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蓝桥STEMA测评真题剖析-2024年3月10日Scratch编程初中级组

时间:2024-04-05 13:45:12

[导读]:超平老师的《Scratch蓝桥杯真题解析100讲》已经全部完成,后续会不定期解读蓝桥杯真题,这是Scratch蓝桥杯真题解析第180讲。

第15届蓝桥第5次STEMA测评,这是2024年3月10日举办的STEMA,比赛仍然采取线上形式。这是Scratch初/中级组真题,试题包括两种题型,分别是选择题和编程创作题,其中选择题5道,都是和Scratch编程知识相关的题目,编程部分有6道题,中级组比初级组多1道编程题。

接下来,超平老师就从如下3个方面对2024年3月10日的STEMA真题进行解读和剖析:

  • 选择题部分

  • 编程题部分

  • 总结

一.选择题部分

一共有5道选择题,每题10分,严禁使用程序验证,选择题不答和答错不扣分。

1. 运行以下程序后,鱼会向(  )移动。

图片

图片

A. 左

B. 右

C. 上

D. 下

[超平老师解读]:

本题正确答案是D,考查的知识点是舞台坐标系。

在Scratch中,舞台坐标系的构成如下:

图片

“y坐标增加”指令用于改变角色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也就是上下,步数为正表示向上,步数为负表示向下。


2. 运行下列哪段程序,角色会说“你好”?(  )

A. 

B. 

图片

C. 

图片

D. 

图片

[超平老师解读]

本题正确答案是C,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比较运算和逻辑运算。重点是逻辑运算,包括逻辑与、逻辑或和逻辑非。

逻辑与的运算规则如下:

图片

逻辑或的运算规则如下:

图片

而逻辑非就是取反,对true取反就是false,对false取反就是true,在Scratch中,逻辑非是通过”不成立“指令来实现的。

A选项,75 > 57为true,取反之后是false,条件不成立。

B选项,18 < 9为false,所以逻辑与的结果就是false,条件不成立。

C选项,18 < 25为true,所以逻辑或的结果是true,条件成立。

D选项,18 < 24为false,条件不成立。


3. 运行以下程序,n的值为(  )

图片

A. 21 

B. 22

C. 28

D. 36

[超平老师解读]:

本题正确答案是D,考查的知识点变量、循环和余数运算。

n的初始值为7,当n < 20时会翻倍,循环过程如下:

第1次:n = 7,7 < 20,于是 n = 14第2次:n = 14,14 < 20,于是 n = 28

所以,循环结束后,n的值为28,需要计算28除以10的余数,如下:

28 ➗ 10 = 2···8

所以,n增加8,所以n的值为28 + 8 = 36。


4. 运行以下程序后,result的值为(  )

注意:变量s的值中相邻的两个单词之间都只有一个空格

图片

A. C imtn

B. hniyhd

C. Chniyh

D. hamtld

[超平老师解读]:

本题正确答案是B,考查的知识包括循环、变量和字符串运算。

首先,我们要理解代码的意思,这段代码是按照某种规则将s字符串中的字符取出一部分,组成新的字符串。

关键有两点,如下:

1). i每次增加的是j,而j本身也变化,每次增加1;

2). 循环结束的条件,i >= s的字符数,即i >= 22;

次数 0 1 2 3 4 5 6 7
j 1 2 3 4 5 6 7 8
i 1 2 4 7 11 16 22 29

很显然,循环会执行6次,要取出的字符分别是第2、4、7、11、16、22个,需要注意空格也是一个字符,只有B选项符合。


5. 已知列表“数据”如下,运行以下程序后,n的值为(  )

图片

A. -94

B. 185

C. 101

D. 47

[超平老师解读]:

本题正确答案是B,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列表运算和变量,重点是要理解代码的逻辑。

列表一共有10项数据,代码循环了5次,将数据分成5组,每一次将相邻的两项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则n增加前着,否则就减去后者。

其过程如下:

第1次:54 > 28,n增加54,n = 0 + 54 = 54第2次:23 > 18,n增加23,n = 54 + 23 = 77第3次:76 > 57,n增加76,n = 77 + 76 = 153第4次:38 < 69,n减少69,n = 153 - 69 = 84第5次:101 > 29,n增加101,n = 84 + 101 = 185

所以,正确答案是B。

二.编程题部分

编程题一共有6道,分别是熊猫左右转、返回地球、吐丝的蜘蛛、最大的三位数、记忆力考验游戏和回文数。

1.熊猫左右转(20分)

编程实现:

熊猫左右转。

具体要求:

1). 点击绿旗,角色、背景如图所示; 

图片

2). 如果按下键盘L键,熊猫会面向左侧,如图所示;

图片

3). 如果按下键盘R键,熊猫会面向右侧,如图所示;

图片

4). 重复执行具体要求 2),3)。

评判标准:

  • 2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1);

  • 5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2);

  • 5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3);

  • 8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4)。

[超平老师解读]:

作为stema测评的第一题,非常简单,完成时间2分钟左右,妥妥的送分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按键处理和造型切换。

关于本题的详细讲解,可以参考《熊猫左右转-第15届蓝桥第5次STEMA测评Scratch真题精选》这篇教程。


2. 返回地球(40分)

编程实现:

返回地球。

具体要求:

1). 点击绿旗,角色、背景如图所示; 

图片

2). 黄色的障碍物持续转动,如图所示(参考视频);

图片

3). 按下一次↑、↓、←、→按键,可以分别让飞碟上、下、左、右移动10步;

4). 如果飞碟与障碍物之间发生碰撞,飞碟瞬间返回初始位置;

5). 重复执行具体要求3)、4) ,如果飞碟碰到地球,程序结束。

评判标准:

  • 2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1);

  • 8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2);

  • 10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3);

  • 10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4);

  • 10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5)。

[超平老师解读]:

本题难度一般,属于简单题,完成时间8分钟左右,考查的重点是运动编程和按键处理,关键是使用哪种方式来控制飞碟上下左右移动。

关于本题的详细讲解,可以参考《返回地球-第15届蓝桥第5次STEMA测评Scratch真题精选》这篇教程。


3. 吐丝的蜘蛛(50分)

编程实现:

吐丝的蜘蛛。

具体要求:

1). 点击绿旗,角色、背景如图所示; 

图片

2). 鼠标点击舞台任意位置后,蜘蛛会朝向鼠标点击位置,如图所示;

图片

3). 然后,蜘蛛吐出一条白色丝线到鼠标点击位置,如图所示;

图片

4). 接下来,蜘蛛沿着白色丝线向鼠标点击位置缓慢移动,并吃掉沿途经过的白色丝线,如图所示;(参考视频)

图片

5). 蜘蛛移动过程中鼠标点击任意位置无效果,蜘蛛吃完白色丝线后停止移动;(参考视频)

6). 重执行具体要求2)、3)、4)、5)。

评判标准:

  • 2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1);

  • 5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2);

  • 10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3);

  • 14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4);

  • 14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5);

  • 5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6)。

[超平老师解读]:

本题难度中等,完成时间10分钟左右,难点在于如何使用画笔来模拟吃掉丝线的效果。关键是理解”吃掉“的原理,其实就是不停的擦除,然后重新绘制。

关于本题的详细讲解,可以参考《吐丝的蜘蛛-第15届蓝桥第5次STEMA测评Scratch真题精选》这篇教程。


4. 最大的三位数(60分)

编程实现:

最大的三位数。

黑板上有一个四位数,请擦除其中一个数字,使得剩余数字组成的三位数最大。

图片

具体要求:

1). 点击绿旗,黑板上显示一个随机的四位数,如图所示;

例如:随机的四位数为7971。

图片

2). 1秒后,老师说“请擦除一个数字”,如图所示;

图片

3). 鼠标点击黑板擦后,黑板擦会持续跟随鼠标移动,如图所示;

图片

4). 把黑板擦移动到想要擦除的数字上,点击鼠标左键,黑板擦会在该数字处上下滑动擦除该数字;(参考视频)

5). 黑板擦在擦除的过程中,该数字越来越模糊,最终留下一个很浅的痕迹,如图所示;(参考视频)

图片

6). 之后黑板擦回到最初的位置,如图所示;

图片

7). 如果擦除后得到的三位数最大,那么老师说“正确”;

8). 如果擦除后得到的三位数不是最大的,那么老师说“错误”。

评判标准:

  • 8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1);

  • 2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2);

  • 8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3);

  • 10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4);

  • 6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5);

  • 2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6);

  • 12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7);

  • 12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8)。

[超平老师解读]:

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非常强,完成时间30分钟左右。这里的难点是如何判断擦除是否正确,具体来说就是如何获取最大的三位数及擦除后的三位数。

关于本作品的详细讲解,可以参考《最大的三位数-第15届蓝桥第5次STEMA测评Scratch真题精选》这篇教程。


5. 记忆力考验游戏(80分)

编程实现:

记忆力考验游戏。

现有16张卡片,卡片的背面为“?“图案,卡片的正面为圆形或三角形图案,玩家有1秒的时间去记忆正面为圆形图案的卡片位置,然后点击卡片,卡片显示正面,如果正面为圆形图案,该卡片不再变化;如果正面为三角形图案,则0.3秒后该卡片再次显示背面,当正面为圆形图案的卡片都显示正面后,游戏结束。

具体要求:

1). 每次点击绿旗,“完成用时”为0,舞台上呈现4行4列排列整齐的卡片方阵,所有卡片均显示背面,如图所示;

图片

2). 1秒后,所有卡片显示正面,其中有随机的4张卡片正面为圆形图案,其它卡片正面均为三角形图案,如图所示;

图片

3). 1秒后,所有卡片都显示背面;

4). 此时开始,“完成用时” 每隔1秒增加1,如图所示;

图片

5). 用鼠标左键点击任意一张卡片,那么该卡片显示正面;

6). 如果被点击卡片的正面图案为圆形,则该卡片显示正面,如图所示;

图片

7). 如果被点击卡片的正面图案为三角形,那么该卡片0.3秒后再次显示背面;(参考视频)

8). 如果4张正面为圆形图案的卡片都显示正面后“完成用时”不再变化,游戏结束。

图片

评判标准:

  • 15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1);

  • 20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2);

  • 6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3);

  • 5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4);

  • 6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5);

  • 8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6);

  • 10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7);

  • 10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8)。

[超平老师解读]:

本题是初级组的最后一题,难度中等,完成时间25分钟左右。关键点有两个,一是使用列表和私有变量来保存卡片的造型编号,二是使用插队算法来实现列表的随机效果。

关于本题的详细讲解,请参考《记忆力考验游戏-第15届蓝桥第5次STEMA测评Scratch真题精选》这篇教程。


6. 回文数(100分)

背景信息:

倒序数:将原来的整数的数字顺序倒过来组成的数。

例如:28的倒序数为82,10的倒序数为1。

回文数:一个整数与其倒序数相等,则称该数为回文数。

例如:22的倒序数为22,两者相等,故22为回文数。

编程实现:

回文数。

具体要求:

1). 点击绿旗,列表1为空,角色、背景如图所示;

图片

2). 1秒后,螃蟹说“请输入1~100的整数”,同时弹出输入框,如图所示;

例如:输入19。

图片

3). 输入完成后,螃蟹说出输入整数的倒序数,如图所示;

图片

4). 然后,将输入的数与其倒序数的和加入列表1中,如图所示;

例如:19与其倒序数91的和为110。

图片

5). 如果求得的和不是回文数,继续将求得的和与其倒序数再求和,并將得到的结果加入列表1中,如图所示;

例如:求得的和110不是回文数,将110与其倒序数11再求和,得到的结果为121。

图片

6). 重复执行具体要求5),当求和的结果为回文数时,程序结束。

评判标准:

  • 4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1);

  • 4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2);

  • 20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3);

  • 17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4);

  • 30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5);

  • 25分:满足"具体要求"中的6)。

[超平老师解读]:

这是中级组的最后一题,初级组没有这道题,难度中等,完成时间20分钟左右。本题的重点是如何使用计算出倒序数,难点在于重复计算倒序数并加入列表的逻辑处理。

关于本题的详细讲解,请参考《回文数-第15届蓝桥第5次STEMA测评Scratch真题精选》这篇教程。

三.总结

总体来说,本次STEME测评题目难度中等偏上,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如下5个方面:

  • 运动编程;

  • Scratch画笔;

  • 克隆编程;

  • 列表运算;

  • 算法

如果你经常看超平老师的真题解析,相信你也发现了,核心知识点就那么几个,关键是要做到灵活运用。

很多同学自认为都已经掌握了,但是一到比赛就傻眼了,这说明只是理解了,可以初步使用,还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层次。

超平老师再次强调一下,在比赛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建议大家先把所有的题目浏览一遍,粗略的分配一下时间。每道题都有多个得分点,不一定要100%做完,碰到较难的地方,可以先跳过,争取在规定的时间里拿到更到的分数。

要想在90分钟内拿到更多的分数,也就意味着每分钟要拿到更多的分数,这不正是贪心算法的体现吗?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和转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需要本次STEMA考试素材和源码的,可以移步至“超平的编程课”gzh。