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的起源与发展
作为一个软件工程的学生,我们必须了解也应当了解软件工程这一专业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软件工程这一专业起源于软件危机年代,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软件工程也形成了自己一套独有的知识体系与框架。
大体上软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系统软件(System Software),用于控制和协调计算机以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与运行的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器与连接器、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第二类软件是支撑软件(Support Software),是软件系统的中间层,支撑各种软件的开发、运行与维护的软件,如网络构建、中间件及软件运行平台、软件开发环境及工具、各种接口软件与工具组等;第三类软件是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是为了满足特定应用领域、不同应用问题之需求的专用软件,如行业应用软件、文字与媒体处理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企业管理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各类嵌入式应用软件等。由此可见,软件重要性之大,向下关乎计算机设备的底层硬件执行,向上服务于客户,为各个领域提供帮助,解决问题。而此次软件危机的体现在于,人们在开发软件的各个过程中都出现了不专业化的问题,例如:对软件开发工作量和成本估计不准;软件开发进度难以控制;软件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差强人意等。
发展
这些现象的出现又是有所原因的,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迎来了一次飞速的发展,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软件开发急剧增长,高级语言开始出现;操作系统的发展引起了计算机应用方式的变化;大量数据处理导致第一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诞生。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而软件的可靠性也越来越突出。从前计算机刚刚投入使用的时代下,由于计算机存储容量小等,因而软件的规模也比较小,设计软件通常是个人的事,而当时个人设计、个人使用软件的方式再也不能满足高运算速度计算机,这样的严重不匹配下,软件开发整体效率低。我们都知道,在工业生产以及商业应用方面,要尽量使得成本低,收益高,生产效率高。而彼时的软件开发刚好违背了这一原则。计算机行业从事者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学习,无法对软件的开发进行良好的预估、规划,从而导致开发过程混乱、繁琐,产生重复劳动,浪费资源,工作量大。这不仅是对于开发者的负担,对于客户或者软件的使用者来说也是一种煎熬,因为由于软件开发的过程进度缓慢,时间上的浪费对于可获或者使用者来说也是一种损失,而且他们还要承担软件品质低劣的风险。于是,在“软件危机”的影响下,人们开始着重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这一连串的问题。
软件工程专业变这样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现代知识体系框架
毫无疑问,任何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构建自己的知识大厦。而诶进的软件工程也变得枝繁叶茂。
畅想
软件工程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明确且合理的,顺应社会需求和市场潮流,不违背软件工程的初衷。虽然如此,但我国软件行业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的缺乏等掣肘,也一直成为行业之困。
实际上,软件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备受人才因素影响,不仅在高精尖人才方面缺乏,中级人才也非常紧俏。有分析称,除去行业发展较快、人才流动性较大等,关键环节就处在软件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上。同时,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亦明显。
我认为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还出于软件工程没有足够的“知名度”,使得没有更多优秀的学生去选择这个专业,去接触学习软件工程,使得软件工程专业不能保持一汪“活水”的状态。毕竟,中国学生在中学以及在幼年接收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生涯教育实在是太匮乏了,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都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什么,也不了解大部分学科,当然他们的家长或许也是。这就直接地导致了这样一个现象:在当今互联网的热潮之下,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热门,只知道计算机很厉害,能做很多事情,能赚很多钱,但却没有去深入了解这个行业,去摸索清楚其中的每一个分支。好比盲人摸象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忽略了软件工程这样一门具有魅力的交叉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