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制造经济时代属于跟随者,但随着全球进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已经从跟随者转为创新者甚至先驱者和领导者,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市场的地位为诞生新一代企业管理理论奠定了时代和实践的基石。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易靖韬教授为核心的学术力量研究了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中国及全球数字平台的商务实践,结合跨国公司管理战略在全球首次提出了数字生态竞争优势(Ecosystem-Specific Advantages,ESA)理论。
首篇系统阐述ESA理论并应用于跨国公司战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论文《国际数字商业中的数字生态竞争优势》于2019年8月发表于国际商业研究学术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JIBS)的50年特刊并作为开卷之作,该论文的作者之一、ESA理论创始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易靖韬在参加2019年12月12日第八届中关村大数据日上接受采访时表示,ESA理论得到了国际学术届的高度重视和认同,被视为继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之后的重大理论创新、成为影响未来50年全球商业发展的奠基性理论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及治理研究中心筹备工作在2019中关村大数据日活动上正式启动。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及治理研究中心以ESA等为核心理论,旨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总结中国数字经济时代独特的前沿实践、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人大商学院和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为主干单位、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及联通大数据公司等为参与单位。
数字时代为新理论思想之源
在近50年来,对世界影响最大的管理理论之一就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策略和竞争优势理论,他本人被喻为“竞争战略之父”。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优势》(1990)三本书被称为竞争三部曲。
然而,波特的理论研究是基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成长实践,特别是制造企业和制造经济的管理实践,随着全球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及今天的数字经济时代,特别是在制造企业和制造经济遭遇历史性天花板后试图转向数字制造服务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波特的竞争理论逐步失去了时代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长毛基业在2019中关村大数据日上表示,过去4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制造业却很少产生全球范围内最佳实践,国内最成功的制造企业代表公司之一华为也是全面深入的采用西方管理理念,但今天中国一系列的数字经济新场景、新实践、新企业,都已经处于全球引领地位,中国的管理学者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
中国现在有了全球范围内最佳数字经济实践,BAT、京东、小米、今日头条等全球最大的电商、支付、内容等企业和场景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学实验室,国内的学术研究水平也达到了国际水准、本土管理学界的理论构建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中国管理学者提出有国际影响的管理理论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国已经能够创造出有影响力的下一代企业管理理论。
人大商学院在新理论的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一段时间,2019年进入了理论收获期。数字经济及治理研究中心(筹)就是基于人大商学院的理论研究和初步成果,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形式继续推动数字经济理论的发展。数字经济及治理研究中心(筹)的研究领域包括:数字经济的概念与基本形态及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应用及效果;新型组织形式与新型产业聚集模式;传统企业转型数字经济的方法论、数字化转型以及生态经营与企业管理之道;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伦理标准、安全体系、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关系;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方式、区域经济再平衡等。
数字经济及治理研究中心(筹)将承接国家和区域数字经济相关研究课题、开发最佳实践案例研究、出版研究报告和提供政策建议、提供研究和管理咨询服务等,目前已经承担的现有课题主要是发改委数字经济处课题及重大研究课题。易靖韬教授也是数字经济及治理研究中心(筹)主任,他介绍除了人大商学院外,人大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等研究数字经济的知名教授也加盟该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ESA数字生态竞争优势理论
ESA数字生态竞争优势理论是对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颠覆,主要研究数字经济中的竞争策略,表现形式是竞争主体将从企业走向生态、未来的竞争形态更多表现为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而生态的优势是单个企业所无法具备的,这将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颠覆性的冲击,也将改变从现在到未来的企业竞争格局。易靖韬表示,传统的波特竞争是博弈及零和效应,而生态却是共生和利他关系,因此ESA理论在未来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占世界经济支配力量的数字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理论逻辑。
学术界认为50年为一个阶段,将会形成新的商业形态,过去的商业形态是以企业为主体,特别是表现在网络状的跨国企业,而现在的新商业形态则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主要以数字平台为载体。所谓数字平台,ESA理论将其定义为具有模块化架构、为促进用户和提供互补产品和服务的服务商进行多边交易而提供接口的平台。有些数字平台全部依靠数据流动而进行线上运营,有些则把线下资产和操作与线上运营相结合。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竞争策略,早期以研究国家和产业层面居多,到了企业层面发展成为定位战略。传统行业的进入壁垒高、边界定位清晰,行业内部已然充分竞争,而要形成竞争优势就要建立差异化战略或成本领先战略,企业需要提供更便宜、更好、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可以围绕从研发、设计、生产投入到营销、售后服务的价值链进行定位战略设计,优化配置自身资源在具有竞争力的环节并做到极致,培育和发展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例如海尔早期以售后服务著称而形成海尔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用户和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行业边界不再清晰而呈现流动状态,例如2018年美团进军网约车市场、滴滴推出外卖服务,双方互相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说明只要有足够的用户就可以进入新领域,同时也无法预测新的竞争对手。而数字企业的内生需求就是撬动规模效应,从而赚取更高收入并降低运营成本,跨界竞争成为必然趋势。与波特竞争理论不同,数字经济竞争所形成的流动行业边界导致市场竞争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在市场上很难锁定具体的潜在竞争对手,因而定位战略的实施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甚至被颠覆性。
ESA理论强调,在数字经济前提下,行业边界不清晰、企业内生的业务网络效应以及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说明只有生态系统才能形成生命力。生态系统形成竞争优势主要通过(1)整合互补性的外部资源;(2)有效配置资源、发挥资源的互补性和网络外部性;(3)高效的激励机制设计**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使得差异化的合作伙伴能够协同创新为整个生态系统共创价值。而生态系统以数字平台作为支撑,结合2016年马云提出的中台概念,形成前台、中台和后台格局的生态系统,中台则支撑前台需求端、整合后台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端,让前台需求快速匹配后台供应链、让后台供应链自动响应前端需求,从而大幅提高整体效率。以中台作为支撑的生态系统的提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这些本土孕育的商业实践为ESA理论指导中国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落地抓手。
与传统网状的跨国公司相比,数字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需要差异化的合作伙伴协同创新为平台生态整体创造更大的价值即价值最大化;而传统的跨国公司则是嵌入网状关系中需要通过协同生产来获得更低的成本即成本最小化。生态为多边结构且生态领导者为生态的协调者和编排者,生态的合作伙伴来自于不同行业且具有互补能力,生态的目标是为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价值共创;传统网状的跨国公司结构为中心辐射型、轴心公司为经纪人角色,合作伙伴是同一价值链的上下游公司,其目标是获取网络中的资源并为轴心公司进行价值捕获。因而,数字生态竞争优势理论显著有别于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成为引领数字型企业和数字经济的全球发展的新的基石。
人大商学院与中关村大数据联盟的合作,可以说是强强联手。根据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明略科技、集慧智佳编制的“2019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中关村相关大数据企业达1600余家,已形成丰富且活跃的生态系统,2019年预计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截至2019年3月,全国大数据专利申请102810件,其中中关村主体申请占全国申请总量的23%,中关村主体还在全国大数据专利申请总量TOP50中占据22席、占比达46%。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总量也已突破30万亿元,而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正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方兴未艾的中国数字经济实践,为新一代企业管理理论奠定基础,也为中国管理学者们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ESA理论获得国际认可,也将激发国内企业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管理再思考:从企业竞争走向生态竞争、从零和竞争走向共赢竞争、从单边思维走向多边互惠互补,波特战略或不再适用于未来竞争,一个新的竞争时代正在来临!(文/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