而线段则是连接折点的线。
草图的形状满足要求后,需要完成草图来完成要素几何的创建,然后使用模板中指定的属性真正地创建要素。完成草图的方式有许多种,包括双击鼠标、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命令或使用键盘快捷键 (F2)。显示的是通过编辑草图构造的面要素。添加完所需的所有折点后,草图创建完毕并将成为要素。使用【编辑】工具双击要素对草图进行修改,从而更改面的形状。
要创建新线,至少需要两个折点(起点和终点)才能完成草图,进而创建要素。而如果要使用“面”工具创建新面,则至少需要三个折点。线的草图会记录进行数字化的方向;如果需要对线进行修剪或延长或者对线执行某种要用到从起点或终点得到的测量值的操作,则这一点很重要。折点标记为绿色,最后添加的折点标记为红色。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编辑器】工具条上也设有构造方法选项板,在新线或面中数字化线段时,该工具条将显示在鼠标指针附近。
7.1.6 属性编辑
属性是对 GIS 中地理要素的描述,通常以行存储在表中。例如,河流的属性可能包括名称、长度和平均深度。可以在创建要素时输入新的属性值,也可以编辑现有值。创建要素时,最先使用的只能是在创建要素的模板中指定的默认属性值。
打开属性表窗口能够查看有关图层或表的所有表格信息。要在表窗口中添加或更改值,只需单击某单元格,然后输入新值。还可以在属性表窗口中使用“字段计算器”,它可以更新特定字段中的多个值以及在编辑字段值时使用高级语句。尽管不必在编辑会话状态下便可计算字段值,但仍建议打开编辑会话,因为在编辑会话状态下所做编辑可以撤消。
7.2编辑工具
编辑用户界面的主要部分包括【编辑器】工具条,以及通过该工具条打开的多个窗口和对话框。
7.2.1 编辑器工具条
【编辑器】工具条包含编辑数据所需的各种命令。通过【编辑器】工具条,可启动和停止编辑会话、访问各种工具和命令以创建新要素和修改现有要素,以及保存编辑结果。通过单击【标准】工具条上的 【编辑器工具条】按钮来向 ArcMap 添加【编辑器】工具条。
图标 |
名称 |
功能 |
|
编辑器 |
编辑器菜单 |
|
编辑工具 |
选择要编辑的要素 |
|
编辑注记工具 |
选择要编辑的要素注记 |
|
直线段 |
创建直线 |
|
端点弧段 |
通过放置圆弧的起点和端点,并设置半径创建圆弧 |
|
追踪 |
追踪现有要素创建新线段 |
|
直角 |
创建直角 |
|
中点 |
在线段中点处创建中点或折点 |
|
距离--距离 |
在距其它两点的特定距离处创建点或折点 |
|
方向--距离 |
在沿某一点开始方向上距另一点的固定距离处创建点或折线 |
|
交叉点 |
在两条线段的隐式相交处创建点或折点 |
|
弧段 |
通过设置曲线起点、通过的位置和终点来创建圆弧 |
|
正切曲线段 |
创建与前一线段相切的圆弧 |
|
贝塞尔曲线段 |
创建一条圆滑的贝塞尔曲线 |
|
点工具 |
创建点要素 |
|
编辑折点 |
编辑折点 |
|
整形要素工具 |
修改选择要素 |
|
剪裁面工具 |
线要素裁剪选中的面要素 |
|
分割工具 |
分割选中的线要素 |
|
旋转工具 |
旋转选择要素 |
|
属性 |
打开属性对话框 |
|
草图属性 |
打开草图属性对话框 |
|
创建要素 |
打开创建要素对话框 |
7.2.2 编辑器菜单
7.2.2.1 编辑菜单
功能区 |
功能 |
描述 |
编辑会话 |
开始编辑、停止编辑 |
提供编辑功能的启动和停止功能 |
保存编辑 |
保存编辑内容 |
保存编辑的数据 |
常用命令 |
移动、分割、构造点、平行复制、合并、缓冲区、联合、裁剪 |
提供常用编辑功能 |
验证要素 |
验证要素 |
验证要素的有效性 |
捕捉设置 |
捕捉工具 |
提供捕捉工具条及捕捉选项设置 |
窗口管理 |
更多编辑工具、编辑窗口 |
管理编辑窗口和编辑工具的显示状态 |
选项设置 |
编辑选项 |
提供拓扑、版本管理、单位等选项设置 |
7.2.2.2 捕捉工具条
通过捕捉功能,可在创建彼此连接的要素时使编辑操作更加精确、误差更小。开启捕捉后,鼠标指针靠近边、折点和其他几何元素时便会跳转或捕捉到这些元素,便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其他要素的位置定位要素。随着指针在地图中的移动,它将自动捕捉到点、端点、折点和边。使用捕捉时所需的所有设置均位于“捕捉”工具条中,包括启用和禁用捕捉类型以及设置捕捉选项。
在【编辑器】工具条上,单击【编辑器】----【捕捉】---【捕捉工具条】,加载【捕捉】工具条。【捕捉】工具条详细功能。
图标 |
名称 |
功能 |
|
点捕捉 |
捕捉到点要素 |
|
端点捕捉 |
捕捉到端点 |
|
折点捕捉 |
捕捉到折点 |
|
边捕捉 |
捕捉到线要素或面要素的边界 |
|
使用捕捉 |
启用/停用捕捉功能 |
|
交点捕捉 |
捕捉要素的交点 |
|
中点捕捉 |
捕捉线段的中点 |
|
切线捕捉 |
捕捉到曲线或面要素边的切点 |
|
捕捉到草图 |
启用/停用捕捉到草图功能 |
|
捕捉到拓扑结点 |
启用/停用捕捉到拓扑结点功能 |
|
选项 |
捕捉选项设置 |
在【编辑器】工具条上,单击【编辑器】----【捕捉】---【选项】;或者在【捕捉】工具条上,单击【捕捉】---【选项】,打开【捕捉选项】对话框。
功能区 |
功能 |
描述 |
常规 |
容差、符号颜色、捕捉图层 |
捕捉容差、符号和捕捉图层设置 |
捕捉提示 |
显示提示、图层名称、捕捉类型、背景 |
捕捉时屏幕上提示文字,包括图层名称、捕捉类型和背景提示 |
文本符号 |
捕捉时提示文本 |
设置提示文本的颜色、字体、符号和其它属性 |
7.2.2.3 高级编辑工具条
在【编辑器】工具条上,单击【编辑器】----【更多编辑工具】---【高级编辑】,加载【高级编辑】工具条。
图标 |
名称 |
功能描述 |
|
复制要素工具 |
复制选择的要素 |
|
内圆角工具 |
创建连接两条线的正切曲线 |
|
延伸工具 |
延伸所选要素 |
|
修剪工具 |
裁剪所选要素 |
|
线相交 |
分割相交线要素 |
|
拆分多部件要素 |
拆分选择的多部件要素为单要素 |
|
构造大地要素 |
构造大地测量要素 |
|
对齐到形状 |
要素对齐到现有形状 |
|
替换几何工具 |
保持属性值相同的前提下替换要素 |
|
构造面 |
根据线或面要素创建新的面要素 |
|
分割面 |
根据选定要素形状分割面 |
|
打断相交线 |
相交位置分割选定要素 |
|
概化 |
简化所选要素形状 |
|
平滑 |
将要素的直角边和拐角平滑处理为贝塞尔曲线 |
7.2.2.4 创建要素窗口
每次在地图上创建要素时,一开始都要用到【创建要素】窗口。单击【编辑器】工具条上的 【创建要素】按钮打开【创建要素】窗口。
在【创建要素】窗口中选择某要素模板后,将基于该要素模板的属性建立编辑环境;此操作包括设置要存储新要素的目标图层、**要素构造工具并做好为所创建要素指定默认属性的准备。
【创建要素】窗口的顶部面板用于显示地图中的模板,而窗口的底部面板则用于列出创建该类型要素的可用工具。要素创建工具(或构造工具)是否可用取决于您在窗口顶部选择的模板类型。例如,如果线模板处于活动状态,则会显示一组创建线要素的工具。相反,如果选择的是注记模板,则可用的工具将变为可用于创建注记的工具。
7.2.2.5 模板属性对话框
在【创建要素】窗口上方工具按钮中单击【组织模板】,打开 【组织要素模板】对话框,选择要进行模板管理的图层,单击【组织模板对话框】上方工具按钮中的 【属性按钮】,打开【模板属性】对话框。
要素模板定义创建新要素所需的全部信息:存储要素的图层、将要创建的新要素所应具有的属性,以及创建要素所使用的默认工具。另外,模板也具有名称、描述和标签,这有助于对模板进行查找和组织。
7.2.2.6 属性窗口
【属性】窗口可显示所选要素的属性,并允许对各值进行编辑。单击【编辑器】工具条上的 【属性】按钮打开【属性】窗口。
【属性】窗口的面板顶部可显示所选要素所属的图层,面板底部可显示该要素的属性值。字段的属性和顺序反映的是【图层属性】对话框的“字段”选项卡上的设置。例如,如果关闭了字段的可见性、设置了字段别名或更改了字段中数字的显示方式,此类更改均会反映在【属性】窗口中。还可将字段设置为只读,即无论拥有文件权限还是数据库权限,都只能查看而无法编辑该字段。
7.2.2.7 编辑草图窗口
【编辑器】工具条中的【编辑工具】选中要素并双击,然后在【编辑器】工具条上单击 【草图属性】按钮,打开【编辑草图属性】窗口。
折点可存储除 x,y 位置之外的其他属性。这些属性包括常用于存储有关路径测量值和高程信息的 m 值和 z 值。使用【编辑草图属性】窗口可添加和修改这些属性。
7.2.2.8 编辑折点工具
在编辑状态下双击需要编辑的要素,就会出现【编辑折点】工具条。
【编辑折点】允许对折点进行选择、移动、增加、删除、缩放等操作,是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条。
图标 |
名称 |
功能描述 |
|
修改草图折点 |
选择折点并修改线段 |
|
添加折点 |
在线段上添加折点 |
|
删除折点 |
在线段上删除折点 |
|
延续要素工具 |
继续数字化现有要素,以便继续草绘其形状 |
|
按比例拉伸 |
移动折线时保持要素的常规形状 |
|
完成草图 |
完成当前编辑工作 |
|
草图属性 |
打开草图属性对话框 |
7.2.2.9 编辑选项对话框
在【编辑器】工具条上,单击【编辑器】----【选项】,打开【编辑选项】对话框。
在【编辑选项】对话框中可以设置设置在 ArcMap 中进行编辑时的首选项。例如可以设置输入测量值时使用的单位和小数位数,还可以设置进行编辑时需要显示哪些符号和工具条等等。
7.3 要素编辑
7.3.1 创建新要素
创建新要素是通过创建要素模版进行的,因此首先需要从创建要素模版开始。创建要素包括创建点、线、面三种形式。
7.3.1.1 创建点要素
创建点要素首先需要添加要创建点的图层,启动编辑环境,在【 创建要素】窗口中选择点要素模版,然后在主窗口中绘制就可以了。选择点要素模版后,在下方后出现点构造工具,包含两个点构造工具。
(1)【 点】:默认构造工具,通过在图上点击或通过坐标输入的方式创建点要素;选取该工具后,在图上单击创建点要素,点要素创建完成后处于高亮选择显示状态。
(2)【 线末端的点】:此工具通过绘制一条折线,选取最后一个端点创建点要素。选取该工具后,首先绘制一条草图线。绘制草图线可以通过捕捉工具条捕捉到草图上,或者是要使草图线有一定的长度,都可以通过点击右键选择【捕捉到要素】或者【长度】选项,选择相应的选项,或者弹出对话框输入相应的数值即可。
(3)如果知道要输入点要素的坐标或坐标增量可以直接在图上空白出点击右键选择【绝对X,Y】(F6)或者【增量X,Y】(Ctrl+D),打开对话框,输入相应的坐标值或坐标增量即可。单击单位按钮 ,更改输入数据单位。
采用绝对坐标或坐标增量的方式输入创建点要素主要包含以下方式:创建点要素、在线中创建折点、在面中创建折点。
7.3.1.2 创建线要素
创建线要素首先需要添加要创建线的图层,启动编辑环境,在【 创建要素】窗口中选择线要素模版,然后在主窗口中绘制就可以了。线要素模版包含了线、矩形、圆形、椭圆、手绘曲线五种构造工具。
(1)【 线】:默认构造工具。通过在图上点击创建线要素。
(2)【 矩形】:用于创建矩形要素。选取该工具后,首先在图中单击矩形一个端点的位置,拖动并单击设置旋转角度,或者右键单击选择快捷键输入XY坐标、方向角等创建矩形。
快捷键 |
功能 |
Tab |
使用Tab键可以按照竖直方向(水平或垂直)绘制矩形,再次按Tab退出该模式 |
A |
输入定点的X、Y坐标值 |
D |
设置第一个顶点后指定角度方向 |
L/W |
输入矩形的长、宽值 |
Shift |
创建正方形 |
(3)【 圆形】:创建圆形要素。选取该工具后,在图中单击放置圆心,拖动鼠标设置半径,或者通过右键快捷菜单选择输入半径等绘制圆形。
快捷键 |
功能 |
R |
输入半径 |
A |
输入中心点的坐标 |
(4)【 椭圆】:创建椭圆要素。选取该工具后,在图中单击放置椭圆中心点,拖动鼠标设置长半径、短半径,或者通过右键快捷菜单选择输入长短半径等绘制椭圆。
快捷键 |
功能 |
Tab |
该工具默认方式是从中心点向外创建椭圆。使用Tab键更改为从端点绘制椭圆,再次按下Tab返回默认方式 |
A |
输入中心点或端点的X、Y坐标值 |
D |
设置第一个点后指定角度方向 |
R |
输入长半径或短半径 |
Shift |
创建圆形 |
(5)【 手绘】:创建手绘线要素。选取该工具后,可以手动创建出随鼠标指针移动的线要素。使用时只需要按住鼠标左键移动鼠标,完成后松开鼠标,手绘线会自动平滑为贝塞尔曲线。
创建线要素除了在【创建要素】窗口中使用【构造工具】,还可以使用编辑器工具条上的要素构造工具创建线要素。
要素构造工具包含以下构造工具:
(1) 直线段:线要素构造默认工具。
(2) 端段:用于创建参数(真)曲线线段。参数曲线并不是由多个折点构成的,它仅具有两个作为端点的折点。可使用航空照片影像作为背景,通过【弧段】构造方法对死胡同进行数字化。快捷键R可以通过输入半径快速创建弧要素。
(3) 贝塞尔曲线段:用于构造平滑曲线,其形状是由两个折点和一个从这两个折点延伸出的手柄组成。使用控点更改曲线的角度、高度和形状。如果旋转控点,则可创建 S 型曲线。
(4) 方向-距离:在沿某点开始的方向上并且距离另一点固定距离处创建点或折点。快捷键D输入距离,A输入方向,Tab在位置间循环。
(5) 距离-距离:可用于在分别以两个点为圆心、以指定距离为半径的两个圆的相交处创建点或折点。
(6) 端点弧段:可用于指定曲线的起始点和终点,然后定义曲线的半径。
(7) 交叉:用于在两条经适当延长后可相交的线段的相交处创建点或折点。
(8) 中点:通过单击确定两个点来放置一个点或折点;新的点或折点将放置在所确定的两点之间的线段的中点处。
(9) 直角:只能创建与前一线段成 90 度角(成直角)的线段。使用“直角”构造方法可以创建建筑物覆盖区或其他具有方形拐角的要素。
(10) 切线:用于添加与先前草绘的线段相切的线段。要创建正切曲线,首先需要使用其他草图构造方法中的一种草绘一条线段。
(11) 追踪:可用于沿现有线段创建线段。可沿现有线要素进行追踪,而无需输入各线段的角度和长度。
7.3.1.3 创建面要素
面要素模版中包含了面、矩形、圆形、椭圆行、手绘曲线、自动完成面、自动完成手绘七种构造工具。前五种构造工具的使用方法同线要素的创建方式相同。 自动完成面工具和 自动完成手绘工具是通过与其他多边形要素围合的闭合区域自动完成面要素的创建。
7.3.1.4 利用现有要素创建新要素
要素创建可以利用已有的要素创建,通常包括复制、构造、缓冲区、合并、联合等方式。
7.3.1.4.1 复制要素
(1)简单复制
启动编辑环境后,在图上选取要复制的要素,单击【标准】工具条上的【复制】按钮复制要素,再单击【标准】工具条上的【粘帖】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粘帖的目标图层,点击【确定】完成复制操作,创建出新的要素。
(2)使用复制命令复制
启动编辑环境后,在图上选取要复制的要素,右键单击选择【复制】命令复制要素,再空白处单击选择【粘帖】,弹出目标选择图层窗口,选择目标图层后点击【确定】完成复制操作,创建出新的要素。
(3)使用【 平行复制】命令复制
该命令用于在指定距离处创建所选线的副本。
启动编辑环境后,在图上选择要平行复制的线要素,选择【编辑器】工具条上【编辑器】--【 平行复制】命令,打开【平行复制】对话框。
对话框中的设置选项如下:
【模版】:新创建的要素要使用的模版,默认使用当前选择要素模版。
【距离】:平行复制的距离。
【侧】:新要素要创建在哪一侧,选项有:两侧、左侧、右侧。
【拐角】:新要素拐角形式,选项有:斜接角、斜面角、圆角。
将所选线视为单条线:选择如何创建偏移线。如果未选中,线将在一侧偏移,如果选中,线整体向指定侧偏移,同时还可以为偏移中的每个选定的线创造一个新要素。
移除自相交环:选中该选项后,如果偏移距离足够大,将移除折点防止产生自相交环。
7.3.1.4.2 使用【 构造点】工具
【 构造点】用于沿所选线以一定的间隔创建新点要素。
启动编辑环境后,在图上选择要平行复制的线要素,选择【编辑器】工具条上【编辑器】--【 构造点】命令,打开【构造点】对话框。
对话框中的设置选项如下:
【点数】:沿着线等间距创建特定数量的点,输入要创建的点数。
【距离】:使用地图单位以一定的间隔创建点。输入间隔,然后单击选择要通过线的起点还是终点开始创建点,会在地图上绘制箭头来指示线的方向。
【测量】:沿着线基于 值以特定间隔创建点。输入间隔,然后单击选择要通过线的起点还是终点开始创建点,会在地图上绘制箭头来指示线的方向。
7.3.1.4.3 使用【 缓冲区】工具
启动编辑环境后,在图上选择要生成缓冲区的线要素,选择【编辑器】工具条上【编辑器】--【 缓冲区】命令,打开【缓冲区】对话框。
对话框中的设置选项如下:
【模版】:新创建的要素要使用的模版,默认使用当前选择要素模版。
【距离】:缓冲的距离。
7.3.1.4.4 使用【合并】或【联合】工具
使用【编辑器】工具条上【编辑器】--【合并】/【联合】命令也可以创建新要素。
启动编辑环境后,在图上选取需要合并或联合的要素,选取相应的命令即可。
【合并】命令把在同一图层上的所选要素合并成一个要素,【联合】命令则可以把不同图层上的所选要素合并成一个要素。
7.3.1.4.5 使用【 构造面】工具
【 构造面】根据现有线或面的形状创建新面。
启动编辑环境后,在图上选择要构造面的线要素或面要素,选择【编辑器】--【更多工具】--【高级编辑】工具条上的【 构造面】工具,打开【构造面】对话框。
对话框中的设置选项如下:
【模版】:构造面要素要使用的模版,默认使用当前选择要素模版。
【拓扑容差】:拓扑容差指的是坐标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该距离的坐标将合并到一起。
7.3.1.4.6 使用【分割面】工具
【分割面】工具用于把一个多边形分割为多个多边形。
使用此命令首先选取分割面的线要素,选择【编辑器】--【更多工具】--【高级编辑】工具条上的【 分割面】工具,打开【分割面】对话框。
对话框中的设置选项如下:
【目标】:设置要分割面要素的图层。
【拓扑容差】:拓扑容差指的是坐标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该距离的坐标将合并到一起。
7.3.1.4.7 使用【相交】工具
【相交】工具用于根据几何类型相同的任意两个所选要素的公共区域或公共边创建新要素。【相交】工具首先要通过自定义对话框上的命令选项添加到工具条中,相交命令位于编辑器类别命令中。
使用此命令前首先选取需要提取相交的要素,然后点击工具条上的相交命令。
对话框中的设置选项如下:
【模版】:构造面要素要使用的模版,默认使用当前选择要素模版。
7.3.2 要素编辑
要素编辑包括空间图形编辑和属性编辑两部分。要素编辑全部在启动编辑环境后进行相应的操作。
7.3.2.1 空间图形编辑
7.3.2.1.1 折点编辑
折点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和移动三种操作。
(1)添加与删除折点操作可以通过【编辑折点】工具条的按钮进行操作。【编辑折点】工具条可以通过鼠标右键单击工具条空白处在快捷菜单里选择或者通过双击要编辑的要素直接弹出【编辑折点】工具条。
通过【编辑折点】工具条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 手动添加折点
单击【编辑折点】工具条上的【 添加折点工具】,然后单击想要插入折点的位置;
按住A键并单击折点。按住A时,加号 (+) 会出现在白色“编辑”工具指针旁边。如果按住A,然后单击并拖动,可以插入该折点,同时移动它;
将指针移到想要添加折点的位置,右键单击,然后单击插入折点。
2)在线段中点处添加折点
在【编辑器】工具条上单击【 草图属性按钮】, 或着按快捷键P打开【编辑草图属性】窗口。
在【编辑草图属性】 窗口中,在要插入新折点的位置之前或之后选择折点。在【编辑草图属性】窗口中选中了某个折点时,地图上的该折点将处于选中状态,并被绘制为带有一个空心的白色方框。也可在地图上选择一个折点在【编辑草图属性】窗口中定位该折点; 右键单击所选折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其前】在所选折点的前面添加一个折点,或单击【插入其后】在所选折点的后面添加一个折点。
名称 |
功能 |
插入其前 |
在选择折点之前插入一个折点,插入点为选择点和该点前面的中心点 |
插入其后 |
在选择折点之后插入一个折点,插入点为选择点和该点后面的中心点 |
闪烁 |
闪烁选择折点 |
缩放至 |
缩放至选择折点 |
平移至 |
平移至选择折点 |
删除 |
删除选择折点 |
3)删除折点
单个折点删除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①单击【编辑折点】工具条上的【 删除折点工具】,然后单击要删除的折点;②按住D键并单击折点,按住D时,减号 (-) 会出现在白色“编辑”工具指针旁边;③将指针放置在折点上,直到指针变为 移动指针,右键单击,然后单击删除折点。
多个折点删除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①单击【编辑折点】工具条上的【 删除折点工具】,在折点周围拖出一个选框;②按住D键并在折点周围拖出一个选框,按住D时,减号 (-) 会出现在白色“编辑”工具指针旁边;③选择折点并按 BACKSPACE 键。
(2)移动折点
如果需要修改要素的几何形状,可以通过移动折点的方式实现。
移动折点通常包含以下几种形式:
拖动
将指针放到折点上,直到其变成 移动指针;要移动多个折点,可在其周围拖出一个框,然后将指针放在某个选中的折点上即可;单击所选折点,然后将其拖动到所需位置。
精确XY坐标
在获取到可提供确切的折点所应处坐标位置的附加信息时,可通过指定新的 x,y 位置来移动折点(或点)。
将指针放到折点上,直到其变成 移动指针;要移动多个折点,可在其周围拖出一个框,然后将指针放在某个选中的折点上即可;右键单击,然后单击【移动至】工具,打开【移动至】对话框,在其中输入坐标值即可。
相对XY坐标
在获取到可提供确切的折点所应处位置相对坐标的信息时,可通过指定新的相对 x,y 位置来移动折点(或点)。
将指针放到折点上,直到其变成 移动指针;要移动多个折点,可在其周围拖出一个框,然后将指针放在某个选中的折点上即可;右键单击,然后单击【移动】工具,打开【移动】对话框,在其中输入相对坐标值即可。
移动折点而不改变要素形状
如果需要移动折点但要保持要素的常规形状,可按比例拉伸要素的几何。如果在启用了按比例拉伸的情况下将折点拖动到新位置,则要素线段的比例将保持不变,从而保留了要素的常规形状。
7.3.2.1.2 线段编辑
(1)更改线段类型
线段类型包括:直线、圆弧和贝塞尔三种类型。
在编辑环境下,单击【编辑器】工具条上的【 编辑】工具,双击要编辑要素;将鼠标指针放在线段上,直到鼠标指针变为 线段光标, 右键单击线段,指向更改线段,然后单击直线、圆弧或贝塞尔。当前线段类型将在列表中不可用。
(2)更改线段方向
在编辑环境下,双击要编辑的线要素;在草图上右键单击选择【翻转】命令,完成线要素翻转操作。
原始的数字化方向是从左到右(红色折点表示最后一个折点)。翻转的数字化方向是从右到左。
(3)修剪线要素到指定长度
在编辑环境下,双击要编辑的线要素;在草图上右键单击选择【修剪到长度】,打开【修剪到长度】对话框,输入修剪后线要素的长度。
(4)修整线
【修整要素】可通过在所选要素上构建草图的方式修整线。要素可获取草图与要素相交的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之间的那部分草图的形状。修整线时,线可获取所绘制草图的形状。
具体操作方法为:
- 在编辑环境下,单击要编辑的线要素;
2)选择【编辑器】工具条上【 修整要素】工具,单击地图根据希望要素被修整的方式创建一条线;
可以使草图捕捉到所选边或与其相交,以指示开始和停止修整的位置。草图必须与边相交(或与边接触)两次或两次以上,才能实现修整。
3)要更改草图线段的形状,可单击编辑器 工具条或要素构造 微型工具条上的构造方法类型。可通过多种方法创建线段,例如,使用直线、曲线或追踪其他要素形状。还可以使用键盘快捷键或右键单击访问命令菜单来帮助您在草图中放置折点。
(5)分割线
1)手动分割
使用【编辑器】工具条上的【 分割工具】可将一条线在鼠标点击的位置手动分割为两条线。
以指定距离或百分比分割线
使用【编辑器】命令菜单中的【分割】命令可以通过使用指定的距离值、总长度的百分比或 m 值从线的起点或终点进行分割。【分割】操作可更新现有要素的形状,并使用要素类的默认属性值创建一个或多个新要素。
【分割】对话框中的详细参数如下:
【距离】:按距离分割,最后的部分可能小于指定距离,需要指定开始点;
【分成相等部分】:按照指定的数目平均分割;
【百分比】:按指定百分比分成两段,需要指定开始点;
【方向】选项中需要指定分割方向为从线的起点开始分割或着从线的终点开始分割。
在交叉点处分割
使用【高级编辑】工具条上的【 线相交】工具可在交叉点处分割线要素。将在鼠标单击位置处对线进行分割。分割操作会更新现有要素的形状,并使用要素类的默认属性值创建新要素。
线要素之间可能存在许多潜在交点,这些交点可能位于这两条线中间的明显位置,也可能是位于其中一条或两条线的延长线上的隐蔽交点。当需要将要素延伸至交叉点时,既可延伸现有要素也可添加新要素。
打断相交线分割
使用【高级编辑】工具条上的【 打断相交线】在相交处分割已选的所有线。
(6)延伸线
通过在现有草图的末端对新线段进行数字化处理来延伸线。使用【高级编辑】工具条上【 延伸工具】可以延伸线。单击一个线要素,然后将其延伸到另一个选中的线要素。要使用【延伸工具】,需先选择要将线延伸到的要素,然后单击要延伸的线。
(7)修剪线
使用【高级编辑】工具条上【 延伸工具】可以将单击的线要素修剪到与所选线要素相交处。要使用【修剪工具】,应选择要用作剪切线的要素,然后开始单击要修剪的相交线段,所单击的线的部分将被移除。
(8)对齐线
对齐线在【高级编辑】工具条中包含两种对齐方式:对齐至形状和替换几何工具。
1)对齐至形状
【 对齐至形状】工具将某些图层中的要素校正至沿现有要素追踪的线。要使用该工具,需要追踪希望将其他要素与之对齐的路径。该路径是通过追踪一个或多个现有相邻要素的边创建。选择将校正哪些图层以匹配该路径,该操作不会更新其他图层。要列出的图层必须是点、线或面,而且是可编辑和可见的。地图在追踪路径周围显示表示当前容差值的缓冲区,并提供所产生的对齐效果的预览。可更改该容差以找到所需结果。对预览满意后,即可进行校正。
2)替换几何
【 替换几何】工具可以为要素创建全新形状。使用该工具需要选择一个点、一条线或一个面。单击【替换几何】工具时,系统仍然选择原始要素,但是它会透明显示以使您能够看到其当前位置;然后就可以用新形状完全替换现有要素的形状。要绘制其新形状,可以捕捉到其他要素或者沿其他要素追踪,其中包括正在修改的要素的原始几何。所有要素的属性都被保留;只是更新了要素形状。
(9)简化线
使用【高级编辑】工具条上的【 概化】工具可以简化要素形状。【概化】工具使用道格拉斯-普克算法,几何被简化的程度取决于设置的最大允许偏移量,该偏移量限制了输出几何与输入几何之间的几何偏差。对于由线段组成的要素,输出折点是原始要素折点的子集。
(10)平滑线
使用【高级编辑】工具条上的【 平滑】工具可以平滑要素形状。【平滑】工具用于对要素的直线边和拐角进行平滑处理。要素几何将被一系列经过平滑处理的线段取代。
7.3.2.2 属性编辑
如果需要添加、删除或更新属性值,可使用【属性】窗口或【属性表】窗口来处理。
7.3.2.2.1 属性窗口
通过单击【编辑器】工具条上的【 属性】按钮打开【属性】窗口。
属性窗口可重定向,默认情况下为垂直。属性窗口的顶部会列出所选中的要素。要素按显示表达式列出,并按图层进行分组。通过在【图层属性】对话框的【字段】选项卡中设置字段别名、隐藏字段以及更改字段顺序,可自定义字段的显示方式。
【属性】窗口底部包含两列:正在查看的图层的属性字段和这些属性特性的值。出现的属性值取决于在顶部树中单击的内容。
具体操作方法为:
- 要修改单个要素的值,可单击该要素并在属性值列中进行更改;
②要同时修改某一图层中所有选中要素的值,可单击该图层名称并在属性值列中进行更改;
③要仅修改图层中的某几个所选要素,可单击需要更新的各个要素以使该要素在【属性】窗口中高亮显示,然后进行编辑。
④要编辑与所选要素相关的要素或记录的属性,可单击并遍历目录树,然后编辑各值。
⑤要修改多个相关要素或记录的属性,可单击需要更新的各相关项以使其在【属性】窗口中高亮显示,然后进行编辑。
7.3.2.2.2 属性表窗口
【属性表】窗口可以通过在相应的图层上单击右键选择【打开属性表】命令,打开【属性表】窗口。
图标 |
名称 |
功能描述 |
|
表选项 |
下拉菜单,对应相应命令 |
|
关联表 |
显示表关联关系 |
|
按属性选择 |
按照属性选择要素 |
|
切换选择 |
切换要素被选择关系 |
|
清除所选内容 |
清除所选要素 |
|
缩放至所选项 |
缩放至所选要素 |
|
删除所选项 |
删除所选要素 |
通过【属性表】窗口编辑属性可以一次性快速更改多个要素(记录)。可以编辑属性表中出现的任何值,也可以添加和删除记录。还可以使用字段计算器来一次性更改多条记录中特定字段的值。
如果有一个值列表,则可将这些值复制并粘贴到表中以填充连续的单元格。例如,可以从文本编辑器或 Microsoft Excel 中获得列表,复制列表中的值,然后在 ArcMap 表窗口中右键单击某个单元格并单击粘贴。粘贴时,请确保未处于单元格插入模式下(换句话说,光标未在某个单元格中闪烁),这样值才会被粘贴到多个单元格,而不只是某个单元格中。
7.4 Shape 要素编辑
7.4.1 启动/停止编辑
当数据需要进行编辑时,必须首先启动编辑功能才能进行编辑,编辑完成后同样也必须结束编辑并保存编辑结果才能完成编辑工作。
启动编辑功能有两种常见的方法:
(1)快捷启动编辑
在ArcMap【内容列表】中需要编辑的图层上右键单击选择【编辑要素】----【开始编辑】。
(2)常规启动编辑
在【编辑器】工具条上,单击【编辑】----【开始编辑】。
采用常规方法启动编辑功能后,如果ArcMap中加载的要素文件处于不同的目录下,ArcMap不能判断需要编辑的哪一个图层,需要手工指定编辑图层,如图7.16所示。ArcMap在编辑状态下只能编辑同一个工作目录下的文件,其它目录下的文件需要编辑时,需要首先停止现有的编辑,接着在重新开始编辑功能,并选择新的目录下的图层进行编辑工作。采用快捷方法启动编辑功能的不需要上述步骤,因为在编辑之前就已经选定了编辑图层。
【开始编辑】对话框的顶部将列出活动数据框中的可编辑图层,而底部则将显示包含这些图层的工作空间。
单击列表顶部的某个图层,并观察对话框底部,可以以查看存储该图层的数据源位置。单击底部的某个数据源,以高亮显示对话框顶部所列出的该数据源中的图层。如果单击某数据源却没有列出任何图层,则表示该数据源中当前没有可编辑的图层。单击某图层或工作空间时,对应工作空间中的所有其他图层也会高亮显示。
若图层中列表中出现不能编辑的图层或其它问题时,ArcGIS会出现提示。
异常提示 |
描述 |
|
图层将不能启动编辑功能 |
|
可以启动编辑功能,但可能无法编辑地图中的某些项 |
|
提供有关在编辑时如何提高性能的更多建议,但不影响编辑功能 |
当编辑工作结束后,需要结束并保存编辑结果。结束编辑工作只能通过【编辑器】工具条上的【编辑器】----【停止编辑】命令完成。点击该命令后会出现【保存】对话框。若需要保存,点击“是”;若不需要保存,点击“否”;若要继续编辑,选择“取消”。为了防止在大量的编辑过程中出现程序意外退出的情况,建议在编辑一段时间之后,手工点击【编辑器】----【保存编辑内容】人工保存。
定位到“\ch7\Shape要素编辑\”,打开“Ex01.mxd”,文档中加载了“土地利用现状图”和“遥感影像”两图层。
7.4.2 要素模版组织
(1)在【内容列表】中“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层上右键单击--【打开属性表】。在打开的属性表中,单击【表选项】 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添加字段】。
在打开的【添加字段】窗口中,设置如下:
名称:地类; 类型:文本; 字段属性:长度为 20。
(2)在【内容列表】中“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右键单击,选择【属性】,打开【属性】对话框,定位到【符号系统】选项卡,在【显示】中选择【类别】--【唯一值】,值字段选择【地类】。
(3)在【符号系统】选项卡中,单击下方的【添加值】按钮,打开【添加值】对话框。在对话中添加如下值:居住用地、道路、水体、农田,每添加一种土地利用类型都点击一次【添加至列表】添加至列表中。添加完成后点击【确定】。
7.4.3 创建要素
(4)启动编辑功能后,ArcGIS将自动启动【创建要素】窗口,如图7.23所示。如果没有启动创建要素对话框,可以通过单击【编辑器】工具条上的 创建要素按钮打开该窗口。创建要素时都要用到【创建要素】窗口。创建要素时只需点击【创建要素】窗口中【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层中相应的类型即可创建相应的要素。
(5)点击【创建要素】--【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层中的【居住用地】,在主窗口中影像中描绘出建筑物的边界。
边界描绘完成后通过双击鼠标左键、右键单击选择【完成草图】或者单击F2键结束绘制。如果需要修改绘制完成后的图形边界节点位置,可以通过双击绘制好的图形,出现图形节点,拖动节点进行移动操作,或者在线段上右键单击选择添加或删除节点操作;如果绘制图形过程中出现绘制错误,可以通过Ctrl+Z的快捷键回退操作。
(6)在遥感影像中依次创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
(7)绘制完成的图中缺少农田地类。农田地类属于除以上地类外的所有用地,可以采用图形相减的计算方式获得。
在右侧【目录列表】的“要素编辑”下的Result文件夹上单击右键,选择【新建】--【Shapefiles】,名称:Temp;要素类型:面。
(8)在【创建要素】面板中中选择“Temp”图层,然后在主窗口中在影像四角单击,绘制出整个区域的Temp图层。绘制完成后保存并停止编辑。
7.4.4 要素编辑
(9)在【目录列表】中,选择【系统工具箱】--【Analysis Tools】--【叠加分析】--【擦除】,打开【擦除】对话框,设置如下:
输入要素:Temp;
擦除要素:土地利用现状图;
输出要素:Temp1.shp
(10)经过擦除操作后的结果就是农田的范围。
(11)把“Temp1.shp”图层中的图形复制到“土地利用现状”图层中。
启动编辑环境,打开“Temp1”图层属性表,单击选择图形中的唯一面,使其在主窗口中高亮显示。在主窗口中右键单击选择【粘帖】,打开【粘帖】窗口,在其中选择目标为:土地利用现状图。
(12)上一步中只是把图形复制过来,还缺少土地利用类型编码。
在【内容列表】中,【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单击右键选择【打开属性表】,在打开的属性表(图7.31),定位到最下面的属性记录,在其后的代码中填入“农田”。
(13)在属性表中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包含多个,可以进行合并。在属性表中选择代码为居住用地的图形;在【编辑器】工具条中选择【编辑器】--【合并】,打开【合并】对话框,单击【确定】完成合并操作。 其它地类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合并后的最终结果如图7.35所示。
7.5 GeoDatabase要素编辑
GeoDatabase(地理数据库)是各种类型那个地理数据集的集合。ArcGIS主要包含3种主要的数据集类型:要素类数据集、栅格数据集和表。
要素类数据集是指具有相同空间位置和通用属性要素的集合,要素数据集包含点、线、面和注记等要素。
栅格数据集是以行列排列的一组像元,是GIS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数据集。每个像元都具有一个值,用于表示某个具体的特征,例如温度、高程或光谱值等。、
表是ArcGIS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表中的行存储所有地理对象的属性。地理数据库中表属性是基于关系数据库中的一系列简单而且必要的关系数据概念进行存储的。
7.5.1 数据库设计
GeoDatabase中存储多种数据集,在创建数据库时需要确定需要存储的数据集类型。本例数据库中需要存储的数据包含: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面)、土地利用属性(表),同7.4例子中的数据一致。
7.5.2 创建数据库
ArcGIS中GeoDatabase数据库包含3种类型:
(1)个人地理数据库:所有的数据集都存储于 Microsoft Access 数据文件内,该数据文件的大小最大为 2 GB。数据库后缀名为mdb。
(2)文件地理数据库:在文件系统中以文件夹形式存储。每个数据集都以文件形式保存,该文件大小最多可扩展至 1 TB。建议使用文件地理数据库而不是个人地理数据库。数据库后缀名为gdb。
(3)ArcSDE地理数据库:也称多用户地理数据库。数据库使用 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IBM DB2、IBM Informix 或 PostgreSQL 存储于关系数据库中。这些地理数据库需要使用 ArcSDE,并且在大小和用户数量方面没有限制。
通常单机所用的数据库多为个人地理数据库或者文件地理数据库。
数据库创建过程如下:
(1)在ArcMap中【目录列表】中定位到“\ch7\GeoDatabase要素编辑\Data”,在【GeoDatabase要素编辑】文件上单击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地理数据库】,新建文件地理数据库,在新建的数据库上输入数据库的名称为:Landuse.gdb。
(2)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主要为土地利用(面)矢量图形,按照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土地利用类型为确定的值,这种情况可以在属性域(Domain)中事先设置好,方便后面的调用。
7.5.3 属性域设置
在Landuse.gdb文件数据库上右键单击,选择【属性】,打开数据库属性对话框,定位到【属性域】选项卡。
1 )在属性域选卡中设置如下
属性域名称:Landuse,描述:土地利用类型
2)属性域属性中设置如下
字段类型:文本,属性域属性:编码值,分割策略:默认值,合并策略:默认值
3)编码值属性中设置如下:
编码 |
H1 |
H2 |
E1 |
E2 |
描述 |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
水域 |
农林用地 |
属性域相关知识:
(1)名称和描述
创建新域时,需要指定一个用于描述该域所控制的参数的名称。
(2)字段类型
字段类型是可以与域关联的特性字段的类型。
Short - 短整型 ;Long - 长整型 ;Float - 单精度浮点数 ;Double - 双精度浮点数 ;Text(仅限编码域)- 字母数字字符 ;Date - 日期和时间数据
(3)域类型
①范围域:范围域用于指定数值特性的有效值范围。创建范围域时,需要输入一个最小有效值和一个最大有效值。可将范围域应用于短整型、长整型、浮点型、双精度浮点型和日期特性类型。
例如如果要输入输水管道的压力值,就可以利用范围域进行界定。
- 编码域:编码值域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特性 - 文本、数值和日期等。编码值域用
于为特性指定有效的值集。
例如本例中把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城市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分为上述类型。
(4)分割策略域合并策略
在编辑数据时,经常需要将一个要素分割成两个要素,或将两个单独的要素组合(或合并)为一个要素。每个属性域都有分割策略和合并策略。对要素进行分割或合并时,地理数据库会参照这些策略以确定最终所得要素对于某个特定属性具有哪些属性值。
分割策略具有以下三种选项:
i默认值:两个最终所得要素的属性使用给定要素类或子类型的默认属性值。
ii复制 :两个最终所得要素的属性使用原始对象的属性值副本。
iii几何比 :两个最终所得要素的属性是原始要素值的比率。该比率取决于原始几何的分割比率。如果几何被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则每个新要素的特性值将是原始对象特性值的一半。几何比策略只适用于数值字段类型的域。
合并策略具有以下三种选项:
i默认值:最终所得要素的属性使用给定要素类或子类型的默认属性值。这是唯一适用于非数值字段和编码值域的合并策略。
ii总和值:最终所得要素的属性使用原始要素属性值的总和。
iii几何加权:最终所得要素的属性使用原始要素属性值的加权平均值。此平均值取决于原始要素的几何值。
7.5.4 要素数据集创建
(1)在Landuse.gdb数据库上右键单击,选择【新建】--【要素数据集】,打开【新建要素数据集】对话窗口,在【新建要素数据集】窗口中的名称中输入:LandUsing,单击下一步。
(2)打开坐标系统设置对话窗口。根据实际的坐标位置选择投影坐标信息。但是实际上如果所处的位置为城市中心城区区域,地形图比例尺大于等于1:5000的城市坐标系区域,一般可不选,留空就可以。在本窗口中不进行设置,直接单击下一步。
(3)在打开的容差设置对话窗口中,设置XY、Z和M值容差大小,默认值均为0.001单位,在地形图中默认单位为m,所以默认值为1mm。保留默认设置值,单击“完成”,完成要素数据集的创建。
容差的相关知识参见第8章《空间数据拓扑处理》章节中的详细介绍。
7.5.5 要素类数据创建
(1)要素数据集创建完成后,接下来就可以创建要素类,在要素类数据集Landuesing上右键单击,选择【新建】--【要素类】,打开新建要素类对话框。
(2)在打开的【新建要素类】对话窗口中,输入要素类名称:Landuse;别名:土地利用类型;要素类型选择:面要素;几何属性“把坐标M值”和“坐标包括Z值”前面对勾选上,单击下一步。
(3)在打开的M容差设置窗口中,保持默认设置0.001,单击下一步。
(4)在打开的制定数据库配置选项中,保持默认设置,单击下一步。
(5)在打开的字段创建窗口中,进行如下设置:
字段名中添加字段:Landuse,数据类型:文本
在下方的字段属性中:
别名:土地利用类型
允许空值:是
默认值:默认,不更改
属性域:通过下拉列表选择在数据库属性域中设置的“Landuse”字段
长度:64
(6)设置完成后,单击【完成】按钮。
7.5.6 栅格数据集
(1)在Landuse.gdb数据库上单击右键选择【导入】--【栅格数据集】,打开【栅格数据至地理数据库(批量)】窗口,点击输入栅格右侧的打开按钮,定位到:ch7\GeoDatabase要素编辑\Data\遥感影像.img,添加该栅格数据。
7.5.6 要素模板组织
(1)定位到“ch7\GeoDatabase要素编辑\”目录下,加载landuse.gdb数据库下的 “土地利用类型”和“遥感影像”两个图层。
(2)在【内容列表中】右键单击【土地利用类型】,选择【编辑要素】--【组织要素模版】,打开【组织要素模板】窗口。
(3)在打开的【要素组织模板】中单击工具条上的【新建模板】,打开【创建新模板向导】窗口,在窗口中选择“土地利用类型”图层,点击【完成】按钮完成要素模板的创建。
(4)在右侧【土地利用类型】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打开【模板属性】对话窗口。在【模板属性】窗口中设置:
名称:居住用地
在下方土地利用类型中单击右侧箭头,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5)利用相同的方法为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添加要素模板,最终结果。
(6)在【内容列表中】右键单击【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属性】,打开【图层属性】窗口,定位到【符号系统】选项卡,选择【显示】--【类别】--【与样式中的符号匹配】,在右侧值字段选择【土地利用类型】,与样式中的符号匹配选择:“ch7\GeoDatabase要素编辑\”目录下的“城乡建设用地图例.style”,在下方点击【匹配符号】按钮,添加所有匹配符号,完成后的结果。
7.5.7 要素编辑
(1)在【内容列表】中【土地利用类型】图层上右键单击选择【编辑要素】--【开始编辑】,启动编辑环境。
(2)在【创建要素】列表中选择“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类型,然后在主窗口区域遥感影像范围内绘制居住用地范围。绘制完成后,右键单击选择【完成草图】或者按F2键完成草图绘制。
(3)按照上述方法绘制各种地类,最终结果,此结果设置透明度为50%。
(4)具体的要素编辑过程见7.4Shape要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